版画初级教学ppt:10印第安人
- 格式:ppt
- 大小:5.29 MB
- 文档页数:12
《纸版画人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纸版画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贴、拓印练习,学习制作人像纸版画的方法,提高造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纸版画材料的质感和艺术美,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掌握人像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难点:感受人像动态特征,进行有趣地剪贴拼摆,并能用拓印的方法清晰印制。
教学过程:一、几何形拼摆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图形,这是()、这是( ),看我把这些图形拼成了什么?生:人像—板书①它和照片上的人相比,有什么不同?生:小结:拼贴人像应用简单的图形概括人物形象,人物造型简洁。
②请你们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这块板给你什么触感?生:不平、层次小结:头像通过拼贴形成有高低层次的凸纸板。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制作纸版画人像。
——板书课题二、游戏拼贴,深入探究。
在几千年前,我们古人就发现这个小秘密,应用有层次的板发明了举世闻名的印刷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印刷术被广泛应用。
①动动手、试一试:构思人物头像,先在卡纸上涂上固体胶,应用课前准备的几何形快速拼贴一个人物头像。
时间1分钟。
生:快速尝试②想一想怎么把它变得更生动些?生:(上台尝试,师生互动)小结:添加五官、发型可以体现人物特色,使作品更有层次感。
三、欣赏启发,小组探究。
欣赏拼摆人物动态的图片。
①和我们拼摆的头像相比添加了什么?生:身体、四肢②仔细观察,人物为什么产生不一样的动态?生:③师生互动,皮影人动作拼摆,“我说动作,你摆造型”。
小结:移动身体和四肢的几何形位置就能改变动态。
④如果是你,你会拼摆一个怎样的动作?和同桌交流、分享。
四、拼贴人像,动手创作。
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几何形进行人像拼贴。
围绕人物造型进行评价。
五、学习拓印,探究方法。
①同学们创作的拼贴画作品与墙上的版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②如何将拼贴画变成拓印出来的版画作品呢?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微视频了解一下。
古老的民族,北美印第安人一、民族起源北美印第安人原本是 2 万多年前从亚洲迁徙到美洲的一个古老民族,经过漫长的岁月,印第安人遍布于北美大陆,并在那里繁衍生息。
各民族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及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北美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也不例外。
二、服装装饰居住在大草原地区的印第安人制衣材料主要是野牛皮。
妇女们把做衣服的野牛皮加工成熟皮,用圆石子将皮揉软,再用骨头锥子和野牛腱制成的线把鞣皮缝合起来。
男子的服装最初是一个鞣皮小围裙、一件直系腰间的长绑腿套和一件野牛皮斗篷或披肩。
妇女们的服装主要是披肩,装饰和男子不同,饰有各种刺绣、小玻璃珠穿成的彩花。
不论男女都留长发,男子在头顶留一束长发,其他均剃掉,那一束长发或披散着,或编上盘在头顶结成一束。
妇女们则将长发编成辫子。
苏族人服装头饰鹰羽冠,是印第安人服饰的一大特色。
印第安人把羽毛作为勇敢的象征、荣誉的标志,还经常插在帽子上,以向人炫耀。
在一些庄重场面,一些显要的人物都要戴上用鹰羽和貂皮制成的礼帽,妇女则用贝壳和骨头做成的各种耳环和项圈。
苏族不同部落人服饰三、住宿习惯易洛魁人的住屋长 30 米,通称长屋。
许多其他印第安人的住屋是圆形木头结构,屋顶用树皮覆盖。
一些印第安人,像曼丹人,则居住在用泥被覆的棚屋里。
锥形帐篷是印第安人的另一种住屋,黑足印第安人就居住在这种帐篷中。
在西班牙人把马群带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靠步行四处游动。
在马匹出现前,一些印第安人用狗拖曳支搭帐篷的杆子来携带东西。
沿河湖而居的印第安人则用独木舟作为交通工具。
当年骁勇善战的印第安人四、工具学会使用金属之前,印第安人用石头、木头和骨头制造弓、箭和打仗用的棍棒,用野牛皮制造盾牌。
在北美洲最具代表性的石器是以两面加工的桂叶形投掷器为特点的克洛维斯、福尔索姆等带凹槽的尖状器。
五、婚礼习俗北美印第安人传统部落生活在典型的母系氏族制度中。
氏族内部禁止互婚,氏族成员只知母不知其父。
印第安人美术教案《印第安人美术教案》(Native American Art Lesson Plan)教学目标:1. 了解印第安人艺术的起源、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学习印第安人常用的艺术材料和技法。
3. 制作一个简单的印第安人风格的艺术作品。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印第安人艺术的背景和起源,解释艺术在印第安人文化中的重要性。
2. 展示一些印第安人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所注意到的特点。
知识探索:1. 讨论印第安人的艺术材料和技法,例如:黄土、天然颜料、羽毛、皮革等。
2. 展示一些印第安人的传统图案和符号,解释它们的意义和用途。
实践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印第安人的部落或文化作为研究对象。
2. 让学生在小组中研究选择的部落或文化,了解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3.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制作一幅印第安人风格的艺术作品。
4. 学生可以使用黄土、天然颜料等印第安人的材料制作,也可以使用纸板、铅笔和彩色笔等常规材料进行绘画。
展示与总结: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介绍他们选择的部落和文化。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觉得印第安人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3. 结合学生的讨论和观察,总结印第安人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延伸活动:1. 请学生进一步研究印第安人的文化和艺术,了解更多的部落和风格。
2.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一个印第安人的部落或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一份关于该部落或文化艺术的报告。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和创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并对每幅作品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学资源:1. 印第安人艺术的图片和艺术作品。
2. 黄土、天然颜料和羽毛等印第安人的材料。
3. 纸板、铅笔、彩色笔等绘画材料。
这个教案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兴趣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要求。
印第安人美术教案印第安人美术教案篇一:美术教案第1课小小品评家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引导他们用眼睛去鉴赏美,用心灵去感受美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研究的课题。
“小小品评家”一课,正是要引导学生从美术课程出发,通过“品”——品味与感受生活中的美,“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眼中的美,来发现、观察、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学生分析课本中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造型和色彩都比较好看的物品图片,有民间意味浓厚的儿童帽、花篮、钟表、儿童居室等,出示这些作品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上欣赏,而是从欣赏的内容上提示了学生可以从自己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开始寻找美,品评美的活动。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概括的语言表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的美;2、]2、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关注与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课前搜集的一些生活用品或物品图片教学流程1、从自己的身边寻找一些比较好看的物品,带来向同学们介绍,和大家一起欣赏。
2、向学生提些思考问题:“到商店里买衣服,你会怎样去挑选,什么?”,“在生活中看到美丽的景色,好看的物品你有怎样的感受?”3、引导学生从观察造型和色彩两个方面来说出自己认为好看的物品是如何好看法(在课本中有一段欣赏评述小闹钟的文字,就是从造型和色彩两方面出发来描述小闹钟到底是怎样看着好看的)通过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由点及面的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美。
课后反思培养了学生对身边材料的认识和辨识能力,对今后的教学会很有帮助,尤其是对综合材料的驾驭。
让学生认识到爱美是人的天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美。
2课我给书本穿花衣课型设计?应用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包含着两个美术活动,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折纸的方法给书本包皮;是尝试为包好的书皮设计美观适用的图案。
可以说,让美术服务于生活是美术课的目的,“我给书本穿花衣”的过程正是一个锻炼学生运用美术的手段为生活服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