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绪论(2))
- 格式:pdf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44
原创力《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个体生态学总论环境的概念按其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经人类干涉后的自然环境)和社納境。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生境:特定生物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的分类不可替代性:对生物作用的因子虽不是等价的,但都很重要,缺一个都不行,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补偿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时,可依靠某一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而获得类似的生态效应。
最小因子定律(木桶原理):生物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
限制因子:某一数虽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由于不能满足生物生长的需要,不仅限制了生物的生长,而且也将限制其它处于良好状态的生态因子发挥作用,这一生态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
耐性定律的补充原理:① 任何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② 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③ 由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当某一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将会缩小。
④ 对多个生态因子耐性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地理分布范围也很广。
⑤ 同一生物种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其耐性范围会发生变化,产生生态型的分化。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在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了相应的生态变异。
生活型,不同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〇、绪论: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尤指动物与其他动、植物之间互惠或敌对的关系。
2、重要理论:海克尔(Haeckel E.):德国动物学家,1866年提出ecology;李比希(Liebig R. J.):1840年提出“最小因子定律”;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 (1809-1882):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C.Elton:20世纪初,提出食物链、动物数量金字塔、生态位等概念。
3、生态学的经典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本身;环境:1)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2)无机环境: 气、水、光、热、养分等4、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生态学分支:生态学主要研究从生物个体到生物圈各个层次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形成了相应的分支学科,如:个体生态学(生物个体);种群生态学(生物种群);群落生态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系统);全球生态学(生物圈)。
5、生态学的研究手段:生态学研究的方法、手段以及服务的对象也十分丰富,如数学、计算机技术、遥感、化学分析、生物实验等常用于生态学研究。
6、生态学发展的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
7、全球五大问题挑战: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
8、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
城市化水平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9、城市生态系统等的特点:1)人工生态系统;2)消费者占优势;3)分解功能不充分;4)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薄弱;5)受社会多因素的制约10、绿色城市的基本含义:绿色城市的基本含义是一个生态健康的城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因此,又将其称为生态城市(ecocity)。
11、园林的发展历史(P8、9):1)造园阶段(又称传统园林阶段)2)城市绿化阶段;3)大地景观规划阶段。
《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园林生态学3.学时/学分:34/2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园林教研室5.先修课程:植物学6.面向对象:园林专业大二学生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2.课程目标: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生态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主要从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出发,阐述园林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各种生态关系,根据城市环境与城市植被的特点与功能,阐述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及人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观调控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规律的基本理论;了解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发生与演替规律,了解生态系统平衡的原理等生态学知识。
并从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出发,结合城市环境与植被特点,将生态学知识运用到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中。
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生态学基础,使学生在园林生产与建设实践中树立生态意识,增强生态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生态园林、园林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建设服务。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绪论(一)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生态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与任务;2.了解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3.了解园林生态的基本内容,与园林城市的特点等基本内容。
(二)具体教学内容1.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1.1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学概念的提出、含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系统生态学等基本概念;生态学的发展阶段与形成等基本知识点。
1.3问题与应用:能熟知相关概念及其含义;能深入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根据讲授内容了解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2.1主要内容:城市化与生态城市;现代园林的发展;园林生态思想的形成与园林生态的含义。
2.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园林生态学、生态城市的含义。
2.3问题与应用:能归纳生态城市的特点;了解园林生态学的含义与研究任务。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编写单位:园林工程学院
编写人:唐贵敏
审核人:周君
编写时间: 2014年7月
山东英才学院教务处编制
《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考核方式与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方式为考查,以平时考核(平时表现、作业成绩等)和期末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成绩的评定:平时考核成绩20%(含作业、出勤、课堂提问等)+ 期末开卷测试成绩80%。
六、推荐教学参考书、其它拓展资源
参考书:《园林生态学》,刘建斌编著,气象出版社,2005年风景园林与观赏园艺系列丛书。
《园林生态学》,朱达金编著,四川美术出版社,2012年,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材。
《园林生态》,龙冰雁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大纲制订人:
大纲审定人:。
园林生态学绪论园林生态学——自然与社会的桥梁教材:冷平生主编. 园林生态学(第1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参考书目:李博等. 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许绍惠, 徐志钊. 城市园林生态学.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孙儒泳, 李博等. 普通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曹凑贵等. 生态学概论.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冯采芹. 绿化环境效应.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1992杨士弘等. 城市生态环境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吴征镒等. 中国植被.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杨京平等. 生态工程恢复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J. L. Chapman, M. J. Reiss. 生态学?a?a原理与应用(第二版)(影印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2001何兴元等. 城市森林生态学研究进展.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 137-90).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标准. 北京:标准出版社,1990钟林生赵士洞等. 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教学时数:45课时 2.0学分考试形式:闭卷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笔试):60%绪论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园林生态学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生态学的起源Ecology源于希腊文oikos + logos,意为“住所、栖息地”和“学科、学问”。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居住环境的科学,也就是管理自然界生物的科学。
生态学起源于植物地理学和植物生理学,其英语词根与经济学相同(Ecology、Economics),因此生态学在早期又译为“自然经济学”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二、生态学(ecology)的定义德国动物学家E.赫克尔(E. Haeckel)于1866年首次提出。
并解释为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关系的科学;美国生态学家E.P. Odum于1956年解释为: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中国生态学会创始人马世骏于1980年解释为: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目前通用的观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节约型园林初探及有关技术措施摘要“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不仅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不仅可以城市的整体环境,保护良好的自然环境,还可以减少城市绿化的资源配置,真正的将为节约型社会做到实处。
节约型园林的应用也不仅可以应用在植物配景方面,其建设也包括建筑材料的选取,区域场景的合理规划。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节约园林生态技术;城市合理规划;可持续发展Abstruct:"conservation-oriented societ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is also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ing industry systemic engineer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can not only in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protect the good natural environment, also can reduc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of a city, the real will do effect of economical socie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he application also can be applied not only in terms of entourage of plants, including selec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the construction area of scene of reasonable planning. Key words;resource-efficient landscape; Sav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technology; Reasonable urban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节约型园林绿化”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钱、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园林绿化模式”。
园林生态学一:园林生态学的概念园林生态学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是研究园林空间范围内居民,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它以园林植物与城市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建设健康人居环境为目的,合理利用资源,调控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城市环境的组成其组成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个部分自然环境包括:地形。
地质,土壤,水文,气候,动物,微生物等人工环境包括:房屋,道路,管线,基础设施,不同用途的土地,废气,废水等二:城市环境特征(略)四个方面1,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2,城市环境的空间特征3.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4,城市环境的污染特征三:环境容量与环境污染1,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2,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3,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既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要求下。
在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
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等共同作用。
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以及人们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强度提出的容许限度。
影响因素有:a城市自然环境因素b,城市物质因素c,城市经济技术因素四,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在低光照条件下。
植物光合作用比较弱,当光合产物恰好抵偿呼吸消耗时。
此时的光照度称为光补偿点。
是光补偿点的高低可以作为植物在低光条件下能否生长的标志。
当光照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光合作用速率的增加程度就逐渐减慢。
最后达到一定限度,不再随光照度增加而增加。
这时及达到光饱和点。
四:植物对光强的适应1,阳性植物又称喜光植物,喜强光2,阴性植物,又称喜阴植物,需光量少3,中性植物,较为喜光。
在充足光照下身长良好。
但稍受荫蔽时亦生长正常。
四:1.长日照植物是指日照长度超过某一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
园林生态学探索园林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园林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园林与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领域。
它旨在综合运用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学科手段,探索并优化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从园林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特征、园林生态系统的构建及其重要性等方面,探讨园林生态学对于园林与生态系统关系的深入理解。
一、园林的定义园林是指人工建造的具有美学观赏价值的绿化空间,它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作为一种模拟自然景观的艺术形式,园林通过选择植物、布局景观、构建建筑等手段,营造出具有视觉美感的环境。
同时,园林也要满足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等功能,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二、生态系统的特征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组成的功能性单位。
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维持稳定等特征。
它将生物、非生物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自然规律、解决环境问题,并为园林规划与生态保育提供理论依据。
三、园林生态系统的构建园林生态系统是在园林建设中,通过合理设计与规划,模拟自然生境,创造出具有较高生态功能的人工生态系统。
它兼具了传统园林的美学价值和现代生态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园林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科学选用植被、配置水源、考虑土壤条件等,以最大限度模拟自然生境,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景观美化的双重目标。
四、园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1. 生态保护园林生态系统能为城市提供重要的生态屏障,吸收有害气体、防治水土流失、净化雨水等,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它在城市绿地中起到了重要的生态修复与保育的作用,促进了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2. 人文景观园林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园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体验与自然相融的情感。
园林生态系统的优雅与功能性的结合,使人们享受到身心愉悦的感受。
3. 生物多样性保护园林生态系统通过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食物资源,为众多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生存与繁衍的场所。
园林生态学——绪论一、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生态学概念的形成及其研究对象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就是研究植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最早由德国学者E. Haeckel于1866年提出Ecology一词。
1935年英国学者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概念。
标志着现代生态学科的形成。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主要研究生物个体到生物圈各个层次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规律。
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统、与生物圈各个水平的生态关系。
3、生态学的任务A、揭示生物个体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规律;B、揭示环境对生物种群、群落的影响,以及种群间的相互关系;C、阐明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系统稳定性与效率。
(二)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古生态学思想时期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中叶到生态学概念提出。
包括法国昆虫学家Reaumur、瑞典生物学家Linneur、英国生物学达尔文、德国动物学家Haeckel、丹麦生态学家Warming 等是本时期的杰出代表。
3、生态学的发展时期(巩固时期)——19世纪未期到20世纪中期。
以生物种群研究与生态系统概念确立为主要标志,以美国生态学家Elton(1927年提出食物链)、Hopkins、Clements,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4、现代生态学发展时期——现代技术与学科相互渗透有力促进生态学的发展,理论应用与环境保护研究为主的时期。
前瑞典首相克来门松夫人首先提出全球首脑级环境论坛,世界科协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UNISCO于70年代提出MAB计划。
在这些大的生态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为前提,迅速兴起了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生态旅游等生态边缘学科的发展。
二、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一)城市化与生态城市1、城市化进程(T0-1)2、生态城市的特点:A、城市环境现状:城市人口、经济发展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环境受严重污染破坏;人与建筑的高度密集,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平衡;热岛与温室效应,致使城市人居条件越来越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