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13能量法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89
第十三章能量法主讲人:张能辉1引言2-研究变形体方法:微体法,能量法引言微体法几何关系i ij u ~ε微体法静力学关系物理关系ijij εσ~平衡ij σd v ⇓V控制方程数学手段ij σ边界条件初值条件ijε3-引言能量法1P P 1P 外力作用线弹性体恢复22P 变形效应外力卸除原形i P →ij ij εσ~Hooke’s Law Lineariij u ~ε线弹性体f广义载荷δ广义位移δ∝f 引进比例常数δk f =下面看能量如何写?与外力有何关系?4由能量守恒WV =ε(外力功全部转化成应变能)P26488主平面微体应变能(P264 8-8)1ii εσυε2=应变能密度i =1,2,3)(,,)6外力功与应变能杆件应变能微段d x 储存应变能∫∫⋅==dVAdAdx dV dV εεευυdAxx体积分化为面积分d x dV整个梁存储应变能积分思想: 微段的叠加==dAdx dV V εεευ变∫∫∫AlV822 EA21 2NFdx EAd ml2ρ2p外力功与应变能弯曲(忽略切应力)21zM 21zM 2zEI ευ=2z lV dxEI ε=∫Conclusion外力功与应变能应变能特点C1: 与载荷终值有关,而与加载次序无关M(a) M 、F 同时作用(b)ABF (b)先F 后M (c) 先M 后F 三种加载历史等效?FM F M M FM M M M M =+=+19互等定理23互等定理讨论2F 独立加第I 组力系F 123411121:0;0;Δ→Δ→Δ先加第II 组力系,再加第I 组力系3F 2F 21110;0:Δ′→Δ′→Δ12344F ????;21211111Δ′=ΔΔ′=Δ问1F F =k Δ保证相等27互等定理线弹性体变形能特点:大小取决于加载终值而与加载次序无关21V V =414313222121Δ+Δ=Δ+Δ⇒F F F F 21F F I 组力系12I 组力系作用点43F F II 组力系,3,4力点II 组力系作用点2212,ΔΔII 组力系在I 组力系作用点引起的沿I 组力系方向的位移4131,ΔΔI 组力系在II 组力系作用点引起的沿II 组力系方向的位移28互等定理等定功的互等定理第I 组力系在第II 组力系引起位移上所做功等于第II 组力系在第I 组力系引起位移上所做功简化:If F 1---I; F 2---IIthen F =F FF =2then F 1Δ12= F 2Δ2112FF =1If F 1= F 2, then Δ12=Δ21位移互等定理弹在对于线弹性体,若在1,2处分别作用两个大小相等的载荷,则点1处由于点2处载荷引起的位移Δ12等于处由点点2处由于点1处载荷引起的位移Δ2129Example-1实测w 1 ,w 2 ,w 3方案:1F3211.三点装位移计浪费2.一个位移计逐点测费工1新方案(位移互等定理)F323.自由端加位移计逐点加载不影响原有力系30单位载荷法32Example-1E ample1qABlx已知:梁EI=const已知梁求:w=?θA=?A38Example-2M aCB B1x x FAa 2已知:刚架M B =F a 求:Δcy =?40E l3 Example-3BA1αβ2CF已知:桁架EA, l1l2? Δ?求: Δcx=? Δcy=?43Example-4 (P20 12-5)F FR已知:小曲率曲梁AB已知:小曲率曲梁,轴线曲率半径为R求:截面A和B的相对转角46E l5(P56)Example-5 (P56)F OA BϕCA B已知:小曲率曲梁,轴线曲率半径为R求求:A的铅垂位移48余能与卡氏第二定理50。
材料力学能量法材料力学能量法是材料力学中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它通过能量原理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行为。
能量法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材料力学问题。
本文将对材料力学能量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计算方法等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材料力学能量法的基本原理。
能量法是以能量守恒原理为基础的一种力学分析方法,它认为在任何力学系统中,系统的总能量始终保持不变。
在材料力学中,通过能量方法可以方便地求解结构的变形、应力分布和稳定性等问题。
能量法的基本原理为系统的总能量等于外力对系统做功的总和,即系统的内能和外力对系统做功的总和保持恒定。
其次,材料力学能量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弹性、塑性、断裂等力学性能,也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疲劳、蠕变、冷却等行为。
在工程实践中,能量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材料的设计、优化和性能评估,如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等。
通过能量法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力学行为,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型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下材料力学能量法的计算方法。
能量法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弹性能量法、弹塑性能量法和断裂能量法等。
在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能量方法,并结合数值计算和实验验证进行分析。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的本构关系、加载条件和边界约束等因素,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材料力学能量法是一种重要的力学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通过能量法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行为,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能量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推动其在材料力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第十三章 能量法13-2 图示变宽度平板,承受轴向载荷F 作用。
已知板件厚度为δ,长度为l ,左、右端的截面宽度分别为b 1与b 2,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 ,试用能量法计算板件的轴向变形。
题13-2图解:对于变截面拉压板件,应变能的表达式为x x b E F x x EA F V lld )(2d )(202N02N⎰⎰==δε (a)由图可知,截面x 的宽度为x lb b b x b 121)(-+= 代入式(a ),并考虑到,于是得F F =N 121221212 0 ln )(2d 21b b b b E δlF x x l b b b δF E V lε-=⎪⎭⎫ ⎝⎛-+=⎰设板的轴向变形为∆l ,则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12122ln )(22Δb b b b E δlF l F -= 由此得1212ln )(Δb b b b E δFll -=13-4图示结构,承受铅垂载荷F 作用。
已知杆BC 与DG 为刚性杆,杆1与2为弹性杆,且各横截面的拉压刚度均为EA ,试用能量法计算节点D 的铅垂位移。
题13-4图解: 1. 轴力计算未知支反力四个,未知轴力两个,即未知力共六个,而独立或有效平衡方程也为六个,故为一静定问题。
设杆1与杆2均受拉,则刚性杆BC 与DG 的受力如图b 所示。
由平衡方程 02 ,0N2N1=⋅+⋅=∑a F a F M B022 ,0N2N1=⋅-⋅-⋅=∑a F a F a F M G 得34N1F F =, 32N2FF -= 2. 铅垂位移计算 结构的应变能为EA l F EA l F EA l F EA l F V ε9103234222222222N 21N =⎥⎥⎦⎤⎢⎢⎣⎡⎪⎭⎫ ⎝⎛-+⎪⎭⎫ ⎝⎛=+= 设节点D 的铅垂位移∆Dy 与载荷F 同向,因此,载荷F 所作的功为2DyF ΔW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于是有EA l F F ΔDy 91022= 由此得节点D 的铅垂位移为()↓=920EAFlΔDy 13-5 图a 所示圆柱形大螺距弹簧,承受轴向拉力F 作用。
材料力学能量法知识点总结材料力学是工程力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行为。
能量法是材料力学的基础理论之一,通过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分析和求解材料的力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对材料力学能量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进行总结。
1. 弹性势能与弹性应变能材料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能够存储为弹性势能,其中最常用的势能是弹性应变能。
弹性应变能是由于材料的弹性变形而储存的能量,可表示为弹性应变能密度。
2. 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弹性应变能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力学平衡方程和材料力学性质的函数关系进行积分计算;二是通过应力-应变关系和应变能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3. 弹性势能的应用弹性势能的应用涉及材料的变形、破裂、接头设计等问题。
通过计算弹性势能可以判断材料是否会发生破裂,并可用于材料的优化设计。
4. 塑性势能与塑性应变能材料在塑性变形时会产生塑性势能,塑性势能是由于材料的塑性变形而储存的能量。
塑性应变能可表示为塑性应变能密度。
5. 塑性势能的计算方法塑性势能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材料的非弹性变形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等效应力法和Mises准则。
通过计算塑性势能可以估计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和破坏形式。
6. 塑性势能的应用塑性势能的应用主要涉及材料的变形、强度分析和塑性成形工艺等问题。
通过计算塑性势能可以评估材料的强度和变形能力,并可用于材料的成形优化。
7. 总势能与变分原理材料受到多种因素的叠加作用时,总势能是各种势能的代数和。
变分原理是能量法的基本原理之一,通过对总势能进行变分,得到材料力学问题的基本方程。
8. 总势能的应用总势能的应用主要涉及材料的稳定性分析和振动问题。
通过计算总势能可以判断材料的稳定性,预测振动频率和振动模式。
9. 耗散能与损伤模型材料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能量损耗,产生耗散能。
通过建立耗散能与应变的关系,可以描述材料的损伤行为,并建立损伤模型进行应力-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