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984.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一章当今世界有害生物治理策略简介纵观国内外,当今治理有害生物的策略不外乎以下三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大面积种群治理(APM);全种群治理(TPM)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1、概念: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补充:农业生态系统主要是由栽培植物(寄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和环境因素(含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三个基本的要素组成。
2、由来和发展: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策略,首先是由病虫害防治专家和昆虫生态学家提出的。
然而只是到60年代以后,它才受到学者和公众普遍承认。
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宣布,综合治理是防治有害生物优先考虑的策略。
我国是5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75年制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综合防治”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8页3、理论特点:可归纳为三方面,第一是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以系统论、信息论和灾变论为理论基础,以生态学的原则作为指导。
第二,防治措施的选择和运用。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策略要求各种防治措施取长补短,协调运用,特别重视自然控制因素的运用。
所有人为防治措施应与自然控制相协调。
第三就是防治目的。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个管理系统,它不要求将有害生物彻底消灭,而是要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
4、经济受害允许水平(EIL):作物因虫害造成的损失与防治费用相等的那个关键性害虫种群密度或作物受损害的程度。
5、经济阈值(ET):经济阈值是接近但未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时的害虫种群密度或植物受害的程度。
通常是在小区或控制条件下,对不同种群密度下对作物不同生育期造成危害损失进行测定,然后通过投资、收益等换算而得出。
什么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很多化学防治的非靶标影响、进化抗性以及费用促使人们研究出了一种叫作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方法来防治外来的和本地的农业害虫。
20世纪40年代晚期到60年代中期有时被称作“害虫防治的黑暗时期”,因为此时过多地依赖杀虫剂。
害虫综合治理的动力是,在这段时期的末期,人们观察到杀虫剂的常规使用有时会恶化某种害虫问题,因为杀虫剂会杀死靶标害虫的自然天敌,且比杀死害虫本身的效率更高。
害虫抗性的进化有时会恶化这个局面,就像先前被天敌压制的新的害虫种群激增一样。
蕾切尔·卡森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的影响公之于众后,也促使了人们寻找替代的方法。
诱发事件是棉花害虫亚洲棉红铃虫(pink bollworm)在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扩散,导致化学农药,尤其是DDT的喷洒每年多达25次。
DDT的残留物开始出现在牛奶中,其浓度已经超过了美国联邦规定的最高限度。
还有,舞毒蛾的激增在缺乏DDT的情况下不能被控制住,从1957年开始,禁止在森林中使用DDT。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几位昆虫学家奠定了这种方法的基础,他们最初称其为综合防治,之后称其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不幸的是,这个术语到现在有了太多的定义(最近统计至少有70个),以至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变成了一种万能解释——如果一个术语有着太多不同的含义,也就意味着它什么也不是。
美国联邦机构资助了一个早期的项目,其目标是通过仔细研究害虫的生活史,于5年之内将在6种作物上使用的杀虫剂减少40%~50%。
关键的创新点就是化学品的喷洒时间,因此化学品只有在害虫最脆弱的时候才使用,并限制使用在害虫密度高的景观部分——这样可以避开邻近的自然天敌可能生活的生境,顺带减缓害虫抗性的进化速度。
其他的项目随后加入了其他的功能,例如,使用不育的雄性个体或者雌性个体来阻碍外来的苹果害虫苹果蠹蛾的交配。
一些害虫综合治理方案也应用了生物防治,通过谨慎使用杀虫剂(尤其是限定喷药时间和位置)而避免伤害防治作用物。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有害生物常常给我们带来诸多困扰和损失。
从农业领域的病虫害侵蚀庄稼,到家居环境中的蟑螂、老鼠肆虐,再到森林中病虫害对树木的威胁,有害生物的存在不容忽视。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 IPM)的理念和方法应运而生。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并非是简单地使用农药或者单一的防治手段来消灭害虫,而是一种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系统性防治策略。
它强调多种防治方法的结合与协调运用,以实现对有害生物的长期有效控制,同时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有害生物会成为问题。
在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有其自身的生态位和生存策略。
然而,当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环境条件,或者引入了外来物种时,原本平衡的生态系统可能会被打破。
例如,过度使用化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为某些害虫提供了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或者盲目引进一种新的植物品种,可能会带来其原本携带的害虫,而本地的生态系统却缺乏对这些害虫的天然制约机制。
那么,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具体包括哪些方法呢?生物防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这意味着利用有益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比如,在农田中引入害虫的天敌,如瓢虫可以捕食蚜虫,赤眼蜂可以寄生在害虫的卵内,从而减少害虫的繁殖。
这种方法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往往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因为它是基于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机制。
物理防治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通过设置障碍物、诱捕器、灯光诱杀等方法,可以直接减少有害生物的数量。
例如,在果园中可以使用防虫网来阻挡害虫进入;在仓库中放置粘鼠板来捕捉老鼠。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且不会造成化学污染。
农业防治则侧重于通过合理的农业操作来预防有害生物的发生。
例如,选择抗病虫的作物品种、合理轮作、适时播种和收获、科学施肥浇水等。
良好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增强作物的抵抗力,减少有害生物的侵害机会。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及展望在农业生产中,每年因有害生物所造成的损失巨大。
据FAO统计,全世界农业生产中每年因虫害、病害和杂草危害造成的损失占总产值的37%。
其中,虫害占14%,病害占12%,杂草占11%。
因此,有害生物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有害生物防治中,重治轻防,盲目施用化学农药的现象至今仍普遍存在,特别是在石油农业的条件下,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更加突出。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提出的植保方针,但由于土地承包到户,农民不可能做好“预防为主”的工作,这样势必导致以治为主,见病虫就打药,次数越打越多,浓度越打越浓,有害生物危害面积反而越来越大。
病虫发生面积与50年代相比,60年代增加30%以上,70年代增长100%,至80年代增长2.8倍。
在1983~1993年的10年间,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防治面积分别增加了24.26%和49.47%。
化学农药使用量每年以3.0×104 t的速度增加。
目前,全世界每年生产的农药数量为25亿,总销售额为250亿美元。
我国仅1993年一年生产的农药就达2.62亿,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杀虫剂占77%,总销售额为88.93亿元人民币。
化学农药滥用的后果除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外,还引起了“3R”(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残留Residue)问题产生,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能源的耗竭,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为了解决化学防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人类不断探索有害生物防治的新途径,将持续发展的理论应用于指导防治实践。
特别是1992年7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以来,确定了持续发展是唯一的发展模式。
为此,TShemyshev(1995) 提出了一个新的有关有害生物治理的概念——有害生物生态治理(ecological pest management,EPM)。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哎呀,说起“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这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话题呢!你想想,就像我们的房间,如果不经常打扫,是不是就会变得乱七八糟,还可能会有小虫子到处乱跑?那大自然和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是一样的呀!有害生物,就是那些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和危害的小生物们。
比如说,偷吃粮食的小老鼠,咬坏衣服的小虫子,还有传播疾病的蚊子和苍蝇。
那什么叫综合治理呢?可不是简简单单地打打药、赶赶跑就行啦!这就好比我们要打赢一场大战役,得有各种战术,还得大家一起配合。
首先,得搞清楚这些有害生物是从哪儿来的。
是从外面跑进来的,还是在我们家里自己“生”出来的?这就像警察叔叔破案一样,得找到源头才行!比如说,家里的垃圾桶要是不及时清理,是不是就容易招来苍蝇?然后呢,要想办法预防它们出现。
比如说,把吃的东西都收好,别让老鼠有机会偷吃;窗户装上纱窗,不让蚊子飞进来。
这就好像我们出门前要关好门窗,免得小偷进来一样。
如果有害生物已经出现了,那也不能慌。
不能一股脑儿地用很多毒药,那样可能会伤害到我们自己,还可能让有害生物变得更厉害。
得选择合适的方法,就像我们选择合适的武器一样。
有时候,可以用一些天然的方法。
比如说,种一些能驱赶虫子的植物,像薰衣草、薄荷之类的。
这就好像给我们的家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让虫子不敢靠近。
还有呢,大家一起行动也很重要!比如说,整个小区一起打扫卫生,消灭害虫的藏身之处。
这就好比一群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赢。
“哎呀,要是不管这些有害生物,那我们的生活得乱成什么样呀?”你能想象每天被蚊子咬得满身包,吃的东西都被老鼠啃坏的日子吗?那简直太可怕啦!所以说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真的太重要啦!只有把有害生物都治理好,我们才能过上舒服、健康的生活。
这就像是给我们的生活打造了一个坚固的城堡,把那些捣乱的“小坏蛋”都挡在外面!。
第一部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 atedPest Manage ment)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害虫的可持续控制:以森林生态体系为基础,通过对该体系的维护与调控借以增强该体系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充分发挥其对有害生物的自然制衡作用,必要时在不破坏该体系的功能及结构稳定性的前题下引入外部因素削弱害虫的危害,将害虫的种群密度控制在该生境、社会及经济效益可容许的范围内。
问题1.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产生和发展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ntegr atedPest Manage ment.简称IPM)概念是在总结人类以前害虫防治经验教训、特别是2O世纪40—6o年代单一依赖化学药剂防治导致“3R”问题( Resist ance:长期大量施用光谱性杀虫剂.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再猖獗 Resurg ence:大量杀伤天敌引起害虫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残毒Resi due:对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残毒也越来越严重)愈来愈突出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害虫综合治理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2.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有何的特点?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 atedPest Manage ment)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