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概论》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25.50 KB
- 文档页数:10
植物保护概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掌握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2. 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了解我国植物保护的政策法规;3. 学习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了解不同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
技能目标:1. 学会运用植物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2. 能够独立开展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案;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植物保护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植物资源的情感;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农业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为农业生产中的植物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二、教学内容1. 植物保护基本概念:介绍植物保护的定义、意义和任务,以及植物病虫害的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 植物保护概述2. 植物保护原则与策略:讲解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如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等;介绍我国植物保护的政策法规。
教材章节:第二章 植物保护原则与策略3. 植物病虫害识别:学习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掌握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 植物病虫害识别4. 植物保护技术:介绍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植物保护技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四章 植物保护技术5. 植物病虫害防治实例:分析具体植物病虫害案例,提出防治方案,并进行讨论。
教材章节:第五章 植物病虫害防治实例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病虫害调查、识别和防治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植保研究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00046课程名称:植保研究法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Method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2.0适用对象:植保专业考核方式:为考试科目,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水平,在考核上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还要加强实际能力的考核。
二者评分的比例可采用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来计算得分。
成绩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先修课程:植物病理学、农业微生物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昆虫生态学等。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共54学时,讲授15学时,实验15学时,包括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 菌体的染色方法;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常规接种方法及抱子的测定;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处理;观察昆虫的设备及其使用;昆虫形态特征的描述和绘图,昆虫的饲养;昆虫学重要文献及其检索等部分。
植保研究法是系统阐述植保研究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并通过实验环节加以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它的研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植保研究课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大纲是根据植保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要求及培养目标而制定的。
本门课程是植保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通过课程的讲授,要求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和较全面地掌握植保研究的原理与常用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专业的思想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的制作(6学时)(一)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1、临时制片法主要供临时鉴定用,浮载剂通常用清水,用水不会改变抱子的体积,适用于抱子的测计,描绘及摄影等。
缺点是易干,不能做标本保存用。
此外也有用乳酚油,标本可保存几天或更久一些。
乳酚油和棉兰是真菌学上的标准浮载剂,有些分隔很难看清真菌抱子,染色后可以看得很清楚。
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作物植保员的角色变得越发重要。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农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先进的农作物植保技术。
为了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作物植保员的职责和要求农作物植保员是负责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的专业人士。
他们需要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及农药的正确使用。
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农民、农业技术人员等进行有效的合作和交流。
二、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1. 全面性:教学大纲应涵盖农作物植保员所需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农药的正确使用等。
2. 科学性:教学大纲应基于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确保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3. 系统性:教学大纲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各个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有机的组织和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4. 实践性:教学大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地实习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农作物植保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的内容1. 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包括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生长环境要求、生长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等。
2. 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包括病虫害的常见种类、病虫害的识别方法、病虫害的防治策略等。
3. 农药的正确使用:包括农药的种类和分类、农药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农药的储存和处理等。
4. 农作物植保技术:包括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作物的病虫害预防控制技术、农作物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技术等。
四、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农作物植保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等。
2. 实践操作:通过实地实习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自进行农作物植保的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Plant protection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学(G5020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后续课: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农业技术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中草药种植推广、热带经济作物栽培技术、毕业设计等学分:4 学时数:64 理论学时:34学时实验(实训)学时:30学时执笔人:丁丽芬讨论成员: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组(课程组)一、课程教学目标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南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物药业(中药产业)生产一线,具备系统、扎实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技能)、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
《植物保护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的鉴别,准确稀释和混配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够顺利实施防治方案,能过胜任中草药病、虫、草、鼠防治和预防工作。
该课程在强调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团结协作精神、管理组织等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的职业素质。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对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的进行能正确识别,准确稀释和使用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热带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实施防治方案。
知识目标:1.知道中草药病害的概念、症状、病原分类识别要点、病害诊断技术、中草药病害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2.熟知农业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分类识别要点及生态学等基本理论知识;3.掌握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基础知识,有害生物的发生与防治的基本原理;4.掌握常用农药的性能及使用技术的基本知识;5.学会对中草药的病、虫、草、鼠进行鉴别,并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
《植物保护》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是植物保护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又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
二教学目的实验教学主要在于加深对理论教学所获知识的理解并对某项技能进行训练。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虫、杂草标本制作及保存的基本技术;掌握常见(50-60种)病虫草害的识别;掌握植物病原物分离、培养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了解农药的常见种类特点及使用技术;熟悉植物病、虫、草害的基本调查和防治方法。
三课程总学时:79学时+0.6周课程总学分:实验总学时(课外学时/课内学时):28学时+0.6周总学分:必开实验个数:10个选开实验个数:3个四适用专业:09种子生产与经营五考核方式及办法按照平时考核成绩和技能抽考成绩4:6的比例计算,其中平时考核根据现场操作情况、实验纪律、安全文明、实验报告(作业)等综合评定实验成绩,专项考核采取技能抽考的方式,按照评分标准评等。
六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1、李清西、钱学聪. 植物保护.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刘学敏、陈宇飞. 植物保护技术与实训.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七实验项目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及各发育阶段特征观察实验学时数: 2学时(一)实验类型:演示型(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2人(四)实验要求:必修(五)实验目的: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的一般特征,学会区分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掌握昆虫各虫态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为正确识别害虫和学习昆虫分类奠定基础。
(六)实验内容:1.昆虫外部形态观察:昆虫体躯、触角、胸足、翅、口器、口式观察;2.昆虫的变态和虫态观察:变态类型、卵、若虫形态、幼虫形态、蛹、成虫性二型和多型现象观察。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材料:粉蝶、天蛾、螟蛾、夜蛾、蝽象、蝗虫、瓢虫、草蛉等的卵或卵块;蝗虫、有翅蚜虫、蝽象类的若虫;瓢虫类、蛾类、蝶类、蝇类、金龟甲类、尺蠖类、叶蜂类、象甲类、寄生蜂类的成虫、幼虫和蛹;螳螂、龙虱、金龟甲、步行甲、蚜虫、蓟马、草蛉等足的类型盒装标本各5份,地老虎、蚜虫成虫性二型和多型性标本,全变态和不全变态生活史标本各25份、浸渍标本、针插标本各5份和有关挂图。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 Technology课程编号:ZH11317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学时:(总学时54、理论课学时34、实验课学时20)学分:3适用对象:农艺教育、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园艺、园林、动植物检疫等先修课程:化学、生物化学、气象学、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普通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生物统计学、遗传工程、分子生物、电子技术和系统工程等。
课程简介:植物保护技术是农艺教育、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园艺、园林、动植物检疫等专业一门必修的专核心或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主要讲授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知识,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作物主要病虫害识别、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掌握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根据农业病虫害的具体情况,更密切地结合生产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制订和完善切实有效的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对策,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以提高现有的防治水平,开辟防治的新途径,完成治虫防病和保产的任务。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植物保护技术教学目标是使农艺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防治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科学地开展综合防治,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重点: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教学难点:植物保护的对象;植物保护的目的;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要求:基本内容: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1.植物保护的对象2.植物保护的目的3. 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4. 植物保护的方式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1.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2.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1.有害生物的生物学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3.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基本要求:(1)了解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对象和植物保护的目的。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针对园林绿化工、花卉工、植保工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学习领域是基于园林绿地养护和花卉、苗木生产工作过程开发的,通过对10个学习情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园林意识,掌握园林植物病虫草害的种类识别、调查测报及综合防治等技能,了解关于园林植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所必须的知识,要求学生领会“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对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基本步骤和关键要素做到心中有数,达到《绿化工》、《花卉工》和《园林植保工》技能证书的要求,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植物生长与环境》、《花卉栽培》、《园林树木》、《农业微生物》、《农药安全使用》,后续课程为《园林绿地养护技术》。
二、课程目标本学习领域(课程)是以园林绿地养护与花卉生产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素质培养为目的,以工学结合为特色,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习情境和教学做说(写)合一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能正确掌握园林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掌握园林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原则和技术措施,能正确掌握安全、合理配制和使用农药的技能,能熟练使用植保器械,达到职业资格的要求。
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肯干、敬业、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职业品质,树立生态、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园林意识,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当地园林植物有害生物,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一般测报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事园林有害生物的田间调查、科学试验和技术推广工作,因地制宜地组织群众开展综合防治,为建设生态型、环保型及可持续发展型园林服务。
1.专业能力(1)能独立诊断园林植物生产养护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虫害;(2)能独立诊断园林植物生产养护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病害;(3)能独立诊断园林植物生产养护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杂草;(4)能根据不同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进行园林植物病虫草害的调查统计和预测预报;(5)能根据不同病虫草害发生危害现状,设计合理的防治方案,选择适当的农药、药械并熟练使用(6)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针对某一区域、某一生长季节,设计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方案并做好各项实施工作,保证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
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一、植保员角色介绍农作物植保员是农业生产中负责植物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和产量。
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1. 病害识别:植保员需要学习各种农作物常见的病害症状,包括叶斑、干腐烂等,以便及时辨识病害类型。
2. 病害防治:学习使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等各种防治手段,掌握合理施药的方法和时机。
三、病虫害监测与防控技术1. 病虫害监测:学习如何设置监测点、观察病虫害的特征、记录监测数据等技术。
2. 病虫害防控技术:了解生物防治、文化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无公害技术,学会综合利用各项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
四、环境友好型农药使用1. 农药选择:学会根据病虫害种类、发生情况等选择适宜的农药,遵循“谨慎使用、安全施药”的原则。
2. 农药施用:了解正确施药方法,掌握施药剂量和频次,确保农药使用效果最大化,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农作物生长管理1. 土壤管理:学会合理施肥、改良土壤、保持土壤湿度等土壤管理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 灌溉管理:了解不同作物的灌溉需求,掌握节水灌溉技术,确保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
六、教学实践与实习1. 教学实践:学员需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农田管理中,锻炼综合应用各项技术的能力。
2. 实习:学员将赴农业生产基地或农田实习,亲身参与病虫害防治、农药施用等工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到此结束,希望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培养出一批能够胜任农作物植保工作的优秀人才。
愿学员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农业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
植物保护学教学⼤纲《植物保护学通论》教学⼤纲课程编号:适⽤专业: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编写执笔⼈:胡霞审定⼈:编写⽇期:2006年9⽉⼀、课程的性质、⽬的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环境⽣物学是乐⼭师范学院⽣物专业的⼀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2、课程的⽬的和任务:《植物保护学通论》是⽣物类专业中的⼀门重要基础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主要研究⽣态系统中的害⾍,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杂草和⿏害的⽣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变动与周围⽣物和⾮⽣物环境因⼦的关系,同时⼜研究寄主受害后寄主,害⾍与病原物的互作关系,以便提出以⽣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治理配套措施,达到控害、⾼产、优质和维护优良⽣态环境的⽬的。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本课程既涉及到植物,⼜涉及到动物和微⽣物。
因此,它与农药、⽣物防治、作物栽培、⼟壤、作物营养肥料等相关学科关系密切。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作物病⾍害防治,果树病⾍害防治,蔬菜病⾍害防治,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和森林保护基础等。
四、建议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教材:韩召军主编,植物保护学通论,北京:⾼等教育出版社,2001教学参考书:1、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2、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主编,普通昆⾍学,北京:中国农业⼤学出版,20013、李孙荣主编,杂草及其防治,北京:北京农业⼤学出版社,199l4、沈兆昌主编,农业害⿏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邱式邦主编,中国植物保护研究进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编,中国农作物病⾍害(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教学内容第⼀章绪论(2学时)本章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有害⽣物的防治对策与措施。
2、了解植物保护与⼈类的关系。
3、掌握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对象。
第⼀节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对象⼆、植物保护的⽬的三、有害⽣物与⽣物灾害四、植物保护的⽅式第⼆节植物保护与⼈类的关系⼀、植物保护与农业⽣产⼆、植物保护与⽣态环境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有害⽣物的⽣物学⼆、有害⽣物发⽣规律与灾害预测三、有害⽣物防治对策与措施第⼆章植物病害(7学时)本章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植物的⼏种病原物。
农作物植保员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自治区《关于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若干意见》,广开就业门路,鼓励灵活的就业形式,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城镇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提高他们在创业、就业和转业就业方面的技能,学有一技专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社会稳定,搞好转移就业人员培训,确保培训质量,特制定本计划。
二、培训目的以国家就业再就业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使就业再就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专业技能水平,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果树、蔬菜、农作物等主要作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农药使用技术、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应具备的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现转移就业,达到致富的目的三、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已经从事或准备从事植保技术工作的农民,能够了解我区主要作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重点是掌握与果树、蔬菜、棉花、小麦、玉米等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着力提作物病虫害防治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和造就大批懂技术、能示范的农村果树生产技术人员。
四、培训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从事特色林果生产技术工作的农民。
重点培训农村种植户、果树生产专业合作社等有关人员。
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培训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植保员工作岗位设定的意义和考核标准(了解)一、植保员工作岗位设定的意义二、植保员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三、植保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相关法规四、植保员考核标准第二章植保员需掌握的基础知识(了解)一、植物病害基础知识二、农业昆虫基础知识三、农药(械)的基础知识第三章果树病虫害及防治一、果树害虫二、果树病害第四章蔬菜病害及防治一、茄果类蔬菜病害及防治二、瓜类蔬菜病害及防治三、十字花科蔬菜病害及防治四、瓜类蔬菜病害及防治六、豆类蔬菜病害及防治七、葱蒜类蔬菜病害及防治八、其他蔬病害及防治、九、蔬菜根结线虫及防治、十、蔬菜常见害虫及防治、十一、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09英文名称:Crop Protection with Chemicals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植物保护专业必修3. 课程目的(1)使学生掌握主要农药类型及代表性品种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及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掌握农药科学、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了解农药环境毒理以及新农药研究及开发的基本程序和方法(3)掌握植物化学保护的主要实验技术、研究方法及应用技术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3.学时为485. 建议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气象学,田间试验与统计,计算机,仪器分析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植物化学保护学(第四版).徐汉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年参考书目:(1)新编农药手册.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年(2)农药使用技术原理.屠予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3)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韩熹莱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4)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慕立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5)农药学.吴文君、罗万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6)杀菌剂毒理学.林孔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年(7)除草剂概论.苏少泉主编.科学出版社.1989年(8)昆虫毒理学原理.赵善欢编,吴恭谦等译.安徽大学出版社.1996年(9)昆虫抗药性及其治理.唐振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10)农田杂草抗药性-产生机理,测定技术,综合治理. 董建中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11)西北地区农作物病虫草害药剂防治技术指南.张兴主编.陕西科技出版社.1992年(12)从天然产物到新农药创制. 吴文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13)Busvien,J.P.1971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echniques for testing insecticides.(14)Carbett,J.R.et al 1984 The biochemical mode of action of pesticides.Academic Press.(15)Matsumura,F.1975 Toxicology of insecticides.Plenum Press.(16)Matthews,C.A.1979 Pesticide application methods.Longman press.(18)Ware,G.W 1983 Pesticid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W.H.Freeman and Co.(19)Vyas,S.C.1984 Systemic fungicides.Tata McGraw-Hill publising CO.(20)Hassall,K.1990 .The Biochemistry and Uses of Pesticides.Macmillan Press Ltd.(21)Chiu Shin-Foon .1993.Principles of Insect Toxicology.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hology Press.(22)新农药的研究——方法·进展,陈万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23)杀虫剂作用的分子行为. 唐振华,毕强主编.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24)Isaac Ishaaya (Ed.) Biochemical sites of insecticide action and resistance.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017. 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方法(2)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20%,形式有:平时作业10%;出勤情况10%(2)考试成绩占80%,形式有:闭卷考试9. 课外自学要求(1)要求学生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注意翻阅与学习该领域有关的期刊、杂志,如《农药学学报》、《植物保护学报》、《农药》、《植物保护》、《昆虫学报》、《植物病理学报》等(2)通过对前述期刊、杂志的学习,在课程结束时每位学生至少应递交阅读笔记5篇。
园林植物保护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园林植物保护主要是研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征、特性、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科学。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了解昆虫及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了解当前园林植物保护发展方向,掌握园林植物保护的生产应用技能,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本特征及重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园林专业的学生掌握中级工应具备的植物保护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能适应用人单位对绿化工在植物保护方向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为害园林植物的有害生物的类群,包括昆虫、螨类、与蜗牛的基础知识、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2)掌握重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3)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本形态特征并能加以区别识别。
(4)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与常用防治方法。
(5)了解常用药剂的性能。
(6)了解常用植保器械的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
(7)能熟练掌握植物保护药剂与器材的性能并能加以灵活运用。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理论教学要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实物及实物标本展示、幻灯等形象的教育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为操作技能的培养打好基础。
(2)理论教学要走出课堂,理论与教学实验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病虫害发生时期相结合,与当病虫发生的主要类群相结合,走进大自然,到自然界中去增加感性认识,感知病虫害的生态习性与发生发展的规律。
(3)理论教学要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实际运用出发,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4)应关注新的植保技术与措施的运用,紧跟植保技术发展的步伐。
(5)技能培训项目要进行综合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要求、内容及建议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园林植物保护研究的对象。
2、了解园林植保在园林绿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作物植保员教学计划及大纲及防治三、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第四章蔬菜病虫害及防治一、茄果类蔬菜病虫害及防治二、瓜类蔬菜病虫害及防治三、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及防治四、豆类蔬菜病虫害及防治五、葱蒜类蔬菜病虫害及防治六、其他蔬菜病虫害及防治七、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第五章农药的使用技术(掌握)一、农药的分类和作用二、农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三、农药的储存和保管第六章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应具备的技能(掌握)一、服务指导技能二、技术管理技能三、实际操作技能备注:本教学大纲共分六章,总学时为120小时。
通过本次培训,学员将掌握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具备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的技能,成为能够示范的农村果树生产技术人员。
本培训适用于从事或准备从事特色林果生产技术工作的农民,重点培训农村种植户、果树生产专业合作社等有关人员。
第四章蔬菜病害及防治一、茄果类蔬菜病害及防治茄果类蔬菜是指茄子、番茄等蔬菜。
它们常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如炭疽病、晚疫病等。
为了预防这些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使用生物农药等。
二、瓜类蔬菜病害及防治瓜类蔬菜是指南瓜、黄瓜等蔬菜。
它们也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影响,如霜霉病、炭疽病等。
为了防治这些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如使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使用有机肥料等。
三、十字花科蔬菜病害及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是指花椰菜、卷心菜等蔬菜。
它们也常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如黑腐病、菜蛾等。
为了预防这些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使用化学农药等。
四、豆类蔬菜病害及防治豆类蔬菜是指豆角、毛豆等蔬菜。
它们也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如霜霉病、豆蚜等。
为了防治这些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如加强田间管理、使用生物农药、轮作等。
五、葱蒜类蔬菜病害及防治葱蒜类蔬菜是指葱、蒜等蔬菜。
它们也常受到多种病害的影响,如白粉病、根腐病等。
为了预防这些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使用有机肥料等。
植物保护教学大纲(适用于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任务植物保护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开设此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关害生物防治的实践能力及相关知识。
能识别当地植物主要有害生物,了解其发生规律和简易测报方法,掌握综合防治措施,并能组织和指导群众开展对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发展绿色食品生产。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实践部分突出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力求掌握生产实际中正在使用的技术和新近将要推广的新技术。
对相关知识部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能力目标要求: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主要掌握病虫标本的采集、识别与制作,主要病虫的调查和防治,农药的配制、使用等。
相关知识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病虫的形态、生物特性,农药的理化性质等。
三、总学时分配四、能力(实践)教学方案1.能力教学项目及教学目标、要求2.能力教学的组织方式、所需场地及主要设备器材。
⑴组织方式:由任课教师、实践教辅人员、班委干部,按4人选出1名小组长组成实践领导组。
任课教师担任组长,实践教辅人员、班长、学习委员担任副组长。
教师将安全放在首位进行强调,实践领导组进行严格管理,保证实现教学目标。
⑵场地、课内实验在植物保护室进行,综合实训在植物保护室、学院农场及宜宾市翠屏区新村一带进行。
⑶主要设备器材:需植保实验室1间,主要应配备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喷雾器、采集包、标本夹、放大镜、波美比重计、捕虫网、昆虫灯、烧杯、量筒、试管、天平、铁锅、灶、石蕊试纸,昆虫针插标本、玻盒标本、植物病害玻盒标本、切片(玻片)标本等。
五、考核方案(考纲)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理论成绩(占40%),实践成绩(占40%)计入总分,为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综合实训进行专项技能考核,成绩按百分制单独考核。
1.平时成绩含作业、上课出勤、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等考核。
2.理论成绩为课程(单元)结束后的相关知识考核,各部分数权重如下:相关知识点分数分布:第一单元:农业应用昆虫……………………………………20分第二单元:植物病害…………………………………………20分第三单元:植物病虫害防治法……………………………………20分第四单元:农作物病虫……………………………………………20分第五单元:其它植物病虫…………………………………………20分总计100分3.课内实践的考核,可结合学生实验过程,通过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含生物绘图、结果分析、计算等内容),评定出A、B、C、D等四个等级,并记入平时成绩。
《植保概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植保概论 课程编号 1202097 英文名称 Principles of Plant Protection 课程类型 科类方向选修课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学分 2 预修课程 适用对象 全校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植保概论为上述各专业的科类方向选修课,讲授有关植物保护专业知识的各个方面,如植物病害、植物虫害、农田杂草和农田鼠害等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农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与策略,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和植物保护技术推广和农药管理等各方面,为非植保专业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植物保护学基础知识、技术和农药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非植保专业的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对有可能遇到的植保方面的问题,有清楚地认识,并能做出较准确地初步判断和妥善处理。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植物保护学是现代农业高产、稳产、高效、优质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与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密切相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非植保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理论和策略,并掌握基本的植保技能,从而培养出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本科生,为培养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 章节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 实践 合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节 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2学时
第二章 植物病害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 第三节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 8学时 1 3 2 2 第三章 植物虫害 第五节 第一节 昆虫的形态结构 第六节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第七节 植物害虫及其危害 第八节 农业害螨及其危害 8学时 2 2 3 1 第四章 农田草害 第一节 杂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杂草生态学 第三节 杂草的分类及主要杂草介绍 3学时 1 1 1
第五章 农业鼠害(此章内容由学生自学) 0
第六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预测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第二节 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第三节 植物病虫害预测 第四节 杂草群落演替与种群动态预测 2学时 0.5 0.5 0.5 0.5
第七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 第一节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第二节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 6学时 5 1 第八章 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第一节 水稻病虫害 第二节 小麦病虫害 第三节 棉花病虫害 第四节 果树病虫害 第五节 蔬菜病虫害 6学时
第九章 植物保护技术推广 1学时 合计 36 36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植物保护的概念 1. 植物保护的对象 2. 植物保护的目的 3. 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 4. 植物保护的方式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的概念,有害生物及其灾害,防与治。 第二节 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1. 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 2. 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 第三节 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1. 有害生物的生物学 2. 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 3. 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与措施 习题要点:农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植物保护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植物保护方针。
本章重点是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难点是树立植物保护观念,采取正确地植物保护措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保护中涉及的不同的有害生物的类群,理解广义的植物保护与狭义的植物保护之间的区别,并结合后续章节的内容,掌握植物保护的综合治理策略和植物保护的目的。 第二章 植物病害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1. 植物病害的定义 2. 植物病害的症状 3. 植物病害的类型 习题要点:病害三角,人为干扰,伤害与病害,植物病害的病征、病状和症状,病害的两重性,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 1. 真菌 2. 原核生物 3. 病毒 4. 线虫 5. 寄生性种子植物 习题要点:寄生性和致病性;菌丝组织体、菌丝、菌核、子座、菌索、厚垣孢子,真菌的繁殖体,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种类和形态,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五个亚门的特征及典型的病害;原核生物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原核生物属及病害,病毒的特征及常见的病毒病;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特征及常见病害。 第三节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4.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5. 病害循环 习题要点: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不同病原物的侵染特点;病害循环的定义,病原物越冬、越夏和传播特点,不同类群病原物的传播特点和介体;初侵染和再侵染,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传毒媒介。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 1. 柯赫法则 2. 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 3. 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 习题要点:柯赫法则的内容和适应性,隐症现象,真菌、细菌、病毒、菌原体和线虫病害的症状及诊断。 本章重点是不同类群病害的症状,难点是区分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以及虫害,为实践中的诊断做好准备。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类群病害的症状,理解病害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中的薄弱环节,掌握诊断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方法。 第三章 植物虫害 第一节 昆虫的形态结构 1. 昆虫的形态特征 2. 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3. 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 习题要点: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的头式,昆虫触角、翅、足的基本构造及功能,单眼和复眼的特点,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基本构造及功能;雌、雄性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功能和重要性;昆虫体壁及各内部器官的构造、功能及与防治的关系;马氏管,开放式的血液循环等等。 第二节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1. 昆虫的生殖方式 2. 昆虫的变态发育 3. 昆虫的世代 4. 昆虫的生活史 习题要点:比较昆虫各种生殖方式的不同特点,昆虫的全变态和不全变态,昆虫幼虫和蛹的类型,昆虫的蜕、龄期和虫龄,世代、孵化、化蛹、羽化、补充营养、性二型现象、多形现象、产卵前期、一化性和多化性昆虫、世代和世代重叠,休眠和滞育,各种习性或趋性。 第三节 植物害虫及其危害 1. 植物害虫的主要类群 2. 吸收式害虫及其危害 3. 咀嚼式害虫及其危害 习题要点:8个重要的昆虫目的特点及其中常见的害虫,不同类群害虫的危害特点。 第四节 农业害螨及其危害 1. 螨类的形态特征 2. 农业害螨的主要类群 3. 螨类的生物学特性 4. 重要农业害螨及其危害 习题要点:螨类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特征,常见的害螨及其习性。 本章的重点是重要害虫和害螨的形态和危害特点;难点是在准确鉴定的基础上,找出其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理解昆虫种类的多样性,掌握其鉴别特征和生活习性及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为综合防治打下基础。 第四章 农田草害 第一节 杂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 1. 杂草的概念 2. 杂草的适应性 3. 杂草的繁殖能力 习题要点:杂草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杂草生态学 1. 杂草个体生态
2. 杂草种群生态 3. 杂草群落生态 4. 中国农田杂草发生、分布规律 习题要点:杂草休眠的内因和外因,杂草种子库,杂草与作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竞争,杂草的竞争临界期和经济阈值,他感作用,他感作用化合物的来源与作用方式,中国的37种恶性杂草。 第三节 杂草的分类及主要杂草介绍 1. 杂草的分类
2. 主要杂草种类介绍
习题要点:杂草的形态学分类,主要的杂草种类和河发生危害特点。 本章重点是杂草的识别及分布特点,难点是充分利用他感作用等特点防治杂草。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杂草的形态特征,理解杂草的分布及发生规律,掌握杂草的有效防治方法——不仅是化学除草。 第五章 农业鼠害(此章内容由学生自学,不作讲解) 第六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预测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1. 病害流行的概念 2. 病害流行的类型 3. 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习题要点:病害流行的三要素,积年流行病害河单年流行病害,植物病害三角与病害流行。 第二节 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1. 害虫种群及其特征结构 2. 种群消长类型 3. 种群的生长型 4. 生命表在昆虫种群动态研究中的作用 5. 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 习题要点: 种群的特征,害虫的生长和消长类型及因素分析,昆虫的种群动态生命表 第三节 植物病虫害预测 1. 病虫害的调查方法 2. 病虫害预测技术 习题要点:病虫害的空间分布型和取样方法,调查的类别及田间病虫情的表示方法,病虫草害预测内容和方法的相同与不同点,有效积温法则,预测预报。 第四节 杂草群落演替与种群动态预测 1. 杂草群落演替 2. 农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对策 3. 杂草种群动态研究预测 习题要点:影响杂草演替的因素,演替的对策及预测。 第五节 农业鼠害预测(自学) 本章重点是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难点是对重要有害生物进行准确的预测。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不同类群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预测方法,理解在发生过程中各影响因子的重要程度,掌握基本的测报方法。 第七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 第一节 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1. 植物检疫 2. 农业防治 3. 作物抗害品种的应用 4. 生物防治 5. 物理防治 6. 化学防治 习题要点:各个防治方法的优缺点及在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 1. 防治策略的演变 2. 综合治理策略 习题要点:经济损害水平,经济阈值,植保方针,构建防治体系的因素。 本章重点是防治策略的确立,难点是构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体系,而不是各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