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依靠力量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1.党的十八大指出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2.坚持一切为了人民1)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2)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3)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3.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1)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邓小平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4.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1)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取向。
2)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3)经济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
4)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有?答: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首先,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其次,工人阶级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最后,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2)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的这一重要地位,决定了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特殊作用。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新特点是?答: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4、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在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A.执政党B.反对党C.在野党D.参政党2.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 )A.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B.铲除民族压迫,消除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C.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D.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3.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繁荣D.国家统一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A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是(A )的方针。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知识分子D.新兴社会阶层6.现阶段人民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是(B )A.革命化B.现代化C.正规化D.国家化7.大陆范围以外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D )A.爱国主义B.社会主义C.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D.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8.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军事战略方针是(C )A.主动出击B.加强战备C.积极防御D.谋求霸权9.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是(B )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C.民族发展D.各民族共同繁荣10.知识分子是(B )A.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B.工人阶级的一部分C.新兴社会阶层D.独立的社会阶级11.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A )。
A.为了人民B.为了工人阶级C.为了党D.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如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等,他们是( C )。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1.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新增)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考点延伸】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执政活动的依靠力量和评价标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
1.)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是由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和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2.)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3.)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 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新增)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1.)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考点延伸】这是社会主义与以往一切旧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考点延伸】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可以体现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等多个方面,但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考点延伸】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始终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一内在要求,是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贯目标。
3.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新增)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关系状况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
1.)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考点延伸】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一:为什么要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1: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2: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二: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1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2 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3 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四: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1: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五: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当前如何改善党的领导?1: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3: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三:必须清醒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阶级是()。
A.知识分子B.工人阶级C.精英阶层D.新的社会阶层2、作为国家主人和领导力量的工人阶级是指工人队伍中的()。
A.国有企业职工B.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C.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以及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职工D.所有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3、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在于()。
A.它的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B.它的严格的组织纪律性C.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D.它能与农民阶级结成可靠同盟4、我国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新的社会阶层5、知识分子是我国()的一部分。
A.精英阶层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新的社会阶层6、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
A.工人阶级B.精英阶层C.知识分子D.新的社会阶层7、我国现阶段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或新的社会阶层是()。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B.职业和身份已弱化的弱势群体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8、“四个尊重”中,核心的是()。
A.尊重劳动B.尊重知识C.尊重人才D.尊重创造9、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是()。
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C.以人为本D.艰苦奋斗10、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11、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
A.爱国主义B.社会主义C.党的领导D.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12、我国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A.尊重和保障人权B.反对民族分裂C.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保健事业D.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3、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中国共产党2.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A.阶级矛盾B.阶级斗争C.各民族人民内部矛盾D.区域矛盾3.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是( )A.革命化B.正规化C.现代化D.年轻化4.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是 ( )A.命化B.正规化C.现代化D.年轻化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各民族区域自治B.各民族的平等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D.各民族的团结6.我国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 )A.党的领导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D.祖国统一7.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 )A.消灭阶级B.民族独立C.民族平等D.民族解放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A.领导者B.建设者C.局外者D.反对者(二)多项选择题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包括( )A.工人B.农民C.知识分子D.民营企业家2.工人阶级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B.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C.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D.我国的领导阶级3.坚持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是( )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4.人民政协的职能是()A.维护祖国统一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D.分权制衡5.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维护祖国统一B.反对民族分裂C.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D.加速经济发展6.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是()A.革命化B.现代化C.正规化D.信息化7.中国人民解放军是()A.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B.捍卫社会主义的钢铁长城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D.工人阶级的一部分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呈现出的新特点有()A.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扩大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C.岗位流动加快D.领导地位发生变化(三)简答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简述党和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
第十一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C )。
A.一切为了党B.一切为了国家C.一切为了人民D.一切为了发展2.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这是( C )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概括。
A.马克思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3.衡量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正确的最高标准是( A )。
A.实现人民的利益B.维护党的利益C.推动生产发展D.提高综合国力4.让人民亲身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和魅力最有效的途径是( B )。
A.建设美丽中国B.实现人民利益C.提高的党的执政能力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5.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 C )A. 中国共产党B.人民群众C.工人阶级D.工农联盟6.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 B )。
A.工人B.农民C.共产党员D.知识分子7.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整体,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是( A )。
A.劳动B.知识C.人才D.创造8.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的本质在于( C )。
A.劳动B.知识C.创造性D.理论性9.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要支持人民政协围绕( A )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A. 团结和民主B.团结和统一C.和平与发展D.民主与科学10.在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民主党派在国家中的主要作用( B )。
A.合作共事B.参政监督C.沟通关系D.自我教育11.新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 B )。
A.国家政权机关B.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C.各阶级的联盟D.人民团结12.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是( B )。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发展D.各民族共同繁荣13.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 A )。
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B.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D.团结奋斗,共同发展14.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C )。
一、单项选择题1、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4、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6、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7、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7、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10、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11、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和落脚点。
12、立堂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
13、当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15、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
16、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着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党的领导。
18、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9、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内部问题。
20、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维护和加强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
21、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22、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
2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新社会阶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依靠的人数最多的基本阶级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新社会阶层3十六大提出的“四个尊重”中,核心是( )。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4人才的本质在于( )。
A知识性 B创造性 C全面性 D突出性5以下属于新社会阶层的是( )。
A国有企业工人 B外资企业工人 C政府机关职员 D农民6我国实行的军事战略是( )。
A积极进攻 B积极防御 C消极防御 D消极进攻7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是( )。
A绝对服从党的领导 B誓死保卫祖国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制度8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是( )。
A革命化、现代化、 B现代化、正规化C现代化、革命化、政治化 D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9军队建设的中心是( )。
A革命化 B正规化 C政治化 D现代化10军事技术革命的核心是( )。
A信息技术 B空间技术 C新材料技术 D核武器技术11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 )。
A力争多数的问题 B平等协商的问题 C党的领导问题 D参政议政问题12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 )。
A爱国主义性质的 B 政治联盟性质的C社会主义性质的 D人民民主性质的13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我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方向是( )。
A全球攻击型 B质量效能型 C数量规模型 D机械化型14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性质是( )。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性质 B宗教信仰不同C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 D意识形态差异的矛盾1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 )。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16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1一、单项选择题:1.“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这是(C )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概括。
A.马克思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答案:书214页,这句话选自《毛泽东选集》2.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A)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知识分子D.私营企业主答案:书218页。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3.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体现在它是(B)A.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B.先进生产力的代表C.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D.我国的领导阶级答案:书219页。
第6段: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体现在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4.党确立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重要地位,是在(B)A、50年代初期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C、70年代初期D、中共十五大答案:书220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重要地位。
5.在社会主义社会,知识分子属于(C)A.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B.新的社会阶层的一部分C.工人阶级的一部分D.独立的社会阶级答案:书220页。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A)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B.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C.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力量答案:书221页。
这些新的社会阶层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7.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A)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
A.劳动B.知识C.人才D.创造答案:书222。
劳动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
8.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C)A.敌我矛盾B.阶级斗争性质的矛盾C.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D.发达民族和落后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答案:书226页。
名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问题,而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各名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9.(D)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祖国统一D.各民族共同繁荣答案:书226页。
民族平等是名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10.(D)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A.参政议政问题B.平等协商问题C.互相监督问题D.党的领导问题答案:书224页。
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结成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才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才能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11. 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必须始终把(B)放在第一位A.现代化建设B.革命化建设C. 正规化建设D.信息化建设答案: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始终把革命化建设放在第一位。
12. (A)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A.民族平等B.民族解放C.民族独立D.民族自治答案:书226页。
民族平等是名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13.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
A.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B.党内外合作共事和广交朋友C.广交朋友和自我教育D.党内外合作和互相监督答案:书225页。
第二段: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加政议的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参加议政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14.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B)A. 监督和参政B. 团结和民主C. 协商和监督D. 议政和监督答案:书225页。
第二段: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加政议的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参加议政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15.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两者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答案:书217页。
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16. 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其中(B)是我国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
A.革命化B.现代化C.正规化D.信息化答案:书232页。
革命化是第一位,正规化是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
17. (D)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
A、工人B、农民C、个体户D、知识分子答案:知识分子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18.(D)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共同繁荣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答案:书226页。
最后一段话: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19. (B)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祖国统一D.各民族共同繁荣答案:书226页。
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20.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根本特征是(B)A、团结、民主、平等、互助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C、团结、友好、平等、和睦D、团结、民主、平等、友好答案:书227页。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2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是(C)A.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制度B.绝对服从党的领导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誓死保卫祖国答案:书229页。
人民解放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唯一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D)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A.工人B.农民C.知识分子D.中国人民解放军答案:书228页。
人民解放军是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23.加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 D) 的作用。
A.爱国华侨和港澳台同胞B.知识分子C.人民代表大会D.人民政协答案:书225页。
24. ( B )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新的社会阶层D.知识分子答案:书218页:第二段中最后.......25. 工人阶级正是与( A)结成了巩固的联盟,才掌握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完成了中国革命的任务。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答案:书219页。
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
26. ( C )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A .民族平等 B. 宗教政策 C. 民族团结 D. 民族政策答案:书226页。
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27. (A)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发展D.各民族共同繁荣答案:书226页。
民族平等是名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28.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A .反对党 B. 在野党 C. 参政党 D. 执政党答案:百度: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9.新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C)A .国家政权机关 B. 各阶级的联盟C. 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D. 人民团体答案:书225页。
30. ( B)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
A .经济建设 B. 国防和军队建设 C. 文化建设 D. 政治建设答案:书230页。
习近平强调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
”二、多项选择题:1.共同富裕是( BDC )A.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答案:书215-216页。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 ABC)A.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B.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C.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D.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答案:书217页。
第三自然段。
两个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3.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范围包括(AC )A、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B、外国投资者C、知识分子D、人民军队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B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D、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答案:书225页: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成员大多数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统一战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的。
5.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BCD)A、坚持反对大民族主义,尤其是大汉族主义B、坚持民族平等,坚持民族团结C、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D、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答案:书226页的第二自然段的全部。
6.下列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的是( BCD )。
A.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B.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C.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D.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答案:书221页。
这些新的社会阶层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因为工人阶级是( BCD)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的主体B、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C、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D、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答案:书218页:首先.......其次........最后............8.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AC)。
A、合作共事、共商大计B、政治协商、民主监督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答案:书225页。
9.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A. 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B. 国家化是军队建设的重要方向C. 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D. 正规化是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答案: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