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的控制测量及放样测量方案

隧道的控制测量及放样测量方案

隧道的控制测量及放样测量方案
隧道的控制测量及放样测量方案

隧道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国家重点公路杭州至兰州线重庆巫山至奉节段A18合同段主要工程为摩天岭隧道。该隧道分别由两家单位施工,其中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公司承担巫山端施工任务。

本标段隧道范围左线为:ZK42+475~ZK46+227.215,全长3752.215m;右线为:YK42+455~YK46+200,全长3745m。

隧道左线巫山端洞口位于平曲线上,曲线半径为R=2500m,右线巫山端洞口也位于平曲线上,曲线半径为R=2700;隧道左、右线洞身段线形均为直线接R=6000的平曲线再接直线;隧道左、右线奉节端洞口平面线形均为R=2600m的圆曲线。隧道左线纵坡-1.871%的单向坡,右线纵坡为-1.864%的单向坡。

二、隧道的控制测量

洞内导线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投点纳入控制网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

由于支导线无检核条件,故在隧道内测量中我们采用主、副导线闭合环作为地面控制测量。所谓主、副导线闭合环,是一条主导线和一条与它并行的副导线在隧道洞口附近相连而成的闭合环。主导线要求测边和测角,而副导线只测角,不测边长。这样就形成一个内角和条件。通过角度平差,采用角度的平差值和边长的观测值沿主导线即可计算主导线各点坐标。虽然坐标的传算只能通过主导线,但洞内导

线进洞时的联系方向既可在主导线上,也可在副导线上。

如图,主导线为0——1——2——……——n+1;副导线为0——A——B——……——K。主导线点有N个,副导线点有K个。

2 3 n-1

1 n

0 A B C K

导线点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不小于200米。每隔2—3条边闭合一次形成主、副导线闭合环。

隧道测量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布设为单一水准路线,测量采用往、返测的方法。最后成果取往返、测高差的平均值。

布设水准点时每个洞口附近埋设的水准点不少于两个,两个水准点之间的高差以安置一次仪器即可联测。

水准点的高程与路线水准点采用统一高程。采用洞口附近一个水准点的高程作为起算高程。

洞内水准路线均为支水准路线,因此必须用往返测量进行检核。为了满足洞内衬砌施工需要,水准点的密度要达到安置仪器后,可直接后视水准点就能进行施工放样而不需要迁站的要求。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200米。

所有的导线点及水准点要不定期复测。每掘进1千米要对整条隧道进行联测。

三、隧道的施工测量

1、断面开挖

开挖断面必须确定断面各部位的高程,我们采用腰线法。如图所示,将水准仪至于开挖面附近,后视已知水准点P 读数A,即得仪器视线高程:

H i = H p +a

根据腰线点A 、B 的设计高程,可分别计算出A 、B 点与仪器视线间的高差△h A 、△h B :

△h A= H A -H i

△h B= H B -H i

先在边墙上用水准仪放出与视线等高的两点A1、B1,然后分别量测 △h A 、△h B ,即可定出点A 、B 。A 、B 两点间的连线即是腰线。根据腰线就可以定出断面各部位的高程及隧道的坡度。 A A1△hA

△腰线

视线P

a 开

2、隧道洞内中线的测设

根据欲测设的中线点的里程桩号及其曲率要素,计算出各中桩点的坐标。根据置全站仪点坐标和中桩点坐标,可计算出两点间的方位

角和距离,即可确定中桩位置。

3、横断面检测

在拱部扩大开挖工作完成后,衬砌前.每5米测一断面,以此来检查断面开挖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用全站仪激光测量,仪器置在中心点,每个断面测8-10各点.并绘出断面图。

4、衬砌台车的检校

根据路面的设计标高对台车进行就位高度检校,前后分别检校。根据路线中心线方位对台车左右偏向进行检校。在衬砌前首先对路面设计高度、起拱线高度、路线的中线三条基本线进行复核。

5、监控量测

布置在洞口浅埋段,设置4-6个观测横断面,沿衬砌中线每2-3米一个测点。

开挖面前>30米,1次/2天。开挖面前后<30米,2次/1天。开挖面后30-80米,1次/2天。开挖面后>80,1次/7天。

绘制每一横断面沉降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绘制每一横断面最大沉降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绘制每一横断面最大沉降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图。

四、隧道的竣工测量

在进行竣工测量时,首先进行中线测量,直线段每50米,曲线段每20米,加测断面,洞身断面变换处和衬砌类型变换处,打临时中线桩。在中线测量闭合后,于直线段每200米左右埋设一个永久中线点。在曲线段加设永久中线点,使相邻各点能相互通视。在边墙上标明里程。

洞内水准点每公里埋设一个。水准点的编号和高程应标记在隧道的边墙上,洞内水准点应附和在洞外水准点上,平差后确定各点高程。

测绘每个断面处隧道的实际净空,包括拱顶高程,路线中线左右起拱的宽度,铺底或仰拱高程,绘出断面净空图。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2005 4、《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7、施工设计图纸和沿线地质调查资料 二、编制目的 通过本计划指导本项目部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围岩、地表变形以及支护结构应力、围岩与支护结构、支护与支护之间接触压力等量测,了解围岩稳定状态和支护结构、衬砌的可靠程度。 1、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 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3、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积累测量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采用喷锚构筑法修建的隧道及浅埋隧道施工中的监控量测工序,使其处于受控状态,本计划适用于我项目部所有的隧道监控量测施工。 四、职责:

物资部负责量测仪器设备的采购。 工程部负责提供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编制监控量测设计。 技术主管负责量测计划安排、量测资料的整理,并根据量测结果及时向施工负责人汇报洞内围岩的稳定状态,指导现场施工。 量测组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负责测点的埋设和日常的量测工作,并作好量测记录。 五、工程概况 新建向塘至莆田铁路位于赣东和闽中地区,西起江西省南昌市,自乐化东站(不含)引出,经江西抚州、南城、南丰,福建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尤溪至永泰分岔,同时引入到外福铁路福州站和福厦铁路莆田站。 我项目部管段内有音头隧道、后洋隧道、大坪隧道三座隧道,其中音头隧道最长,起止里程DK387+437~DK390+043,全长2606m, 在线路前进方向右侧,与线路交点里程DK389+800处设置一斜井,斜井采用无轨运输,为双车道断面,斜井长235米;后洋隧道起止里程DK390+430~DK391+380,全长950m,大坪隧道长190m。线路设计时速200km,预留250km,为双线电气化铁路有碴轨道隧道。 四、监控量测 1、监控量测流程图见附图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新建铁路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5标段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5标段起讫里程为 DK593+466.41?DK623+941 ,全长30.474km ,沿线自东向西经过贵州省麻江县、福泉市两个县市。主要工程量:路基4068m ,(含涵洞8 座),桥梁20座,5762m ,其中特大桥4座,大桥11座,中桥5座;主跨64米连续梁2联,隧道12.5座,20618m ,其中长度大于4km隧道一座(7708m ),长度2?3km隧道2.5座(含高瓦斯隧道1座),长度1?2km隧道2座,长度小于1km隧道7座;预制箱梁212孔(梁场1座);预制轨枕201km共31.155万块轨枕(预制场1处)。 二、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 号);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4)工程测量规范》 (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三、主要人员及仪器设备 1、人员配置、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 专家顾问 项目总工程师 主管工程师 平面位置测量负人 高程测量负责人 产及施工保证) 2、项目部仪器设备 Leica 全站仪4台套,标称精度:5mm+1ppm ;天宝DINI03数字水 准仪3台套,所有仪器均已检定,检定证书见附件。 四、控制测量方案 1、洞外控制测量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运专线 CKGZTJ-5标段测量队实 审定 复核 c 质量检查负责人 丁 ?(质量监督、检查、资料整理、报告

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xx高速公路二期工程 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xx高速xx标项目经理部

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施工控制测量 (1) 四、贯通误差测量及调整 (4) 五、竣工净空测量 (4) 六、仪器配置 (4) 七、测量质量保证及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的措施 (5)

一、编制依据 1、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图纸以及业主和总监办下发的文件和要求。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3、《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 4、xx省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标准化指南(试行)》 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7、现场踏勘及调查了解的施工环境、条件等 二、工程概况 xx隧道为分离式隧道,隧道洞身位于平曲线上,左洞位于R=1120米曲线上,右洞位于R=1110米曲线上。右洞进口桩号为YKxx+xxx,设计标高为:xm,出口桩号为YKxx+xxx,设计标高为:xm,xxm,纵坡采用-1.555%、+0.577%;左洞进口桩号为ZKxx+xxx,设计标高为:xm,出口桩号为ZKxx+xxx,设计标高为:xm,长xm,纵坡采用-1.563%、+0.563%。 xx隧道为分离式隧道,隧道洞身位于平曲线上,左右洞均位于R=2500米曲线上。右洞进口桩号为YKxx+xx,设计标高为xm,出口桩号为YKxx+xxx,设计标高为xx,长xm,纵坡采用-2.67%;左洞进口桩号为ZKxx+xxx,设计标高为x,出口桩号为ZKxx+xxx,设计标高为x,长xm,纵坡采用-2.55%。 三、施工控制测量 1、洞外控制测量 1.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规定,本标段的xx隧道、xx隧道均采用一级附合导线作为洞外平面控制网。经过现场实际踏勘,在xx隧道进口和出口附近各加设一导线点,并与设计院交设的已知点相通视,中间联测已知点19#、I机17。测量数据满足一级导线的各项限差规定,内业平差计算得相对误差1/33000,小于一级导线相对误差1/15000的要求。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燕前隧道进口和出口处与已知控制点通视条件良好,不需另加设布点。用已经复测的已知控制点就可满足施工精度的要求。具体控制点布设情况如下图所示: 快安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点布设图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新建叙永至毕节铁路(川滇段)站前工程施工XZZQSG-2标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DK194+516.98~D2K230+910) 中铁十七局集团叙毕铁路(川滇段)二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地形地貌 (2) 三、测量依据 (2) 四、测量仪器及人员 (2) 五、测量人员职责 (3) 六、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4) 1.洞外控制点布设规定 (4) 2.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5) 3.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9) 4.洞外控制点的联测及精度要求 (11) 七、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12) 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12) 2.导线网的测量 (13) 3.平差计算 (16) 4.洞内高程控制 (17) 5.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18) 6.洞外高程测量误差对洞内高程影响估算 (19) 7.隧道洞内布网施测注意事项 (20) 八、相关工作 (20) 九、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20)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标段施工起讫里程:DK194+516.98~DK230+910,线路全长36.393km。隧道共计8座,其中大于4公里的长大隧道3座,分别为长岭隧道,7775m;下寨隧道4104m;斑竹林隧道全长12758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 1.长岭隧道起迄里程为DK199+190~DK206+965,全长7775m,最大埋深375m,除出口DK206+869~DK206+965段为车站范围,设计为双线外,其余均为单线隧道。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1 2.2 ‰、11.05‰、10.95‰、10.1‰和0‰。隧道洞身DK204+105.458~DK205+917.09段位于半径为80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K203+1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斜井,于线路大里程夹角45°,全长1400m,斜井作为运营期间防灾救援避难所兼紧急出口。 2.下寨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08+923~D2K213+027,全长4104m,最大埋深380m,设计为单线隧道。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10.4 ‰、11.2‰。隧道洞身D2K208+923~D2K210+908.682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左偏曲线上,D2K213+022.824~D2K213+027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3.斑竹林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22+232~D2K234+990,全长12758m,最大埋深570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进口段D2K222+232~D2K222+370段为下坪车站范围,隧道采用车站段双线衬砌,其余均为单线隧道。线路设计坡度为6‰、10.7‰、11‰、7‰和-3‰的人字坡。全隧D2K222+405.132~D2K223+98 4.821段位于半径R=2000的左偏曲线上;D2K226+716.747~D2K228+322.216段位于半径R=8000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2K224+4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横洞,与线路小里程夹角36°,

隧道测量方案

吉怀三标隧道测量方案 1 工程概况 我标段拟建隧道为冲口隧道,该隧道位于凤凰县杆子坪乡东侧,设计为小间距隧道,最小间距位于怀化端,宽度为8.17米。洞轴线走向约184°,最大埋深约107m.。冲口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10+630~ZK11+055,全长425m;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0.7%和-2%的人字坡。隧道右线起讫桩号YK10+660~YK11+065.696,全长405.696m;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0.69%和-2%的人字坡。隧道净宽10.75m,隧道净高5.0 m。本隧道选择采用拱部单心半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的单曲墙式内轮廓断面。其中岩性的V、Ⅲ类围岩占全线隧道的大部分。 2 控制点的布设及施测 2.1控制点的布设 首先对设计院交付的GPS点位进行复测,依据复测点位在隧道口设置精密三角网,并对其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洞外水准点、中线点根据隧道平纵面、隧道长度等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根据施工进度设定。洞内施工隧道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水准点应设在不易破坏处,并加以妥善保护。洞内导线点采用地下挖坑,然后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的方法。这与一般导线点的埋设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洞内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且照明差,桩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标石顶面应埋在坑道底面以下10~20cm处,上面盖上铁板或厚木板。并在边墙上用红油漆注明点号,并以箭头指示桩位。导线点兼作高程点使用时,标心顶面应高出桩面5mm。

2.2控制点的施测 控制点施测主要为洞内施工测量,洞内导线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控制点纳入控制网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导线点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短于200m;无闭合条件的单导线,应进行二组独立观测,相互校核。导线点按一级导线测量要求施测,水准点按四等水准点测量要求施测。 3 中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工艺流程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洞内导线测量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隧道中线的测设隧道施工放样隧道贯通误差的测量与调整竣工测量 3.1 洞外导线测量 洞外导线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对设计院提供的隧道控制网进行复测,以保证隧道控制网的精度, 3.2 洞外水准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 3.3 洞内导线测量 洞内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以必要的精度,按照洞外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建立洞内的平面控制系统。根据洞内导线的坐标,测设隧道中线,放样隧道衬砌位置及其他附属设施,定出隧道开挖的方向,保证相向开挖的隧道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贯通。 洞内导线的布设形式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目 录一.编制依据 1 二.编制原则 1 1.高效、适用原则 1 2.安全原则 1 3.符合本单位技术水平的原则 2三.适用范围 2 四.工程概况 2 1.隧道概况 2 2.施工存在的风险 2 3.监控量测目的 2 4.监控量测手段 3 五.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3 1.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 3 2.监控量测程序和项目 4 3.监控量测点布置及方法 5 4.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9六.无尺渐测现场应用 10 七.监控量测工作制度 11

八附件 12 表 施-CL-012 沉降观测记录表 13 表 施原-029 隧道工程现场监控量测记录表 14 表 施原-030 隧道工程周边位移现场监控量测记录表 15表 施原-031 隧道工程周边位移现场监控量测记录表 16

一.编制依据 1.承赤高速工程施工图; 2.承赤高速16标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3.交通部的规范、规程、标准: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二.编制原则 1.高效、适用原则 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内容,是监视围岩和支护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是判断设计、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主要依据,是监视施工是否安全可靠的眼睛。为了更精确更迅速的了解围岩的动态变化,判定其稳定性,从而保证施工安全。 本方案的高效运行,能确保预报质量并有效的指导施工,适合本工程所有隧道。 2.安全原则 隧道施工中开挖形成后,必须立即喷射不小于4cm厚的混凝土及时封闭围岩作为初支初喷层,紧跟监控量测,监控量测应在开挖后2-4小时进行,否则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掌子面作业。 本方案的操作实施要安全,并能指导安全施工。 3.符合本单位技术水平的原则 本方案拟投入的设备、实施人员均符合本单位现有水平,能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三.适用范围

实用隧道测量方案

名硕隧道测量方案 一、进洞测量(洞内和洞外的联系测量) 1.测算洞口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同时按照设计要求计算洞内待定点的设计坐标和高程,通过坐标反算,求出洞内待定点与洞口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夹角关系,确定进洞的开挖方向,并放样洞门待定点的点位。 2.洞外测量完成后,把洞口的线路中线控制桩和洞外控制网联系起来,如若控制网和线路中线两者的坐标系不一致,应该先把洞外控制点和中线控制桩的坐标纳入统一的坐标系统内,必须先进行坐标系统的转换。在直线隧道以线路中线作为X轴,曲线隧道以一条切线方向作为X轴,建立施工坐标系统。用控制点和隧道内待测设中线点的坐标,反算两点的距离和方位角,从而确定进洞测量的数据,把中线引进洞内。 3.直线隧道进洞采用拨角法。如图所示,A、D为隧道的洞口投设点,位于线路中线上,当以AD为坐标纵轴方向时,可根据洞外控制测量确定的A、B和C、D点坐标进行坐标反算,分别计算放样角β1和β2,测设放样时,仪器分别安置在A点,后视B点,仪器安置在D点,后视C点,相应拨角β1和β2,就得到隧道口的进洞方向。(图1)

4.曲线进洞:曲线隧道每端洞口切线上的两个投点的坐标在平面控制测量中已计算出,根据四个投点的坐标可算出两切线间的偏角α(α为两切线方位角之差),α值与原来定测时所测得的偏角值可能不相符,应按此所得α值和设计所用曲线半径R 和缓和曲线长L,重新计算曲线要素和各主点的坐标。 曲线进洞测量采用洞口控制点与曲线上任一点关系计算法,将洞口控制点坐标和整个曲线转换为同一施工坐标系,无论待测设点位于切线、缓和曲线还是圆曲线上,都可根据其里程算出施工坐标,在洞口控制点上安置仪器用极坐标法测设洞口待定点。 二.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为了正确完成施工放样,防止误差积累,保证最后的准确贯通,应进行洞内控制测量,包括洞内平面控制和洞内高程控制测量。 1.洞内平面测量应结合洞内施工特点进行,由于场地狭窄,施工干扰大,故洞内平面测量采用导线法测量,洞内导线采用单导线,测量转角时要求半数测回测左角,半数测回测右角,以加强检核,施工中要求定期检查各导线点的稳定情况。 2.在洞内进行平面控制测量时,要求每次建新点,必须检测前一个旧点的稳定性,确认旧点没有发生位移,才能发展新点。导线点应 B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新建铁路沪昆客专贵州段 CKGZTJ-5标段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5标段起讫里程为 DK593+466.41?DK623+941全长30.474km,沿线自东向西经过贵州省麻江县、福泉市两个县市。主要工程量:路基4068m (含涵洞8座),桥梁20座,5762m其中特大桥4座,大桥11座,中桥5座;主跨64米连续梁2联,隧道12.5座,20618m 其中长度大于4km隧道一座(7708m), 长度2?3km隧道2.5座(含高瓦斯隧道1座),长度1?2km隧道2座,长度小于1km隧道7座;预制箱梁212孔(梁场1座);预制轨枕201km 共31.155 万块轨枕(预制场1 处)。 二、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 号);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4)《工程测量规范》 (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项目总工程师主管工程师 (审定 (复核 ?(质量监督、检查、资料整理、报告编2) 平面位置测量负人)(高程测量负责人 三、主要人员及仪器设备 1、人员配置、质量管理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运专线CKGZTJ-5标段测量队实施。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 (生产及施工保证) 2、项目部仪器设备 Leica全站仪4台套,标称精度:5mm+1pp;天宝DINI03数字水准 仪3台套,所有仪器均已检定,检定证书见附件。 四、控制测量方案 1、洞外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采用CPII GPS测量方法,测量由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 质量检查负责人

地铁、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施工监测方案 第一节 监测方案设计和测点布设原则 18.1.1 监测组织机构 18.1.2 设计原则 1、本工程项目监测方案以安全检测为目的,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如(明挖、暗挖、盾构)确定监护对象(建筑物、管线、隧道等),针对监测对象安全稳定的主要指标进行方案设计。 2、本工程项目监测点的布置能够全面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3、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遥测技术等。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 监测测量班 班 长 张孙 良生 李 毛纺 王 暖堂 梁 竹敏 李 强 蒋 明辉

4、各监测项目能相互校验,以利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5、方案在满足监测性能和精度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检测频率,减少检测元件,以节约监测费用。 18.1.3 测点布设原则 1、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应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 2、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为结合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3、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来用仪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4、除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变形刚度和强度。 5、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6、深层测点应在施工前30 天布置好,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7、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时,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18.1.4 主要监测仪器 在本标中,若我局中标将采用由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研制的“隧道形变自动化监测系统”用于本标监测控制。 该自动化监测系统是对整个被监测区域进行多点同时快速扫描式测量,测试的频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因此所取得的每一瞬时观测值更真实、更可靠的反映当时被测目标的变形状态。 1、BOY—1 型臂式倾斜仪 该仪器具有传感器体积小,安装简单灵活,既能分散单个观测,又能多臂组合成隧道变形监测系统。该仪器可用来监测隧道纵向倾斜(沉降)、环缝变形错位及隧道收敛变形等。 主要技术指标 灵敏度:0.005mm—0.01mm(1—2 角秒) 测量范围:±5°或±10°(臂的最大倾斜度)

隧道控制测量完整版

隧道控制测量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第一部分 设计阶段 一、准备工作 洞内导线设计,一般先作导线边长设计,在做测量精度设计。导线边长需根据隧道长度、路线平面形状、施工方法以及断面宽度作选择。原则上隧道越长,导线边也应尽可能选得长一些,但是必须保证正常通风下通视良好。直线地段一般选择250~500米,曲线地段按Rf C 8 确定,其中,R 为曲线半径,f 为断面宽度。精度等级确定见表1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要素 表 备的布设密度一般不大于200米。高铁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等级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每千米高程测量偶然中误差限差为1mm 。 二、方案确定 1、平面控制测量 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2)、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表3的规定。

3)、边长测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②、测距仪精度等级划分如下 Ⅰ级∣md∣≤2mm Ⅱ级 2 mm<∣md∣≤5mm Ⅲ级 5 mm<∣md∣≤10mm Ⅳ级 10 mm<∣md∣≤20mm md为每千米测距标准偏差。即按测距仪出厂标称精度的绝对值,归算到1km的测距标准偏差。 ③、mD=a+b×D 式中: mD----仪器测距中误差(mm),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b----标称精度中的的比例系数(mm/km),D----测距长度(km) 4)、测距边的斜距应进行气象和仪器常数改正。气压、气温读数取位应符合表5的规定。三等及以上等级测量应在测站和反射镜站分别测记,四等及以下等级可在测站进行测记。当测边两端气象条件差异较大时,应在测站和反射镜站分别测记,取两端平均值进行气象改正;当测区平坦,气象条件差异不大时,四等及以下等级也可记录上午和下午的平均气压、气温。

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隧道施工 控制测量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1.1、概述 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8标段第四项目经理部起点位于林芝地区朗镇巴热村,经堆巴村、沿S306省道前行,于林芝地区朗镇路村终止。线路穿越雅鲁藏布峡谷地带,三跨雅鲁藏布江,线路全长6.69正线公里。 1.2、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8标段第四项目经理部管段内共设计两座隧道,分别为则弄隧道、朗镇二号隧道。 则弄隧道全长865m,进口里程D4K256+150,出口里程D2K257+015,单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138m,位于朗县与山南县之间。设计纵坡为5.0‰/420m、-7‰/445m的单面下坡,轨面高程3150.613~3149.598m。本隧道曲线段位于R=1600m右偏曲线上。 朗镇二号隧道全长2652m,进口里程DK260+236,出口里程DK262+888,单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305m,位于朗县与山南县之间。设计纵坡为-3.8‰/284m、-9.5‰/2368m 的单面下坡,轨面高程3148.232~3124.884m。本隧道进口端228.597m位于R=1600的左偏曲线上、洞身段2048.798m位于R=1600m的右偏曲线上,出口端112.246位于R=1600m 的左偏曲线上。 1.3、编制依据 2、隧道控制测量总体思路 为保证隧道的准确贯通,本着先总体后碎步的原则,首先在隧道沿线建立精密控制网,覆盖全隧道,使隧道的洞内控制测量或中线测量总体受控。为便于隧道施工测量和满足洞外导线点精度要求,项目部除设计院布设的CPI和CPII控制点外分别在每座隧洞口单独布设三~四个加密控制点,当控制点经过公司精测组GPS复测并经过精密平差后的数据满足隧道洞口控制要求时取用。在洞外GPS控制网的基础上,根据洞口施工情况,在洞口设置2个洞口投点作为洞外、洞内的联系测量,洞口投点和洞外GPS控制网点组成小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进行边角测量,并达到相应等级边角网的精度要求,以

隧道测量方案

? 吉怀三标隧道测量方案 1 工程概况 我标段拟建隧道为冲口隧道,该隧道位于凤凰县杆子坪乡东侧,设计为小间距隧道,最小间距位于怀化端,宽度为米。洞轴线走向约184°,最大埋深约107m.。冲口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10+630~ZK11+055,全长425m;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和-2%的人字坡。隧道右线起讫桩号YK10+660~YK11+,全长;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和-2%的人字坡。隧道净宽,隧道净高 m。本隧道选择采用拱部单心半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的单曲墙式内轮廓断面。其中岩性的V、Ⅲ类围岩占全线隧道的大部分。 2 控制点的布设及施测 控制点的布设 首先对设计院交付的GPS点位进行复测,依据复测点位在隧道口设置精密三角网,并对其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洞外水准点、中线点根据隧道平纵面、隧道长度等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根据施工进度设定。洞内施工隧道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水准点应设在不易破坏处,并加以妥善保护。洞内导线点采用地下挖坑,然后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的方法。这与一般导线点的埋设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洞内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且照明差,桩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标石顶面应埋在坑道底面以下10~20cm处,上面盖上铁板或厚木板。并在边墙上用红油漆注明点号,并以箭头指示桩位。导线点兼作高程点使用时,标心顶面应高出桩面5mm。

控制点的施测 控制点施测主要为洞内施工测量,洞内导线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控制点纳入控制网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导线点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短于200m;无闭合条件的单导线,应进行二组独立观测,相互校核。导线点按一级导线测量要求施测,水准点按四等水准点测量要求施测。 3 中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工艺流程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洞内导线测量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隧道中线的测设隧道施工放样隧道贯通误差的测量与调整竣工测量 洞外导线测量 洞外导线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对设计院提供的隧道控制网进行复测,以保证隧道控制网的精度, 洞外水准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 洞内导线测量 洞内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以必要的精度,按照洞外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建立洞内的平面控制系统。根据洞内导线的坐标,测设隧道中线,放样隧道衬砌位置及其他附属设施,定出隧道开挖的方向,保证相向开挖的隧道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贯通。 洞内导线的布设形式 洞内导线必须随隧道的掘进向前延伸,而且是在隧道贯通之前,就得依据导线测量路线中线,进行隧道施工放样,因此,洞内导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应尽可能有利于提高导线临时端点(开挖面前的导线点)的点位精度。

隧道测量方案

第3章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是标定和检查施工中线方向、测设坡度和放样建筑物,测量施工的导向,是确定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要求的施工精度又相当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3.1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1.施工按招标文件《城市测量规范》CJJ8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D的有关规定执行。 2.对甲方提供的控制点进行检测,符合精度要求后进行工程的施工测量。 3.对整个工程按施工需要布设精密导线平面图控制网(如采用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要先复核检查,符合精度要求后方能取用)。 4.场区内按施工需要布设高程控制网,并应采用城市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其路线高程闭合差应在±8(L)1/2mm(L为线路长度,以Km计)之内。 5.隧道开挖的贯通中误差规定为:横向、竖向±25mm,极限误差为中误差的2倍,即纵向贯通误差限差为L/5000(L为贯通距离,以Km计)。 3.2 主要测量仪器设备及人员情况 1.根据本标段工程的实际情况,配备以下测量仪器及工具 Lecia702全站仪1套(三个高程架、一个单棱镜和一个三棱镜)、电子经纬仪2台、精密水准仪2台、国产水准仪2台及对讲机三部、钢卷尺2把、塔尺6把、铟钢尺2把,锤球10个,激光导向仪8台。 2.现场设测量工程师2人,测量技术人员6人,以满足现场施工测量及施工测量及施工的需要。 3.3 施工测量控制 3.3.1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本标段的工程特点,利用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在场内按精密导向网布设。精密导向点应沿本标段所经过的实际地形选定,以GPS网为基础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新建叙永至毕节铁路(川滇段)站前工程施工XZZQSG-2标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DK194+~D2K230+910)中铁十七局集团叙毕铁路(川滇段)二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目录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标段施工起讫里程:DK194+~DK230+910,线路全长。隧道共计8座,其中大于4公里的长大隧道3座,分别为长岭隧道,7775m;下寨隧道4104m;斑竹林隧道全长12758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 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 1.长岭隧道起迄里程为DK199+190~DK206+965,全长7775m,最大埋深375m,除出口DK206+869~DK206+965段为车站范围,设计为双线外,其余均为单线隧道。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和0‰。隧道洞身DK204+~DK205+段位于半径为80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 DK203+1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斜井,于线路大里程夹角45°,全长1400m,斜井作为运营期间防灾救援避难所兼紧急出口。 2.下寨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08+923~D2K213+027,全长4104m,最大埋深380m,设计为单线隧道。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隧道洞身D2K208+923~D2K210+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左偏曲线上,D2K213+~D2K213+027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3.斑竹林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22+232~D2K234+990,全长 12758m,最大埋深570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 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进口段D2K222+232~D2K222+370段为下坪车站范围,隧道采用车站段双线衬砌,其余均为单线隧道。线路设计坡度为6‰、‰、11‰、7‰和-3‰的人字坡。全隧D2K222+~D2K223+段位于半径R=2000的左偏曲线上;D2K226+~D2K228+段位于半径R=8000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中铁十一局集团隧道施工测量方案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黄石市李家坊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 李家坊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李家坊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一 )、工程概况 李家坊隧道二期工程是在原有李家坊隧道一期工程西侧新建的一条隧道,为单向双车道隧道,设计行车速度60km/h。与一期工程线位基本平行,两洞测设间距30—35m。 隧道起讫桩号YK0+875~YK2+140,全长1265m;平面线型:直线,R=1500右偏圆曲线,直线;纵坡为1.35%(1245m)和-1.5%(20m)的人字坡。隧道竖曲线变坡点里程为YK1+820。采用进出口双向掘进。 (二 )、施工工序流程 一、主要测量工作及仪器配置 ①、平面控制测量 ②、高程控制测量 ③、放样洞内开挖断面、钢支撑定位 ④、放样衬砌断面 ⑤、贯通测量

二、测量人员配备及分工 项目部工程部设测量班,隧道工区设测量组,综合素质能达到独立胜任隧道工程的控制测量和隧道放样的水平。测量班和工区测量组实行班(组)长负责,测量班负责对隧道工区施工测量工作进行指导,测量组长为隧道施工及时提供定位和服务。 我公司实行三级复合制度,平面测量和导线点的布控由公司精测队完成,并按开挖进度情况进行复检,项目部测量班长负责测量组测量过程的监督和测量成果的复核,随时做到监控测量,测量组在测量时加强自检自核。 (三)、主要测量工作及内容: ①、平面控制测设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任务主要是保证隧道的精度和正确的贯通,并定出施工中线。 1)、洞口投点测设 施工时通过洞外精测点,引进洞内采用双导线布置形成闭合导线,采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精确控制隧道中线。 洞口导线点位埋设使用Φ22钢筋(钢筋顶上刻十字线)埋于洞口附近坚固稳定的地面上,并用混凝土固定桩位,点与点之间通视良好。点位布置完毕后,利用设计院交接的导线网点GPS点(已知)作基准点,使用全站仪引测附合导线上各点的坐标值(并经平差),使用精密水准仪从高等级的2个BM点测定导线上各点的高程(并经平差)。水平角的观测正倒镜六个测回中误差≤±2.5″,每条附合导线长度必须往返观测各三次读数,在允许值内取均值,导线全长闭合差≤±1/30000。 2)、洞内导线测量 隧道洞内导线控制测量在洞外控制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洞内施工特点布设导线,以洞口投点为起始点,沿中线布设,形成导线环。导线边长根据测量设计的要求并考虑实际通视条件,选择长边布设。导线点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的地方。 由洞外向洞内的测角、测距工作,在夜晚或阴天进行,洞内的测角测距,在测回间采用仪器和觇标多次置中的方法,并采用双照准法(两次照准、两次读数)观测。照准的目标应有足够的明亮度。并保证仪器和反射镜面无水雾。 洞内导线平差,采用条件平差或间接平差,也可采用近似平差。洞内导线的坐标和方位角,必须依据洞外控制点的坐标和方位角进行传算。 ②、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点的布设是利用平面控制点的埋石,如特殊需要时进行加密,其布置形式也为附和水准线路。精密水准点的复测按四等水准控制。观测精度符合偶然误差±2mm,全中误差±4mm,往返闭合差≤±8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新建叙永至毕节铁路(川滇段)站前工程施工XZZQSG-2标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DK194+~D2K230+910)中铁十七局集团叙毕铁路(川滇段)二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目录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标段施工起讫里程:DK194+~DK230+910,线路全长。隧道共计8座,其中大于4公里的长大隧道3座,分别为长岭隧道,7775m;下寨隧道4104m;斑竹林隧道全长12758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 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 1.长岭隧道起迄里程为DK199+190~DK206+965,全长7775m,最大埋深375m,除出口DK206+869~DK206+965段为车站范围,设计为双线外,其余均为单线隧道。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和0‰。隧道洞身DK204+~DK205+段位于半径为80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 DK203+1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斜井,于线路大里程夹角45°,全长1400m,斜井作为运营期间防灾救援避难所兼紧急出口。 2.下寨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08+923~D2K213+027,全长4104m,最大埋深380m,设计为单线隧道。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隧道洞身D2K208+923~D2K210+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左偏曲线上,D2K213+~D2K213+027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3.斑竹林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22+232~D2K234+990,全长 12758m,最大埋深570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 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进口段D2K222+232~D2K222+370段为下坪车站范围,隧道采用车站段双线衬砌,其余均为单线隧道。线路设计坡度为6‰、‰、11‰、7‰和-3‰的人字坡。全隧D2K222+~D2K223+段位于半径R=2000的左偏曲线上;D2K226+~D2K228+段位于半径R=8000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隧道控制测量方案(DOC)

1、编制依据 (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2)《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CH/T2007-2001);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4)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隧道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设计文件。 2、工程概况 本标段涵盖两座长大隧道:红池隧道(5621米)和转心湖隧道(6676米),铁路等级: I 级,正线数目:双线,设计行车速度: 200Km/h以上。隧道平面设计为:红池隧道进口698.13米位于直线上,出口1939米为直线、243.28米位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其余地段位于半径4500米的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纵断面设计坡度进口段为10‰上坡,出口段为3.8‰上坡,进出口高差为8.305m;转心湖隧道进口666.11米位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其余地段为直线,纵断面设计坡度进口段为3.8‰上坡,中间设置竖曲线,出口段为5.0‰下坡,进出口高差为6.61m。平面控制采用设计院提供CPⅠ控制点,洞口加密点由我局测量公司精测大队采用GPS进行CPⅠ控制点加密,并提供二等水准加密控制点高程。 3、测量人员及仪器保障 3.1 测量人员 (1)为确保本标段控制测量工作准确、快速、顺利的进行,针对此项目技术含量高,对测量精度的特别要求,项目部预计投入技术人员3人,其中工程师1人,技术员2人。 (2)建立和完善测量工作规章制度和复核流程,测量技术人员对测量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测量人员见下表: 3.2 测量仪器 项目部根据测量要求,配置一定数量、精度高、技术性能稳定的仪器。仪器在进场前已检定合格;在测量过程中如发现仪器出现异常情况,须经检定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测量仪器指定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定校核。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四川省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工程项目 C17合同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雅康高速公路C17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0一四年九月十五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三、工程概况 (2) 四、监控量测管理 (3) 五、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3) 1.量测数据必须准确可靠。 (3) 2.数据处理和预测预报要快速准确。 (4) 3.监控必须及时有效、落到实处。 (4) 六、量测项目及内容 (4) 七、工作内容、方法和仪器 (4) ⒈洞内外观察 (4) 2. 拱顶下沉量测 (5) 3.地表沉降 (6) 4、周边位移 (8) 八、洞内监控量测断面间距 (9) 九、量测频率与结束标准 (10) 十、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11) 十一、初期支护监测结果异常的处理 (12)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隧道监控施工技术规范 3、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 二、编制目的 现场监控量测是斜井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及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斜井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数据。 三、工程概况 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项目路基土建工程施工C17标段位于四川省西部二郎山西麓、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界于邛崃山脉与大雪山脉之间,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川藏公路穿越东北部,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甘孜州东大门之称。 本合同段横跨泸定县烹坝乡喇嘛寺村与黄草坪村、康定县姑咱镇大杠村与上瓦斯村,涉及2县2乡镇4村,起讫桩号为K108+450~K118+370,线路全长9.92km。本标段工程主要包括路基工程:1段长283.5米;桥梁工程:3座总长522.5米;隧道工程:3座隧道,其中大坪隧道长3021米,最大埋深863m;大杠山隧道长4799米,最大埋深669米,龙进隧道长1287.5米,最大埋深328m;涵洞工程:

隧道测量方案

1.编制依据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2.工程概况 二青山隧道进口17.47m直线段后接半径R=1200m的曲线,曲线长度为1119.47m,中部为直线,至DK146+825.91接一半径R=2000m 的曲线,曲线长899.44m。 二青山隧道洞身纵坡为单面坡,自进口至出口依次为4‰/1205m、5‰/13250m和3‰/1400m的下坡。 本隧道围岩有Ⅱ、Ⅲ、Ⅳ、Ⅴ级四种,进口段为Ⅴ级围岩。 本标段位于晋西黄土高原和吕梁山山地,经过地段由于历次的地质构造及河流的切割,剥蚀、侵蚀作用,地形起伏较大,地势高差悬殊。测区最高点位于吕梁山黑茶山,地面高程2203m,最低点位于二青山隧道出口附近,地面高程为1300m。区内海拨标高一般为1400-1900m,最大相对高差660余米。测区内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因素的控制,境内形成了中低山、丘陵、河谷等不同类型的地貌景观,构成了东北宽而西南窄的蘑菇形状的复杂地貌。隧址区地震烈度属V度区,抗震设防烈度值6度。

3.测量总体组织 3.1 测量人员组织机构 项目部组建以副总工为总负责人,专业测量工程师为负责人,施工队成立现场测量小组的测量管理模式,用来保证控制测量和施工现场的测量放样,其中测量工程师1人,测量员3人。 3.2 测量工艺流程图

3.3 测量仪器的配备 本标段隧道测量要求精度高,测量误差应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配备的主要测量仪器如下: 4.平面控制、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洞外点位布设 施工时通过洞外加密精测点,采用GPS卫星定位形式,每个洞口设四个GPS控制点。 采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精确控制隧道中线。洞口导线点位埋于洞口附近坚固稳定的地面上,并用混凝土固定桩位,点与点之间通视良好。点位布置完毕后,利用设计院交接的导线网点作基准点,进行测量及平差计算。 洞内导线测量 隧道洞内导线控制测量是在洞外GPS控制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洞内施工特点布设导线,以洞口布设点为起始点,沿隧道两侧分别设置支导线连接后形成闭合导线闭合于洞外高级点。导线边长根据实际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