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梁皙次传》详解注释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王士禛《御史梁皙次先生传》原文及翻译王士禛原文: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篾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诧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有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及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圣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固耽内典①,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
未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襥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
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操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启壬戌,卒廉熙壬申,年七十二。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注】①内典:佛经。
译文:先生姓梁,名熙,字叫缉,皙次是他的别号。
先生出生于一个世家大族,年幼时就不喜欢富贵子弟的习气,爱读古书,名声与利益毫不看重。
对诗歌,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有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安徽高考文言文《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世槙先生姓梁氏,讳(即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
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二是讳长官——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
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旧指世代显贵的家族),幼不喜纨绔(wánkù,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名声和利益)蔑如(mièrú,微细,没有什么了不起)也。
于诗嗜(shì,喜欢,爱好)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dōng yú,东方),清辉照北床。
”长老(年纪大的人)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籍籍,形容名声盛大)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出仕,出任)知西安之咸宁(担任西安府咸宁知县。
知:掌管),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shìxíng,犹言政绩)冠(超出众人,居第一位)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官咸宁半载(bàn zǎi,半年),入(入京,入朝)为云南道(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
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监察御史。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梁皙次传》详解注释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旧指世代显贵的家族),幼不喜纨绔(纨,很细的丝织品。
绔同“裤”。
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miè如(轻视)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yú(角,角落),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考取秀才,成为县学生员)第一,文名籍甚(盛大;盛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施政的成績。
另有“整理行裝”意项)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
)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此处指谏官。
另外意项:旧指人臣向朝廷进言的途径。
),台省(唐高宗时以尚书省为中台,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总称为台省,亦有合“三省”及御史台称台省者。
)官皆矫尾厉角(形容逞强好胜、趾高气扬的模样。
矫尾,翘尾巴。
厉角,磨头角。
),务毛挚(亦作“ 毛鷙 ”。
指猛禽捕食小鸟。
用以比喻酷吏的凶狠残暴。
)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在宫中当直结束;下班。
)辄焚香扫地,晏坐(晏坐,此处指修行者静坐;另外意项:闲坐)终日,如退院僧(指脱离寺院的僧人)。
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相聚而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 nàn 辩驳、问难。
辨,通“ 辩 ”。
)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孤耽( 嗜、喜好;沉溺)内典(佛经),于三藏十二部(三藏是指佛教的经、律、论三藏。
十二部是指佛陀所说法,依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类别。
)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主要意思,大意)。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一般写作:绳床瓦灶。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中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学校开展以某位古代诗人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以下是会场悬挂的标语:①诗圣著千秋②民间疾苦,笔底波澜③未居广厦,犹忧天下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朗诵会会场标语的一项是A.龙蜷虎卧几诗客,渚清沙白一草堂B.半亭清风山与水,一船明月酒和诗C.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D.才气昂然写相思,出水芙蓉洒深愁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直以来,学界对过于封闭的专业文学批评颇有微词,常指责它们搬弄西方学术名词,话语呆板乏味,行文程式僵化,难以击中对象的要害。
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学术规范之名,忽略批评所应具有的思想、精神与灵魂。
概而言之,专业文学批评固然深刻、严谨,()。
因而,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它有时候会沉浸于单纯理论操练的欢悦,在纯粹的阐释中迷失批判性力量,从而流于一种无效的分析。
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而都可能是批评家。
这无疑有利于打破专业精英文学批评的壁垒,激活普通大众的话语热情,也打破专业话语对批评行业的垄断。
在这个意义上,“微批评”因其微小而更易于回到对象本身,回到批评的初心。
它___,无所旁骛,能够在简短的文字中直抵根本,而无需漫无边际的铺陈和___的延展,更没有___的枯燥和___的迂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危言危行喧宾夺主要言不烦食言而肥B.仗义执言虚张声势长篇累牍食古不化C.仗义执言喧宾夺主要言不烦食古不化D.危言危行虚张声势长篇累牍食言而肥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文本到文本、从理论到理论B.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C.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危险D.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的危险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弱化批评现实感的学理性B.但其学理性常会成为弱化批评现实感的罪魁祸首C.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学理性弱化了批评现实感D.但批评现实感常常使得专业批评学理性弱化3、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虞奕字纯臣。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文言文阅读题1.(安徽)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世槙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
去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揉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⑴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晏坐终日晏:平静。
B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C 不接当事当事:权要D 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皙次其别号也B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吾其还也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C 予辈皆为赋诗D 馈问亟至,一无所受为武置酒设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⑶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
高三语文必修三关键文言文知识点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强大的信心和实力是高考完善发挥的基石。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高三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期望对您有所帮助,望各位考生能够爱好。
高三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1字音娴(xián)于词令属(zhǔ)草稿未定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靡(mǐ)不毕见举类迩(ěr)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皭(jiào)然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屈匄(gài)餔(bū)其糟温蠖(huò)啜(chuò)其醨(lí)汶汶(méiméi)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当中6、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9、亡走赵,赵不内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词类活用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3、谗谄之蔽明也4、邪曲之害公也5、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广崇7、蝉蜕于浊秽8、厚币委质事楚9、其后楚日以削10、时秦昭天与楚婚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3、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14、然皆祖屈原之镇定词令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4、色彩憔悴5、形容枯槁6、而能与世推移特别句式(一)判定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1、方正之不容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而自令见放为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7、是以见放8、夫圣人者,不呆滞于物(三)状语后置句: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梳理脉络用文中五个字概括出人物经历。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9节文言翻译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
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一、文言文翻译“三大赋分点”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文言文翻译语句的赋分点主要体现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上,找准了这三点,也就抓住了翻译题的命题点和基本的得分点。
赋分点一重要实词所谓重要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重要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和借助语境推断词义的多义词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赋分点二关键虚词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有些虚词必须译出。
有实词义项的,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这两类需要译出。
②有些虚词不必译出。
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此类一般不必译出。
总之,我们在翻译虚词时,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赋分点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
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后,考生要灵活运用学过的文言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格式,重点把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要掌握各种句式的翻译格式。
①判断句:必须加上“是”“就是”等词语。
②被动句:必须加上“被”字。
③倒装句:必须用“调”的方法将译句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过来。
如:状语后置句,译时要将状语调到动词前;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译时要将定语和宾语恢复原位。
④省略句:必须用“补”的方法补出省略的成分,确保句意通顺。
⑤固定句式(结构):千万不要生硬地翻译,它有固定的译法,须在平时掌握好。
阳夏[jiǎ]人
断句)。
父(谢)思,武昌太守。
峻,司空琰[yǎn]第二子也,
(妇讳,指避母、祖母名讳),故(仅称呼此人的“字”代名。
汉字文化圈中,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等地之古人,一般有“名”有“字”,“以字行”即是因为种种原因,多仅称呼此人的“字”,而不熟悉其“名”。
例如项羽,名籍,字羽,但世人通常仅知其字,所以称之为“以字行”。
反例,如李白,字太白,因名、字
都为世人所熟悉,就不能说是“以字行”)
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
使折服。
文书。
及至北境,
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
位,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称号)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高考文言文五一词多义(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士禛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固耽内典①,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
未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
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操如此。
,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注】①内典:佛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晏.坐终日晏:平静。
专题06 文言文阅读(课内、课外)50题(解析版)课内文言文19道,课外文言文31道。
课内文言文(2023下·天津·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桃花源记》一文。
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穷.其林穷:贫穷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C.悉.如外人悉:全、都D.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使用,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桃林的美好,渲染了神秘气氛,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B.桃源中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是怕渔人回去后泄露桃花源的秘密。
C.“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林—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D.本文以虚实相生、亦真亦幻的笔墨,描绘了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
1 2018年5月23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2015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世禛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固耽内典①,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
去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操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注】①内典:佛经。
1.28高三语文2组早读 编号5B 版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禛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旧指世代显贵的家族),幼不喜纨绔(纨,很细的丝织品。
绔同“裤”。
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m i è如(轻视)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y ú(角,角落),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考取秀才,成为县学生员)第一,文名籍甚(盛大;盛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施政的成績。
另有“整理行裝”意项)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
)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此处指谏官。
另外意项:旧指人臣向朝廷进言的途径。
),台省(唐高宗时以尚书省为中台,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总称为台省,亦有合“三省”及御史台称台省者。
)官皆矫尾厉角(形容逞强好胜、趾高气扬的模样。
矫尾,翘尾巴。
厉角,磨头角。
),务毛挚(亦作“ 毛鷙 ”。
指猛禽捕食小鸟。
用以比喻酷吏的凶狠残暴。
)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在宫中当直结束;下班。
)辄焚香扫地,晏.坐(晏坐,此处指修行者静坐;另外意项:闲坐)终日,如退院僧(指脱离寺院的僧人)。
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相聚而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 nàn 辩驳、问难。
辨,通“ 辩 ”。
)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孤耽( 嗜、喜好;沉溺)内典(佛经),于三藏十二部(三藏是指佛教的经、律、论三藏。
十二部是指佛陀所说法,依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类别。
)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主要意思,大意)。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一般写作:绳床瓦灶。
此处“药灶”不解。
绳床:即交椅,也叫胡床;瓦灶:土坯炉灶。
指简陋的生活用具。
形容非常贫穷。
)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谋划,考虑)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dù,蛀蚀器物的虫子)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 古同“嘱”,嘱咐,托付。
)长洲文点(画家,文徵明之子文彭的玄孙。
)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这里指同辈人。
家族中同辈人为了体现宗族关系,通常在起名时需找一个共同用字,不同辈分的共同用字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标明世系次第的字辈。
)皆为.赋诗。
未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yān tái ,地名)襆被(pú bèi ,用包袱裹束衣被,意为整理行装。
)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谓僧侣无一定的居所,或为寻访名师,或为自我修持,或为教化他人而广游四方。
游方之僧,即称为行脚僧。
)。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耿直方正,不随流俗。
)自持,不接当事..,同年(我认为此处是指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
)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馈赠)亟j í(多次)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宋代贡茶名。
饼状,上有龙纹,故称。
),饮廷珪墨(南唐墨官李廷珪所制作的墨,自宋以来推为第一,世称“廷珪墨”,亦省称“ 廷珪 )之意也。
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ào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寺院名),倘各损惠(谢人馈送礼物的敬辞。
意谓对方降抑身份而加惠于己。
)一通(量词,遍),敬拜(社交语,用于对自己所尊敬的同辈人。
)赐矣。
”其雅操(高尚的操守)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禅定后产生的愉悦感觉)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参考译文】先生姓梁,名熙,字缉,晳次是他的别号。
先生出生在世族,幼年时就不喜欢富家子弟的习气,喜欢读古代的书,认为名利不值一提。
在诗歌上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曾写出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年纪大的人都(对此)感到诧异。
他13岁填补空缺成为秀才中的第一名,善于写文章的名声很大。
参加顺治三年的乡试考中举人,又考中顺治十年的进士。
(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他看待老百姓如子,政绩在三辅地区位居第一。
在咸宁做官半年,入朝任云南道监察御史。
这时,世祖章皇帝正推崇臣子向朝廷进言,台省一类的官员都逞强好胜、趾高气扬,像猛禽一样凶狠残暴来搏取名声。
只有先生一人淡泊宁静,在宫中当值结束就焚香扫地,整天平静地坐着,如同一个独自静修的僧人。
闲暇的时候,他就和朋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这些人出游丰台、草桥这些胜地,有时在寺庙、道观之中聚会吃饭。
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
先生默默坐在那里,有时微笑却一语不发。
偶尔说一句,那么人人都感觉若有所失,觉得自己的话语是多余的。
先生本来就沉迷佛经,对三藏十二部这类书无不研究,而对《楞严》尤其领悟初因证果的要义。
我每次拜访他的住处,除了绳床药灶外,只有数卷经论罢了。
先生曾经到秦地巡视茶马互市,不私自占有一文钱。
有的人用这个来说他,他就笑着说:“我仔细地筹划过了。
当官谋利,是为子孙考虑。
(如果)子孙没有才能而家里却积储丰厚,三蠹就会来了,(分别)是盗贼、赌徒、倡优。
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他在京城,一直都怀有回归田园的想法。
嘱咐长洲的文点画《江村读书图》来表明志向,我们这些人都为这幅画赋诗。
不久,因病辞官回乡。
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说:“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大概记录的就是他的实际情况。
他回乡后,性情特别孤介自我克制,不和权要交往。
这一年王中丞巡视河南,多次馈赠慰问他,他都不接受。
他以书信答复说:“我生来就有癖好习性,酷爱古帖,也如同古人赏玩龙团茶、喝廷珪墨的乐趣。
听说宋仲温的《兰亭十三跋》的摹本在松江府亭,赵子昂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能馈赠给我看一遍,我非常感激。
”他高雅的情操就是这样。
先生在古文方面没有写很多,但如果有写出来的,一定合乎古人的规矩法度,而他在写作耽好禅理这一方面尤其擅长。
先生生于明朝天启壬戌年,死于康熙壬申年,享年71岁。
王士祯(1634年—1711年),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
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
清顺治十四年(1657)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
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
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
擅长各体,尤工七绝。
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康熙朝书画家宋荦称王士祯“书法高秀似晋人“。
近人称其书法为“诗人之书”。
博学好古,又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
王士禛去世后犹被易名数次。
至雍正朝,其“禛”字因避雍正讳,改名王士正。
至乾隆,又赐名士祯,谥文简。
后世文学史中,“王士禛”或“王士祯”两名并用。
王士祯一生著述达500余种,作诗4000余首,主要有《渔洋山人精华录》、《蚕尾集》、杂俎类笔记《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渔洋文略》、《渔洋诗集》、《带经堂集》、《感旧集》、《五代诗话》、《精华录训篆》、《蚕尾集》等数十种。
王士祯曾赠诗蒲松龄:“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为《聊斋志异》大书“王阮亭鉴定”,各家书坊争相求索书稿,刊刻《聊斋志异》。
王士祯逸事——秋柳诗社王士祯少年时居济南,以济南人自称,一生写有许多咏济南山水风光的诗作。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秋,王士祯与文友数人游览济南大明湖上。
天气渐凉,湖岸垂柳,已是翠褪黄显。
王士祯遂赋《秋柳》诗四首:“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聪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水丰坊。
”“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
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希,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
往日风流问枚书,梁园回首素心违。
”“桃根桃叶正相连,眺尽平芜欲化烟。
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
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
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柏相映夕阳边。
”这四首《秋柳》诗,句句写柳,却通篇不见一个“柳”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提炼功底。
王士祯时年二十四岁。
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应和者甚众,连顾炎武也由京抵济,作《赋得秋柳》唱和。
由于各地众名家对《秋柳》诗的唱和,产生了享誉当时文坛的文社——“秋柳诗社”。
如今,秋柳园早已湮没,但其遗址风光依旧,水光粼粼,荷红芙绿,岸柳披拂,明湖风光尽收眼底。
秋柳园在济南的人文史上有着显著位置。
《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王士祯传》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①人。
幼慧,即能诗。
顺治十五年进士。
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
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②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扬州鹾贾③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
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
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
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霨以士祯对。
复问冯溥、陈廷敬等皆如霨言。
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
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
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日御览集。
迁刑部尚书。
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
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
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
徐起龙为曹氏所诬。
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
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皆以救父杀人论重辟,士祯日:“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
”改缓决,入奏,报可。
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
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
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
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
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
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诏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