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蛙消化器官的组织学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970.61 KB
- 文档页数:4
蛙的解剖及消化、呼吸、循环、肌肉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操作与观察1.蛙的外形观察2.蛙的解剖及内部结构观察(1)双毁髓法处死牛蛙:注意针尖刺入颅腔(头部眼后端)毁脑时,针的倾斜角度必须很小。
用食指按头部前端,拇指按背,中指抵颈部。
针从枕骨大孔刺入。
(2)剪开腹壁时,应沿腹中线稍偏左侧剪,以不致损毁位于腹中线的腹静脉;将右侧腹壁翻开前,先将腹静脉从腹壁上剥离开。
(3)展开、拉直四肢,用大头针将蛙固定在腊盘上。
沿腹中线稍偏左侧优厚先前剪开腹壁,直至下颌,然后再前肢和后肢处沿肢内侧中线向两侧横剪。
拉开腹壁,即可观察内部器官。
剪刀尖应向上挑,以免损伤内脏。
分先后重点观察口咽腔及消化、呼吸、泄殖、循环等系统:口咽腔:为消化和呼吸系统共同的通道。
舌、内鼻孔、齿、耳喉管孔、声囊孔、喉门、食道口。
消化系统:食道、胃、肠(小肠、直肠)、泄殖腔、肝脏、胰脏、脾。
呼吸系统:喉气管室、肺。
泄殖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泄殖腔、脂肪体、精巢、输精管(雌性:卵巢、输卵管)。
循环系统:心脏、动脉、静脉和淋巴系统。
蛙的解剖及消化、呼吸、循环、肌肉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反射弧的分析和脊髓反射的观察实验动物:青蛙器材:蛙类手术器械1 套,铁支架,电刺激器,刺激电极,秒表,棉球,纱布,培养皿2 个,烧杯1.3 药品0.5%硫酸,1%硫酸试验方法与步骤制备脊髓动物:取青蛙一只,用剪刀横向插入口腔,从鼓膜后缘处剪去颅脑部,保留下颌部分。
以棉球压迫创口止血,然后用止血钳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正常脊髓反射的观察搔扒反射:将浸以0.5%硫酸的小滤纸片一块,贴在青蛙腹部下段的皮肤上,可见四肢向此处搔扒,直到去掉滤纸片为止,之后用清水冲洗皮肤。
反射时的测定:用培养皿分别盛0.5%和1%硫酸溶液,将青蛙左后肢的脚趾尖浸于硫酸溶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从浸入时起到发生屈腿发射所需的时间,此值即为反射时。
观察后立即将该足趾浸入清水中浸洗几次,然后用纱布拭干。
按上法重复三次,求其平均值,此值即为反射时。
光镜下显微观察蟾蜍肠系膜毛细血管,蟾蜍消化系统的解剖实习一,实验目的:1,观察蟾蜍肠系膜毛细血管2,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二,实验原理:1,蟾蜍的正确握拿方法,动物探针的正确使用2,蟾蜍的“双毁髓”手术技术3,两栖类动物的解剖技术及手术剪的使用三,动物与器材:实验动物:雄性蟾蜍一只实验器械:显微镜,手术剪,骨剪,镊子,吸水纸,大头针,解剖针,解剖盘,有孔的蜡板。
四,实验步骤:1,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蟾蜍,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
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0.5~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然后再将毁髓针撤回至枕骨大孔,反向插入脊椎管破坏脊髓,检查蟾蜍四肢肌肉完全松驰后处死成功2,将蟾蜍置于有孔的蛙板上,腹部朝上,四肢伸展后用大头针固定。
左手用镊子提起腹部皮肤,用手术剪前端1/3处剪开一小口,并从小口处向前将腹部皮肤剪开至下颚前端。
向后剪至两后肢基部之间,泄殖孔稍前方再将皮肤向两侧拉开。
3,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部中线剪开腹壁,拉出一段小肠,用大头针将肠系膜展开并固定在有孔的蜡板上。
将肠系膜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找到毛细血管,观察血液的流动并拍摄照片。
4,向两侧拉开蟾蜍的腹部肌肉找到蟾蜍的消化系统,小心地用剪刀和手术剪将其分离,置于解剖盘上并拍摄图片。
5,处理掉蟾蜍,洗净解剖盘和实验器械,将显微镜收好放入柜中。
五,实验结果:1,2,六,实验结论:1,毛细血管是体内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口径最小的血管,仅能容纳1个红细胞通过。
其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在内皮外面有一薄层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血流很慢,通透性大。
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之间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2,蟾蜍的肝脏在体腔的前部,呈红棕色,不完全地环绕着心包,一般蛙类至少有中,右,左三叶。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掌握青蛙内部器官的分布和功能,为后续生物学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材料1. 青蛙尸体2. 解剖器械:解剖剪、解剖镊、解剖针、解剖盘、解剖刀、解剖针、解剖钩等3. 显微镜及配套玻片、载玻片、盖玻片等4. 生理盐水、酒精、甲醛等试剂三、实验步骤1. 青蛙外部形态观察(1)观察青蛙整体形态:青蛙身体呈扁平状,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
头部较宽,躯干部较长,尾部细长。
(2)观察青蛙皮肤:青蛙皮肤光滑,具有丰富的粘液腺,有利于在水中游泳。
(3)观察青蛙四肢:青蛙具有四肢,后肢发达,适于跳跃。
前肢较短,主要用于抓握和攀爬。
2. 青蛙内部器官观察(1)解剖青蛙:将青蛙尸体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剪剪开腹部皮肤,暴露出内部器官。
(2)观察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口腔内有牙齿,胃呈囊状,小肠较长,大肠较短。
(3)观察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青蛙的肺较小,但肺泡数量较多,有利于气体交换。
(4)观察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青蛙的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
(5)观察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和膀胱。
肾脏呈红色,具有滤过功能,输尿管将尿液输送到膀胱。
(6)观察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睾丸和附睾。
卵巢和睾丸分别产生卵子和精子,通过输卵管和子宫进行受精。
(7)观察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脊髓连接大脑和身体各部位。
3. 青蛙内部器官显微镜观察(1)制作切片:将青蛙内部器官切成薄片,用生理盐水浸泡,制成玻片。
(2)显微镜观察:观察切片,观察细胞结构和组织结构。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青蛙具有扁平的身体形态,有利于在水中游泳。
2. 青蛙皮肤光滑,具有丰富的粘液腺,有利于在水中游泳。
3. 青蛙具有四肢,后肢发达,适于跳跃。
内脏结构观察实验报告引言内脏结构观察实验是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对动物或植物内脏的解剖观察,可以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功能。
本次实验我们选择了青蛙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解剖观察青蛙的内脏结构,探索其生物学特征和适应环境的原因。
实验目的1. 观察青蛙的内脏器官结构,理解其功能和相互关系;2. 探究青蛙适应水生生活的内脏结构特点;3. 提高动物解剖观察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1. 青蛙(野生或人工养殖,清洗干净);2. 刀具(剪刀、手术刀);3. 显微镜;4. 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1. 清洗青蛙,去除表面污物;2. 将青蛙放在实验盘内,用剪刀将腹部开口剪开;3. 用手术刀小心地将腹部切开,暴露内脏器官;4. 依次观察心脏、肺、肝脏、胃、肠道等内脏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5. 小心取出肝脏和肺,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6. 将观察完毕的青蛙安全处理。
实验结果外部观察经过清洗,我们清楚地看到青蛙的腹部皮肤光滑而湿润,没有明显的污物。
在将腹部剪开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内脏器官。
青蛙的心脏位于上腹部,颜色呈红棕色,形状如同一个倒置的三角锥。
在心脏旁边,有两个肺,呈粉红色,形状扁平。
内部观察我们先观察了青蛙的心脏。
心脏位于体腔的上腹部,由三个腔室组成,包括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
心脏收缩时,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明显的收缩和舒张过程。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心脏组织中有很多红色的细胞,这是血液细胞。
我们还可以看到,心脏周围有一些细小的管道,这是血管。
接下来,我们观察了肺脏。
青蛙的肺位于心脏两侧,形状扁平。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肺组织中有许多气囊状的结构,这是肺泡。
青蛙通过肺泡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实现呼吸功能。
另外,我们还观察了青蛙的肝脏。
肝脏位于心脏下方,呈圆形。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肝脏组织中有很多细小的颗粒状结构,这是肝细胞。
肝脏是青蛙体内最大的脏器之一,负责代谢、储存和分解多种物质。
最后,我们观察了胃和肠道。
动物学杂志!"#$%&%’()*$+,(-.((,(/0!""#,$%(&):!&’!#中华蟾蜍、黑斑蛙冬眠期与非冬眠期消化管嗜银细胞的比较楚德昌邓振旭(菏泽师范专科学校生物学系菏泽!(#"&))摘要:以改良龙桂开银染法与*+,-./.01233+/银染法制作冬眠期与非冬眠期中华蟾蜍、黑斑蛙消化管各部组织切片,观察、测量与比较这两种无尾两栖动物冬眠期与非冬眠期消化管嗜银细胞的形态、密度与分布。
结果表明:无论冬眠期还是非冬眠期两种动物消化管嗜银细胞的形态、分布规律相似,嗜银细胞的形态与其所在部位及其颗粒分泌方向有关,嗜银细胞在胃幽门处有明显的密度高峰;两种动物消化管嗜银细胞的分布范围、形状在冬眠期与非冬眠期相似,但冬眠期嗜银细胞的密度和嗜银细胞内的嗜银颗粒密度高于非冬眠期,提示这两种动物冬眠期消化管内分泌机能有较大的贮备。
关键词:冬眠;非冬眠;嗜银细胞;两栖动物中图分类号:4%)#文献标识码:5文章编号:"!)"0$!6$(!""#)"&0!&0"#第一作者介绍楚德昌,男,#&岁,副教授,学士;从事动物组织学与生理学教学与研究;708.9::3;<=>?@A.>++B =+8B =/。
收稿日期:!""$0"#0"),修回日期:!""$0"%0&)!"#$%&’(()%$*$++,)%-)#$,&).$/"’0&1(2)3$"%’&)%#’%451%67)3$"%’&)%#!"#$%&’%&’()&*+’%4,-.$/01.&2*(%’$3&4".&5&CDE F20C>./GF7HI J>2/0K?(1#(,(/02%3+*45%$4,6%7%8%+9"%*&!(,,%/%,6%7%!(#"&),!"#$+)!3,&"’0&:LMN2=-9O2:P++M32,O2./Q =+8R.,2->2=+/S9G?,.-9+/./Q Q93-,9M?-9+/+S .,G2/-.SS9/2=2::39/Q9G23-9O2-,.=-+S >9M2,/.-9/G ./Q /+/0>9M2,/.-9/G 5/?,.58R>9M9./3B 12->+Q3:2.=>R.,-+S Q9G23-9O2-,.=-+S >9M2,/.-9/G ./Q /+/0>9M2,/.-9/G 1)-(/+*/+*#7+$&./Q :%,(3"0,+;$#/*(5+9),+4+;.3,+?-9/2:A 28M2Q2Q ;9->R.,.SS9/,S2,9.::A 32=-9+/2Q ./Q 3-.9/2Q ;9->98R,+O2Q TLHI I?9U.9’3./Q *+,-./.08233+/’339:O2,82->+QB P>2=+/S9G?,.-9+/,Q93-,9M?-9+/./Q Q2/39-A +S ->2.,G2/-.SS9/2=2::39/Q9G23-9O2-,.=-;2,2+M32,O2QB V23?:-3./Q =+/=:?39+/3:&B P>2Q93-,9M?-9+/./Q =+/S9G?,.-9+/+S ->2.,G2/-.SS9/2=2::39/Q9G23-9O2-,.=-+S 1)-(/+*/+*#7+$&933989:.,-+->.-+S :%,(3"0,+;$#/*(5+9),+4+<P>2=+/S9G?,.-9+/+S .,G2/-.SS9/2=2::393,2:.-2Q -+->29,R+39-9+/./Q 32=,2-9/G Q9,2=-9+/+S .,G2/-.SS9/2G,./?:23B P>2.,G2/-.SS9/2=2::3;2,2Q2/32:A R+R?:.-2Q 9/RA:+?3;!B P>2Q93-,9M?-9+/,Q2/39-A ./Q =+/S9G?,.-9+/+S ->2.,G2/-.SS9/2=2::39/Q9G23-9O2-,.=-+S ->2-;+5/?,.58R>9M9./39/>9M2,/.-9+/R2,9+Q 933989:.,-+->.-9//+/0>9M2,/.-9+/R2,9+Q ,M?-->2Q2/39-A +S ->2.,G2/-.SS9/2=2::3./Q ->2Q2/39-A +S .,G2/-.SS9/2G,./?.:39/->2.,G2/-.SS9/2=2::3;2,2>9G>2,9/>9M2,/.-9+/R2,9+Q ->./9//+/0>9M2,/.-9+/R2,9+Q ,3?GG23-9/G ->.-2/Q+=,9/9=S?/=-9+/+S ->2Q9G23-9O2-,.=-938+,2,232,O2Q 9/>9M2,/.-9+/R2,9+QB 8$9:1"4,:D9M2,/.-9+/;H+/0>9M2,/.-9+/;5,G2/-.SS9/2=2::;!!!!!!!!!!!!!!!!!!!!!!!!!!!!!!!!!!!!!!!!!!!!!!!!!!!!!!!!!58R>9M9./3动物消化管浸银染色是研究动物消化管内分泌细胞的常规方法之一,为了探索两栖动物消化管嗜银细胞的形态与分布规律和其在冬眠期的变化,作者对中华蟾蜍(!"#$%&’%&’()&*+)、黑斑蛙(,-.$/01.&2*(%’$3&4".&5&)冬眠期与非冬眠期消化管嗜银细胞的形态、分布范围与密度进行了观测。
一、实训目的1. 了解青蛙的解剖结构,熟悉青蛙内脏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3. 深入理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为今后学习病理学打下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1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青蛙的外部解剖(1)观察青蛙的整体形态,了解青蛙的体型、颜色、皮肤等特征。
(2)观察青蛙的四肢、尾巴、头部等部位的结构。
2. 青蛙的内部解剖(1)观察青蛙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部位。
(2)观察青蛙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肺等部位。
(3)观察青蛙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等部位。
(4)观察青蛙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
(5)观察青蛙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睾丸、输卵管、输精管、子宫、阴道等部位。
(6)观察青蛙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神经等部位。
五、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1)将青蛙解剖工具准备好,包括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等。
(2)将青蛙解剖台和显微镜准备好。
2. 外部解剖(1)观察青蛙的整体形态,了解青蛙的体型、颜色、皮肤等特征。
(2)用解剖剪剪开青蛙的腹部,观察四肢、尾巴、头部等部位的结构。
3. 内部解剖(1)观察消化系统,用解剖刀剪开胃,观察胃壁、胃底、胃体等部位。
(2)观察呼吸系统,用解剖刀剪开胸腔,观察肺、气管等部位。
(3)观察循环系统,用解剖刀剪开心脏,观察心脏壁、心室、心房等部位。
(4)观察泌尿系统,用解剖刀剪开肾脏,观察肾小球、肾小管等部位。
(5)观察生殖系统,用解剖刀剪开生殖器官,观察卵巢、睾丸、输卵管、输精管等部位。
(6)观察神经系统,用解剖刀剪开头部,观察大脑、脊髓、神经等部位。
4. 清理工作(1)将解剖工具和青蛙解剖台清洗干净。
(2)将实验材料整理好,放入指定位置。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1. 青蛙的外部解剖通过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我们了解到青蛙的体型呈流线型,四肢细长,尾巴细长,头部呈三角形。
2007年03月24日星期六下午 03:09一、实验目的通过对青蛙的外形和内部各器官的解剖观察,进一步认识两栖类由水生到陆生生活的适应。
二、材料和用具活青蛙,青蛙内脏解剖、两栖类(雌)泌尿生殖系统、蟾蜍内脏解剖、两栖类神经系统、爬行类神经系统、龟循环系统解剖示范标本;解剖盘、解剖器械、大头针、标本瓶、棉花和乙醚等。
三、实验内容(一)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青蛙皮肤湿润光滑。
身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躯干后端近背方有泄殖孔。
具可活动的上、下眼睑,下眼睑有瞬膜。
眼后鼓膜一对。
外鼻孔一对,有瓣膜。
雄蛙头两侧口角处有一对声囊。
前肢细短,四指,生殖季节第一指基部有瘤状突起,称婚垫。
后肢发达,五趾,具蹼。
观察活体青蛙的呼吸动作:口腔底时而上升,时而下降。
(二)解剖观察青蛙的内脏器官系统1 、处死方法:乙醚麻醉,不宜过深,以便观察心脏的搏动。
2 、解剖方法:用大头针固定四肢和吻端,先后剖开腹部的皮肤和肌肉。
剖开皮肤可以看到皮肤内表面有许多血管分布。
剖开腹部肌肉时,注意避开腹部正中线内部的腹静脉。
3 、观察:( 1 )循环系统:心脏:心室、左右心房、动脉圆锥(在心房的腹面)、静脉窦(在心脏的背面)动脉:动脉干分成两支,每一支包括颈动脉、体动脉和肺皮动脉静脉:一对前腔静脉、一个后腔静脉,注入静脉窦( 2 )消化系统:消化道:口咽腔内有:上颌齿、犁骨齿、内鼻孔(在犁骨齿两侧)、耳咽管孔(上颌后部一对较大的孔),舌(前部固定,后端游离并分叉)、雄性鸣囊孔(位于下颌后部两侧)、喉门(位于口腔后部圆锥状突起上的一条纵缝);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直肠(比较膨大)。
消化腺:肝脏(分为三叶)、胆囊(位于肝脏中叶后方,借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胰脏(位于胆总管周围)、脾(位于肠系膜上,为一淋巴器官)( 3 )呼吸系统:呼吸道:外鼻孔、鼻腔、内鼻孔、口咽腔、喉门、喉头气管室肺囊:结构简单,功能不完善。
( 4 )泌尿系统:肾脏一对(位于脊柱两侧)、肾上腺(紧贴肾脏表面,呈橘黄色)、输尿管分别开口于泄殖腔(雄性兼输精)、膀胱(不与输尿管直接相连)( 5 )生殖系统:雄性:精巢一对(黄色,其前方有成爪状分支的脂肪体,橘黄色)、有输精小管通入肾,蟾蜍具退化的卵巢——毕氏器、退化的输卵管。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蛙类的解剖,了解蛙类内部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
2. 掌握蛙类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认识蛙类各器官的功能和生理意义。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青蛙一只(健康、约50克)2. 实验器材:解剖盘、解剖剪、解剖镊、解剖针、解剖刀、放大镜、生理盐水、纱布、酒精、碘酒、解剖图谱三、实验步骤1. 解剖准备- 将青蛙置于解剖盘上,用解剖剪剪开皮肤,暴露肌肉和内脏。
- 用解剖镊和解剖针分别剪开肌肉和内脏,使内脏器官充分暴露。
2. 内脏器官的解剖- 头部解剖:观察头部的器官,包括眼睛、鼻腔、口腔、舌、脑等。
- 颈部解剖:观察颈部器官,包括甲状腺、甲状旁腺、咽、食管等。
- 胸部解剖:观察胸部器官,包括心脏、肺、食管、胃等。
- 腹部解剖:观察腹部器官,包括肝脏、胆囊、胃、小肠、大肠、肾脏、膀胱等。
- 尾部解剖:观察尾部器官,包括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等。
3. 器官的观察和描述- 观察每个器官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
- 使用放大镜观察器官的细微结构。
- 将观察到的器官特征与解剖图谱进行对比,确认器官的名称。
4. 器官功能的探讨- 分析每个器官的功能,探讨其在蛙类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四、实验结果1. 头部解剖- 眼睛:位于头部两侧,为蛙类的主要视觉器官。
- 脑:位于头部内部,控制蛙类的神经活动。
- 口腔:位于头部前端,用于进食。
2. 颈部解剖- 甲状腺:位于颈部,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
- 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附近,分泌甲状旁腺激素,调节钙、磷代谢。
3. 胸部解剖- 心脏:位于胸腔内,分为四个腔室,负责血液循环。
- 肺:位于胸腔内,负责呼吸。
4. 腹部解剖- 肝脏:位于腹腔内,负责代谢和解毒。
- 胆囊:位于肝脏附近,储存胆汁。
- 胃:位于腹腔内,负责消化食物。
- 小肠、大肠:位于腹腔内,负责消化和吸收营养。
- 肾脏:位于腹腔内,负责排泄代谢废物。
5. 尾部解剖- 生殖器官:位于尾部,负责繁殖。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7(1):69~71,2008
Jour nal of M oun tai n Agricu lture and B iology
研究简报 黑斑蛙消化器官的组织学观察
李朝波,李进国,高登慧*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关键词:黑斑蛙;胃;小肠;肝脏;组织学
中图分类号:Q959.530.4;Q954.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57(2008)01-0069-03
R esearch on the histology of t he digestive organs of Rana ni g ro m aculata
LI Chao-bo,L I J in-guo,GAO D eng-hu i*(Co lleg e of A ni ma l Science,Gu izhou Universit y,G uizhou G uiyang550025,
China)
K ey word s:R ana ni gromaculata;stom ach;s m a ll i ntesti ne;li ver;h i sto l ogy
黑斑蛙Rana nigro m aculata,又名青蛙,是一种在教学、科研和医学等领域被广泛采用的实验动物。
青蛙作为两栖类的代表,属于首先登陆的类型,其身体结构及器官机能既保持着原祖的水栖特性,又获得了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的进步特征。
国内外对其他种类蛙科动物的组织结构研究较多,而对黑斑蛙组织结构的研究少见报道,且主要集中在超微结构的研究上[1-2]。
已有的研究证实[1-5],不同种类蛙科动物消化器官的显微结构间存在着差异。
为了解黑斑蛙消化器官的结构特点,本试验对黑斑蛙的消化器官进行了组织学观察,以期丰富无尾两栖类的组织学资料,为显微水平研究进化问题提供更多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黑斑蛙Rana nigro m aculata健康野生成年蛙10只采自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雌雄不限,捣髓后分别取其胃、小肠以及肝脏固定于Boui n s液中,经梯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5 m连续切片、HE染色,并用le i k a 图象采集系统观察拍照。
2 结 果
2.1 胃
胃壁由4层结构构成。
从内到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其中黏膜下层和黏膜层共同向胃腔突起形成皱襞。
黏膜层 分为黏膜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3层结构。
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其凹陷形成胃小凹(见图1)。
固有层较厚,除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散在的平滑肌外,在整个胃的固有层都见有胃腺分布。
构成胃腺的细胞可见有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
嗜碱性细胞靠近黏膜上皮分布,细胞呈高柱状,体积小,排列紧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胞质淡染;而嗜酸性细胞靠近黏膜肌层分布,细胞呈锥形或立方形,胞核大,位于细胞的中央,胞质深染(见图2)。
黏膜肌层为内环外纵的
收稿日期:2007-09-28;修回日期:2007-10-23
作者简介:李朝波(1981-),男,贵州省遵义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组织胚胎学研究。
*通讯作者:E-m ail dhgao@gz
70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8年2层平滑肌。
黏膜下层 为1层较厚的疏松结缔组织,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纤维。
肌层 较厚,由内环外纵的平滑肌组成。
外膜 是消化管的最外层,有1层结缔组织膜,外面还包有浆膜。
2.2 小肠
肠壁也具有4层结构。
其中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形成肠绒毛。
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之间夹杂有杯状细胞。
肠绒毛中轴的固有层结缔组织中有中央乳糜管(见图3)。
肠绒毛在小肠前段细长密集,有分支,小肠中段肠绒毛较前段稀疏,小肠后段的肠绒毛短小稀少,在小肠后段的绒毛上皮中,还可见脂质泡。
在小肠壁的固有层和黏膜下层中未见肠腺的分布,可见淋巴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初级淋巴小结(见图4)。
2.3 肝脏
其表面被覆有一薄层结缔组织被膜,在被膜表面有浆膜。
光镜下并不见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将肝小叶包绕,肝小叶之间界限不明显(见图5)。
肝小叶中央有一中央静脉,其外周是放射状相间排列的肝细胞索和肝血窦。
相邻肝细胞索有分支吻合,形成迷路样结构。
肝细胞体积大,多为多边形,细胞核多为单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偏向细胞的一侧。
血窦中可见少量的红细胞(见图6)。
门管区见有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
小叶间胆管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管径细。
另外,在肝的实质中偶见有初级淋巴小结现象。
3 讨 论
3.1 黑斑蛙的胃已经具有陆生动物胃壁的4层结构。
胃壁的皱襞、胃小凹以及微绒毛都增大了胃消化吸收的面积。
胃壁中大量的胃腺提示胃是主要的消化器官。
胃腺中的嗜碱性细胞类似于高等陆生动物的主细胞,而胃腺中的嗜酸性细胞类似于高等陆生动物的壁细胞。
至于黑斑蛙胃腺中嗜碱性腺细胞能否分泌胃蛋白酶原以及嗜酸性腺细胞能否分泌盐酸还有待研究。
3.2 在小肠壁的固有层和黏膜下层中未见肠腺的分布,可见淋巴细胞聚集的现象。
小肠各段的肠绒毛在数量和形状上存在着差别。
黑斑蛙的小肠似乎并不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而将其小肠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更为合适。
肠腺的分泌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有着重要作用,而黑斑蛙的小肠中没有肠腺的存在,只有发达的肠绒毛,说明黑斑蛙的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部位,而对食物的消化关键还在胃。
小肠壁中初级淋巴小结的出现,表明小肠不仅是消化器官,同时也是免疫器官。
江剑平等[3]在对虎纹蛙消化道进行解剖学观察时,把虎纹蛙的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陈学祺等[4]在对虎纹蛙消化腺进行组织学观察时,发现在其空肠和回肠的固有膜中有肠腺分布,同时指出在十二指肠的黏膜上皮中不见杯状细胞。
本试验发现在黑斑蛙的整个小肠上皮中都有杯状细胞的存在,这说明在不同品种蛙科动物的小肠结构上存在差别。
3.3 本试验在观察黑斑蛙肝脏的显微结构时,并不见肝小叶间有明显的结缔组织分隔包绕,而胡昌平等[1]在对黑斑蛙的肝脏进行超微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时指出,肝脏的实质被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肝小叶,可见在黑斑蛙的肝小叶间存在着结缔组织;杨冬梅等[5]在描述牛蛙肝脏的显微结构以及陈学祺等[4]在描述虎纹蛙肝脏的显微结构时指出,肝脏的被膜似乎并不伸入肝实质将肝小叶包绕,因而肝小叶之间界限不明显。
这与本试验结果相似。
除此之外,黑斑蛙肝脏的结构与高等陆生脊椎动物的相似,其结构对陆生动物肝脏的消化和解毒功能是必不可少的,说明黑斑蛙的肝脏结构与其在陆地上生活的习性是适应的。
第1期 李朝波,等:黑斑蛙消化器官的组织学观察
71
文献描述要长,这是形成滇黄精和多花黄精田间成熟果实稀少的一个重要因子。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宜从研究黄精生育期入手。
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增加果实成熟量,或者通过品种改良缩短果实成熟期等方法来进行,从而保证黄精有性繁殖所需的成熟果实量,拓宽黄精繁殖途径,防止良种退化。
参 考 文 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十五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52-80.
[2]王红玲,张渝侯,洪 艳.黄精多糖对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及机理初探[J].儿科医学杂志,2002,8(1):14-15.
[3]王相才,王吉亮,王 广.黄精地黄汤治疗 型糖尿病187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3):232.
[4]孙隆儒,李 铣,郭月英,等.黄精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等作用的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1,18(4):286-289.
[5]周 繇.长白山黄精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2):34-35.
[6]孔 谨,许克勇,刘凤琴,等.黄精滋补食品的开发与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1998,20(4):34-36.
[7]郑汉臣.药用植物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4.
[8]赵 致,庞玉新,袁 媛,等.药用作物黄精栽培研究进展及栽培的几个关键问题[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1):
85-86.
(上接第71页
)
参 考 文 献:
[1]胡昌平,邵 云,马全盛,等.黑斑蛙不同器官超微结构扫描电镜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8,15(2):111-116.
[2]宋学锋,俞诗源,彭伯异,等.黑斑蛙肺微血管铸形的扫描电镜观察[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37(4):73-76.
[3]江剑平,陈祖祺,黄 浩,等.虎纹蛙消化道解剖学观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18(4):77-80.
[4]陈学祺,江剑平,林 玮.虎纹蛙消化腺组织学观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19(2):117-120.
[5]杨冬梅,许乐仁,吴东军.牛蛙的解剖组织学观察[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7,26(2):179-182.75第1期 田启建,等:栽培黄精的植物学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