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传输过程中误码率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23.00 KB
- 文档页数:8
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计算机网络基础试题及答案(4)一、单选,共30题/每题2.5分/共75.0分:•1、物联网标识领域中,产品电子编码的英文缩写为()•A、SSL•B、EPC•C、DNS•D、VPN得分:2.5•2、文件从FTP服务器传输到客户机的过程称作()•A、解析•B、下载•C、浏览•D、上传得分:2.5•3、以下关于误码率的描述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在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后,误码率越低,传输系统设备越复杂•B、误码率是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传错的概率•C、如果传输的不是二进制码元,要折合成二进制码元计算•D、数据传输系统的误码率必须为0得分:2.5•4、在因特网中,地址解析协议ARP是用来解析()•A、IP地址与端口号的对应关系•B、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C、MAC地址与端口号的对应关系•D、端口号与主机名的对应关系得分:2.5•5、计算机通过电话线传输数据信号需要哪种设备()•A、调制解调器•B、集线器•C、服务器•D、交换机得分:2.5•6、误码率说法错误的是()•A、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数据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很难达到0•B、用于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C、如果一个数据通信系统采用循环冗余编码校验,其平均误码率可以达到0•D、如果传输1KB数据没有出现错误,不能说该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为0 得分:0.0•7、关于网络攻击类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数据伪造属于被动攻击•B、数据篡改属于主动攻击•C、数据重放属于主动攻击•D、数据窃听属于被动攻击得分:0.0•8、关于TCP/IP,说法错误的是()•A、最高层是应用层•B、互连层为传输层提供服务•C、最低层是传输层•D、互连层的主要功能是路由选择得分:2.5•9、关于早期计算机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信控制处理机在网络拓扑结构中称作节点•B、基本功能分为:数据处理、通信处理•C、从逻辑上分为资源子网、通信子网•D、资源子网负责全网数据发送、存储转发得分:0.0•10、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在技术上有重要区别。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通信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与处理方法。
3. 熟悉常用通信协议和标准。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器材1. 通信实验箱2. 计算机3. 信号发生器4. 示波器5. 信号分析仪6. 通信协议转换器三、实验原理通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信源、信道、信宿和编码解码器等组成部分。
信源产生原始信号,信道负责信号的传输,信宿接收并处理信号,编码解码器则用于信号的转换。
在通信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噪声、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来保证通信质量。
四、实验内容1. 信源与信宿(1)信源: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模拟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
(2)信宿:使用示波器接收并显示信号波形。
2. 信道(1)模拟信道:使用通信实验箱搭建模拟信道,观察信号在信道中的衰减、失真等现象。
(2)数字信道:使用通信实验箱搭建数字信道,观察信号在信道中的误码率、误码性能等现象。
3. 编码解码器(1)模拟信号编码:使用编码解码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2)数字信号解码:使用编码解码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4. 通信协议(1)TCP/IP协议:使用计算机搭建TCP/IP网络,实现数据传输。
(2)蓝牙协议:使用蓝牙模块实现短距离无线通信。
5. 信号处理(1)滤波:使用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去除噪声和干扰。
(2)调制解调:使用调制解调器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五、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系统:根据实验内容,搭建相应的实验系统。
2. 调整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调整相关参数,如信道参数、滤波器参数等。
3. 观察现象:观察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情况,分析信号衰减、失真、误码等现象。
4.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5.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信道:在模拟信道中,信号经过传输后会出现衰减、失真等现象。
通过调整信道参数,可以减小信号衰减和失真。
知识点:TCP 的主要功能是传输控制通信子网主要由什么组成结点,线路地址解析协议(ARP)是用于获得指定IP地址的目标主机的物理网络接口卡地址多路复用技术主要包括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和波分复用等。
TELNET是进程端口号一般是23B类地址的范围是什么到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TCP/IP协议{是一个B类地址,其网络标识为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LAN.OSI参考模型中,用来实现通信子网功能的是哪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把邮件服务器上的邮件读取到本地硬盘中,使用的协议是POPIP 协议提供的是什么服务无连接的和不可靠的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是用以向源主机报告数据报文在交付时出现的一些错误。
连接两个互不兼容的系统往往需要网关统一资源定位器的英文缩写为URLC 类IP 地址的最高三个比特位,从高到低依次是110在计算机网络中,主机及主机上运行的程序可以用什么来标识主机标识和网络标识、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远程通信中,通常采用的传输技术是宽带传输若要对数据进行字符转换和数字转换,以及数据压缩,应在OSI的表示层上实现一个IP地址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网络地址,后一部分是主机地址。
在TCP/IP层次模型的网际层中包括的协议主要有IP,ICMP,ARP,RARPIP地址的主机部分若全为0,则表示网络地址,被称做回送测试地址。
RIP最大规定最大跳数为15若跳数为16表示不可达。
IP协议实现信息传递依据的是IP地址问题: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P2P):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专用互联网:用专用(本地)IP地址的互连网络称为专用互联网或本地互联网,或更简单些,就叫做专用网。
·客户/服务器: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误码率和误比特率计算公式
在数字通信中,误码率和误比特率是两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误码率是指在传输过程中,接收端收到的错误比特数与总比特数之比,而误比特率是指在传输过程中,每个比特中出现错误的概率。
本文将介绍误码率和误比特率的计算公式。
误码率的计算公式为:
BER = 错误比特数 / 总比特数
其中,BER表示误码率,错误比特数表示接收端收到的错误比特数,总比特数表示传输的总比特数。
例如,如果在传输1000个比特的过程中,接收端收到了10个错误比特,那么误码率为:
BER = 10 / 1000 = 0.01
误比特率的计算公式为:
SER = 1 - (1 - BER) ^ n
其中,SER表示误比特率,BER表示误码率,n表示每个比特中包含的比特数。
例如,如果每个比特中包含了4个比特,误码率为0.01,那么误
比特率为:
SER = 1 - (1 - 0.01) ^ 4 = 0.039
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误码率和误比特率都与传输的比特数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传输的可靠性,通常会采用一些纠错编码技术,如海明码、卷积码等,来减少误码率和误比特率。
误码率和误比特率是数字通信中的两个重要性能指标,通过计算公式可以对传输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信息技术题型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二、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三、填空题(每小题1.5分,共15 分)四、判断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五、综合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一、名词解释1.信息: 以适合于通信、存储或处理的形式来表示的知识或消息。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既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表示检测处理和存储等方面的技术,也可以有关信息的传递交换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3.基本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构成,它是所有高技术的基础和核心。
4.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 虚拟化智能化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5.数字技术、数字化的技术: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的技术。
6.IC卡(集成电路卡):IC卡是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的简称,是镶嵌集成电路芯片的塑料卡片,其外形和尺寸都遵循国际标准(ISO)。
,非接触式IC 卡又称射频卡。
7.CPU卡(智能卡):CPU卡芯片通俗的讲就是指芯片内含有一个微处理器,它的功能相当于一台微型计算机。
8.嵌入式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
9.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用一片或少数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中央处理器10.指令指令就是指挥机器工作的指示和命令,程序就是一系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指令11.指令系统: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它描述了计算机内全部的控制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
12.总线:总线是一种内部结构,它是CPU 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传递信息的公用通道。
Rake误码率分析作者:谭汉洪赵响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08年第01期摘要:主要针对IEEE802.15.3a工作组提出的UWB标准信道模型,在简述Rake接收机和相关掩模选取的基础上,用图解的方法分析单脉冲的发送、经过信道及接收端采用Rake接收的全过程,主要从仿真方面分析比较典型TH-PPM-UWB系统接收端分别采用ARake,PRake和SRake接收的误码率,并对SRake不同分支数的误码率进行了仿真比较。
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选择性Rake结构可以有效降低误码率、提高系统性能。
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的分析结论。
关键词:TH-PPM;ARake;PRake;SRake;误码率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Dongguan Nanbo Polytechnic Coll2.Applic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llege,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Abstract:Based on the Intel model approved by the IEEE 802.15.SG3a group and the discussions of Rake receiver and correlation mask,the whole processing of transmitting,crossing UWB channel and Rake receiving of one bit is illustrated,the Bit Error Rate (BER) performance of ARake,PRake,SRake and the different numbers of SRake path for TH-PPM-UWB (time-hopping 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 ultra wideband) system are simulated and compared.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ll kind of Rake receivers in certain channels is useful for applying of Rake receiver.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Rake receiver can efficient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UWB system.TheKeywords:TH-1 引言UWB(Ultra Wideband,超宽带)技术是目前正被广泛研究的一种新兴无线通信技术。
. /一、通信系统组成(尤其是数字系统,各局部作用)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1)信源编码与译码:信源编码有两个根本功能:一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即通过*种数据压缩技术设法减少码元数目和降低码元速率。
码元速率决定传输所占的带宽,而传输带宽反映了通信的有效性。
二是完成模/数转换,即当信息源给出的是模拟信号时,信源编码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2)信道编码与译码信道编码的目的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受到噪声等的影响后将会引起过失。
为了减小过失,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参加保护成分〔监视元〕,组成所谓"抗干扰编码〞。
接收端的信道译码器按相应的逆规则进展解码,从中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3)加密与解密在需要实现**通信的场合,为了保证所传信息的平安,人为地将被传输的数字序列扰乱,即加上密码,这种处理过程叫加密。
在接收端利用与发送端一样的密码复制品对收到的数字序列进展解密,恢复原来信息。
4)数字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就是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出,形成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
根本的数字调制有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绝对相移键控〔PSK〕、相对〔差分〕相移键控〔DPSK〕。
在接收端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或非相干解调复原数字基带信号。
对高斯噪声下的信号检测,一般用相关器或匹配滤波器来实现。
5)同步同步是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步调一致,是保证数字通信系统有序、准确、可靠工作的前提条件。
按照同步的功用不同,分为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
二、通信的质量指标〔有效性、可靠性两者的相互协调。
模拟、数字通信的有效可靠分别用什么来衡量〕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涉及其有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标准性、可维护性等,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主要的矛盾所在。
所谓有效性是指传输一定信息量时所占用的信道资源〔频带宽度和时间间隔〕,或者说是传输的"速度〞问题,而可靠性则是指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也就是传输的"质量〞问题。
选实际的民商事案件,由学生阐明案件中的民事法律关系,梳理证据并提出法律建议。
其教学方式与律师事务所的法律咨询大致相同,这在实践中的效果非常显著。
2.3 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主要有模拟法庭、观摩法庭、法律咨询、专业实习四种方式。
在民法学教学活动中,运用模拟法庭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法庭审理的现场中,有助于促使学生发挥独立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根据教学的需要,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观摩法庭,可以增加学生对法庭审理的实际感受,有助于学生理解和领会民法基本理论和具体制度。
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学生到街道、社区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有助于将课堂知识准确、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
专业实习也是民法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实习,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专业实习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通过讨论、辩论、撰写法律文件、角色扮演、现场观摩,可以多方位、全面地培养本科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
3.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法学教学活动中,还要求善于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3.1 探究式教学法在探究式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以问促学。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为主导,教师居次要地位。
例如,在教学中通过新闻报道、电影等,让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积极思考,带着问题在课堂上与同学探讨、辩论,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主动寻求态,起着启发、诱导作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解惑。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对法律问题理解得更深入,眼界更开阔。
3.2 多向交流教学法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辩论、圆桌会议等形式,将师生间的单向互动交流,转变为同班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本科生与硕士生和博士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弥补课堂教学信息量不足的局限性。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有效数据传输速率计算公式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能够成功传输的有效数据量与传输时间的比率。
它是衡量数据传输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估网络性能的重要参考。
在计算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传输速率:传输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在网络中,传输速率通常用比特率(bps)表示,表示每秒传输的比特数量。
传输速率受到网络带宽的限制,带宽越大,传输速率越高。
2. 传输时间:传输时间是指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所需的时间。
传输时间受到网络延迟和传输距离的影响。
延迟越小,传输时间越短。
3. 误码率:误码率是指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比特数与传输总比特数的比率。
误码率越低,有效数据传输速率越高。
根据以上因素,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有效数据传输速率 = 传输速率 * (1 - 误码率) * 传输时间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有效数据传输速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带宽:提高网络带宽可以增加传输速率,从而提高有效数据传输速率。
2. 优化网络拓扑:合理规划网络拓扑,减少传输距离和网络延迟,有助于降低传输时间,提高有效数据传输速率。
3. 错误校验与纠错: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错误校验码或纠错码来检测和纠正传输中的错误,从而降低误码率,提高有效数据传输速率。
4. 数据压缩与优化: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压缩和优化,可以减小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进而提高有效数据传输速率。
5. 使用高效的传输协议:选择适合应用场景的高效传输协议,如TCP、UDP等,可以提高传输效率,进而提高有效数据传输速率。
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衡量数据传输效率的重要指标,通过合理选择传输速率、优化传输时间和降低误码率,可以提高有效数据传输速率。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增加带宽、优化网络拓扑、错误校验与纠错、数据压缩与优化以及使用高效的传输协议等手段来提高有效数据传输速率,从而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一、名词解释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州的计算机合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言,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的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一种将Ad hoc网络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网络.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网络拓扑——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的结构关系。
ARPANET -—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点对点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或路由器结点的线路。
Ad hoc网络-—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
P2P-—所有的成员计算机在不同的时间中,可以充当客户与服务器两个不同的角色,区别于固定服务器的网络结构形式。
OSI参考模型—-由国际化标准组织ISO制定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通信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接口-—同一结点内相邻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数据链路层—-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
网络层——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口端进程通信服务的层次.应用层-—OSI参考模式的最高层.全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移相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模拟信号——信号电平连续变化的信号。
脉冲编码调制——将语音以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方法。
多模光纤--光信号可以与光纤轴成多个可以分辨角度实现多路光载波传输的光纤。
半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输,但一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
一、判断题1、面向比特的HDLC协议是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2、PPP协议是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3、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各工作站使用的还是CSMA/CD协议,并共享逻辑上的总线。
〔√〕4、虚电路效劳的思想是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网络〕来保证。
〔×〕5、数据报效劳的思想是可靠性通信应当由网络〔用户主机〕来保证。
〔×〕6、采用虚电路效劳时,分组到达目的站时不一定〔一定〕按发送顺序。
〔×〕7、采用数据报效劳时,分组到达目的站时不一定按发送顺序。
〔√〕8、“internet〞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
T〔×〕〔以小写字母“i〞开头的internet是一个通用名词,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它们之间的通信可以事任意的。
以大写字母“I〞开头的internet是一个专有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
T〕9、RP〔或RARP〕协议的功能是完成IP地址→MAC地址的映射。
〔√〕10、ARP协议的功能〔不能完成〕是完成MAC地址→IP地址的映射。
〔×〕11、Pv4数据报首部中的协议字段表示该数据报携带的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
〔√〕12、Pv4数据报首部中的首部检验和字段是用来检验数据报的首部和数据的〔并不检验数据〕。
〔×〕13、络掩码〔又叫子网掩码〕的网络号局部为全0,主机号局部为全1。
〔网络号局部为全1主机号局部为全0。
〕〔×〕14、络掩码〔又叫子网掩码〕的作用是用来与IP地址作与运算,得出该IP地址的主机号。
〔√〕15、IDR地址块208.128/11包含了CIDR地址块208.130.28/22。
误码率和误信率的关系误码率和误信率是衡量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探讨误码率和误信率的关系。
一、理论探讨误码率是指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接收端接收到的比特错误的数量与发送的比特总数之比。
它是衡量系统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指标。
误码率与信噪比、码型等因素有关。
信噪比越高、码型越好,误码率越低。
误信率是指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接收端接收到的错误比特序列中,至少有一个错误比特的概率。
它是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指标。
误信率与误码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关系进行转换。
具体关系取决于系统的调制解调方式、编码方式等。
二、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误码率和误信率是通信系统设计和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通过对误码率和误信率的研究,可以优化通信系统的设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1. 误码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误码率高会导致接收端解码错误,从而影响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设计通信系统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可靠性要求,合理选择调制解调方式和编码方式,以降低误码率。
2. 误信率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误信率高会导致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从而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纠错编码、自动重传请求等,以减小误信率。
3. 误码率和误信率的平衡在通信系统设计中,需要进行误码率和误信率的平衡考虑。
如果过分追求低误码率,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而如果过分追求低误信率,可能会牺牲系统的传输速率和效率。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在误码率和误信率之间进行权衡和折中。
总结:误码率和误信率是衡量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过对误码率和误信率的研究,可以优化通信系统的设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误码率和误信率的平衡考虑,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iperf3 带宽误码率
iperf3是一款用于测试网络带宽的工具,可用于测量 TCP 和UDP 带宽。
除了测量带宽之外,iperf3 还提供了测试网络误码率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进一步了解网络质量情况。
误码率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比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在网络传输中,误码率可能会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测试和监测。
使用 iperf3 进行带宽误码率测试时,用户需要通过命令行输入相应的参数,以便获取准确的测试结果。
例如,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 TCP 带宽误码率测试:
iperf3 -c server_ip -u -b bandwidth -i interval -t time -l packet_size --get-server-output
其中,server_ip 为服务器 IP 地址,bandwidth 为带宽值,interval 为测试间隔时间,time 为测试时间,packet_size 为测试数据包的大小。
通过使用这些参数,用户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网络带宽和误码率,从而优化网络性能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总之,iperf3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网络性能测试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带宽误码率测试,从而更好地了解网络质量状况,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 1 -。
TCP 传输过程中误码率研究
假设TCP 传输过程中比特误码发生的概率为m E 。
假设一个IP 数据包包含的码元个数为N 。
可以计算出数据包正确传输的概率为
()()
m m m
NE N E E m N
m ok e E E P -⨯≈-=-=1
11,错误传输的概率则为m NE c e E --=1。
TCP 传输机制
TCP 发送方传输多个数据块,在一定时间ack wait T _内等待ACK ;如果收到后面数据块的ACK 则认为前面的数据块接收方已经收到。
假设发送方在ack wait T _时间内发送M 个数据块,码元个数为i N ,i 从1到M ;ACK 码元个数为ack N 。
接收方收到第i 个数据块正确的概率为i
ok P ,在正确接收后发送ACK 给发送方;发送方收到ACK 正确的概率为ack ok
i ok P P ⨯。
注:考虑到传输时延,如果第i 个数据块的发送时刻+时延超过ack wait T _,该数据块的ACK 接收概率为0;后续包不再考虑,M 实际取i-1。
因此第一个数据块确认收到的概率为:接收方收到第一个数据块后发送方收到其中正确ACK 的个数概率P 。
)...1()...(2121M ok ok ack ok ok ack ok M ok ack ok ok ack ok ok P P P P P P P P P P P +++⨯=⨯++⨯+=
若避免重传,要求1≥P 。
为简化计算,假设M 个数据块大小一样,是ACK 码元个数的2倍;则
2)(ack ok M ok i ok P P P ==。
便于表示,ack
ok
P X =。
1
))1(1()
...1()...(2
32121≥-+=+++⨯=⨯++⨯+=X M X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M
ok ok ack ok ok ack ok M ok ack ok ok ack ok ok
M = 1, X = 1.000000, NE = 0.000000 M = 2, X = 0.837620, NE = 0.177191 M = 3, X = 0.770398, NE = 0.260848 M = 4, X = 0.728125, NE = 0.317283 M = 5, X = 0.697549, NE = 0.360183 M = 6, X = 0.673749, NE = 0.394898 M = 7, X = 0.654356, NE = 0.424104 M = 8, X = 0.638051, NE = 0.449337 M = 9, X = 0.624024, NE = 0.471566 M = 10, X = 0.611744, NE = 0.491441
结合实际,ACK 包为40字节,基于蓝色部分,则要求
93750.000991508
*40317283.0=<m E
假设:握手包/数据包分别为ACK 大小的2/3倍,则计算结果:
1
)2)12(1(1)2)12(
1()
...1()...(2
3423
2312121≥+-+=≥+-+=+++⨯=⨯++⨯+=X M X M X P X M X M X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M
ok ok ack ok ok ack ok M ok ack ok ok ack ok ok
基于第一式计算:
M = 2, X = 0.851800, NE = 0.160404 M = 4, X = 0.747509, NE = 0.291008 M = 6, X = 0.695284, NE = 0.363435 M = 8, X = 0.660862, NE = 0.414210 M = 10, X = 0.635419, NE = 0.453471 基于第二式计算:
M = 2, X = 0.868837, NE = 0.140600 M = 4, X = 0.780546, NE = 0.247762 M = 6, X = 0.735445, NE = 0.307279 M = 8, X = 0.705264, NE = 0.349183 M = 10, X = 0.682706, NE = 0.381690
在E1_ATM 传输IPOA 环境,ACK 包恰好为1个ATM 信元,握手包/数据包分别
为2/3个信元;X 代表信元正确率,此时N 为53字节。
则要求
4-5.84344e 8
*530.247762
=<
m E
MX迭代计算程序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math.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double X = 1;
double NE;
for (int M = 1; M <= 10; M++)
{
for (int i = 0; i < 30; i++)
{
X = 1 + X * X * (M - 1);
NE = log(X) / 3;
X = exp(-NE);
}
printf("M = %2d, X = %f, NE = %f\n", M, X, NE);
}
return 0;
}
下行拥塞分析
如果发生下行拥塞,则所有上行的数据包ACK消息滞留中间环节,主控20秒超时检测:
BTS累计发出原始IP报文<18个握手、18个公共测量报告>,超时报文3个(3秒/8秒/18秒);BSC累计发出39个BTS应答报文,18个握手报文,超时报文3个;拥塞环节滞留60个IP报文/200ms;当拥塞消失后,这些报文立即发送到BTS,BTS会向BSC返回60个RST报
文。
链路重新建立连接,则需要1.4秒?
M个载频,BTS->BSC则18+18M+3,BSC->BTS则18+18M+3+18+3;当M=6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