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砖防泛碱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1
泛碱预防与治理技术介绍泛碱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和施工后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常见于石材、烧结砖、瓷砖、混凝土等的表面,一般呈白色粉末状、絮团状或絮片状。
在光洁的饰面上出现泛碱,尤其是黑色石材,非常难看,严重影响景观观赏效果,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治理。
在我们的很多工程中,甲方明确要求不能出现泛碱。
建筑工程中出现泛碱,是因为水泥、砂浆、混凝土、砌体、瓷砖、涂料等建筑材料的内可溶性盐碱随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吸收水分、水分迁移、水分蒸发过程中随着物理、化学变化的发生而产生的结果。
产生泛碱需要满足有以下方面的条件:①可溶性盐或碱的存在;②有大量溶解可溶性盐或碱的水;③具有干燥吸湿热力学特性的亲水性毛细孔;④反复干湿循环、冷热交替的外界环境;⑤具有温度差、湿度差或压力差的外界环境。
泛碱生成的物质有CaCO3、Ca2SO4、K2SO4、K2SO4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CaCO3。
CaCO3的形成过程如下:Ca(OH)2是水泥水化的主要产物之一,易溶于水,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迁移到表面,与溶于水的CO2发生反应,生成CaCO3并沉积在表面。
泛碱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原因在于泛碱生成的白色物质难以清除,而且即使清除干净后仍有可能再次发生泛碱。
泛碱生成的物质不仅出现在饰面材料表面上,还渗透到饰面材料的毛细孔中,与整个饰面形成一体。
在清除时要防止对饰面造成破坏,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泛碱清除后的饰面如果不做防护或防护做得不到位,将会发生再次泛碱。
目前市场上的防护剂有效防护期为5年,5年之后需要再次做防护,花费非常昂贵。
因此,对于泛碱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预防而不是治理。
针对泛碱现象的成因,可以从减少可溶性碱物质含量和阻止水的侵入两个方面采取必要措施,从而达到预防泛碱的目的。
1)减少可溶性物质a. 选用低碱水泥。
降低水泥中碱含量,可直接减少可溶性盐碱的含量;b. 优先选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水泥。
屋面贴砖防碱措施方案
在进行屋面贴砖施工时,为了防止碱盐渗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前期处理:在施工前,应对屋面进行充分的清洁处理,将屋面上的灰尘和杂物清理干净,保持屋面的干燥和洁净,并清除已有的油漆、涂料等。
2. 选择合适的砖材:在进行屋面贴砖时,应选择防碱砖或抗碱牢固砂浆。
这种砖材或砂浆具有较高的耐碱性能,可以减少碱盐的渗透。
3. 确保基层平整:在施工前,应进行基层的修复和整平处理。
若基层存在严重的不平整、龟裂等情况,应进行批刮、打磨等修复工作,以保证砖材的粘贴牢固和减少碱盐的渗透。
4. 确保基层的防水性能:在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防水处理。
可以采用防水涂料或防水卷材覆盖基层,以防止水分和碱盐渗入到基层。
5. 使用防碱剂: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添加防碱剂到砂浆中,以增强砂浆的抗碱性能,减少碱盐的渗透。
防碱剂主要是通过改变砂浆的化学性质,阻止碱盐的溶解和渗透。
6. 加强养护:贴砖完成后,应对屋面进行充分的养护,保持砂浆的湿润和稳定。
可以进行水洗、覆盖湿布等养护措施,以加强砂浆的硬化和减少碱盐的渗透。
总之,为了防止屋面砖材遭受碱盐渗透,应在施工前进行基层处理,选择适用的砖材和砂浆,加强防水保护,添加防碱剂,同时加强施工后的养护工作。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碱盐的渗透,保障屋面贴砖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外墙面砖返碱防治措施外墙面砖返碱是指在外墙砖瓷砖表面出现白色结晶物质的现象,这是由于水分中的碱性物质渗透到砖体内部,随着水分的蒸发,碱性物质结晶在砖面上形成的结果。
返碱不仅影响了外墙砖的美观,还可能导致砖体的脱落和损坏。
因此,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选择合适的外墙砖是防治返碱的基础。
在选购外墙砖时,应选择抗碱性能好的砖种。
一般来说,采用抗碱性能好的瓷砖或石材作为外墙装饰材料,可以有效减少返碱的发生。
正确施工也是防治返碱的重要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砂浆的碱性。
砂浆中的水泥含有一定的碱性物质,如果使用过多的水泥或水泥中含有较高的碱性物质,会增加返碱的风险。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砖体的特性和环境条件,合理控制砂浆的配比,避免使用过多的水泥。
外墙砖的防水处理也是防治返碱的重要一环。
在施工前,应对外墙砖进行防水处理,以减少水分的渗透。
可以使用防水涂料或防水剂对砖体进行处理,形成一层防水膜,阻止水分的渗透,从而减少返碱的发生。
定期维护和保养也是防治返碱的关键。
外墙砖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清洗和保养,及时清除砖面上的污垢和杂物,保持砖面的干燥和清洁。
同时,定期检查外墙砖的状况,如有发现返碱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修复,以防止返碱的进一步发展。
外墙面砖返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通过选择合适的砖种、正确施工、防水处理和定期维护,可以有效地防治返碱现象的发生。
在选择外墙砖时,应注意其抗碱性能;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控制砂浆的碱性;在施工前进行防水处理;定期维护和保养外墙砖,及时修复返碱问题。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保持外墙砖的美观和使用寿命,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瓷砖墙面返碱的处理方法泛碱的原因:返减是因为墙体里面或者铺贴瓷砖用的粘结剂的碱性过重,在水泥干燥的过程中,碱分无法随着水分的蒸发而蒸发掉,从而遗留到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碱层。
一般是材料或施工用的水泥中含有钙酸盐成分,在天气潮湿,空气不流通时,墙内的钙酸盐成分起化学反应所致。
预防措施:在工程施工或装饰前,用白醋、草酸、或者盐酸将墙体清洗,以中和其钙酸盐成分。
可在墙上做一边聚乙烯丙纶再装修,室内房间与房间之间的墙不需要处理方法:方法一:先将反碱部分的勾缝隙清理干净。
用白醋或者草酸兑水(配置5%~10%的草酸溶液),水温要求60℃左右,然后将草酸溶液刷到缝缝里,对缝内碱性进行充分中和,然后晾干,再洗再晾干,反复2到3次,晾干即可。
使用专用填缝剂或者美缝剂,进行美缝。
方法二:用清水自上而下将墙面反复冲洗干净。
处理的原理:泛碱现象主要表现为粘贴使用的强碱性水泥中的强碱与空气中的酸性溶液,一般为酸雨或工业、生活酸性物质,如碳酸等反应生成的盐类,经水的动力将生成物的盐带到瓷砖的表面,待水分干燥后这些盐类则以结晶化的形式出现在瓷砖或石材表面上或接缝处。
形成的原因:基本的形式是酸性溶液+碱---盐+水,生成的硫酸钠盐却又易溶于水,遇到很充分的水就会形成离子溶液,很快离开原盐所在的部位,游离扩散到瓷砖、石材其他部位,待水分干燥后,又会在扩散到的部位重新析出盐分,形成新的泛碱、盐析现象。
以上是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把瓷砖全部敲掉,重新铺贴。
方法三:如果重新铺贴,将墙面清理干净后,用草酸兑水将墙面冲洗一遍,或者用水反复冲洗保养几遍。
凉干后,做好防水,用瓷砖胶铺贴瓷砖,用专用勾缝剂把瓷砖缝勾一下就可以了。
红砖反碱最佳处理方法摘要:一、红砖反碱现象概述二、红砖反碱的原因三、红砖反碱的处理方法四、处理红砖反碱的注意事项正文:红砖反碱现象在建筑行业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在潮湿的环境下,红砖表面会出现白色粉末,严重影响建筑的美观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针对红砖反碱的最佳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
一、红砖反碱现象概述红砖反碱是指砖墙在潮湿环境下,砖体内的碱性物质通过毛细孔分泌到砖表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从而在砖表面形成白色粉末。
这种现象在水泥砂浆粘结的红砖墙体中尤为明显。
二、红砖反碱的原因1.砖体内碱性物质的产生:红砖在生产过程中,原料中的碳酸钙、硅酸盐等成分经过高温烧制,形成砖体内的碱性物质。
2.潮湿环境的影响:当红砖墙体处于潮湿环境中,砖体内的碱性物质会随着水分逐渐向外分泌。
3.水泥砂浆的催化作用:水泥砂浆具有较强的碱性,容易促使砖体内碱性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三、红砖反碱的处理方法1.选择优质红砖:在选购红砖时,应选择质量较好、碱性物质较少的砖体。
2.施工前做好砖体处理:在砌筑前,可用清水将砖体表面润湿,减少砖体碱性物质的分泌。
3.采用专用抗碱砂浆:选用抗碱性能好的砂浆,能有效降低红砖墙体反碱现象。
4.墙体施工注意事项: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砂浆的用量和稠度,避免砂浆层过厚,导致砖体碱性物质无法正常分泌。
4.处理红砖反碱的注意事项1.做好防潮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墙体的防潮处理,避免砖体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
2.定期检查:在红砖墙体完成后,应定期检查砖体表面是否出现反碱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程度的反碱现象,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轻微反碱可通过清洁、刷涂等方式进行处理。
总之,红砖反碱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选购优质红砖、做好施工防护以及选用合适的处理方法。
烧结砖防泛碱措施(5篇)第一篇:烧结砖防泛碱措施路面烧结砖防泛碱措施烧结砖在烧制过程中因工艺等因素,砖中留有一定的孔隙,因而这种砖有一定的吸水率。
基层中的可溶性盐随着水分转移到砖的表面,形成我们所说的白霜。
防止砖面出现白霜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们在全国各地的施工经验,为防止页岩砖出现白霜,我们建议在工程施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中所使用的水泥应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低碱硅酸盐水泥,不应使用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矿渣水泥。
我们发现,如果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硅酸盐水泥,则砖面就基本不出现白霜,若使用的是矿渣水泥,则砖面的白霜就比较严重。
(注:烧结砖本身不含碱,因烧结砖有很好的透气性,所以铺装后期垫层里面水泥灰中的碱会通过砖体返到表面,形成白霜。
)2、施工中使用的水应为河水,不能使用海水。
在施工中若使用海水,海水中含有的盐分也将造成砖面上的白霜。
施工中使用的砂子应为河砂,避免使用海砂。
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工人一定要注意砖面的清洁,边铺装边撒细沙覆盖,这样就避免了园林施工过程中水泥灰等在砖体表面形成难以清除的污迹。
3、在烧结砖铺装之前,应尽量早的打好垫层。
这样的好处在于铺装之前水泥垫层里面的碱会提前泛出来,这样铺装之后的烧结砖就不会有表面大量泛碱的现象出现。
如果工程上的砖面出现了白霜,目前常用的方法为1、在烧结砖大面积泛碱后,用潮湿的河沙覆盖于铺装表面,在这个过程中碱会溶于湿沙,把湿沙扫走后碱也就与湿沙一起带走。
这样反复几次,水泥灰中的碱基本会清理干净。
2、盐酸清除法。
即用2%的盐酸来清除砖表面上的白霜。
3、此外,有机硅防水涂料(水溶性)清除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机硅防水涂料是以进口有机硅为主要原料经先进的工艺配制乳化而成。
喷涂或涂刷在砖表面后就能渗入砖内数毫米,形成一层肉眼见不到的薄膜,这样,基层中即使有可溶性盐,也无法渗出到砖表面。
而且施工方法也十分简单,先清理砖面,然后取有机硅防水涂料一份加6~9份自来水配制,经充分搅拌均匀后用喷雾器或漆刷直接喷刷,一般为两遍,在第一遍固化前再喷第二遍。
砌砖时火砖太湿返碱处理方法:
这是所有问题最易解决的一种,铲掉室内返碱位置的白灰,用白醋清洗干净,刷一层界面剂、界面剂干透,用手指摸着会不会掉粉,在不掉粉情况下用石膏腻子正常嵌补涂刷乳胶漆。
注意:所有室内施工时,涂刷界面剂过后也许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有返碱脱粉现象,因为墙体内的化学元素还没释放干净,没释放彻底情况下是没办法处理的,就算你用铜墙铁壁把返碱位置封锁,化学元素会绕过你处理过的位置跑出来。
除非你整个墙壁用墙砖铺贴,墙砖缝隙做好美缝,但是靠近套装门位置门套也依然有脱皮烂掉的风险。
外墙青红砖砌装饰墙返碱处理方案外墙青红砖砌装饰墙常常会有返碱问题,返碱现象是指墙体砌筑完成并且进行了涂料或瓷砖等装饰后,墙体上出现碱盐渗出现象。
返碱对墙体的美观和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返碱问题进行处理。
下面是一种针对外墙青红砖砌装饰墙返碱的处理方案。
一、返碱原理返碱现象是因为建筑材料中的碱性成分随时间的推移慢慢溶解,从而渗透到墙面表面。
一般情况下,返碱现象在建筑材料的溶解度上升的同时,墙体湿度较高时特别明显。
当墙体表面湿气蒸发后,碱盐混合物在表面结晶,形成白色或黄色的水斑,影响墙面的美观。
二、清除返碱1.使用清洁剂和刷子或湿布清洗,多次清洗,直到表面碱盐全部清除。
2.可以使用酸处理剂进行处理,将其涂刷在返碱现象比较严重的地方,然后用刷子搓洗,再用水冲洗干净。
三、防止返碱1.使用合适的建筑材料:选用低碱性的砂浆和墙体材料,减少碱性物质的渗出。
2.注意保护墙体的防潮层:正确施工墙体防潮层,减少墙体潮湿,降低返碱的发生。
3.增加返碱预防措施:可以在墙体表面喷洒防碱液,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碱盐渗出。
4.增加墙体通风:可以增加墙体通风孔,减少湿气积聚,降低返碱的发生。
5.正确施工和维护:在进行外墙砌筑和装饰时,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正确施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在墙体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维护,防止返碱现象的发生。
四、在返碱处理后进行装饰返碱处理完成后,可以进行墙体的装饰。
在选择装饰材料时,要注意选择透气性好且抗碱性强的材料,以避免返碱现象的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外墙青红砖砌装饰墙返碱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清除返碱和防止返碱的措施。
在处理返碱问题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材料,同时加强施工和维护,以保证墙体的美观和使用寿命。
外墙面砖返碱防治措施一、返碱现象及危害外墙面砖返碱是指砖体中含有一定的水溶性盐类,在潮湿环境中,这些盐类会随着水分的渗透而迁移到墙面表面,形成白色的粉状结晶物,从而影响墙面美观。
返碱不仅影响建筑的外观,还可能导致墙体开裂、脱落甚至损坏墙体结构。
二、返碱的原因1. 建筑材料中存在盐类物质,如水泥、砂浆等;2. 施工过程中,墙体未充分干燥,导致水分滞留;3. 土壤中的地下水或雨水渗透到墙体内部;4. 外墙防水层不完善,无法有效抵御水分渗透。
三、返碱防治措施1. 选用低碱水泥和抗碱砂浆:在施工过程中,选用低碱水泥和抗碱砂浆可以降低墙体中盐类物质的含量,减少返碱的可能性。
2. 加强墙体干燥:施工后,要确保墙体充分干燥,避免水分滞留。
可以采用通风、加热、保温等方式提高墙体干燥速度。
3. 完善外墙防水层: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外墙防水层的施工质量,避免水分渗透到墙体内部。
可以采用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材料进行防水处理。
4. 增加抗碱性涂料层:在外墙面砖施工完成后,可以涂刷一层抗碱性涂料,防止墙体中的盐类物质迁移到墙面表面。
5. 加强维护保养:定期对外墙面砖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清洗污渍,修补破损部位,防止返碱现象的发生和扩大。
四、返碱防治的注意事项1.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墙体的干燥和防水工作。
2. 及时处理墙体渗漏问题,防止水分滞留和渗透。
3. 在选材过程中,要选择质量可靠的低碱水泥和抗碱砂浆。
4. 进行外墙面砖施工后,要加强维护保养,及时清洗、修补。
5. 如果发现返碱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返碱现象进一步扩大。
外墙面砖返碱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施工和维护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返碱现象。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选用适合的材料,加强墙体干燥和防水工作。
同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处理墙体渗漏问题,可以保持外墙面砖的美观和稳定性。
返碱防治不仅是对建筑质量的保障,也是对居住环境的改善。
外墙面砖泛碱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第一篇:外墙面砖泛碱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外墙面砖泛碱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一、泛碱原因1、为赶工期基层潮湿、勾缝过早,饰面砖镶贴完成后水分遇热蒸发,将基层水泥中的盐待至饰面砖表面,待饰面砖表面水分蒸发干燥后,盐留置在饰面砖表面。
2、饰面砖粘贴完成后在短时间内下雨或天气潮湿泛碱,雨水中的酸性溶液通过砖缝流入饰面砖立面与水泥发生反应生成的盐类,经水的动力将盐带到饰面砖的表面,带水干后,这些盐则以结晶的形式出现在饰面砖表面。
3、勾缝不密实,雨水通过砖缝渗入内部,与水泥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结晶体,经水的动力将盐带到饰面砖的表面,带水干后,这些盐则以结晶的形式出现在饰面砖表面。
4、外墙饰面砖镶贴完成后用酸性产品清洗,草酸、盐酸等酸性产品清洗外墙,与水泥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结晶体,带墙面表面干后墙面产生泛碱现象。
二、施工工艺处理基层→抹找平层→刷结合层→排砖、分格、弹线→粘贴面砖→勾缝→清理表面1、抹找平层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基层处理完毕后,进行挂线、贴灰饼、冲筋,其间距不应超过2m;2、抹找平层前应将基体表面润湿,并按设计要求在基体表面刷结合层;找平层应分层施工,严禁空鼓,每层厚度不应大于7mm,且应在前一层终凝后在抹后一层;找平层厚度不应大于20mm,若超过此值必须采取加固措施;3、找平层的表面应刮平搓毛,并在终结后浇水养护。
2、宜在找平层上刷结合层。
3、排砖、分格、弹线应符合下列要求: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样板进行排砖、并确定接缝宽度、分格、排砖宜使用整砖。
对必须使用非整砖的部位,非整砖宽度不宜小于整砖宽度的1/3。
弹出控制线,作出标记。
4、粘贴面砖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粘贴前应对面砖进行挑选,浸水2h以上并清洗干净,待表面晾干后方可粘贴。
2、粘贴面层时基层含水率宜为15﹪~25﹪。
3、面砖宜自上而下粘贴,粘结层厚度宜为4mm~8mm。
4、在粘结层初凝前或允许的时间内,可调整面砖的位置和接缝宽度,使之附线并敲实:在初凝后或超过允许的时间后,严禁震动或移动面砖。
陶土砖预防返碱的措施陶土砖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具有很好的保温、隔音和防火性能。
然而,由于陶土砖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碱反应,导致墙体表面出现返碱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度,而且还会对墙体的强度和耐久性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避免陶土砖的返碱现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一、选择优质的陶土砖原材料陶土砖的质量与原材料的选择密切相关。
为了预防返碱现象,应选择质量好、产地可靠的陶土原料。
消除含有高碱度的土壤,并通过合理的配比和混合技术控制土壤中碱性成分的含量。
二、控制烧结温度和时间烧结是陶土砖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产生返碱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砖石的烧结温度和时间过高,会使砖体内部的化学反应加剧,从而导致碱性离子迁移到砖体表面。
因此,在砖石的烧结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烧结。
三、使用合理的建筑材料在陶土砖的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碱性较高的建筑材料,如高碱度的水泥等。
因为这些材料会加速水分从土壤中渗透到砖体中,增加砖体表面返碱的风险。
建议使用合适的水泥、砂浆等建筑材料,以降低碱性对砖体的影响。
四、合理施工工艺合理的施工工艺也是预防陶土砖返碱的重要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砖体表面干燥,避免水分倒灌,从而减少碱性物质的迁移到砖体表面的机会。
另外,应注意控制砖体的水泥浆比和施工温度,避免过多的水泥浆在砖体上堆积,以减少返碱的发生。
五、合理的维护与保养陶土砖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合理的维护和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并防止返碱。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在砖体干燥前,使用覆盖物或者遮阳网等遮挡阳光直射,防止砖体表面过早干燥。
2.在施工完成后,对砖体表面进行湿润处理,可以使用喷雾器喷洒水或者涂刷防碱液等。
3.避免长时间的雨水浸泡和多次的水湿干燥循环,以防止水分从土壤中渗透到砖体内部。
4.定期检查和维护砖体表面,及时清除污垢和杂物,保持砖体表面干净和干燥。
六、科学监测和及时处理返碱问题在陶土砖的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返碱检测,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返碱问题。
预防砖墙返碱的措施好的,下面我就来详细讲解一下预防砖墙返碱的措施。
一、了解砖墙返碱的原因在讲措施之前呢,咱们得先知道为啥砖墙会返碱。
这砖墙返碱啊,主要是因为砖墙里面的水分把墙体里的盐碱成分带出来了,然后就显现在墙面上,白花花的一片,可难看了,就像墙得了“白斑病”似的。
这些盐碱成分呢,有的是砖块本身就含有的,有的是施工过程中混入的,像水泥砂浆里就可能带有一些。
而且如果环境湿度大,墙里的水分不容易散发出去,就更容易出现返碱现象了。
二、预防砖墙返碱的具体措施1. 材料选择方面- 选择优质的砖块和水泥砂浆。
这就好比我们做一顿美食,得先选好食材一样。
优质的砖块盐碱含量低,就像健康的食材没有太多杂质。
那怎么选呢?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砖块,查看它的质量检测报告。
对于水泥砂浆,标号要合适,不要用那些质量不明的产品。
如果用了劣质的材料,就像在盖房子的时候埋了个“定时返碱炸弹”,迟早会出问题的。
- 在材料使用之前,可以对砖块进行预处理。
比如说把砖块提前浸泡在水里,这可不是让它“泡澡”享受呢,而是为了让砖块充分吸水,这样在砌墙的时候就不会过度吸收水泥砂浆里的水分,减少因为水分流动带出盐碱的可能性。
浸泡的时间大概2 - 3个小时就差不多了,具体得看砖块的干燥程度。
2. 施工过程中的措施- 保证墙体的干燥。
在砌墙之前,基础一定要干燥。
要是基础是湿哒哒的,就像在沼泽地上盖房子,墙里的水分太多,返碱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下雨天,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给墙体盖上防雨布,可别让雨水把墙体弄成“落汤鸡”了。
- 控制施工的环境湿度。
如果环境湿度太大,咱们可以考虑使用除湿设备。
就像给施工环境做个“干燥SPA”。
一般来说,湿度控制在40% - 60%是比较理想的。
另外,通风也很重要,就像给房子装了个“呼吸器官”,新鲜空气能进来,潮湿的空气能出去,这样墙里的水分就不容易积聚了。
- 合理的砌筑工艺。
在砌墙的时候,灰缝要饱满均匀。
室外铺装地面返碱问题探讨作者:程体全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6期摘要近期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从居住需求转向对居住品质的高要求,为此地产景观开始关注细节把控,而硬质景观面层的返碱问题较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观感。
本文分析了关于室外铺装地面返碱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返碱;园林;工艺;效果1 不同情况返碱问题分析1.1 面层处理不同的砖对返碱现象的影响1.1.1 压制烧结砖。
压制工艺的烧结砖体表面细腻,水容易在细腻的表面形成毛细管道,水容易沿毛细管道渗出地面。
碱或盐溶于水,随水来到地面,水蒸发后,从而碱或盐留于表面造成返碱现象的发生。
1.1.2 拉毛烧结陶土砖。
拉毛烧结陶土砖面层较粗糙,表层空隙较大,在表层不易形成毛细管道。
同时,在表层下方形成较大空间,部分水分上渗到该空间后就存留下来,并很容易蒸发,水分很难渗出到铺装表面,盐和碱不会被带到表层,从而减少了返碱现象的发生。
1.2 同种石材面层不同处理工艺返碱情况不同1.2.1 光面石材。
通过打蜡抛光机,对石材面层做抛光处理,在石材面层形成油膜状物质,水分很难通过,从而避免出现返碱现象。
如果局部是返碱光面,石材清理也很方便。
1.2.2 荔枝面石材。
由于施工工艺问题,增加了更多小空隙,从而增加了毛细管道渗水的概率,增大返碱概率。
同时,荔枝面的凸凹很小,石材一旦返碱,清理也比较困难。
1.3 不同颜色铺装材料出现返碱的情况分析(1)由于盐碱颜色为白色系,浅色材料和盐碱的对比颜色不强烈,返碱情况感觉会弱化一些。
如黄色系和白色系铺装材料,返碱问题会因颜色对比原因而弱化。
具体材料黄色系烧结砖,石材黄金麻、芝麻白、黄锈石等返碱现象会弱化。
另外,多色系石材返碱现象,由于石材花色多等,返碱白色也会在感观上形成一种类似石材花色,其也会弱化返碱对对观感的影响,如石岛红、贵妃红、五莲花、五莲红等石材。
(2)由于盐碱为白色系会和红色系及深色系的铺装材料本色形成较强的对比。
浅析建筑物表面返碱现象的防治措施作者:王婷韩晓伟张卓彤来源:《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下半月》2013年第10期摘要:在建筑工程开展的过程中或者是已经完成投入运用之后,往往会出现混凝土、砖体表面附着一层白色固体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返碱。
返碱问题的出现不仅是对于建筑物外部形态造成一定的影响,最为关键的是会导致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能降低。
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展开深入的探究,分析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去解决是常重要的。
关键词:墙体返碱;返碱原因;防治中图分类号:TU7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10-0080-011 墙体返碱产生的引发因素1.1 内部因素在建筑材料中所配制而成的混凝土中所运用的水泥成分比有较高的碱性,在硅酸盐水泥熟料里边,CaO的成分比重达到62%~67%,当施工完成水泥在进行水化硬化时,C3S、C2S不仅能够发生反应形成C-S-H,并且还生成很多的Ca(OH)2,其具有极强的可溶性。
之后,混凝土会慢慢的脱离水分变干燥,这时混凝土原本所蕴含的水分就会慢慢的顺着其内部毛细孔的分布往外界渗透,从而调补由于蒸发而导致的水分缺失,这样以来就能够将融在水中的Ca (OH)2成分带到外界,和大气所蕴含的CO2以及水分子完成反应,这一反应所生成的正是CaCO3,这是一种白色的物质,不易溶于水,它附着在混泥土的表层,也就导致了墙面反碱情况的出现。
硅酸盐水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硅酸钙,假如说在烧制环节时含碱性氧化物的含量超标,那么就会发生反应生成一定量的C3A以及C2S。
在进行砂浆或混凝土配置时,水泥发生水化反应,反应会导致其内部的Na2O以及K2O脱离,生成NaOH以及KOH物质,它们都具有极强的碱性,同时还能够和水泥里边的硫酸盐物质发生化学,形成Na2SO4以及K2SO4的成分。
这些物质呈中性,且易溶于水,水分慢慢的渗透到混泥土表面,就会由于水分在大气中的流失而显现出白色的固体物质。
砌体砖墙泛碱处理措施
砌体砖墙通常会出现泛碱问题,这是由于墙体中的水溶性盐类在水分
蒸发时从砖缝中渗出,导致墙面表面在碳化反应的情况下泛碱。
泛碱会对
墙体造成腐蚀和损坏,因此需要进行泛碱处理措施。
泛碱处理的目标是降低墙体中水溶性盐类的含量,避免其从砖缝中渗出。
下面是一些泛碱处理措施的例子:
1.清洁墙体表面:首先要清除墙面表面的泛碱物质和杂质,可以使用
铜丝刷或抹布进行清洁,以保持墙面干净。
2.除盐处理:除盐处理是降低泛碱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施工过程中,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在混凝土中加入减少钠盐的掺合料,并进行充分搅拌,
以减少钠盐的含量。
3.密封防潮处理:由于湿度是泛碱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采取措施来
防止墙体受潮。
例如,在墙面外部安装防水层或进行墙面防潮处理,可以
有效减少泛碱的发生。
4.表面处理:在墙体干燥后,可以进行表面处理,使用特殊的防碱封
闭剂涂刷墙体表面,以减少水分的渗透和碱性物质的泛出。
5.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可以加速墙体的干燥,减少湿度,从而减
少泛碱的发生。
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或在泛碱出现后,在墙体内部设置通
风设备,增强通风效果。
6.修补维护:如果墙体出现了泛碱问题,应及时进行维修和修补。
一
般情况下,可以使用碳化基的防碱涂料进行修补,将其涂刷在泛碱的部位,修复泛碱问题。
瓷砖防止泛碱的措施
1. 选择合适的瓷砖,选择低碱度的水泥基材料生产的瓷砖,这
样可以降低瓷砖本身产生泛碱的可能性。
2. 使用防水防潮的基层材料,在铺贴瓷砖之前,确保基层材料
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潮性能,可以减少水分渗透,从而减少泛碱的可
能性。
3. 合理使用防水剂,在铺贴瓷砖之前,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防
水剂对基层进行处理,增加基层的防水性能,减少水分渗透,从而
减少泛碱的发生。
4. 控制施工环境,在铺贴瓷砖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水分过多,控制施工环境的湿度,防止过多的水分渗透到瓷砖中,导致泛碱的
产生。
5. 合理养护,在铺贴完成后,要进行合理的养护,让瓷砖充分
干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减少泛碱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要防止瓷砖泛碱,需要从材料选择、基层处理、施
工环境控制和养护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措施,以减少水分渗透和碱性物质的溶解,从而降低泛碱的发生几率。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路面烧结砖防泛碱措施
烧结砖在烧制过程中因工艺等因素,砖中留有一定的孔隙,因而这种砖有一定的吸水率。
基层中的可溶性盐随着水分转移到砖的表面,形成我们所说的白霜。
防止砖面出现白霜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们在全国各地的施工经验,为防止页岩砖出现白霜,我们建议在工程施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中所使用的水泥应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低碱硅酸盐水泥,不应使用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矿渣水泥。
我们发现,如果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硅酸盐水泥,则砖面就基本不出现白霜,若使用的是矿渣水泥,则砖面的白霜就比较严重。
(注:烧结砖本身不含碱,因烧结砖有很好的透气性,所以铺装后期垫层里面水泥灰中的碱会通过砖体返到表面,形成白霜。
)
2、施工中使用的水应为河水,不能使用海水。
在施工中若使用海水,海水中含有的盐分也将造成砖面上的白霜。
施工中使用的砂子应为河砂,避免使用海砂。
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工人一定要注意砖面的清洁,边铺装边撒细沙覆盖,这样就避免了园林施工过程中水泥灰等在砖体表面形成难以清除的污迹。
3、在烧结砖铺装之前,应尽量早的打好垫层。
这样的好处在于铺装之前水泥垫层里面的碱会提前泛出来,这样铺装之后的烧结砖就不会有表面大量泛碱的现象出现。
如果工程上的砖面出现了白霜,目前常用的方法为
1、在烧结砖大面积泛碱后,用潮湿的河沙覆盖于铺装表面,在这个过程中碱会溶于湿沙,把湿沙扫走后碱也就与湿沙一起带走。
这样反复几次,水泥灰中的碱基本会清理干净。
2、盐酸清除法。
即用2%的盐酸来清除砖表面上的白霜。
3、此外,有机硅防水涂料(水溶性)清除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机硅防水涂料是以进口有机硅为主要原料经先进的工艺配制乳化而成。
喷涂或涂刷在砖表面后就能渗入砖内数毫米,形成一层肉眼见不到的薄膜,这样,基层中即使有可溶性盐,也无法渗出到砖表面。
而且施工方法也十分简单,先清理砖面,然后取有机硅防水涂料一份加6~9份自来水配制,经充分搅拌均匀后用喷雾器或漆刷直接喷刷,一般为两遍,在第一遍固化前再喷第二遍。
关于烧结砖的厚度和尺寸
1、在砖的厚度上,因烧结砖的强度要比水泥砖高很多,在铺装的时候可以考虑用40㎜铺人行步道,50㎜铺车行道及消防通道,60㎜铺重型车道。
2、因烧结砖在1100℃至1200℃高温的环境下烧结而成,所以烧结砖都存在自然地尺寸误差。
烧结砖铺装过程中砖与砖应留2㎜左右的缝隙,这样铺装的效果要更理想。
中节能国环新型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