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农牧业打造大健康产业——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垦区巡礼”纪行
- 格式:pdf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6
中国农垦 2019.916垦区巡礼
发展绿色农牧业 打造大健康产业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垦区巡礼”纪行
本刊记者 蔡基松
由海拉尔和大兴安岭两个垦区合并组建的呼伦贝
尔农垦集团,下辖24个现代化农牧场,拥有600万亩
耕地、1000万亩草场,在生产绿色优质农畜产品、发
展大健康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潜力。近年
来,集团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壮大垦区优势产业,
汇聚起了推动农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2019年7月下旬,本刊记者走进呼伦贝尔农垦集
团,感受独具垦区生态特点和生产特点的绿色生产方
式,见证垦区坚守红色基因、绿色品质初心,勇担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和
丰硕成果。
“甜蜜农场”——扎兰河农场
雨后的扎兰河农场,草木青翠欲滴,清风徐来,
带着盛夏时节难得的凉爽。在依山傍水的林子里,农
场蜂业协会会长鲁树全正带人精心照料上百箱蜜蜂。
群蜂飞舞、蜂音缭绕中,鲁树全从蜂箱里取出黄
澄澄的蜂巢,切成方方正正的小块。客人们连巢带蜜
品尝一口,香甜得令人打激灵。
“我让蜜蜂自然筑巢,提升了蜂蜜质量,产品供不
应求。”鲁树全说。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大
兴安岭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大兴安岭农场管
理局局长刘仁刚介绍,传统的养蜂方法,要在巢框中
铺设铁线便于蜜蜂筑巢,但会导致蜂巢颜色发黑,蜂
蜜中含重金属;鲁树全探索出了无铁线生产方法,其
蜂蜜产品送检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科院蜂产品质量权
威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产品成熟度高,各项营
养指标远优于参考值,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无兽药、农残检出,为中国北方地区高等
级蜂蜜。
大兴安岭垦区农场地处大兴安岭西麓由山脉向松
嫩平原过渡地带,域内森林茂密、河流众多、黑土肥
沃,自然环境与资源得天独厚。当前,垦区传统大宗
产品大豆和玉米,已经面临着价格“天花板”和成本
“地板”的挤压,面临着进口的冲击。培育垦区发展新
动能,是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刘仁刚认为,要立足垦区绿水青山原生态的最大
资源优势,践行“两山”理论,全力发展大健康产业,
并突出一场一品的特色,转化为各农场各具特色的经
济发展优势。扎兰河农场域内森林覆盖率高,盛产药
食同源的蒲公英、胡枝子、益母草等中草药,特别是
呼伦贝尔农垦和地方有油菜花400万亩,正是酿造极
品蜂蜜的优质蜜源;而且蜜蜂授粉还能显著提高油菜
籽产量和品质,种油菜、放蜜蜂正好相得益彰。
在刘仁刚动员下,鲁树全担任了扎兰河农场蜂业
协会会长,带动左邻右舍,包括其他农场职工,把小
蜜蜂做成大产业。截至去年底,全场共发展养蜂户45
户,蜂箱超过2000箱,年产出成熟蜜超过40吨。目
前,垦区正筹备在农场投入1200万元建设蜂蜜加工项
目,致力于打响“灵之秘语”蜂蜜品牌,推出极品百
花蜜、单花极品苕条蜜、单花极品油菜花蜜三个拳头
产品,加速打造“甜蜜农场”,扶持农场产业脱贫,带
动农工养蜂致富。
“诚信农场”——宜里农场
宜里农场十队是一个仅有40余户的小连队,队部
的小广场中间,一面“道德模范连”的红旗高高飘扬,
给这个青山环抱的小连队平添了夺目的亮色。走进队172019.9 中国农垦垦区巡礼
部的风尚人物展厅,讲解员娓娓道来:捡拾废品10年
还清23万元外债的李元吉、长期照顾四位体弱多病老
人的金大维……一个个感人故事,闪耀着诚实守信、
孝老爱亲、扶危济困、自强不息的美德之光。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贺江波,一个因病致盲、却
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的中年汉子。
贺江波曾经是宜里农场学校被推举为副校长后备
人选的教师,却在1997年因眼底出血转发视网膜病变
导致双目失明。为此,他彻底绝望过,甚至想要跳楼
轻生。在“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的话语
点醒下,贺江波接受了失明的现实,开始在黑暗中艰
难地尝试新的人生:教不了学了,就回家种地;种地
赔了,就到场部的商店打工;学会经营后就开起了批
发部。为了搬运货品,失明的他要记牢货车停放的位
置,要记牢从货车到仓库一路上要转几个弯、每次转
弯后要走几步,要记牢货品摆放的位置……付出了难
以想象的艰辛后,他的批发部逐渐红火起来。
后来,贺江波又学着养狐狸。当他的狐群发展起
来后,却碰上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狐皮价格
暴跌;当别人纷纷撤出时,他咬牙硬抗,终于熬到了
狐皮价格高涨的时候。
贺江波养狐赚钱后,从传授市场经验、技术指导
到垫付生产资金,他热心帮扶乡亲发展狐狸养殖。他
还支持连队公益事业,热心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大
家称他为“军师”,有什么困难都愿意找他商量。
李元吉、金大维、贺江波正是宜里农场红色基因
浓厚的生动写照。宜里农场先后涌现出百余名国家、
自治区、市、局、场、队级道德模范,其“诚信农场”
的美誉传遍垦区上下。农场以诚信为本的理念,也促
进了农场、垦区与需要高品质农产品批量供货的海天
集团、维维豆奶等大客户的深入合作。“诚信”还赢得
银行青睐,诚信连队的职工凭身份证就能到镇上的农
业银行办理无担保贷款,不使用就不计息,让职工能
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大兴安岭大豆之都”——甘河农场
蓝天白云之下,被林带分隔的大豆条田生机盎然,
随着山岗起伏铺展,与远处楼房林立的甘河农场场部相映成趣。
场长冯颖颉介绍,甘河农场耕地35万亩,是大兴
安岭垦区耕地最多的农场。农场以发展大健康产业为
主线,逐步优化种植结构,全力打造绿色高蛋白大豆
基地,今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
为了提升种植和经营水平,农场采取反租倒包方
式,逐步回收职工家庭承包地,进行统一经营,实施
集约化管控、规模化经营,示范土地高标准作业、高
质量产出,引领全场现代农业发展;同时开展质量追
溯体系建设,实行从种植地点、种植地号、种植品种、
作物管理、秋收检测到分类入库的全过程管控。今年
共实施统一经营示范田3.7万亩,质量追溯3万亩。
“保险+期货”试点,让甘河大面积发展大豆生产
更有底气。“这几年与人保财险探索开展‘保险+期
货’,对大豆的价格和产量进行双重保障,保底能保障
种大豆的成本,是降低生产经营风险的好方法。2017
年保了将近3万亩,去年保了6万亩,今年准备保7.7
万亩。”冯颖颉说。
在打牢以大豆为主导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农场强
化市场经营,让优质产品实现市场价值。
来到该场今年新建的年处理3万吨精选大豆车间,
在大豆精加工生产线机械轰鸣声中,金黄的大豆在设
备上翻滚着,按照比重、颜色等指标被分选到不同的
端口。冯颖颉捧起一把豆介绍说,大豆精细化分类可
以分出大粒豆、高标精选豆、标准豆等等,实现订单
式、精准化供应,不仅与海天集团等知名食品加工企
业的需求深度对接,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不同档
次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农场发挥地处莫力达瓦旗东五乡交通枢纽的区位
优势,共投资2.9亿元完善场部城镇功能,建设大豆
之都旅游名镇,带动周边人口向小城镇聚集,成为宜
商宜居的区域中心。近年来,先后有农民3700人和个
体工商营业户500余家落户场部,每年提供工商服务
业正常就业岗位1400余个、劳务收入近2000万元。同
时,农场发挥农业装备和科技优势,从代耕代种到土
地流转、整体承租,辐射周边乡镇,取得了不增耕地
增总产、不增资源增实力的效果,又带动了边疆民族
地区经济发展。中国农垦 2019.918垦区巡礼
“科普庄园”——巴彦农场
在巴彦农场生态农业大观园内,一个个其貌不扬
的功能大棚里面,有的种着各色有机果蔬,有的培育
着多种食药菌,有的繁育着中药材种子种苗……穿行
其间,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们追着农场
场长冯志刚问:“这个是啥?”、“那个效益怎样?”
这个占地220亩的园区,不仅有果树采摘、休闲观
光、高效农业的功能,更有科普教育的功能。
冯志刚介绍,春节期间,仅4棚有机草莓就售出
10余万元,采摘时间可持续到5月份,算下来,4棚有
机草莓总收入22万元,纯利润8万元,每亩地的利润
达到2万元。冯志刚乐呵呵地说,按照大田亩均效益
200元算,我这是“一亩园百亩田”哟!
“一亩园百亩田”,是大兴安岭垦区发展高效特色
农业的一个极富指向性的号召。巴彦农场以创造北纬
50度现代农业奇迹为宣传点,重点打造“八园、四个
基地”,贯彻“大手拉小手”经营思路,顺势打造“国
际儿童科普庄园”主题农场,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和产
业转型升级。
来到有机苹果大棚内,只见一排排果树栽植在大
花盆中,手可及顶的树上,缀满了拳头大的红苹果,
有的苹果还套上了“福”“寿”或寿仙翁等有美好寓意
的模子。冯志刚说,这是矮枝移动式寒富士苹果,全
程采用农场种羊园生产的生物菌肥料栽培,果树长势
旺盛,果实个大味美;苹果树按品种和大小,每棵价
格500元到1500元不等,放在家里,冬天既可观赏又
可摘果食用,特别受欢迎。
种羊园也是巴彦农场引以为傲的园区之一。
种羊园依托中科院草牧业试验示范区项目开展肉
羊品种改良工作,培育适合高寒地区养殖的肉羊。他
们的“独门秘笈”是“澳巴羊”品系——以澳洲白绵
羊为父本寒羊、湖羊、杜泊羊为母本杂交而成,抗寒
性、抗病性、耐粗饲等生产性能有很大提升。这个取
名来自“澳洲白”和“巴彦农场”的“澳巴羊”品牌
已经通过商标注册了。
种羊园引领本地区肉羊产业升级。他们曾连续工
作80多天,面向养殖户完成6000余只基础母羊的品种改良工作。改良品种后羊羔生长速度更快、肉质更好,
利用率高,市场价格好,得到群众高度认可。2016年,
种羊园被列入自治区级种羊场,2017年被列入国家区
域生态循环示范农业项目重点建设单位。
“芸豆之乡”——古里农场
雨天断路,我们无缘得见古里农场四队的千亩芸
豆花开的壮观场景。
说起“芸豆之乡”的由来,农场场长吕树东的回
答有些令人诧异——被逼出来的!
古里农场是大兴安岭垦区位置最北的农场,再往
北就进入大兴安岭山区。农场土质差、坡度大,气候
冷凉、无霜期短,原来种过很多作物,都因为春霜秋
霜两头卡,要不就是刚出苗被冻死,要不就是挨不到
成熟期。芸豆因为生长期短,起初是作为救灾项目,
因为几乎年年受灾、年年需要补种芸豆,就逐步摸索
出了一整套适合本地的种植技术,种植面积逐年增长。
芸豆适合昼夜温差大的冷凉气候,本地土壤有机质含
量高、雨水充沛,造就了芸豆特有的高品质,有“呼
(伦贝尔)市芸豆在鄂(伦春)旗,鄂旗芸豆在古里”
的说法。芸豆成为农场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量达
2000万斤,为农场赢得了“芸豆之乡”的美誉。
起初作为农业避灾项目的中草药种植,在典型种
植大户任淑华、王海君等人带动下,职工群众利用前
后庭院种植中草药的热情高涨,现今也如同芸豆一样
由“备胎”转正,中草药种植成为古里农场“一亩园
百亩田”的亮点产业。
“一亩园百亩田,小庭院赚大钱”;“一口人一亩
药,不管老天旱和涝;一口人五亩药,灾年能睡安稳
觉;一口人十亩药,抱着银行蹦蹦跳。”农场党委书记
张柏清编的顺口溜生动描述了中草药种植的效益。
在任淑华的园子里,她一边向我们指认着各种道
地药材,一边估算着自家庭院里中草药的效益,脸上
掩饰不住憨厚的笑容。
已经50岁出头的任淑华,有着多年中草药种植的
经验,目前所种植品种有返魂草、白鲜皮、赤芍、蒲
公英、苍术、防风等道地药材10余种。期间她也遇到
过许多困难,都因为及时得到农场的坚定支持而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