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来源:马恩选集1995版第一卷
- 格式:pdf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第一手稿工资资本的利润资本资本的利润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地租异化劳动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私有财产的关系第三手稿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共中央马列恩斯著作编译局编译第一次全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年国际版原文是德文写于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序言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
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
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着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第一手稿工资资本的利润资本资本的利润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地租异化劳动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私有财产的关系第三手稿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共中央马列恩斯著作编译局编译第一次全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年国际版原文是德文写于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序言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
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
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着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1《马恩文集》第一卷桑延海总结一、工资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
胜利必定属于资本家。
资本家没有工人能比工人没有资本家活得长久。
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可以把产业收益加进自己的收入,而工人除了劳动所得既无地租,也无资本利息。
所以,工人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
因此,资本、地产和劳动三者的分离,只有对工人来说才是必然的、本质的、有害的分离。
资本和地产无须停留于这种分离,而工人的劳动则不能摆脱这种分离。
最低的和唯一必要的工资额就是工人在劳动期间的生活费用,再加上使工人能够养家活口并使工人种族不致死绝的费用。
115在分工大大发展的情况下,工人要把自己的劳动转用于其它方面是极为困难的。
当市场价格倾向于自然价格时,工人遭到的损失是最大的而且是绝对的。
市场价格的偶然的和突然的变动,对地租的影响少于对分解为利润和工资的价格部分的影响;而对利润的影响又少于对对工资的影响。
当资本家赢利时工人不一定有利可得,而当资本家亏损时工人就一定跟着吃亏。
劳动价格要远比生活资料的价格稳定。
116在劳动时,个人活动的全部自然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差别会表现出来,因而所得的报酬也各不相同,因而所得的报酬也各不相同,而死的资本总是迈着同样的步子,并且对现实的个人活动漠不关心。
工人不仅要为物质的生活资料而斗争,而且必须为谋求工作,即为谋求实现自己的活动的可能性、手段而斗争。
没有一个阶级像工人阶级那样因社会财富的衰落而遭受深重的苦难。
工资的提高引起工人的过度劳动。
他们越想多挣几个钱,他们就越不得牺牲自己的时间,并且完全放弃一切自由,在挣钱的欲望的驱使下从事奴隶劳动。
这就缩短了工人的寿命。
119社会在什么时候才处于财富日益增长的状态呢?那是在一个国家的资本和收入增加的时候。
但是,这只有由于下述情况才可能:(a)大量劳动累积起来,因为资本是累积的劳动;就是说,工人的劳动产品越来越多地从他手中被拿走,工人自己的劳动越来越作为别人的财产同他相对立,而他的生存资料和活动资料越来越多地积聚在资本家手中。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1844年5月底6月初-8月)[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我们是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的我们采用了它的语言和它的规律我们把私有财产,把劳动资本土地的互相分离,工资资本利润地租的互相分离以及分工竞争交换价值概念等等当作前提我们从国民经济学本身出发,用它自己的话指出,工人降低为商品,而且降低为最贱的商品;工人的贫困同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成反比;竞争的必然结果是资本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来,也就是垄断的更惊人的恢复;最后,资本家和地租所得者之间农民和工人之间的区别消失了,而整个社会必然分化为两个阶级,即有产者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
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39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它不理解这些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国民经济学没有向我们说明劳动和资本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原因例如,当它确定工资和资本利润之间的关系时,它把资本家的利益当作最终原因;就是说,它把应当加以阐明的东西当作前提同样,竞争到处出现,对此则用外部情况来说明至于这种似乎偶然的外部情况在多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过程的表现,国民经济学根本没有向我们讲明我们已经看到,交换本身在它看来是偶然的事实贪欲以及贪欲者之间的战争即竞争,是国民经济学家所推动的仅有的车轮。
[]正因为国民经济学不理解运动的联系,所以才把例如竞争的学说同垄断的学说,行业自由的学说同同业公会的学说,地产分割的学说同大地产的学说对立起来因为竞争行业自由地产分割仅仅被阐述和理解为垄断同业公会和封建所有制的偶然的蓄意的强制的结果,而不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的结果。
因此,我们现在必须弄清楚私有制,贪欲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这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
本文是我阅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节选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笔记和自我感悟。
这本书,我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所有著作中最艰深的部分。
在《手稿》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各种必要的思想元素渐次出现、开始汇集、融合,日益成长为一些新的思想,并作为基础在马克思之后的论作中完善。
尽管其部分手稿丢失、还不完备,但是在学术传统意义上,它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浪潮,对多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能力所限,我仅对其中的“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部分进行摘抄和讨论,随心所想并无体系。
1.“我们把私有财产,把劳动、资本、土地的互相分离,工资、资本利润、地租的互相分离以及分工、竞争、交换价值概念等等当做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青年出版社,2012.第49页)论述:这句话中的词语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所有专业词汇,是构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词语架构,也是我们搞懂他的政治经济学的最基础东西。
如,土地,他并不把土地当作商品,因为商品是必须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它是实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通过这种透过土地稀缺资源的本质区分,能够使我们认识到资本家通过占有土地对无产阶级进行剥削的方式——地租。
该书关于“利润”和“人的异化”部分均以商品及商品拜物教为理论基础展开。
资本家与工人的斗争,表象上是人与人或的斗争。
我理解的是,导致斗争的历史性原因,是由商品占有所体现出来的,即资本、地产与劳动的分离。
2.“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
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第51页)论述:一,由于不占有生产资料,专业化劳动及其培训使工人不能像资本家那样,自由的调整牟取利润的领域。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
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著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
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著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由于这个理由,在本著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著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同当代批判的神学家相反,我认为,本著作的最后一章,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因为〔XL〕这样的工作还没完成-不彻底性是必然的,因为批判的神学家毕竟还是神学家,就是说,他或者不得不从作为权威的哲学的一定前提出发,或者在批判的过程中以及由于别人的发现而对这些哲学前提发生怀疑,于是就怯懦地,不适当地抛弃,撇开这些前提,而且仅仅以一种消极的,无意识的,诡辩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这些前提的屈从的恼恨。
(完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的全部内容。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原著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中文二版第一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完成于1844年4~8月间,主要内容是马克思关于古典经济学、共产主义和黑格尔著作的经济学哲学笔记.《手稿》是体现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著作,但在马克思生前并未发表,直到1932年才首次公诸于世,并由此引发了西方思想界长达几十年的“《手稿》热”。
下面我们就来大致了解一下《手稿》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历史背景这部《手稿》因为是在巴黎完成的,所以又称《巴黎手稿》.巴黎时期是马克思社会政治思想的转折时期。
在此之前,马克思先是于1842年开始为德国民主派机关报《莱茵报》撰稿,批判当时的普鲁士专制制度;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因此认识到,单纯的理论批判并不能真正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
为此,马克思于1843年10月来到巴黎,开始深入考察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等,并亲身参加巴黎工人的革命活动。
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相遇,开始了他们令人称颂的友谊与伟大的事业;在巴黎,马克思和卢格筹划出版了《德法年鉴》;在巴黎,马克思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强调以暴力革命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的解放;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神圣家族》的写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序言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
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
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着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同当代批判的神学家相反,我认为,本着作的最后一章,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因为〔XL〕这样的工作还没完成-不彻底性是必然的,因为批判的神学家毕竟还是神学家,就是说,他或者不得不从作为权威的哲学的一定前提出发,或者在批判的过程中以及由于别人的发现而对这些哲学前提发生怀疑,于是就怯懦地,不适当地抛弃,撇开这些前提,而且仅仅以一种消极的,无意识的,诡辩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这些前提的屈从的恼恨。
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学进行批判。
39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批判同针对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述,增加理解的困难。
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采只有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著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观。
因此,我打算不同的、独立的小册子来相继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门的著作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以及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56由于这个原因,在本著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到、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联系,只限于国国民经济学本身专门涉及的这些题目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①(注:手稿中删去下面一句话:“与此相反,不学无术的评论家则企图用‘乌托邦的词句’,或者还用‘完全纯粹的、完全决定性的、完全批判的批判’、不单单法的,而且是社会的、完全社会的社会’、‘密集的大批群众’、代大批群众发言的发言人’等等一类空话,来非难实证的批判者,以掩饰自己的极端无知和思想贫乏。
这个评论家还应当首先提供证据,证明他除了神学的家务以外还有权过问世俗的事务。
”——编者注)不消◎第219页◎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58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所写的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著作,除去魏特林的著作,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59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过本著作的要点。
①(注:见本卷第163--214页。
——编者注)此外.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以及整个实证的批判,全靠费尔巴哈的发现给它打下真正的基础。
②(注:手稿中删去下面一句话:“一些人出于狭隘的忌妒,另一些人则出于真正的愤怒,对费尔巴哈的《未来哲学》和《轶文集》中的《哲学改革纲要》60——尽管这两部著作被悄悄地利用着——可以说策划了一个旨在埋没这两部著作的真正阴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全文第一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全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1844年5月底6月初-8月)[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我们是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的我们采用了它的语言和它的规律我们把私有财产,把劳动资本土地的互相分离,工资资本利润地租的互相分离以及分工竞争交换价值概念等等当作前提我们从国民经济学本身出发,用它自己的话指出,工人降低为商品,而且降低为最贱的商品;工人的贫困同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成反比;竞争的必然结果是资本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来,也就是垄断的更惊人的恢复;最后,资本家和地租所得者之间农民和工人之间的区别消失了,而整个社会必然分化为两个阶级,即有产者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
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39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它不理解这些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国民经济学没有向我们说明劳动和资本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原因例如,当它确定工资和资本利润之间的关系时,它把资本家的利益当作最终原因;就是说,它把应当加以阐明的东西当作前提同样,竞争到处出现,对此则用外部情况来说明至于这种似乎偶然的外部情况在多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过程的表现,国民经济学根本没有向我们讲明我们已经看到,交换本身在它看来是偶然的事实贪欲以及贪欲者之间的战争即竞争,是国民经济学家所推动的仅有的车轮。
[]正因为国民经济学不理解运动的联系,所以才把例如竞争的学说同垄断的学说,行业自由的学说同同业公会的学说,地产分割的学说同大地产的学说对立起来因为竞争行业自由地产分割仅仅被阐述和理解为垄断同业公会和封建所有制的偶然的蓄意的强制的结果,而不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的结果。
因此,我们现在必须弄清楚私有制,贪欲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这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第一手稿工资资本的利润资本资本的利润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地租异化劳动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私有财产的关系第三手稿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共中央马列恩斯著作编译局编译第一次全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年国际版原文是德文写于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序言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
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
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着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工资资本的利润资本资本的利润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地租异化劳动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私有财产的关系第三手稿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对XXX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XXX编译第一次全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年国际版原文是德文写于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1序言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
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
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XXX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XXX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XXX的《国民经济学批判纲目》;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着作的要点。
只是从XXX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XXX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XXX著作是继XXX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同当代批判的神学家相反,我认为,本着作的最后一章,即对XXX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理会,是完全必要的,因为〔XL〕这样的工作还没完成-不彻底性是必然的,因为批判的神学家毕竟还是神学家,就是说,他或者不得不从作为权威的哲学的肯定前提动身,或者在批判的过程中和由于别人的发觉而对这些哲学前提发生怀疑,于是就怯懦地,不适当地抛弃,撇开这些前提,而且仅仅以一种消极的,偶然识的,诡辩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这些前提的服从的恼恨。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了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内在关系,并认为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都具有历史性,它们都具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经过历史的、充分的发展,就为自身的消除创造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共产主义就是其扬弃的必然结果。
资产阶级的国民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创造价值,但同时又认为私有财产是永恒的东西,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矛盾。
马克思正是从这里出发,发现了私有财产、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之间内在的联系。
一、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体现和结果。
资产阶级的国民经济学有一项重大发现,即劳动是一切财富、财产的价值源泉,价值产生的唯一原因就是人的劳动。
马克思对这一学说表示了认同,但他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疑问。
既然承认了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那么劳动产品从理论上来讲就应该属于劳动者,但实际上劳动者得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劳动者不仅不能占有他们的劳动产品,相反他们自身却成了商品;他们生产了财富,却得到了贫穷。
这一现实和理论的矛盾使马克思开始对劳动和人的本质关系进行了思考。
马克思指出,劳动就是人的对象性活动,“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劳动是人类对象化的活动,人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产品来证实和丰富自己。
很明显,劳动产品是属人的存在,它属于它们的创造者。
但为什么现实情况却是不劳动的资本家占有劳动产品,而工人却一无所有呢?马克思认为,这是因为劳动其实已经是异化状态下的劳动了,而私有财产就是劳动异化的表现和结果。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劳动其异化发展最为严重,他认为国民经济学所谈论的劳动其实就是异化劳动,私有财产的真正主体就是异化劳动。
私有财产其实就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和结果:“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中,表面上看,私有财产表现为异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但事际上它却是异化劳动的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版4卷目录汇总卷1说明1-18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16恩格斯:英国状况十八世纪17-3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39-53[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39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64-61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62-135 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62[Ⅰ]62一、费尔巴哈64A.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641.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国哲学66[Ⅱ]74[Ⅲ]98[Ⅳ]103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131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节选)136-195第二章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136第一节方法136第一个说明137第二个说明141第三个说明142第四个说明143第五个说明145第六个说明147第七个即最后一个说明151第三节竞争和垄断170第四节所有权或租177第五节罢工和工人同盟188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196-214马克思: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1848年1月9日在布鲁塞尔民主协会召开的公众大会上215-229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230-247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248-3071872年德文版序言2481882年俄文版序言2501883年德文版序言2521888年英文版序言2541890年德文版序言260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266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268共产党宣言271一、资产者和无产者272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285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2951.反动的社会主义295(甲)封建的社会主义295(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297(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298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301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02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305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波兰的演说1847年11月29日在伦敦举行的纪念1830年波兰起义十七周年的国际大会上308-311马克思的演说308恩格斯的演说309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316-320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321-363恩格斯写的1891年单行本导言321雇佣劳动与资本33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1850年3月364-375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376-481 一1848年的六月失败377二1849年6月13日401三1849年六月十三日事件的后果433四1850年普选权的废除467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482-578[一革命前夕的德国]482[二普鲁士邦]491[三德国其他各邦]500[四奥地利]504[五维也纳起义]510[六柏林起义]514[七法兰克福国民议会]518[八波兰人、捷克人和德意志人]522[九泛斯拉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