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工业大学理论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广东工业大学理论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广东工业大学理论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广东工业大学理论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广东工业大学理论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理论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指导和督促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检验其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为使课程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理论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的重要内容,应坚持公平、公正、诚实、严谨的原则。凡属教学计划规定的理论课程都要进行考核,各类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按相应的规范进行考核。

第三条凡具有考核资格的本校在籍的本、专科学生必须参加所修课程的考核,取得成绩及相应的学分。

第二章理论课程考核的组织和考核形式

第四条全校的理论课程考核工作在分管教学的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凡公共基础课和覆盖面大的专业基础课均应实行教考分离,统一命题,统一评卷,由教务处组织实施。其它课程的考核由学院组织实施。

第五条理论课程考核可采用闭卷、开卷、口试或口笔试结合、答辩、撰写论文、上机操作等方式。责任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全面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选用恰当的考核方式。鼓励教师进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考核采用何种形式,由基层教学单位讨论确定,并填写在当学期的《教学进度表》上,由学院批准后实施,同时报教务处备案。

第六条主要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一般集中在学期末停课考试周内进行考核,其它课程可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考核(一般为该课程的最后2学时)。停课考试周的周平均考核课程门数为2~3门。

第三章笔试试卷的命题

第七条试卷的命题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检验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知识迁移和知识创新的能力。试题范围应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难易程度要适当,能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一般情况下,60%的试题为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内容,30%的试题为知识的迁移,10%的试题为学生知识创新能力的检验。

第八条试卷命题在基层教学单位领导下进行。对一般课程由任课教师或由基层教学单位指定经验丰富的教师命题。对统考课程和涉及面广的课程,基层教学单位应成立命题小组集体命题。有条件的课程应采用教育部推荐的试题库(含试卷库)或基层教学单位自制试题库(含试卷库)命题。

第九条对笔试形式的课程考核必须同时出具份量、知识点基本相同,难度相当的A、B两套题目不重复的试题,每套试题必须留有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命题时应提交命题说明,内容包括:考核的主要知识点、涉及的题目类型及所占百分比、教师试做所需时间、学生考试成绩期望值等。

第十条试卷必须标明课程名称、学生所在学院、专业、考试时间等要素,且必须与教学相关文件完全一致。学号与学生姓名由学生填写。

第十一条对笔试形式的课程考核,命题教师或命题小组必须对试卷中每道题有明确的得分值并印在试卷上,试题大题号由大写中文数字,如“一、二、三…”等标明,外文试卷试题大题号可由罗马数字,如“Ⅰ、Ⅱ、Ⅲ…”等标示。若大题中分小题,则

由阿拉伯数字,如“1、2、3…”等标明。每道大题给出分数,若大题分若干小题,则每道小题必须给出分数。每道题还必须有详实的评分标准。试卷形成后,由基层教学单位负责组织检验试卷的正确性和难易度。

第四章试卷的印制和保管

第十二条全日制本、专科教学各门课程的试卷(主要指笔试)一律由教务处教材科负责印制。

第十三条由试卷命题人填写试卷送印单,经任课基层教学单位负责人及教学副院长审核签字,提前10天将A、B两份试卷送教务处,由教务处随机抽定,一套用于考试,另一套封存备用。主考教师于考试前2天到教材科领取印制好的试卷。

第十四条试卷分试卷纸和答题纸,均须采用教务处统一制定的标准格式(到教务处主页下载或到教务处领取),试题统一打印在试卷纸上,不需留答题空间,答题纸另附。打印和印刷应做到字迹清晰、准确,并认真校对,确保正确无误。凡超过一张纸的试卷,必须装订成册,并在试卷首页上标明试卷总页数或总题数。

第十五条试题在使用前均为密件,命题、审题、印制、运送、保管等接触试卷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试卷保密规定,违者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五章课程考核的实施

第十六条凡经同意修读并参加正常课程教学活动(指遵守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学生(含已办理进修、旁听、补修等手续的学生),均应参加课程考核。如遇特殊情况,须按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申请缓考,否则按旷考处理。

第十七条各课程的责任教师应根据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至少在课程考核前1周做好学生考试资格的审查,对未获

考试资格的学生及时通知学生所在学院,经学生所在学院主管教学院长审定后由学生所在学院至少提前3天通知学生,该生的成绩单上注明“未准考试”字样。

第十八条课程考核的时间和地点由教务处和各学院安排,至少在该课程结束前两周公布。笔试试场的考生座位之间应留有足够空位,座位的安排由监考人员负责。学生须持规定的证件进入试场,并遵守《广东工业大学考试纪律与违纪处分规定》。

第十九条所有考试都要安排人员负责监考。主考教师原则上由任课教师担任。主考教师要对该门课程考试全面负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个笔试试室应安排2名或2名以上监考人员。主考教师和监考人员应认真遵守《广东工业大学学生考试监考工作职责》。对考场纪律负起主要责任。考毕,监考人员点清试卷,如实填写《广东工业大学考试考场记录表》并签名后交主考教师,由主考教师统一及时交教务处。

第二十条停课周内笔试课程考核时间一般为120分钟,随堂考试课程考核时间一般为90分钟(两节课时间)。如考试时间不是120分钟或随堂考试不是90分钟,须先经教务处批准,并向学生宣布。未经批准,监考人员不得延长或缩短考试时间。

第二十一条教务处在每学期考试安排时设立总监考办公室,由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担任总主考,教务处处长担任副总主考,下设巡考小组,成员包括各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教务处工作人员和其他机关干部。

第六章成绩评定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课程考核成绩的记分可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记分制,百分制与五级计分制的对应关系为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不及格。理论课考核成绩原则上采用百分制计分;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的记分可采用五级记分制,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课程考核的总评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视课程性质而定,一般不超过30%。具体比例可由该课程所在的基层教学单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由任课教师在教学进度表中标明并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公布。同一门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避免整体偏高或偏低。

第二十三条阅卷人员应严格执行评分标准,公平、公正、详细地评阅每一道试题,努力减少评阅误差。如发现阅卷中的失职或舞弊行为必须严肃查处。

第二十四条集体命题的课程应组织集体评阅,流水改卷。其它有条件的课程也应尽量组织集体阅卷,对于由任课教师阅卷的课程,任课基层教学单位应组织力量交叉复核或抽查,以最大限度减少评阅误差。

第二十五条评阅卷必须用红色钢笔或红色圆珠笔。评阅试卷时,必须标明答题中错误部分并在右侧注明所扣分数,如“–3”,该题所得分数应写在题号的下方(题目左侧)。若大题分若干小题,可只填写大题得分。各题得分及总分均应填写在答题纸的表头上,并由阅卷教师签名,若是流水作业改卷,则每道大题阅卷教师均须签名。

第二十六条所有课程均须于课程考核后7天内由任课教师直接登陆现代教务管理系统录入学生成绩,并在检查成绩录入无误后确认提交。所有提交的成绩至少必须包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及系统自动生成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出勤、课堂参与等情况客观地评定。

第二十七条成绩提交后由任课教师负责按班级打印《广东工业大学学生成绩登记表》一式两份,检查无误后签名确认。一份于考试结束2周内(如遇假期则在下学期开学第一周内)交学

生所在学院(如公选课、双学位、双专业、辅修的课程交教务处)作成绩档案保存,一份与试卷装订。任课教师提交的成绩由学生上网查询。任何人不得向任课教师或阅卷人员要求改动学生考试成绩。

第二十八条学生课程考核成绩一经确定提交后,任课教师无权私自更改。如确因评卷计分、成绩录入错误需改动,由任课教师填写《广东工业大学学生成绩变更申请表》一式两份,经任课教师所在学院主管教学院长审查,教务处审定同意后,一份留教务处备案,由教务处作系统成绩修改,一份送成绩档案保存单位与原成绩单一起保存,并由任课教师在试卷及纸质成绩单上修改、签名。

第二十九条评卷计分后的试卷须按教学班级用统一封面进行装订,试卷封面要填写清楚,按A、B空白卷、A、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学生成绩表、试卷分析、学生答卷等顺序装订,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重修、辅修、双专业、双学位课程的试卷由开课学院教学档案室存档,其它课程的试卷由学生所在学院教学档案室存档。原始成绩档案由学生所在学院严格管理,不得遗失、涂改,除工作需要外不得随意查阅,待学生毕业后,按有关规定移交学校档案室。

第三十条学生对考试成绩有异议,可以要求核查试卷。查卷须在下一学期开学一个月内向所在学院提交《广东工业大学学生核查试卷申请表》,经主管教学院长批准后转任课教师所在学院进行试卷核查,核查试卷时,阅卷人实行回避制度,复核的结果交教务处,由教务处通知学生所在学院。非本校开设课程的考试或超过规定期限,不受理试卷核查。

经核查试卷,确系教师评卷有误,需更正成绩,任课教师须经学院主管教学院长同意,在试卷(卷面成绩)和原始成绩单(期末考试成绩及总评成绩)上更正,同时按第二十八条规定报教务

处修正录入。

第三十一条任课教师对试卷评阅、成绩评定负责,不得应学生的要求提分加分,否则视为协同作弊,应追究责任。因责任心不强,在命题、阅卷等过程不按规范要求,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及相关责任人,按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第七章缓考与重修

第三十二条学生因故不能参加考试,必须在考试前向学生所在学院申请缓考,经学院同意并报教务处批准、备案后方可缓考。考试后不得申请缓考,除急病外,不得临考前申请缓考,缓考者应参加该课程的下一次考试,成绩记载中,按实际成绩登记,并注明“缓考”字样。

第三十三条重修

(一)课程考核不及格的学生须重新修读该课程。重修不及格,允许继续重修。

(二)选修课(除专业基础选修课及部分主要专业方向选修课外)不及格者,后续学期可选择相同课程,也可另选其它相应课程修读,以取得规定的选修学分。

(三)重修的学生,经本人申请,由教务处安排重修。

(四)重修学生原则上安排与下一年级相同课程的学生一同上课及考核,独立开班的重修课程考试不得降低标准。重修的课程学生原则上不得申请免修和免听。

(五)对于无法安排与下一年级相同课程学习,又达不到独立开班学生数的重修课程(10名以下学生),为使学生能及时修读该课程,可采用学生自修与教师辅导答疑相结合方式学习,修读结束由任课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提供一套与课程考核要求标准相同的试卷供学生考核,以取得成绩和学分。

(六)凡重修成绩,在记载中不另加注明。

第八章课程考核质量检查

第三十四条考核质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为确保考核质量,基层教学单位、学院、教务处应分别组织对部分课程考核结果进行抽查,并分析考核质量(指平均分、标准差、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为改进命题和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

第三十五条每位任课教师在评卷结束录入成绩后,必须进行试卷分析。任课教师在教务管理系统打印《试卷分析报告》,系统自动生成成绩统计,教师需作考试情况分析,对试卷范围、难度、题型等方面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阅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等。

第九章试卷归档

第三十六条任课教师在完成试卷评分及提交成绩后,需把试卷装订封面、考试命题说明、空白A卷和B卷各1份、对应A 卷和B卷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各1份、学生成绩登记表、平时成绩登记表、试卷分析报告、学生答卷(含缓考)等材料,按以上顺序装订好,于下学期开学第4周前送学院教学档案室存档。

第十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2007年1月12日起施行,原《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考核基本要求》同时废止。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本科理论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理论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课程考核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达成的重 要手段。为推进理论课程考核改革、规范课程考核管理、提升课程考核质量,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教育教学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所有理论课程均应进行考 核。课程考核方式应多元化,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应用所 注重对学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测 评。课程考核分为试卷考核和非试卷考核两种形式。 第三条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结业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在 总评成绩中所占比重原则上应不低于30%,且平时成绩记载不得 少于三次。4 学分及以上的课程,应当有期中考试成绩。 第四条课程考核应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应由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课后作业、随堂测验、阶段测验、期中考试等组成,强化课程平时考核,防止课程结业

一考定成绩”的考核弊端。 斥氏—-、—PL 、卜 第二章试卷考试 第一节命题与审核 第五条命题与试卷审核是课程考试工作的核心环节,由课程负责人或系(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审核通过后的试卷由开课单位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第六条命题要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覆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既要注重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又要注意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给学生发挥创造性留有空间,以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命题应力求题型优化、结构合理,试题用词用语要力求规范、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闭卷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一套试卷的题型应当多样 化。主观题所占分值原则上应不低于50 分,并合理设置单题分值。 开卷试题应以综合分析题、综合应用题为主,且不能在学生携带的参考资料中找到完整的考题答案。 (二)命题应当题量恰当、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应使大部分学生在考试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考试不得出现考试 时间未过半而完成答卷的学生已过半的情况。学生卷面成绩应基本呈正 态分布。 (三)试卷满分均为100 分;考试试题与最近三年考试试题内容重复 试卷

KTV点歌系统广工数据库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 题目名称___ 卡拉OK点歌系统___ 学生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班学号 3110006015 学生姓名张法光 指导教师路璐 2013年1 月12 日成绩

评价标准分数比例 (%) 成绩 论文论文结构包含: 1、相关技术介绍、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涉及的实体至少三个以上)、 3、逻辑结构设计(有完整性约束说明)、 4、数据库物理设计、 5、数据库完整性设计(违反实体、参照完整性时的解决办法,比 如触发器、存储过程等) 5、数据库安全性设计、 6、数据库实施、系统测试方案和测试报告、 7、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使用说明、系统安装说明。 要求论文完整、内容详细,格式规范。 40 程序1、系统运行正确; 2、功能完善:有增、删、改、查功能,输入、输出功能; 3、有基本的统计、报表功能 4、有多表连接查询、自身连接查询、字符串匹配查询、模糊查询、 分组查询等。 5、工作量饱满; 6、系统实现技术的难度。 30 数据库设计E-R图设计正确,至少3个实体;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规范化; 数据库物理设计合理。 30 总评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总分

目录 1 引言 (7) 1.1课题来源 (7) 1.2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7) 1.3主要工作 (8) 2 需求分析 (8) 2.1信息要求分析 (8) 2.2处理要求分析 (8) 2.3数据字典及安全性、完整性要求分析 (9) 3 概念结构设计 (10) 3.1数据实体描述及分ER图 (10) 3.2整体ER图 (13) 4 系统概要设计 (14) 4.1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4) 4.2数据库物理设计 (16) 4.3系统总体框架 (17) 5 系统详细设计 (17) 5.1数据库实施 (17) 5.2数据库的数据完整性设计 (29) 5.3数据的安全设计 (31) 5.4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 5.5系统功能测试 (32) 5.6数据库性能检测与备份设计 (49) 5.7系统安装使用说明 (49) 6 回顾与展望 (50) 7 参考文献 (50)

数据库课程设计大作业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测控071班 学号:200710402112 200710402115 姓名:杜文龙王京京 题目名称:物资管理系统 完成日期:2009年12月25日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009年12月

物资管理系统 一、课程设计目的: 1.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中有关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和阶段性知识,光靠课堂讲授既枯燥无味又难以记住,但它们都很重要,要想熟练掌握,必须经过大量实践环节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2.通过课程设计,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及步骤 数据库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开发一个数据库系统需要集理论、系统和应用三方面为一体,以理论为基础,以系统(DBMS)作支柱,以应用为目的,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实际需要开发一个真实的数据库系统,对于较大型的系统可多人一起完成,但无论如何都应完成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数据的分析与建模、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开发与运行等全部过程。在此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达到能够纵观全局,分析、设计具有一定规模的题目要求,基本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且做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 3.培养学生自学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设计,使同学能够主动查阅与数据库相关资料,掌握一些课堂上老师未曾教授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学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应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2.掌握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 计理论、设计方法等。熟悉数据建模工具Visio与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 软件的使用。 3.按时上机调试,认真完成课程设计。 4.认真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需求分析 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工程,它能够使企业运行的数据更加准确、及时、全面、详实,同时对各种信息进一步地加工,使企业领导层对生产、经营的决策依据更充分,更具有合理性和库、科学性,并创建出更多的发展机会;另外也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企业的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为企业持久、健康、稳定的发展打下基础。 这个物资管理系统是以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信息管理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它的开发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编写应用程序的过程,而是以软件工程的思想为指导,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合肥学院学生学业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合肥学院学生学业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院政办[2006]94号 为加强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成绩考核的目的、范围 .考核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部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的程度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应当参加学院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学业成绩表,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二条 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时间 .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学院制定的“ ”形式进行,“ ”是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次数。针对每门课程, 不小于 且不大于 。“ ”中的“ ”是课终考试,另一个“ ”是课堂笔记。具体课程考核方法由各部(部)确定,报教务处备案。 .课程考核方法分为考试或考查、考试和考查结合三种。考试可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及班级大小确定采用笔试(开卷或闭卷)、口试或笔试口试结合的方式。考查主要是指对学生听课、实验、实习、习题、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和平时测验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必要时也可采取笔试、口试或操作考核方式进行。 .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一般安排在放假前两周进行,考试科目按教学计划规定执行,一般以不超过四门为宜。在学期中间结束的考试课程,可在课程结束后按教务处规定时间安排考试。考查一般在学期期末考试前结束。 .课程考核日程由教务处负责统一安排,或经教务处同意后由各部(部)自行安排。课程考核日程应于考核前两周向学生公布。 .考核日程一经公布,未经教务处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更动。 .考核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辅导,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生泄漏试卷的内容和范围。 第三条 考核的组织安排 .考核工作在院长领导下,由教务处和各教学部 部 共同负责组织与实施。 .依据当年校历安排,原则上课程结束的考核由教务处统一协调,课中考核各部 部 负责组织实施;期末考试在学期的最后 — 周进行。考试课程原则上由教务处统一组织考试 进行其它方式考核的课程由部 部 自行组织,报教务处备案。 .考试期间,由院领导、院教学督察、教务处等行政部门和各系部主要负责人等组成院巡考组,负责对全院考试工作的巡视、督察;由部 部 领导、系部督察组成员等组成部 部 巡考组,主要巡视本单位各考场情况,加强考试督导与检查。 .考生在 人以下的考场,安排 名监考, 人的考场安排 名监考。各部

数据库课程设计完整版

HUNAN CITY UNIVERSITY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宿舍管理信息系统 姓名: 学号: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指导教师: 20年 12月1日 目录 引言 3 一、人员分配 4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4 三、课程设计过程 1.需求分析阶段 1.1应用背景 5 1.2需求分析目标5 1.3系统设计概要 5 1.4软件处理对象 6 1.5系统可行性分析 6 1.6系统设计目标及意义7

1.7系统业务流程及具体功能 7 8 2.系统的数据字典11 3.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13 4.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15 5.物理结构设计阶段 18 6.数据库实施 18 7.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18 7.1 解决问题方法 19 7.2 系统维护 19 7.3 数据库性能评价 19 四、课程设计心得. 20 参考文献 20 引言 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好多学校还停留在宿舍管理人员手工记录数据的最初阶段,手工记录对于规模小的学校来说还勉强可以接受,但对于学生信息量比较庞大,需要记录存档的数据比较多的高校来说,人工记录是相当麻烦的。而且当查找某条记录时,由于数据量庞大,还只能靠人工去一条一条的查找,这样不但麻烦还浪费了许多时间,效率也比较低。当今社会是飞速进步的世界,原始的记录方式已经被社会所淘汰了,计算机化管理正是适应时代的产物。信息世界永远不会是一个平静的世界,当一种技术不能满足需求时,就会有新的技术诞生并取代旧技术。21世纪的今天,信息社会占着主流地位,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已经得到普及,自动化、信息化的管理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我们针对如此,设计了一套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采用的是计算机化管理,系统做的尽量人性化,使用者会感到操作非常方便,管理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将数据输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去。由于数据库存储容量相当大,而且比较稳定,适合较长时间的保存,也不容易丢失。这无疑是为信息存储量比较大的学校提供了

学校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学校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考核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严肃考风考纪,促进学风建设,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全校的考核工作在分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由教务与科研管理处制订有关规定,对考核的全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各系部负责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 考核形式 第三条 各专业凡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每学期教学任务完成时,都要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课程考核,原则上考试的科目不少于三分之二,考查的科目不超过三分之一。 第四条 课程考核可采取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调查报告、课程论文、课程设计、案例分析、实验操作、技能演示、艺术创作、表演等形式。 第五条 考核形式应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全面考核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来确定。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保证真实地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第三章 考核资格的审查 第六条 凡正常参加课程教学活动,并遵守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的在籍学生(或经学校办理进修、旁听手续的人员),均可参加课程考核。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参加课程考核的资格: (一)未选课者; (二)未完成规定的作业、实践环节或教师布置的其他学习任务者; (三)旷课时数超过该课程总教学时数三分之一者; (四)未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者; 对第(二)、(三)款的情形,教师应于考核周前两周将不具备考核资格的学生名单报各系教学秘书。 对第(四)款情形,由各系部负责人考核前两周报教务与科研管理处。 第八条 对不具备考核资格的学生,各系部要于上报前告知学生本人,确认无误后,再报教务与科研管理处备案。 第九条 学生如对取消考核资格存在异议,应于接到通知后2个工作日内书面反映到相关系部。相关单位2天内认真核实后作出明确答复。 第十条 学生因故不能按时参加考核,需由本人在考核前提出缓考申请报告并附上有关证明,经所在系部领导批准后方可缓考,否则,按旷考处理。重考一般不办理缓考手续。缓考学生名单由相关系部于考前通知课程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在登录该生成绩时注明“缓考”字样。 第四章 笔试的组织与实施 第十一条 试题由课程所在教研室组织命制。 第十二条 命题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既要考虑全面系统地考核

信息检索课程设计

信息检索课程设计 文献综述 题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体系研究综述 姓名: 丁玉平 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 84080201 学号: 2008040802003 得分: 指导教师: 2011 年3 月27 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文献检索教研室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体系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系统在生产、生源的组织、管理、运用日益重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发展。我国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领域的足的进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由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和林业信息管理5 个专业在 1998 年国家专业目录调整时统一名称得来的,故在同一专业名称下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有较大的差异。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从本专业的的学术性质入手,对本专业社会需求、培养目标、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综述,给出了lO年来本领域研究的框架,重点对各种课程体系进行方案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最后给出了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综述 Research Review on the Curricuium for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fields of human being’s life and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M&IS), 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has developed very quickly. Meanwhile,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IM&IS has been growing very fast, so a lot of excellent students majoring in IM&IS graduate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knowledge. In 1998, with the merge of the university majors’ category, IM&IS discipline came into being from the following major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Econom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cs,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Forest, which makes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IM&IS in respective university distinct.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Curriculum research results are summarized, from the professional academic nature of start of the professional social needs, training objectives, knowledge, curriculum and other aspects of review, given10 years in the field research framework, focusing on a variety of courses system for program analysis, the problems and improved methods, given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and research methods. Key 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M&IS);Curriculum ;Summary

大型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南

大型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南 一、课程设计目的 大型数据库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学习完《powerbuilder &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管理与实现》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大型数据库课程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数据库进行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坚持“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因材施教、严格要求相结合,抓智力因素教育与非智力因素教育相结合,教书育人。 用powerbuilder和sql server 2000制作一个小型管理系统。所设计的小型管理系统应包含输入输出、查询、插入、删除等基本功能。根据课程设计1 周时间的安排选择适当大小的设计课题,课题的选择可以是实际问题,也可以是虚构的问题。根据题目的基本需求,画出流程图,编写程序,并写出详细的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时间 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 四、课程设计分组 一人一组(每个人都不能重复) 五、课程设计课题 (见附件一) 六、课程设计课题选择 (1)具体课题题目附后 (2)一人一题,不允许重复。班长或学习委员进行协调 (3)如果对所给的设计题目不满意,可以自选题目(不能和其他人重复)。

但需要经过老师的最终确认。自选题目应该满足:所设计的数据库应 该具有添加、删除、编辑、多层灵活查询等功能。 (4)所有的题目都要在6月15日星期五下午四点前最后确认 七、课程设计具体时间安排 (1) 6月15日之前各班进行课程设计的安排(已经完成) (2) 6月18日12点之前完成计划制定。(包括在你的系统内主要实现的功能和每个功能你准备在那一天完成,并写成电子文档上交, 格式如图) (3) 6月18日至6月22日上午进行程序设计。19日下午、20日下午、21日下午对每个同学完成的功能打分 (4) 6月22日上午进行程序调试,并生成可执行程序 (5) 6月22日下午写课程设计报告和每天你所完成工作的日志记录和总结 (6) 6月22日下午四点之前,将课程设计报告和日志记录上传网络硬盘 八、课程设计的提交 (1)上交网络硬盘,网络硬盘地址为ftp://10.100.100.88用户名和密码都为自己在上面已经注册的 (2)要求提交的内容有:源程序和可执行程序、课程设计报告(word 文档)和每天你所完成工作的日志记录、总结 九、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规范与写作框架 (见附件二)

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衡水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二00六年八月修订) 院政发〔2006〕34号 为了优化考风、学风,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机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河北省教育厅有关课程考核管理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考核的目的及作用 第一条考核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通过考核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督促学生更加注意学习的质量,同时起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双重检查作用。 第二条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有导向性作用。教师通过考核内容和手段的改革以及科学的命题,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质量,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方法和效果。 第三条通过考核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做出鉴定,考核的结果是学生毕业和评定学位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通过考核,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使教育及其管理部门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深化教育改革,特别是对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 第二章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五条考核工作在主管院长领导下,教务处统一组织,各系(部、室)具体实施。 (一)教务处职责: 1、负责制定考核的有关管理规定,统筹安排全院考核工作计划,审核协调各系(部、室)的考核安排; 2、对考前动员、命题和审题、考场管理、考试纪律、评卷、补考、成绩登统等进行督促和检查; 3、安排院级公共课程的考试时间和地点; 4、提出对在考试中违纪、作弊学生的处理意见,报学生处处理;提出因学习成绩

信息检索课的心得体会.doc

信息检索课的心得体会 信息检索课的心得体会1 一、对科技信息检索的认识 科技信息检索能帮助人们快捷、准确、全面地获取所需知识,最大限度地节省查找时间,使我们的信息检索过程变得事半功倍,更使信息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我们目前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飞快建设,使得信息产品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信息的产出量呈指数级增长,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当今社会生活的人,几乎每天每时每刻都与信息打交道。可能我们已经感觉到有的人做事往往容易成功,而有些人则不易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者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够掌握较多的信息,对所做的事情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因而他们的成功率也就比较高。反之若信息意识差,不能及时收集信息,作出的决策往往会有偏差,成功率也就不会很高。 信息检索方法是为实现检索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或手段。检索信息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事实上,现在的许多图书馆仍然在使

用这样的分类层次来对收藏的资料进行分类。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自动构建大型索引成为可能。也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检索策略,既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和以人为中心的信息检索。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计算机已是普遍,人们用计算机网络检索的多些。 信息检索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发展的。信息检索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四个阶段:初级阶段我国最早出现的检索工具书是汉代的《别录》,而当时检索工具书主要是以图书目录为主,而且只为极少一部分人服务。第二是手工检索阶段,信息检索的真正发展是在18世纪以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种信息大量增加,同时产生了各种类型的文献,如图书、报纸、期刊、会议纪录等等。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手工检索工具——目录、索引和文摘。第三是计算机检索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检索也在发生变革。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不久就被用来进行信息的存储和检索。第四阶段是网络检索时代,网络的出现,使我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都发生了变化,使人们真正进入了信息社会。 二、对科技信息检索的收获 信息检索是查找信息的方法和手段,它能使人们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迅速准确全面地查找所需信息。可以说信息检索对于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都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充分发挥人类知识宝库的作用,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信息检索可提高效率,节省科研人员的时间,减少人力或投资方面的费用;获

数据库课程设计超市管理系统(广工)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 题目名称小型超市管理系统学生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 年 1 月

目录 1 引言 (1) 1.1课题来源 (1) 1.2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 1.3主要工作 (1) 2 开发工具和平台 (1) 3 命名约定 (1) 4 需求分析 (2) 4.1信息要求分析 (2) 4.2处理要求分析 (2) 5 概念结构设计 (3) 5.1数据实体描述及分ER图 (3) 5.2整体ER图 (3) 6 系统概要设计 (4) 6.1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 6.2数据库物理设计 (6) 6.3系统总体框架 (7) 7 系统详细设计 (7) 7.1数据库实施 (7) 7.2数据库的数据完整性设计 (9) 7.3数据的安全设计 (10) 7.4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1) 7.5系统安装使用说明 (21) 8 回顾与展望 (21) 参考文献 (22)

1 引言 1.1课题来源 到超市购物是一种较为频繁的生活事件。由于人们的超市购物行为越来越频繁,超市规模越来越大,商品种类数目与之俱增,超市商品的管理变得更加困难。显然手工的管理方式是不合适的。因此利用数据库相关技术开发一个规模适当、操作方便、功能完备的超市管理系统显得很有必要。 1.2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实现小型超市管理系统的商品销售结算,销售情况管理,商品信息管理,库存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 1.3主要工作 先对小型超市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需求分析,建立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进行概念结构设计,作出E-R图并进行优化。进行逻辑结构设计,建立数据关系模型。进行物理结构设计,选择适当的存取方法。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按前面的分析设计作出若于基本表,根据应用程序和用户的需要建立视图。最后进行应用程序的设计、调试、运行。 2 开发工具和平台 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程序设计语言:Java 1.6 应用程序开发工具:eclipse 测试平台 Windows 7 64bit 3 命名约定 表名和属性名的首字母大写(虽然SQL语言不分大小写,但设计过程仍遵守这一约定), 1

大型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机房管理系统

大型数据库课程设计 设计报告 题目:机房管理系统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时间:

目录 第1章需求分析 (1) 1.1 需求调查 (1) 1.2 系统功能分析 (2) 1.3 面对用户需求分析 (3) 第2章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 (4) 第3章逻辑结构设计 (6) 3.1 类和对象向关系模式转换 (8) 3.2 关系模式优化 (9) 第4章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9) 4.1 存取方法设计 (9) 4.2 存储结构设计 (9) 4.3 物理设计 (10) 第5章数据库完整性设计 (12) 5.1 主键及唯一性索引 (12) 5.2 参照完整性设计 (12) 5.3 Check约束 (12) 5.4 Default约束 (12) 5.5 触发器设计 (13) 第6章数据库视图设计 (15) 第7章数据库存储过程设计 (16) 第8章权限设计 (17)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8)

机房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 第1章需求分析 1.1 需求调查 针对一般高校机房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通过对各个用户的调查,该机房管理系统有如下需求: 1)机房管理:实现机房管理员对机房信息、计算机信息以及教学班上机相关 信息的管理。机房管理员可以对包括机房名称、该机房拥有的计算机数目、计算机编号、计算机上机费率在内的相关机房信息、计算机信息进行管理,也可以为教学班的课程分配上机时间和地点。 2)基本信息管理:实现对课程信息和教学班的基本信息的管理,包括课程的 教师、上机时间和上机地点等基本信息,以及教学班学生、课程和成绩等基本信息的管理。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个人基本信息进行管理,机房管理员可以对上机时间和地点等进行管理,任课教师可以对教学班学生课程成绩进行修改。 3)查询:实现对机房信息、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和教学班信息的相关查询。 机房管理员可以对机房各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学生可以对包括学号、姓名、民族、性别、出生日期、班级、系别、专业和卡号在内的学生个人基本信息,课程的教师、上机时间、上机地点和成绩在内的课程信息,以及包括上机收费和余额在内的充值卡信息进行查询,任课老师可以对教学班学生信息、课程信息、上机时间、上机地点以及成绩等基本信息进行相关查询。 4)充值管理:实现充值人员对学生充值信息的管理,包括卡号、充值时间、 充值金额以及余额等基本信息。学生通过充值人员为自己的卡充值,也可以了解自己的充值卡余额。 5)上机管理:实现对学生上机信息和机房收费信息的管理。下机后,系统将 自动修改该学生的充值卡账户余额;通过机房收费信息可以统计各机房上机的费用。

XX大学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XX大学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课程考核既反映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程度,又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教学质量评价与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评定学生成绩和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第二条为进一步加强我校课程考核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加大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力度,规范课程考核行为,严肃课程考核纪律,维护课程考核秩序,提高课程考核质量,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检测、诊断、评价、反馈等功能,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4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XX〕1号)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和我校相关教学规章制度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在原有《XX大学课程考核管理规定》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XX大学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所有课程考核的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课程考核是指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课程及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

第五条本校在籍本、专科学生应当参加所修各门课程的考核,并得到相应的考核成绩,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成绩、学分归入本人档案。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 第六条课程考核分学校、院(部)两级组织与管理。学校教务处负责全校课程考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各教学单位负责课程考核工作的安排和实施。各教学单位应充分发挥在课程考核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第七条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校长负责的课程考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教务处、督查督导处、学生处负责人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学校课程考核工作政策的制定和重大事项的决定;负责检查各教学单位的考试组织工作、考场安排情况;巡视考风考纪情况;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 第八条各教学单位应成立课程考核工作组,由教学单位负责人任组长,加强对课程考核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课程考核管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负责归属本单位各门课程的考核组织工作。 课程考核工作组的具体职责是: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考查、考试课程和考核形式;审批各门课程的考核改革方案;指导各系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命题;负责落实监考人员;落实并检查本教学单位考试组织工作;组织召开教师和学生大会进行考前培训、动员;负责巡查监考教师监考和考风考纪情况,

信息检索说课稿

《信息检索与利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你们好!我是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师何欢,现代表课程组向各位专家汇报本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汇报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课程设置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设计四、教学组织与实施五、特色与创新一、课程设置 1.课程由来 (1)了解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信息目前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大学生只有具有信息意识、获取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学习本课,能够掌握现代信息资源检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实际检索的技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2) 高等教育专业培养要求教育部1998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包括的249种专业中,有218种专业在它的培养要求中明确规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或“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本课程是学习科学地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满足个人信息需求的一门方法课。 2.课程性质《信息检索》课程是全院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属于学习的基础领域。信息检索是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同各专业相结合的一个交叉性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方法课与工具课,在培养合格的高职学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素养、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理 1 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熟悉信息源的分布规律、特点、类型与用途,能够理解利用信息检索语言、工具、系统、技术和步骤。学会传统检索工具和现代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重点掌握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检索技术,熟练掌握网络检索工具、网络数据库以及其他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系统掌握信息检索的途径与技巧,并能够对信息检索进行评价,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课程作用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利用网络搜索信息资源的简单方法。通

[精编]数据库课程设计(酒店管理系统)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数据库课程设计(酒店 管理系统)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酒店管理系统 课程代号:0680036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学号: 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1年4月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系统分析与设计 2.1需求分析 2.2结构设计 2.3数据库设计 第三章系统开发及实现

3.1创建主窗体 3.2创建子窗体 3.3建立公共模块 第四章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附部分源代码) 第一章引言 酒店管理系统是现代服务行业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环节。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和数据库组成的进行酒店经营管理的系统,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整理、加工、维护和使用,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实现酒店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和人性化。 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Microsoft和VB程序语言开发实现的酒店管理系统,着重阐述了该系统开发实现过程,从系统的需求分析、方案论证、模块设计、数据设计、详细设计到系统测试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描述。 关键词:酒店管理系统、Access、数据库、VB 第二章系统分析与设计 2.1需求分析 在进行一个项目的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必要的需求分析。酒店需要管理各种人员和入住信息,希望实现酒店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建立一个酒店管理系统来管理酒店的日常业务。其完成功能如下: 1、能够实现对客人的登记信息查询,包括逐个浏览,以及对客人资料的增加、删除和编辑操作。

2、能够的酒店人员值班情况进行管理。 3、管理人员也可以直接增加和删除用户信息。 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1所示。 图1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根据功能模块图设计划出的实体有散客入住实体、团队入住实体、投诉管理实体、值班管理实体。 散客入住实体E-R如图2所示。 团队入住实体E-R如图3所示 投诉管理实体E-R图如图4所示 值班管理实体E-R图如图5所示 2.2 统Access即可。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6所示。

中南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中南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使课程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学校全日制普教本科课程考核的管理。凡属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要进行考核。 第二章考核方式与命题 第三条考核方式 (一)课程考核采用笔试、大型作业、撰写论文(报告)、口试、实验、设计等方式,或者几种方式相结合。考核方式由开课系(所、中心)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要求确定,任课教师应在开课时向学生公布。 (二)考核时间一般为100分钟。 第四条试卷命题 (一)命题工作由系(所、中心)负责实施。要求考教分离,并采用试题库、试卷库命题。每门课程考核至少准备难度相当、覆盖面相同、不得有重复试题的两套试卷,一套用于期末考核,一套备用。每套试卷均应进行试做,并提供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建立健全命题、审题制度,每套试卷至少由一位教师命题、另一位教师审题,系(所、中心)主任审定签字。公共基础课要求由学院主管领导审核、签字。 (二)命题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题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 试题内容要求覆盖面广、题型优化、题量与难度适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区分度,期望值控制适中。 (三)教师不得指定考核重点或划定考核范围,更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考核内容。 (四)鼓励和支持学院建设试题库和试卷库,对已建立的题库要做好维护与更新工作。 (五)教学要求相同、教学进度基本一致的课程,要求统一命题、统一考核。公共基础课实行统考。 (六)补考采用备用卷,要求与期末考核相同,不得简化程序,降低标准。 第三章试卷管理 第五条试卷格式 (一)全校采用统一的试卷格式(在本科生院网页下载)。 (二)试卷文字、插图工整,标注规范,清晰准确,无差错。 第六条制卷与保密 (一)命题教师要在考前2周准备好试卷,填报《中南大学课程考核命题、审题、制卷登记表》,试卷送各校区指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

1概述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务系统的数量也不断的上涨,。学校工作繁杂、资料众多,人工管理信息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显然是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效率也是很低的。并且这种传统的方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保密性差、查询不便、效率低,很难维护和更新等。然而,本系统针对以上缺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科学化、正规化的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所以如何自动高效地管理信息是这些年来许多人所研究的。 随着这些年电脑计算机的速度质的提高,成本的下降,IT互联网大众趋势的发展。我们使用电脑的高效率才处理数据信息成为可能。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出现,正是管理人员与信息数据,计算机的进入互动时代的体现。友好的人机交互模式,清晰简明的图形界面,高效安全的操作使得我们对成千上万的信息的管理得心应手。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毋庸置疑,切实有效地把 计算机管理引入学校教务管理中,对于促进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有 着显著意义? 2需求与功能分析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学校等机构的学生信息管理,查询,更新与维护,使用方便,易用性强。该系统实现的大致功能:用户登陆。提供了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相关科目的成绩查询和排名,修改登录密码等功能。教师管理。提供了对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班级排名。修改密码等功能。管理员管理。拥有最高的权限。允许添加教师信息和课程信息等。其提供了简单、方便的操作。 3 概要设计 3.1功能模块图 功能模块图,如下图3.1所示

大型数据库课程设计

华东交大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书 所属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题目超市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与实现 院(系)电信分院 班级09本科电子商务(2)班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2012年1月2日

华东交大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安排计划 班级:课程: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现有的数据建模工具、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及应用开发工具,规范、科学的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并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1.根据所选课题,设计并构建一个数据库(用MS SQL SERVER 2005实现);基于上述数据库设计实现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系统开发工具不限) 2.数据库的设计与构建方面(课程设计重点) (1)数据库来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概括,要求设计科学、规范、合理符合实际情况与需求购 (2)数据表的设计要求:每个关系至少要满足3NF,既要有较低的冗余度,又具有较高的访问效率,每个系统最少应有5个以上的表,并根据实现需要定义索引。 (3)数据库设计的安全性要求:配置MS SQL Server2005,根据实际需要定义合理的用户权限及用户视图。

(4)数据库设计的完整性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定义合理的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以及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等)(5)根据实际情况定义合理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3、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面 (1)要求实现所选课题的基本功能,界面美观、大方、实用。 (2)课题基本功能应符合实际系统的需求,一定要先做需求分析,再编写代码。 (3)应用系统开发工具不限,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 4、课程设计报告方面 (1)课设报告杜绝抄袭和下载。 (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 a.前言:主要对自己的课程设计进行简要介绍说明,在对所选题目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明确该选题要做什么。 b.需求分析: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对数据库及应用系统进行分析,列出系统功能模块,并画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写出数据字典,并画出数据流图。 c.概要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画出E-R图(E-R图必需规范合理) d.逻辑设计:把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并进行规范化,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