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0.02 MB
- 文档页数:61
试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
用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布鲁纳提出的。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改变行为的过程,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
他认为,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展阶段、练习阶段和掌握阶段。
发展阶段:在发展阶段,学生需要接受新知识,以及新技能的教学,并进行练习,以便于掌握新知识。
练习阶段:在练习阶段,学生需要反复练习,以便于掌握新知识,并且能够正确使用新技能。
掌握阶段:在掌握阶段,学生需要反复练习,直到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为止。
在教学中,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可以用来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首先,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如图片、视频、演示等,向学生讲授新知识,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其次,教师应该制定有效的练习计划,让学生反复练习,以便于学生能够掌握新知识。
最后,教师应该定期进行考核,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新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
浅谈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应用布鲁纳(J.S.Bruner,1915——),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
他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是当代认知派学习与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一、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一)布鲁纳的学习理论1.1学习的实质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即归类)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其核心是一套类别以及类别编码系统。
1.2学习的过程学习是主动积极的将新知识形成新的类目,并将新类目纳入原有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
类目化过程应该是自下而上,从具体到一般,从低层到高层的.1.3发现学习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
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1.4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一新知识的获得;二知识的改造;三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足。
(二)、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2.1结构教学观布鲁纳强调在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内部规律。
他提倡将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编写教材和设计课程的中心地位。
2.2发现法教学模式发现法教学模式是根据发现法学习而提出的,其指导思想是教师不应该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或改造认知结构的过程。
二、对布鲁纳的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一)贡献1、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克服了以往根据动物试验的结果而推演到人的学习的种种缺陷。
他认为人类的学习是更高级的学习,是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再整合新知识,从而获得更系统知识的过程。
第五章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不同,认知学习理论重在研究学习者对环境刺激(信息)的内部加工过程与机制,而不限于外显的刺激与反应。
该理论强调学习是主动的心智活动,是内在认知表征的形成丰富或改组的过程,而不简单是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
认知理论发端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以法兰克福大学的韦特海默为首。
认知学习理论包括两种倾向:(1)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为加涅和安德森。
(2)认知结构理论。
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贝儿第一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人是如何加工保持信息的?——阿特金斯和谢夫林提出了记忆模型。
而后加涅提出了学习模型。
我们开始解释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人的学习和记忆包括一系列的信息加工流程,包括从外界接受和采集信息,进行识别编码和保存,在需要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加以应用。
人对信息加工流程进行不断的执行控制时,通过各种策略来调节,促进对记忆信息的获取编码存储提取。
具体过程为:1环境信息(刺激)作用于感受器,进入感觉登记器,形成感觉记忆。
信息在感觉登记器中保留时间很短,在此时间内,人对信息进行最初步加工,通过与具体感觉相仿的具体形象的形式对信息进行编码。
在进入感觉登记器中的众多信息之中,人只对其中的一部分信息给于注意,进行知觉识别,赋予意义,这些信息便进入了短时记忆,新信息得到暂时保存和加工,并与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方式包括抽象的语义和具体的感觉形象)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通常认为只有5~9个信息块,每个信息块可包含很多有联系有组织的信息,人通过把零散的信息组织成更大的有意义单元可扩大短时记忆中保持的信息数量。
(这种把零散的信息组织成更大的有意义的单元的过程称为组块)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很短,但学习者不断对信息进行重复,就可以使信息保持激活的状态从而在短时记忆里保持更长的时间。
通过对信息的复述,以及对信息进行意义解释,从而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就可把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以便在以后需要时再回忆起来。
认知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第一章引言认知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的认知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入和输出,还包括感知、思维、记忆和意义等方面。
认知学习理论不仅在理论上对于教育有重要的启示,而且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价值。
本文将从认知学习理论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入手,探讨认知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针对其应用和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探讨如何更好地将认知学习理论融入教育实践中。
第二章认知学习理论的概念2.1 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认知学习理论是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教育理论,其核心概念是人的认知过程,即人在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应用信息方面的活动。
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视为人的认知过程,认为学习是通过信息处理和知识建构来实现的。
2.2 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认知学习理论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但该领域的繁荣始于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其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理查德·安德森和哈伯德·斯皮尔维奇等人的出版物《认知心理学》。
2.3 认知学习理论的研究方法认知学习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实践研究两种。
实验研究主要是通过控制变量和操作因变量来研究认知学习的影响因素和结构;实践研究主要是通过教育实践来验证认知学习理论,探究认知学习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认知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3.1 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五大原则:信息加工、学习建构、活动参与、社会互动和元认知技能。
这种教学设计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和更有效的学习效果。
3.2 教学评价中的应用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评价教学者的教学质量。
3.3 教育咨询中的应用教育咨询是通过个人或小组交流来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可以帮助教育咨询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同时也能鼓励学生发展元认知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学习理论在教育学中的应用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的科学,旨在研究和探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而学习理论则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通过研究和解释个体如何获得、保持和应用知识、技能和态度来指导教育实践。
本文将探讨学习理论在教育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教育实践的积极影响。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的改变,其原因在于外界的刺激和反馈。
在教育学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强化。
强化是通过正面的奖励或者消极的惩罚来增强学生的正确行为。
例如,在教授英语单词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奖励,如表扬或小红花,以激励学生持续学习和正确掌握单词。
此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反馈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正确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建立正面的反馈机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内部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的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重要性。
在教育学中,认知学习理论促进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中心的转变。
基于认知学习理论,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教授数学问题解决方法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示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此外,认知学习理论还强调了学习者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对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借助诊断评估工具对学生的先前知识进行调查,以便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新知识。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学习和发展。
在教育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教师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精神。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思想,并从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观点。
浅谈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浅谈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前言如今的中学课堂,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大家普遍认为课堂中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这也同时体现在我国教学中的指导理论的变化。
而在实践中,如何进一步应用学习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要之、好之、乐之,仍然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二、学习理论的简要介绍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它着重说明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它经历怎样的过程,有哪些规律;学习的结果使学习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
描述如何学习的理论流派很多,根据目前使用相对广泛的分类方式,一般将学习理论概括为四大流派: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
其基本内容如下表:(来源——网络资源)三、学习理论的应用实事求是的说,现如今我国国内流行的几大学习理论都是从国外(主要是美国)流传进来的,这些理论的提出针对的是当时的国外的教育现状,必然不可能百分之百的适合国内的教育现状,故而在应用的过程中,无论是专家也好还是教师也好,才更加需要思考。
从我国的教育发展来看,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并且这一理论直到今天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越来越重要的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这些理论;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目前国内教育现状而言,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我认为当前的中学教育还不具备实践该理论的硬件。
接下来,就每一理论简单阐述一下我个人认为它在教学中的应用: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主张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学习,他们用外显的可以观察的刺激和反应来解释学习过程,将学习历程解释为条件作用,认为学习是个体出于某些条件限制下所产生的反应,还将个体学到的行为解释为刺激与反应之间关系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