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五章 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6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第一章,其中包括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等。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1 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1.2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3 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提高学生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
难点: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的实际操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材料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小组讨论所需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儿童发展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论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
三、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
四、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评估方法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包括标准化测试、观察法、访谈法等,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实际操作。
六、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框架,包括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等,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结构。
作业设计:1. 请简述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并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一个儿童发展的案例。
自考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第01讲小学生发展的概述、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目录壹小学生发展的概述贰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叁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一节小学生发展的概述一、小学生的生理发展(一)身体的发展1.身高,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2.体重,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体重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稳步增长的,同时,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也不明显。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1.脑的重量,学生到达小学末期,脑重已很接近成人,为小学生接受正规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2.大脑皮层额叶,在小学阶段,学生大脑的各部分都不断发展,特别表现在额叶的增大上;3.神经系统的机能(1)神经兴奋与抑制机能进一步加强;(2)抑制性条件反射的发展;(3)兴奋性条件反射的发展;(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关系的转变;(5)左右脑机能不断分化。
二、小学生主导活动的发展(一)学校学习的特点1.学习要超越直接经验;2.学习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3.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源泉;4.学习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为主。
(二)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责任感和义务感发展;2.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心理活动有意性和自觉性发展;3.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和性格形成。
(三)小学生的学习特点1.学习动机(1)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2)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①为得到好分数,不想落人后,或者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为了得到奖励而努力学习;②为履行集体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者为集体和组织争光而学习;③为个人前途、理想,为升学,甚至为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而学习;④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勤奋学习。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就从游戏转变为学校学习。
2.学习兴趣(1)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第一,低年级的小学生从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的内容和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感兴趣;第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种不同学科内容产生了初步的分化性的兴趣;第三,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较感兴趣,对抽象的因果关系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第四,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以游戏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中、高年级对这种学习活动的兴趣逐步下降;第五,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展开,详细内容涵盖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学习心理学的关键概念、儿童记忆与思维策略的养成、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这些理论促进儿童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阶段与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学习心理学理论分析并指导实际教学活动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并实践有效的儿童记忆与思维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实际应用与学习策略的指导。
教学重点: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学习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挂图。
2. 学具:学习手册、练习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儿童学习活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儿童学习心理的思考。
2. 理论讲解:a. 简介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明确各阶段特点。
b. 阐述学习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如动机、策略等。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解决。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针对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
5. 应用与实践:分享优秀教学案例,讨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学习心理学理论。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认知发展基本阶段2. 学习心理学核心概念3. 儿童记忆与思维策略4. 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b. 请结合实际教学,设计一个针对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并分析其心理学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反思自己在理论掌握与实际应用方面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
2. 拓展延伸:a. 阅读相关学术文章,深入了解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前沿动态。
b. 参观优秀幼儿园,观察并分析其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与策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实践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性;4.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5.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第一篇: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第五章《儿童发展的差异与教育》一、名词解释1、认知方式2、场独立型3、场依存型4、气质5、智能二、选择题1、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
A.能力B.气质C.性格D.认知方式2、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A.人格B.性格C.气质D.倾向性3、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A.独立型和顺从型B.外倾型和内倾型C.冲动型和沉思型D.辐合型和发散型4、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6、有的人属于“聪明早慧”,而有的人则是“大器晚成”,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7、安安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却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
她应该属于()类型。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9、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10、《水浒传》一书中的林冲应该属于()气质类型。
A.粘液质B.抑郁质C.胆汁质D.多血质11、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A.沉思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场独立型12、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13、《红楼梦》一书中的林黛玉应该属于()气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