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4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索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的根和茎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1、植物的根和茎。
2、培养皿。
3、纸巾。
4、墨水或染料。
5、放大镜或显微镜。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
将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加入足够的水,使水完全覆盖根和茎。
2、在另一个培养皿中放入纸巾,用墨水或染料浸泡,制作成“染色纸”。
3、将染色纸放在植物的茎旁边,以便在后续的观察中对比。
4、每天观察并记录根和茎的情况,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根和茎的内部结构。
5、在实验进行一周后,取出染色纸,观察纸巾上的染色情况,并与植物的根和茎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经过一周的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染色纸的对比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的茎部没有染色,而根部分布着一些染色的痕迹,这说明水分和养分是通过根部分布到植物各部分的。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根部的特殊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吸收水分和养分,而茎部则负责将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以维持植物的生长。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命过程和生长规律,也让我们更加敬畏自然的奥妙和伟大。
同时,这个实验也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它能帮助我们揭示事物的本质,解答我们的疑问,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实验过程中的细致观察和记录也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比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更为准确和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让我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能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新版观察水中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仪器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显微镜玻璃片、水样1、将水样取出一滴,滴在载玻片上。
2、用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上的水样,找到微生物。
3、用显微镜玻璃片将微生物压扁,观察其内部结构。
实验结果学生观察到了水中的微生物,了解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良。
2、将第二个瓶子中灌满清水,放进钉子后加盖,不封口。
3、将第三个瓶子中放入钉子和少量盐,加盖,不封口。
4、将三个瓶子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观察并比较三个瓶子中钉子的变化。
实验结果发现第一个瓶子中的钉子生锈最快,第三个瓶子中的钉子次之,第二个瓶子中的钉子最慢。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盐可以加速铁的生锈。
将洋葱切成薄片,用美工刀轻轻削去表皮,用镊子将表皮放在载玻片上,滴上碘酒,放上盖玻片,用纸巾轻轻压平。
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上,调整焦距,可以清晰地看到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学生们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增强了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
以及铁锈的成分和形成过程。
仪器器材铁丝、盐水、醋酸、滴管、试管、玻璃棒、吸管、烧杯。
1、将铁丝放入试管中,加入盐水,醋酸,观察铁丝的变化。
2、用玻璃棒在铁丝上刮几道,再将铁丝放入试管中,加入盐水,醋酸。
3、用吸管将试管中的气体吸出,倒入烧杯中,加入氧化铁,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过程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分接触;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铁锈的形成过程是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实验结果学生了解了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铁锈的成分和形成过程。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将小苏打和白醋分别倒入两个杯子中,然后将它们混合在一起。
观察混合后的现象。
三、判断产生的气体。
将一张纸巾浸湿后,盖住杯子口,并倒置杯子。
如果纸巾被推起来,说明产生了气体。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空造就皿无变更无变更无变更无变更无变更有锈点
清水里无变更无变更无变更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又大
食盐水里无变更有锈点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占半几乎全锈
结论:我以为在有水有空气的情况里,铁钉要生锈,越是腐化性强的,铁钉生锈越快.
指点教师:评定等级:★优良☆优越□合格
○待改良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黉舍年级六年级试验者
时光试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子
试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铰剪.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接洽,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不雅察的外形
步调: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雷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正面照耀它们,不雅察记载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不雅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不雅察到的“北斗星”
的外形;从不合的正面照耀,形成的影子会不合;在其它星球上不雅察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合.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材料1. 透明玻璃杯2. 水3. 盐4. 温度计5. 铁制针筒三、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杯倒置在桌面上,将针筒的尖端插入杯底的小孔中。
2. 用温度计测量室内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 将针筒抽出,将一定量的水倒入杯中,使水面高于针筒的尖端。
4. 将针筒再次插入杯底的小孔中,确保尖端完全浸入水中。
5. 用温度计测量杯中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6. 在针筒的侧面用火柴点燃一小块盐,并将针筒尖端迅速插入杯中。
7. 观察针筒尖端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结果1. 室内温度为:25℃2. 杯中水的温度为:20℃3. 针筒尖端插入杯中后,针筒内的盐迅速燃烧,并产生大量气体。
4. 针筒尖端产生的气体冲击力较大,能够将杯中的水迅速推出。
五、实验分析1. 实验中,针筒尖端插入杯中后,针筒内的盐迅速燃烧,并产生大量气体。
这是由于盐的化学性质,在高温下能够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气体。
2. 针筒尖端产生的气体冲击力较大,能够将杯中的水迅速推出。
这是由于气体的体积较大,产生的压力也较大,从而产生了推动水的力量。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盐的化学性质以及气体的产生和压力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践,我们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七、实验延伸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盐进行实验,观察它们产生气体的情况是否相同。
2. 可以改变室内温度,并观察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观察气体产生和推动水的效果是否有差异。
通过延伸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更多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科学实验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 3.22----4.20 实验名称月相实验器材:记录纸、铅笔我的猜测: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步骤:1、观察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即使遇到多云,也进行观察2、我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如下,记录时间是每天相同的时刻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我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具有规律性的,上半月左暗右明,明亮部分逐渐增大;下半月左明右暗,明亮部分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变暗。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型实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剪刀、投影仪及屏幕我的猜测: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观察的形状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图一图二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观察记录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观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星”的形状;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观察“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结论:我认为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离我们有远有近;星座其实是距离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幕上排列的图像。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学校时间实验器械:放大镜年级实验名称1 只、玻璃塑料瓶1六年级实验者放大镜的特色个、圆柱玻璃杯 1 只、烧杯 1 只、烧瓶1 只、保鲜膜 3 张、透明塑料绳 2 米我的猜想: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一样于一般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步骤: 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四周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平均,没有放大功能;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沿薄,拥有放大图像的功能结论:我以为放大镜的镜片特色是透明、中央厚、边沿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拥有相同特色的器物,都拥有放大功能。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异☆优异□及格○待改良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晶体形状实验器械:放大镜 2 只、食盐 20 克、白糖 30 克、碱面 20 克、味精 10 克我的猜想:晶体的细微颗粒和肉眼观察的形状有不一样之处步骤:1、观察食盐的晶体:用10X 的放大镜观察,它的小颗粒是正方体2、观察味精的晶体:味精的晶体是长柱体,长的两头有尖3、观察白糖的晶体:白糖的晶体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近似长方体4、观察食用碱面的晶体:碱面的晶体是扁片状的小颗粒观察到的现象:不一样物质的晶体,形状是不一样的结论:我以为晶体物质都有它们各自的几何形状,物质不一样,晶体形状就不一样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异☆优异□及格○待改良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制作晶体实验器械:放大镜 2 只、食盐 20 克、白糖 20 克、碱面 20 克、味精 20 克、滴管 4 支、玻璃片 4 片、 100ml 烧杯 4 只我的猜想: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当是相同的步骤: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 的清水,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搅拌,使其熔解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和溶液,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观察到的现象: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是不一样的结论:我以为不一样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是相同的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异☆优异□及格○待改良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做个简略显微镜实验器械:不一样倍数的放大镜镜片2--3 件、纸筒 4 个、剪刀 2 把、胶带卷 1卷我的猜想:用我们自制的显微镜能够观察更细微的物体的细节步骤:1、调整两个放大镜镜片的距离透过两个镜片观察到的图像最清楚时,量出两个镜片的距离2、固定镜片用胶带和纸筒把两个镜片固定下来,两个镜片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与放大镜对比,放大倍数增添了很多倍,物体的细微之处更清楚、构造更明确了结论:我以为指导教师:显微镜比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更大、观察的更仔细评定等级:★优异☆优异□及格○待改良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正确使用显微镜以及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器械:显微镜 1 台、小刀 1 只、镊子 2 把、培育皿1只、烧杯 1 只、碘酒10ml、载玻片 2 片、盖玻片2片、滴管 1 支我的猜想: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和罗伯特·胡克发现的细胞构造应当是相同的步骤:一、制作洋葱表皮标本装片1、把洋葱从中间纵切两半,取此中一块,在内表皮上,用小刀划“#”字,用镊子撕取“ #”字中间的表皮;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中央,展平,从一端搁置盖玻片,把气泡排出,3、在标本的边沿滴上稀释的碘酒,并用吸水纸吸去剩余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