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二xt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学习情境:2 零件曲线—草图学习目标:l、掌握创建草图工作平面绘制草图曲线。
2、掌握草图的约束(尺寸约束、几何约束)。
3、掌握草图曲线操作(镜像曲线、偏置曲线、投影曲线、相交曲线、添加现有的曲线、草图定位)。
任务一、绘制手柄二维曲线图——草图工作平面、草图曲线绘制手柄二维曲线图如图3-1所示。
图2-1手柄二维曲线图1、操作步骤(l)选择【插入】/【草图】选择坐标平面XC-YC为草图平面,单击“OK”。
(2)画草图。
①用轮廓线命令,近似绘制轮廓曲线。
②用手动几何约束命令,进行约束;点在线上(圆心约束在直线上)。
③用尺寸约束命令,标注尺寸如图2-2所示。
(3)草图定位,单击“完成草图”。
图2-2草图2、草图工作平面草图是位于平面上的点、线的集合,二维图形作为三维建模的基础:可以进行参数化控制,修改草图,实体模型也自动更新。
图2-3“创建草图”对话框草图工作平面是用于画草图曲线的平面(可以是坐标平面、基准平面或实体表面)。
(1)创建草图工作平面选择工具栏图标:特征工具栏中的草图图标或下拉菜单:[插入]→[草图],弹出如图2-4所示“创建草图”对话框。
创建草图的类型:①在平面上a、现有平面可以直接选取模型平面或坐标平面作为草图工作平面。
b、创建平面单击“平面构造器”按钮,往“平面”对话框中,选择“自动判断”、“点和方向”、“距离”、“成一角度”和“固定基准”等方式建立草图工作平面。
c、创建基准坐标系单击“基准坐标系”按钮,在“基准CSYS”对话框中,选择“自动判断”、“三平面”等方式建立草图工作平面。
②在轨迹上该方式可以在曲线上创建草图工作平面。
选取空间曲线,确定草图工作平面在曲线上的准确位置(有圆弧长、%圆弧长、通过点三种方式),再确定草图工作平面的方向(有垂直于路径、垂直于矢量、平行于矢量、通过轴四种方式)。
(2)草图的命名在草图生成器的文本框中显示系统缺省的草图名如图2-4,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输入新的名称,并按Enter键确认。
一、讲述活动的含义讲述是发展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幼儿园的讲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独白语言能力的教育活动。
独白语言是比谈话更为复杂、更为周密的一种口头语言的表达形式。
它的特点是要用计较恰当、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讲述活动以促进幼儿幼儿语言表述行为的发展为主。
需要幼儿积极参与命题的讲述实践,帮助幼儿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表述的语言经验。
看图讲述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观察图片、理解图意,并运用恰当的语句完整、流畅地表述图意的教学活动。
讲述活动中使用的单幅画或连环画是通过色彩和线条来反映客观现实的,它所反映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具有鲜明的直观性。
二、讲述活动与谈话活动的区别幼儿在谈话活动中的语言交流是双向或多向的,交谈的对象是明确的,交谈的话语是简洁的且上下连贯紧扣的;而在讲述活动中,幼儿的语言交流对象是不明确的,可以是讲给一个人听,也可以是讲给多人听,说的话语相对较长,句子成分比较完整,而且每段话相对独立,各成章节。
讲述活动的独白是要求幼儿独自完成一段完整话语的过程,即幼儿凭借所提供的材料和相关的语境,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构思,组建语言,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所见所闻进行加工、整理,然后选用恰当的词句连贯而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因此,讲述活动对语言的要求比谈话活动对语言的要求高。
讲述语言是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的,要求幼儿独立构思与独立表达对某一内容的完整认识。
讲述活动是培养、锻炼幼儿独白语言的特别途径,有别于其他各类语言教育活动,有着独特的语言教育价值。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围绕某一个话题进行谈话的语言教育活动。
它旨在让幼儿将己积累的生活经验与呈现的话题有机联系,融入自己的见解,运用语言陈述出来。
谈话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是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幼儿倾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交往水平等关键经验的发展。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课后习题与答案
学习情境二课后习题与答案
1.用指针万用表测量(BC )时,表笔接线的极性必须正确。
[多项选择题]
A、直流电阻
B、直流电压
C、直流电流
D、交流电流
2.在使用钳形电流表测量检测电流时:(ACD )o [多项选择题]
A、只能让被测导线(电线)穿过钳口
B、需要将电路切断停机后才能进行测量
C、可以在不切断电路的情况下来测量电流
I)、钳形表一般准确度不高
E、只能让被测导线(电线)压在钳口上
3.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与电能表配合使用时其正确极性应是(B )。
[单项选择题]
A、加极性
B、减极性
C、加极性或减极性均可.感应式电能表的驱动力矩是电压和电流元件产生的,电压元件的功率消耗要比电流元件(B )。
[单项选择题]
A、小
B、大
C、因表而异
4.以下工具中不能够带电作业的是(A )
o
[单项选择题]
A、改刀
B、钢丝钳
C、试电笔
D、都可以
5.电流表不允许直接跨接在电源两端测量电流。
(正确)[判断题]
7.电能表就是功率表,可以测量用电设备的功率。
8.用电笔检查时,电笔发光就说明线路一定有电。
9.交流钳形电流表可测量交直流电流。
10.剥线钳是用来剥削小导线头部外表绝缘层的专用工(错误)[判断题](错误)[判断题](错误)[判断题],(正确)[判断题]。
◎学习情境二技能训练技能训练1一、目的:通过训练,掌握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习性。
二、资料:以下是金利达五金制造有限公司2008年和2009年损益表资料,假定期初、期末均无存货,两年的售价及成本水平无变动。
金利达五金制造有限公司损益表单位:元项目2008年度2009年度销售收入200000 300000销售成本:直接材料40000 ?直接人工50000 ?变动制造费用20000 ?固定制造费用????销售毛利40000 ?推销和管理费用变动部分??固定部分14000 ???净利10000 ?三、要求:根据上述已知的有关资料,结合成本习性原理,将损益表中的“?”部分填入正确的数据。
技能训练2一、资料: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7—12月份的产量及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项目7 8 9 10 11 12时间产量(件)40 42 45 43 46 50总成本(元)8800 9100 9600 9300 9800 10500要求:(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技能训练3一、资料: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1—8月份的产量及总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项目时间 1 2 3 4 5 6 7 8产量(件)18 20 19 16 22 25 28 21总成本(元)6000 6600 6500 5200 7000 7900 8200 6800二、要求:(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技能训练4一、资料2.资料:某企业2009年1-6月产量和制造费用的资料如下:月份产量(件)制造费用总额 ( 元)1 42000 1070002 45000 1100003 40000 1050004 50000 1120005 60000 1350006 55000 122000该企业的制造费用总额由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部分所组成。
会计部门曾对3月份制造费用总额105000元进行分析,各类成本的组成情况为:变动成本总额 52000元固定成本总额 38000元混合成本总额 15000元二、要求:(1)以高低点法将制造费用中的混合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学习情境二分析国际贸易理论
一、思考题
1. 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贸易理论的异同,解释为什么说斯密的绝对优势论是比较优势论的特殊形式?
答题要点:虽然李嘉图同斯密一样强调进口带来的利益,但他并不只是重复斯密关于国际贸易的好处,而是提出了更加系统的自由贸易理论,从资源的最有效使用角度来论证自由贸易与专业分工的必要性。
2. 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题要点:要素禀赋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所谓狭义要素禀赋理论,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学说,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分工和国家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
广义要素禀赋理论,是指除了生产要素供给比例学说之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该学说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说明国际贸易不仅使国际间商品价格趋于均等化,还会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化。
3. 人们对里昂惕夫之谜都有哪些解释?
答题要点:
(1)劳动效率的差异:劳动效率的差异是由里昂惕夫首先提出来的,后来经过美国经济学家基辛(D.B.Keesing)的发展,利用劳动效率、劳动熟练或技能的差异来
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认为,“谜”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大约是其他国家工人的3倍。
因此,如果以效率单位来衡量劳动,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丰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所以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低于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与要素禀赋论一致。
(2)人力资本的差异:人力资本差异是由美国经济学者凯南(P.B.Kenen)等人提出的,他们用对人力投资的差异来解释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符合要素禀赋论的。
他们认为,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是不同质的,这种不同质表现在劳动效率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劳动熟练程度所决定的,而劳动熟练程度的高低又是由劳动者进行的培训、教育和其他有关的开支水平所决定的。
因此归根结底,高的劳动效率和熟练程度是一种投资的结构,是一种资本支出的产物。
(3)贸易壁垒的存在:该解释认为“谜”是由于市场竞争不完全而产生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因为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而使要素禀赋理论的规律不能实现。
(4)忽略了自然资源:里昂惕夫用双要素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只计算了贸易中资本和劳动的比率而忽略了如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
不充分注意到各国自然资源的不同以及它们与资本和劳动力的关系,就不能完全解开资本劳动比率计算结果中出现的大部分奥秘。
实际上,一些产品既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又不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属于自然密集型产品。
4. 什么是规模经济?它如何成为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础?
答题要点:规模经济是指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该理论标志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向现代贸易理论的转变;说明了在当代国际贸易中普遍存在的产业内贸易现象;解释了当代国际贸易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修正了传
统国际贸易理论关于要素价格效应的观点;揭示了当代贸易利益的又一重要来源,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5.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题要点:一种是一国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的产业间贸易,也称为部门间贸易;另一种是两国互相进口和出口属于同一部门或类别的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又称为部门内贸易。
6.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主要是什么?该理论对国际财富概念的阐释与现在的不同?
答题要点:重商主义在上述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主张,但基本点是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7. 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答题要点:早期重商主义的主要政策为: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所有的货币交易;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货款用于购买本国的货物。
晚期重商主义为了鼓励出口,主要的政策是:以补贴和出口退税等措施鼓励出口;禁止重要原料的出口,但允许自由输入原料加工后再出口;减低或免除出口税;与国外签订贸易条约;设立特权贸易公司,实行独占性的殖民地贸易政策。
英国在此基础上还采取以下政策:颁布《谷物法》,限制谷物进口;颁布职工法,禁止技术工人离境,鼓励外国技工移入;颁布航海法,规定一切输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用英国的船只或原出口国的船只运输,一切输出到亚洲、非洲、北美洲的货物必须
使用英国或殖民地的船只,由此来限制英国对外贸易中外国运输业与英国运输业的竞争;鼓励人口繁殖;为了限制进口,直接禁止若干种外国商品,尤其是奢侈品的输入;征收保护关税。
8. 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答题要点:1. 汉密尔顿的保护幼稚工业贸易学说,其主张的主要内容为:首先,提出幼稚产业的概念,明确指出由于外来的竞争力可能会在最初试验阶段和资金方面承受较大的压力、尚未发展起来的工业是幼稚产业,应该保护;其次,进一步分析了为什么需要保护幼稚工业;再次,提出了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贷款,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免税进口本国急需的原料,给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并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等多种措施。
2. 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其主要理论的内容为:(1)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竞争,主张一定条件下的保护制度。
(2)反对比较成本贸易理论,主张发展生产力。
(3)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提出保护贸易的具体原则和措施。
9.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题要点: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性质和规模经济的存在,市场份额对各国各企业越来越重要。
市场竞争成为一场少数企业间的博弈,谁能占领市场谁就能获得超额的利润。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主张通过政府补贴等手段来帮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而企业获胜之后所得的利润会远超过政府所支付的补贴。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解析按照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一国如果对生产要素进行最佳组合,在某种商品中密集使用资源禀赋相对丰裕、价格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就能够在该种商品上具有较低的比较成本,从而具有出口优势。
显然,从理论上观察,中国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产品和加工食品等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能够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和竞争的比较优势。
案例二解析在下述例子中,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是比较优势还是规模经济?
(1)加拿大是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
规模
(2)英特尔生产了世界上半数以上的CPU。
比较
(3)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复印机。
比较
(4)中国是主要的电视机出口国。
规模
(5)东南亚大量出口运动服装。
规模
案例三解析在下述例子中,主要显示的是外部规模经济还是内部规模经济?
(1)美国的大型家庭农场。
内部
(2)天津的食品街。
外部
(3)苹果公司。
内部
(4)荷兰的郁金花市场。
外部
(5)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
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