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植物的特点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15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小班认知植物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植物是自然界很重要的生物,学习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形态和生长特征。
3.了解植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且能够区分不同植物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
二、教学内容:1.植物的基本特征2.植物的基本形态和生长特征3.植物的分类4.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植物的基本特征:让幼儿们拿出自己带来的植物,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幼儿认识植物。
(1)植物是自然界很重要的生物,它们和我们一样都需要空气、水和阳光才能生存。
(2)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是个体组织构造复杂,功能不同的多细胞体;植物细胞数量庞大,多样化程度高;具有叶、茎、根三部分。
2. 植物的基本形态和生长特征:(1)植物的根让幼儿们观察植物的根,并引导他们认识植物根的特点。
(2)植物的茎:让幼儿们通过观察植物的茎,了解植物的茎有什么特点。
(3)植物的叶: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让幼儿们了解植物的叶子形状、大小、颜色和用途。
(4)植物的花和果:让幼儿看看植物的花和果这两个部位,了解它们的特点及用途。
3. 植物的分类: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形态、颜色、大小等不同特点,让幼儿学会将植物分类。
4. 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1)食品让幼儿们认识一些常见的植物食品,例如水果、蔬菜等,并让他们了解这些食品的营养价值。
(2)药物让幼儿知道一些常见的植物药,以及这些药物的功效和作用。
(3)装饰让幼儿观察一些常见的装饰用植物,例如花卉、盆栽等,并让他们了解这些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2. 实际操作法3. 游戏与活动法五、教学资源:1. 植物标本、图册2. 生产实物3. 教学影片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孩子兴趣和积极性2. 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3. 可视化展示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七、扩展活动:1. 带孩子到花园或植物园,看看不同的植物,观察他们的形态、颜色和生活习性。
《我喜爱的植物》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自己喜爱的植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生动地描述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写出有个人特色的作文。
4.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选取自己喜爱的植物,观察并了解其名称、特点、生长过程等。
2. 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生动地描述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3. 发挥想象,描述自己与喜爱植物的互动经历,表达对植物的喜爱之情。
4. 修改和润色作文,提高写作质量。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展示自己喜爱的植物,分享与植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观察和描述植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3. 示范:教师示范写作过程,展示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描述植物。
4.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喜爱的植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6. 展示:学生互相展示作文,进行评价和交流。
7. 修改:学生根据评价和反馈,修改和润色自己的作文。
8.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写作活动的收获,强调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喜爱植物的观察和描述是否准确、生动。
2. 评价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 评价学生作文的条理性和创造力。
4. 评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植物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点。
2. 写作范文:用于示范和参考。
3. 作文评价表:用于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修改。
4.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植物,介绍其特点和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 写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和创造性。
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共同完成一篇关于植物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自然教案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自然教案: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植物和动物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两类生物,它们在自然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界,还可以培养我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本教案将介绍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及其重要性,促使学生对植物和动物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它们的差异和联系。
一、植物的基本特征1.1 外部特征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和花等器官。
根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茎用于支撑和运输物质,叶用于光合作用,花用于繁殖。
通过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可以分辨不同的植物种类。
1.2 内部结构植物的内部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等。
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组织由多个类似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组成,而器官则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
通过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2.1 身体结构动物的身体通常由头部、躯干和四肢构成。
不同的动物类别具有不同的身体结构特征,如鸟类有翅膀、鱼类有鳞片等。
2.2 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如鸟类可以飞行,鱼类可以游泳,哺乳动物可以奔跑。
通过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可以了解它们在适应环境和捕食猎物方面的特点。
三、植物和动物的共同点3.1 生命活动植物和动物都有生长、繁殖、呼吸、代谢等基本的生命活动。
它们需要利用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3.2 生态作用植物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为环境提供氧气并净化空气。
动物则参与食物链的传递,保持生态平衡。
四、实践活动4.1 观察植物标本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的细胞结构差异,加深对植物种类的认识。
4.2 动物观察与分类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通过观察和比较,将观察到的动物进行分类,增加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
植物的特点教案幼儿园科学教案:神奇的植物[教学目标]1、通过奇特的植物叶片,初步认识贵州原生或引种的几种神奇植物。
2、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银杏、跳舞草、鹅掌楸、猪笼草的叶片实物及植株图片若干。
[教学形式]采取猜谜语、讲故事,展示实物、师问幼答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一、银杏1、猜谜语:我知道许多小朋友都喜欢猜谜语、听故事,今天我先出个谜语,如果猜中了,我就讲个好听的故事给你们听,好不好?像蝴蝶,像纸扇,秋天黄,真漂亮。
对!叫银杏。
真厉害!想不到这么难的谜语,小朋友一下子就猜着了!好,现在该我讲故事了。
2、讲故事:离都匀不远处,有个地方叫福泉。
很久以前,福泉有个好官白秀才,他办事公道,惩恶扬善,深受百姓拥戴。
白秀才家门前有棵银杏树,是他小时候同爷爷一道种下的,老百姓为了表示感谢,就把这棵树叫做“白秀才”。
千百年来,在一代代老百姓的呵护下,“白秀才”终于长成世界上最大的银杏树。
3、扩展知识:“白秀才”的腰有多粗?它的个儿有多高?它有几岁?银杏树不仅长得高大帅气,而且叶子能做药,木材能打家具,可以说,银杏全身都是宝。
在公园里、街道旁、高山上,到处都能见到银杏树,春天绿油油,秋天金灿灿,我们的家园真漂亮!4、巩固认识:再看看我们手里的小树叶,它的模样像什么?二、跳舞草1、小小草,生三都,你唱歌,它跳舞。
2、古时候,三都有个美丽善良、喜爱唱歌跳舞的水族女孩,一天,狗腿子将姑娘强行抢去,威逼她为坏蛋土司表演。
姑娘誓死不从,投江而亡。
不久,江边长出一株漂亮的小草,每当有人唱歌时,小草便跟随歌声,翩翩起舞。
当地老百姓说,这株小草就是姑娘变的,还给它取了个非常好听的名字:跳舞草。
3、跳舞草生长在三都县瑶人山,是一种珍稀植物。
它的叶柄上,长着一大两小共3枚叶片,每当听到美妙的歌声时,它的小叶便会双双起立,翩翩起舞,非常神奇。
跳舞草不仅会跳舞,还可以做药治病。
4、师问幼答,让幼儿通过叶片的功能特征认识跳舞草。
生物小学三年级植物教案: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对自然世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本教案将带领三年级的小学生探索植物的奥秘,让他们了解植物是如何成长并发挥作用的。
一、植物的生长过程1. 种子发芽:种子是植物生命的起点。
我们将为学生准备种子,并以实际操作来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首先,给每个学生一个透明塑料杯和一些土壤。
然后让他们把土壤放入杯中,并在土壤上撒上种子。
接下来,在课堂上观察并记录每天种子变化的情况,包括更黑(吸收阳光)、裂开(发芽)和幼苗出现等。
2. 幼苗成长:幼苗从种子里伸展出来后,会继续向上延伸并快速生长。
通过让学生培育幼苗,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个阶段非常有趣又神奇的过程。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盆土,并让他们在上面种植幼苗。
要求学生每天给幼苗浇水,并在课堂上记录它们的变化,比如长高、变粗等。
3. 茎和叶的功能:茎是植物体的支撑部分,负责将养分从根传输到其他部位。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吸收阳光制造食物。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种类植物茎和叶的形态来认识它们的功能。
请每个学生带一片不同的树叶回家,并在第二天把它们带到教室里一起观察并比较。
4. 树木年轮:树木年轮是树木年代和生长条件的可靠指示器。
借助这个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树木切口中年轮层数来了解树木生长岁数以及过去生长环境的变化。
为了实施这个活动,带领学生到教校附近有树木绿化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并请他们将所收集到的数据在课堂上进行整理并分析。
二、植物的特点1. 和动物相比,植物无法移动。
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让他们思考植物为什么不能像动物一样移动,并引导他们从根、茎和叶这些结构的特点出发进行回答。
帮助他们理解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来维持生命活动,并通过茎将养分传输到其他部位以支撑整个植物体。
2.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利用实验演示水对植物的重要性,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点。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和它们的特征教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和它们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和区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 掌握一些常见动植物的特征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PPT、标本等。
2. 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材。
三、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包含多种动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a) 图中的生物有哪些?有什么特点?b)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鼓励他们举手回答。
【探究】2. 教师以图文并茂的PPT为辅助,具体介绍一种常见的动物,如猫:a) 引导学生观察猫的特点,如四肢、尾巴、面部特征等。
b)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或描述猫的特点。
3. 教师以同样的方式,介绍一种常见的植物,如树:a) 引导学生观察树的特点,如树干、树叶、树枝等。
b) 学生参与讨论,描述树的特点。
4. 教师提问学生:动植物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可以大声回答,教师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一些差异。
【拓展】5.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植物区和动物区,通过观察真实的动植物,加深学生对它们的印象。
6.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让每组选择一个动物或植物,用图片、手工、绘画等方式呈现该生物的特点。
a) 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准备,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指导。
b)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展示出自己的作品。
【巩固】7. 教师问答练习:a) 教师提问学生:狗和树有哪些不同之处?b) 学生积极回答:狗有四条腿、尾巴,而树没有腿和尾巴。
8.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a)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找出它们的特征。
b) 学生可以通过拍照、绘画、写字等方式记录下来。
【总结】9.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
鼓励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环境问题。
四、课堂反思与改进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形形色色的植物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分类和特点2. 植物的生长环境3. 植物的保护和利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植物的分类和特点,植物的生长环境。
2. 难点: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各种植物的实物和图片,了解其特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植物的生长环境和保护措施。
3. 实践法:学生自己设计保护植物的活动。
五、教学准备:1. 植物实物和图片。
2. 保护植物的活动材料。
3. 教学课件。
教案内容: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出示植物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
二、教学新课:1. 讲解植物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
2. 讲解植物的生长环境,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
三、课堂讨论:1.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植物。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总结出保护植物的措施。
四、实践活动:1. 让学生自己设计保护植物的活动,如制作保护植物的宣传海报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植物的分类、特点和保护措施。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保护植物方面的责任和行为。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植物的分类和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地观察和描述植物。
在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保护植物的措施。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出保护植物的活动,并在展示环节积极分享。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对于植物的保护和利用部分,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植物的繁殖方式3.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繁殖方式。
大班植物写生教案精品文档大班植物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结构特点,运用形状、线条写生完成一幅线描或色彩的植物写生作品。
2、通过对比、观察植物的活动,发展对写生植物添加和前后空间的处理能力。
3、体验写生的乐趣,进而更好地欣赏和体会植物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的结构以及表现手法,启发观察重点,激发观察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经过观察思考胡用写生的方法进行描绘,注意画面形、色、遮挡等关系。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画纸、油画棒、水彩笔、植物图片或盆栽植物。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1 / 13精品文档课件展示图片教师:“在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植物给我们带来了勃勃生机,你喜欢那些植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吗,”2、问题讨论教师:“哪些离我们近,哪些离我们远,哪些在前,哪些在后,”“能否找出植物茎干长势的线条,”“那些地方是有遮挡的,”我的画画我做主请学生说说自己图片中植物的造型,植物的疏密、遮挡、枝干朝向。
可以是学生带的植物照片、盆栽植物,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植物照片。
3、深入探究植物的写生步骤。
向大师学习作。
教师:“植物的造型都一样吗,”“叶子都有哪些形状,”“植物的颜色都一样吗,”“画家在绘画技巧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吗,”2 / 13精品文档虚实画法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示范写生过程。
4、欣赏同龄人作品5、时间探究作业布置:独立完成一幅植物写生的作业。
构图要饱满,注意遮挡、虚实、颜色的处理。
6、评价展示教师集中展示学生的写生作品。
评价要求:构图是否饱满,有无注意遮挡关系,线条是否虚实,颜色运用是否得当。
7、拓展延伸在其他载体上画画写生作品,或者周末和父母同学一起外出写生采风。
1、植物写生课时课时课型绘画教学目标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3 / 13精品文档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我喜爱的一种植物》作文教案教学目标:1、观察你喜爱的一种植物。
重点观察植物的干、叶、花及颜色。
2、观察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状、颜色、以及你为什么喜欢它。
3、要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写,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4.描写植物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或衬托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1、观察植物的干、叶、花及颜色2、抓住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教学准备:搜集要描写的和你喜爱的植物的图片或实物观察。
教学指导:一、审题;本次习作是写什么的?(2植物)植物有哪些是?(花,草,数,庄稼)。
题眼是什么?喜爱1(板书)怎么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就是眼中有物把你知道的印象中的植物画出来(5分钟等待)检查怎样才能介绍清楚你喜欢的植物呢?二、认真观察,抓住特点。
世界上的植物千千万万,它们的形态也千差万别,我们要写一种植物,必须写出它的独特形态。
在写作前,要选择好你喜欢的一种植物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观察时要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1、如视觉(看一看)、嗅觉(闻一闻)、触觉(摸一摸)、味觉(尝一尝)、听觉(听听别人怎么说)。
2、观察植物的A干、枝__——大小,高矮、形状、色彩B 叶__形状、色彩、变化C 花_形状、姿态及颜色例如观察串红——先选一棵长得好的串红,看看花是怎样排列在茎上的,是一排还是两排?是对排的,还是隔着排的?再数数看,一棵串红上到底有多少朵花?然后,再仔细看一朵花,它可以分成几部分,花瓣是什么样的形状,像什么?花中间还有什么?有多少?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像什么?风吹来时候。
花又怎样,又像在干什么?最后,你在走到远处,看看这一大片串红,在阳光照耀下,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三、练说1、生说看到的A B(师展示:看到的——A枝干笔直地插入泥土中吸收土壤里的养料/嫩茎从主干中抽出,伸向四周。
一片片瘦小而窄长的叶子/叶边是锯齿形的细长的枝干上)2、生练说 C师展示:桃花花儿终于开了,颜色粉嫩粉嫩的,五个花瓣向各方绽成开/月季花很香,它的颜色是红色的,花心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黑色的。
小学认识植物教案范文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植物的兴趣。
3. 引导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特征:植物的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
2. 植物的分类: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等。
3. 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食物、衣物、住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植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有什么特点吗?植物可以分为哪几类?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
2. 讲解植物的分类,如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等。
3. 举例说明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物、衣物、住房等。
三、实践(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让他们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其特征和分类。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2. 提问:你们学会了怎样认识植物吗?植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五、作业(课后)1. 让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了解其特征和分类。
2. 思考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撰写一篇短文。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植物的认识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结合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备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植物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掌握不同地理环境下植物的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特征2. 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不同地理环境下植物的分布规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物具有生命、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根、茎、叶等器官等基本特征。
二、植物的基本特征(10分钟)1. 教师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光合作用、器官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植物的基本特征。
三、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讲解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气候、土壤、水分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四、不同地理环境下植物的分布规律(10分钟)1. 教师讲解不同地理环境下植物的分布规律,如热带雨林、草原、沙漠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探讨不同地理环境下植物的分布规律。
五、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地理环境案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植物。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该地理环境下植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策略。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地理环境,调查该环境下的植物种类及其特征。
2. 学生汇报调查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植物的基本特征。
2. 学生能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植物的分布规律。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植物标本或图片。
2. 地理环境案例资料。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感受植物的特征。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 教师应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植物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我喜爱的植物》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选择自己喜爱的植物,并能够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来描述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有趣的方式来表达对植物的喜爱之情。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择自己喜爱的植物,观察并了解其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来描述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3. 通过讨论和分享,学习如何表达对植物的喜爱之情。
4. 练习写作,将对自己喜爱植物的描述写成作文。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爱的植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如何观察和了解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以及如何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来描述。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描述自己喜爱的植物,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4.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爱的植物,并练习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来描述。
5.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描述,互相学习和交流。
6. 写作:学生根据讨论和分享的内容,写成作文。
四、教学评价:1. 对学生选择的植物和描述的内容进行评价,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2.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对植物的喜爱之情。
3.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来描述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五、教学资源:1. 植物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作文纸张或电子设备,用于学生写作。
3. 参考资料或书籍,用于学生查阅和了解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六、教学扩展活动:1. 组织一次植物观察之旅,让学生亲自走进大自然,观察不同的植物,并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开展植物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知识和特点。
3. 举办植物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植物的喜爱之情。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的安全,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要注意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
儿童植物鉴赏教学案二:了解植物的生理特点引言:植物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植物可以提供给我们食物、衣物、药物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生活必须品。
在儿童时期,了解植物的生理特点,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并从中学习到科学的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关于儿童植物鉴赏教学案二:了解植物的生理特点。
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主要生理特点,知道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2、学习了解植物种子的基本构造和作用;3、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4、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爱护心理,培养其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
二、教学过程1、引入在学生们对植物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发挥联想,问一些问题。
比如,植物们都是怎么生长起来的?它们是用什么食物代谢产生能量的?等等。
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理特点的教学(1) 植物的生长环境根据生态学理论,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植物也是如此,它们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合的环境因素,如水、空气、温度、光线等。
让学生从环境条件的角度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具体包括水分、光照、温度等因素。
(2) 植物的食物代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和能量。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植物合成食物的原理,并对交换气体和制作食物产生了解。
(3) 植物的呼吸植物除了进行光合作用合成食物外,还会进行呼吸代谢产生能量和获得其他物质。
了解植物的呼吸原理,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植物的生命体征和特点,同时也让学生从新的角度对植物产生兴趣。
3、种子发芽的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植物发芽的必要条件和规律。
(2) 实验过程a. 蒟蒻种子试验步骤①取一些蒟蒻种子,清洗干净后准备种植。
②在小杯子里倒入约三分之一高度的清水,将清洗好的蒟蒻种子放入杯子里。
③将杯子放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适合的地方。
《我的植物朋友》教案这是《我的植物朋友》教案,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我的植物朋友》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教学重点:抓住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师:同学们,世界因为有了绿色的植物才变得生机勃勃,如果没有植物,我们的地球将变得一片荒凉,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珍惜植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爱护植物呢?要爱护它,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它,认识它,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怎样做才能爱护它,才不会做错事伤害它。
如果我们把自己了解和认识的植物写成文章,让看了文章的人也了解和认识它们,那么,我们就为环保和绿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来写植物的文章。
二、学生自己展示喜欢的植物记录卡1.课前收集整理好所观察植物的资料,做好观察工作,做一个观察记录卡,包括植物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和其他所了解的性状。
2.小组内介绍。
3.选出小组内介绍的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写作方法指导:1.写好植物的形态抓住不同植物的特点,有目的`地描写。
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
总之,要抓住所写的植物与其它植物不同之处。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般来讲,写植物的顺序有两种:一是按茎、叶、花、果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的顺序;二是按生长顺序。
3.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1)对比法例如:在这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里,我喜爱的既不是花中之王牡丹,也不是娇艳欲滴的玫瑰,而是可治百病的芦荟(2)比喻法例如:万寿菊有的是未开的青色的花骨朵,远远地望去像一个个小小的话筒,竖在枝头,花瓣一层又层,密密地重叠在一起,像一个淡黄色的绣球。
一年级科学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绿色植物,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绿色植物,如树木、草本植物、蔬菜等。
2. 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如种子繁殖、光合作用等。
3. 探索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物来源、环境保护等。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绿色植物。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兴趣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讨论、实验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环节1】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植物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环节2】1. 教师讲解:介绍常见的绿色植物,如树木、草本植物、蔬菜等。
2. 学生观察: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图片或实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学环节3】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物来源、环境保护等。
【教学环节4】1.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或实验,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环节5】2.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考察学生对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理解,以及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 评估学生的观察、描述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植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对植物外部形态表现出浓厚兴趣
2.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
【学习重难点】
1.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特征
2.客观描述对植物的观察和发现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塑料花是植物吗?
2.简单介绍仙人掌的特点。
3.简单介绍松鼠的特点。
4.简单介绍白萝卜的特点。
5.银杏是什么颜色的?
二、达标检测
1.向日葵形状像什么?
2.牵牛花有什么特点?
3.除了观察颜色和形状,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来观察植物?
4.感官在观察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5.你是怎样判断是什么植物的?。
写出植物的特点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要善于观察,能抓住植物的颜色、样子、气味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
2.进行写作时,在对植物特点的描述过程中还要展视出植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
能抓住植物的颜色、样子、气味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除了写出植物的特点,还要展视出植物的品质。
【教学板书】
写出一种植物的特点
颜色、形状、种子的样子
与其他植物比较(思考)
品质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大家平常有没有留心观察过周围的植物?喜欢他们吗?都是什么植物?请分别用一个词语形容你心中的植物
(请同学回答。
)
二、出示范文,体会方法
题目:《惹人喜爱的太阳花》
题目写了什么植物?(太阳花)写了太阳花的什么特点?(惹人喜爱的特点)在作文的题目呢就说明了整篇文章是写太阳花的,重点呢就是它的“惹人喜爱”,说明我们整篇文章就是围绕太阳花惹人喜爱的这个特点来描写。
同学们是喜欢题目写“太阳花”还是更喜欢“惹人喜爱的太阳花”?我们平常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就能用上这么一个办法?
开头:接着我们看到第一段,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我家养了一盆太阳花,我很喜欢它。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就直接点题,交代了所描写的植物名称(太阳花),写的是什么内容(惹人喜爱),呼应了题目,在文章的一开始就告诉了读者,我喜欢太阳花。
,根、茎、叶按生长顺序,太阳花先有什么?然后是?最后是?写了太阳花的第二段.
“太阳花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吸取着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
太阳花的茎干的浅褐色的,非常嫩,你只要用手轻轻一捏,汁水就会流出来。
太阳花的叶子长得像稻米,绿莹莹的似翡翠,好像一条条绿色的小蚕虫在昂着头寻找食物。
”这样写是不是很有条理呢?给人一种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认识。
第三段写了太阳花的颜色,“太阳花五颜六色,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白色,有的是紫色,有的是蓝色,还有的是粉红色,非常艳丽。
”
第四段写了太阳花的形状,“太阳花比五分的硬币略大,形状似灯盏,由五篇心形的单片花瓣组成”。
第五段很巧妙、很自然的从太阳花的开放过渡到凋谢。
“从太阳升起的时候,太阳尽情地开放;写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太阳花凋谢”
第六段描写了太阳花凋谢时的形态,以及和其他花朵的区别“凋谢的五片太烟花花瓣不像其他花朵那样,一片片地脱落,而是仍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为孕育的花蕊提供营养和温暖,然后逐渐地变黄变枯,最后一期脱落。
”
第七段拿太阳花和牡丹花、荷花、月季进行比较,写“太阳花没有牡丹花那样华贵,没有荷花那样芬芳,没有月季开得那样长久”但太阳花有太阳花惹人喜爱的品质,“用自己短暂二魅力的生命默默地点缀着大自然,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
最后一段“我爱太阳花”呼应开头,回归了主旨。
通过比较,作者既指出太阳花的美好品质,抒发对太阳花的喜爱,又使文章的主旨得到了深化。
理论讲解
(一)观察有序。
首先,观察时要调动多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
例如:从远到近观察。
先从不给远处观察,把握植物的总体印象,再从近处观察,抓住植物的局部特点。
其次,自习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全过程。
(二)描写有序。
描写要有顺序,文章要有重点。
在有顺序的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有顺序地描写。
我们可按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去描写,侧重写植物的局部,即茎、叶、花等特征。
(三)抓住特点。
要抓住植物的大小、形状、花果、颜色、滋味等特点。
要想描写得具体,就要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四)善用修辞。
运用方法,动笔实践要想写好植物的特点,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抒“太阳花的叶子细长得想稻米,绿莹莹的似翡翠,好像一条发自己对植物的感情。
比如:
条绿色的小蚕虫在昂着头寻找食物”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花的叶子”比喻成为“小蚕虫”;“花瓣中心的花蕊就像一群穿红外衣、戴小花帽的豆苗娃娃,紧紧地簇拥在一起。
”用拟人的手法,把花蕊描写得惟妙惟肖。
“太阳花没有牡丹花那样华贵,没有荷花那样芬芳,没有月季花开得那样长久”用排比的手法增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作文练习
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写一个片断,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写一篇小短文,写出植物的特点,要体现这种植物的品质。
字数不少于600字。
梅花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
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
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
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
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
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
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
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
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
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
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
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
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
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
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