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陈刚+高职高级能人才陈刚工作室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3.10 KB
- 文档页数:3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成果科类:08 申报等次:二等奖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成果立足“五新”:新理念、新标准、新技术、新模式、新资源。
体现服务现代职业教育的系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理念,基于职业教育的特定性、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探索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开发模式,促进职业教育教法和学法的改革与探索。
(1)以“五新”为特色:遵循新理念、执行新标准、融入新技术、推进新模式、配套新资源。
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学生认知规律。
(2)以科促教,科教融合,成果通过校企合作,以企业技术服务、科研项目为抓手,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要求纳入教学内容,系统开发专业系列化教材,在全国高职机电类专业教材建设中具有引领性。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1、遵循新理念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
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来推进。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摈弃抽象晦涩理论阐释,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为例,主体就是学生“您”。
以探月车的实战设计为主线,以国内使用广泛的STC89C51RC 单片机为载体,三个项目引领,项目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积极性不言而喻。
在完成学生任务的同时,提高了自信心、责任心、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
2、执行新标准以教育部新颁发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为依据,教学内成果名称: 面向智能制造的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与“五新”系列教材建设实践(教材) 完成单位:(1)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成果主要完成人:何琼,盖超会,肖春华,张红卫,陈祖新,朱芸,董英英 姓名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何 琼教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256 主持,教材主编,整体负责 盖超会讲师/工程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556 教材副主编,具体实施 肖春华讲师/工程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543 教材副主编,具体实施 张红卫教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144 策划,教材审核 陈祖新副教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576 教材主编,专业调研 朱 芸高级工程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532 教材主编,技术支持 董英英 副教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522 教材副主编,具体实施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就业导向突出教学内容紧跟行业企业新标准。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江汉大学成果科类: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武汉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探索与实践完成单位:(1)江汉大学(2)中南民族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李腊生教授江汉大学350 主持李资源教授中南民族大学330 指导龚萱教授江汉大学370 参与张莉清教授江汉大学360 参与闵杰副教授江汉大学410 参与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一是研究视角比较新颖。
我国高校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学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不够,共享意识不强,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本成果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视角,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导向,综合性的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创新,为破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困局和有效提升其教学效果提供了新思路。
二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强。
本成果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和对策建议。
有的建议已付诸实践,如建立QQ群、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等;有的设想正在由政府主管部门推进之中,如进一步规范课程培训、建立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设立公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大讲堂;有的做法被有的的高校仿效,如跨校教研活动。
三是填补了武汉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研究空白。
本成果对武汉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学资源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统计、整理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1.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学资源的界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学资源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资利用的对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起到显著促进作用的各种资源。
大致可以分为高校内部优质教学资源和社会优质教学资源两部分。
2.武汉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学资源的统计、整理和分析。
武汉地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学资源极为丰富,但需要进行全面统计、梳理和整合,这样才能有效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
1. 申请表:填写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表格,包括项目名称、申报人信息、申报类别等基本信息。
2. 申报说明:详细描述项目的基本情况、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包括项目的目标、内容、方法、成果及影响等方面的介绍。
3. 项目执行计划:列出项目的详细执行计划,包括项目的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参与人员和资源等。
4. 教学教材或工具书:提供教学教材或工具书,包括教学大纲、讲义、试卷、教学PPT等。
5. 学生作品或实践报告:提供学生的作品或实践报告,展示项目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6. 教学评估和反馈:提供对项目进行的教学评估和学生反馈的数据和分析报告,说明项目的教学效果和改进措施。
7. 教师资料:提供申报人的个人简历、教育经历、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等相关资料,证明申报人具备相关能力和经验。
8. 支撑材料:提供其他支撑材料,如项目的奖励证书、相关证明文件、合作单位的支持信函等。
9. 申报人签字:申报人需在申请表上签字确认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以上是一份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的基本内容,在实际申报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成果科类: 08 工学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面向职业岗位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软件建模”的建设与实践 完成单位:(1)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成果主要完成人:罗炜、刘洁、谢日星、徐加、杨国勋、库波、李文蕙、苏智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罗炜副教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432 组织规划,课程主讲,资源建设刘洁副教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504 课程主讲,专业建设,资源建设谢日星副教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432 资源开发,教学改革,实训保障徐加讲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216 教务管理,外联交流,网络维护杨国勋副教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504 课程主讲,专业建设,案例设计库波副教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504 课程主讲,案例设计,教学改革李文蕙讲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504 案例设计,教学实施,材料编写苏智副教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504 案例设计,媒体制作,信息收集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 真实项目,真实过程,职业岗位体验式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中融入产品经理、项目组长、程序员、测试员、软件咨询服务等多种职业岗位体验。
以真实项目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将开发过程与贯穿项目结合;将工作流程与分解任务结合;将知识要点与经典案例结合;将职业素质与课程考核结合;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结合。
课程以其独有的综合性、系统性将高职分散的专业课程融会贯通进行运用。
2. 资源系统,类型丰富,使用灵活。
网上开放资源分为基础资源和拓展资源两块。
整体目录上体现出基础资源的系统性,同时将小案例运用于各个教学单元,配合教学视频,使得各单元又具有较好的独立性,方便学习者随时进行线上学习。
拓展资源类型丰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角度展现。
3. 资源共享,服务师生,辐射面广。
通过“爱课程”网开放课程,将我校建设的优秀课程资源对兄弟院校及广大社会学习者共享,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也使软件建模思想得以推广及普及。
高职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校xxxx职业学院自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在创新育人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
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和不懈探索,我们特此向贵委员会提交我校的教学成果申请。
一、背景介绍xxxx职业学院成立于xxxx年,是一所以提供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学院。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经过多年的砥砺奋进,学校在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教学资源,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二、教学成果1. 创新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xxxx职业学院深入探索创新育人模式,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项目实践,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和机会。
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训基地和实习实践机构,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
2. 教师团队建设与教学改革xxxx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教师团队建设,大力推行教师培训和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
我们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注重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师。
通过开展教学团队建设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3. 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xxxx职业学院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通过完善教学计划、优化专业设置、拓展实践教学资源等措施,不断提升专业的教学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我们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在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三、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1. 学生创新项目实践成果材料(1)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践报告、成果展示等相关材料(2)学生实践项目指导教师评价和建议材料2. 教师教学改革成果材料(1)教师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材料(2)教师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教学教材和教学评价等相关材料(3)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材料3. 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成果材料(1)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规划与措施材料(2)学科获奖情况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情况材料四、总结与展望xxxx职业学院迄今为止取得的教学成果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学校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坚定信念。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高职尊敬的教务处领导:我是××高职学院××专业××班的××同学,经过精心准备和团队努力,我们成功完成了一项有关教学的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此向您提交本次教学成果奖申报书,请您审阅。
一、项目概述本次项目的名称为“××高职学院××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科与实践的融合,推动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项目由我校××教授任项目负责人,共有×位教师参与,面向全院共计××名学生。
在此项目中,我们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引进企业资源,推动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因此,本项目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项目目标1. 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景中,增强实践能力。
3. 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项目具体实施步骤1. 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课程设置和实际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法。
2. 选择项目课题。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擅长领域,选择合适的项目课题,确保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度。
3. 实施课程教学。
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性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4. 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包括实验、实地考察、调研和实习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教学成果申报评审及奖励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强化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号)和《武汉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武政办〔〕号)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拟开展“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教学成果奖”(以下简称“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评审,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学成果奖旨在奖励在我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书育人、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管理、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学生技能培养研究与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集体和个人。
第三条教学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在专业、课程、教材、实习实训基地、教师队伍、学风等教学基本建设方面形成的成果;(二)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教学改革方面形成的成果;(三)在调整改造专业、编制教学文件、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评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与校企合作、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教学组织管理方面形成的成果;(四)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等的长效机制方面形成的成果;(五)在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显著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形成的成果。
教学成果的主要形式为反映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实施方案、研究报告、教材、论文、著作等。
第四条校级教学成果奖原则上两年评审一次。
校级教学成果奖项严格上按照评审标准进行评奖,奖项设置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择优推荐,各等次奖项可以空缺。
原则上总获奖数不超过当届申报数的,其中一等奖不超过当届总获奖数的、二等奖不超过当届总获奖数的、三等奖不超过当届总获奖数的。
成果评审的有关材料和资质有效起止年限为评审当届年的前两年内,如“年”评审的为“第一届”,其有效起止年为年月日至年月日(可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间)。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工程大学成果类别:其他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强化专业联盟合作办学,实现省内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水平的共同提高完成单位:(1)武汉工程大学、(2)湖北工业大学、(3)湖北第二师范学院(4)武汉纺织大学、(5)武汉轻工大学、(6)湖北经济学院(7)湖北大学、(8)中南民族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王海晖、叶志伟、雷建军、胡新荣、阮灵、汪波、王时绘、李子茂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王海晖教授武汉工程大学360 课题总负责。
负责专业联盟运行;完成本单位所承担的工作。
负责核心课程制定、培养方案研究与设计工作。
叶志伟副教授湖北工业大学410 负责完成本单位所承担的工作。
负责协调组织专业联盟教研项目申请、成果总结与统计工作。
雷建军教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470 负责完成本单位所承担的工作。
负责组织协调专业联盟精品课程申报与建设。
胡新荣教授武汉纺织大学380 负责完成本单位所承担的工作。
负责专业联盟毕业论文联合答辩和评审工作。
阮灵实验师武汉轻工大学320 负责完成本单位所承担的工作。
负责专业联盟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单位调配。
汪波副教授湖北经济学院450 负责完成本单位所承担的工作。
负责专业联盟专业建设、组织教材编写工作。
王时绘教授湖北大学370 负责完成本单位所承担的工作。
负责专业联盟MOOC课程资源开发、联盟网站建设。
李子茂副教授中南民族大学480 负责完成本单位所承担的工作。
负责专业联盟教师相互听课与交流工作,协调组织联盟单位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由省内开设有计算机类专业且办学层次相同、办学实力相近的多所高校共同组建了“湖北省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合作联盟”,并以该专业联盟为依托,开展计算机类专业的共同建设工作。
专业联盟通过日常协调机制,制定共同发展的计划,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使联盟在资源整合方面发挥出更大的集群效应。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申报简表成果名称: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实践成果完成人:李庆宁,陈长江,陈彬,熊绪,朱春华成果完成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推荐等级建议:二等奖推荐单位名称(盖章):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推荐时间: 二0一一年三月三日成果科类: 工学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20XX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成果类别:教学改革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 校企业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实践完成单位:(1)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2)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成果主要完成人:李庆宁,陈长江,陈彬,熊绪,朱春华申请人及简况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李庆宁高级工程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610学时主持项目设计引进实施陈长江教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150学时参与项目设计实施陈彬高级工程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600学时参与项目实施熊绪副教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80学时参与项目引进朱春华高级工程师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80学时参与项目设计实施一,成果主要创新点1,争取企业对高等职业院校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得专业教学软硬件水平得到显著提高.2,探索出了实行产权联结,按现代企业的制度运作,建立双向嵌入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共同进行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生产性实训教学大纲,构建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3,在船舶类高职院校率先与船舶专业设计公司合建生产设计工作站,并开展实船生产设计,进行生产性实训教学,使学生有了直接参与船舶生产设计的真实的教学平台,能真正做到从学校到岗位的零距离.学生生产性实训的成果用于企业生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设计收入设立”上海佳豪武汉船院学生奖励基金”,还可以作为工作站的发展基金,进一步推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发展.4,专业教师以工程师身份积极参与工作站的船体生产设计,与企业的工程师进行了联合设计和技术交流,企业的工程师定期对教师进行了“tribon”软件和造船新工艺,新技术的培训,为校内实训基地训练了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上海佳豪武汉船院船舶生产设计工作站,工作站既作为佳豪公司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也作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基地.学院提供近600㎡的场地,XX年9月佳豪公司投入50余万元,购置电脑,安装船舶设计软件.20XX年6月再投资200余万元安装”tribon” “sb3ds”软件.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结合所学专业,提高职业能力,养成职业习惯,提升职业素养,”工学结合”培养应用性人才.2,学校和企业”双向兼职,双岗双职”建立良性运作机制,构建了共同参与的校内生产性教学基地的管理体系,工作站工作团队由本院师生和上海佳豪公司派驻人员组成,工作站站长由学校专业老师担任,企业管理按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工作站承接船舶产品生产设计任务,将实船产品引入生产性实训教学,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以工程师身份参与船舶生产设计,与佳豪公司的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掌握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了自身实践教学水平,培养与锻炼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3,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船舶产品生产设计,学生在真实的生产产品,真实的生产过程,真实的职场氛围,真实的企业文化中教学做合一,实现了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4,实现教学与生产双丰收,学校与企业共受益.XX年佳豪公司从工作站直接招聘技术熟练的学生40名进入佳豪公司工作,现在大部分学生已成为项目主管,为佳豪公司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上海佳豪武汉船院船舶生产设计工作站先后完成了中国远洋总公司南通中远船务分公司350人生活驳船,振华港口机械公司1200吨,3000吨浅水铺管船,南京武家嘴船厂1080teu标准集装箱船,长航宜昌船厂8000吨多用途船舶等共230个分段,近8000张图纸的生产设计,设计产值150万元.图纸已全部用于企业生产,得到了厂家的高度赞扬.2,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带动船舶动力装置,船舶内燃机,船舶电气自动化等专业.20XX年,工作站又引进了佳豪公司在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专家,计划对学校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开展实船生产性实训,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带动船舶动力装置,船舶内燃机等专业,形成以点带面的专业化,系统化. 通过改革与实践,专业建立了新的人才培养机制,《船体识图与制图》课程被评为11年省级精品课程,编辑出版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实训指导》,《船体放样实训指导》教材,发表了人才培养和实训教学论文三篇,对船舶类国家示范性建设的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1,与船舶专业设计公司合建生产设计工作站,并开展实船生产设计,进行生产性实训教学,在该模式的影响下,全院各部门都积极开展产学合作办学,全院船舶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9%以上,毕业生获得企业的高度赞扬.实现了与船舶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生产性实训教学体系.2,工作站的实船生产实训为学生提供了船舶生产设计的真实教学平台,图纸用于企业生产也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收入的一部分设立上海佳豪武汉船院学生奖励基金.3,显著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湖北省高教处处长张建军等领导和许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先后到工作站进行考察,给予很高的评价.《中国船舶报》20XX年4月2日发表”设计公司开进校园——武汉船院与佳豪公司联手打造生产设计工作站”的文章,并发表评论:”让设计公司开进校园,这无疑给正在苦苦求索解决之道的大专院校提供了一条途径.设计工作站是学生们对其将来要从事的工作进行预演的一个绝佳场所……”.《中国水运报》20XX年3月26日也发表文章:”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武汉船院与上海佳豪公司搭建教学新平台.”——。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华中科技大学成果科类:哲学申报等次:一等奖1.1本教学成果具有很强的国际视野,团队成员都有国外留学、考察或教学经验。
邀请多位美、加、澳专家做示范教学或担任顾问。
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于中国高等教育国情(课堂较大、学生内向)的互动式教学法。
1.2本教学成果具有历史传承性,是对杨叔子院士所倡导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本教学成果符合新近颁布的《哲学类专业本科教学国家标准》对创新创业类课程要求),符合“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3组建了教学团队,形成了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4在全国高校推广《批判性思维》教学理念和互动式教学方法。
获得国内主流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的认可和积极响应。
1.5有清晰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明确方法,有效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从“知识传授”扩展到“能力培养”,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普遍意义,代表中国高等教育未来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应试型”教育模式和“填鸭式”教学方法。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从“知识传授”扩展到“能力培养”,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培养业界领军级创新型人才。
“批判性思维”强调的是“逻辑清晰严密的思考”,是一种审慎性思维。
课程的主要特点在“批判”:不是简单否定别人的结论,而是反思其前提和论证过程(康德)。
批判的矛头不仅针对别人,还针对自己。
教学多使用苏格拉底问答法。
该课程在欧美大学是本科必修课,而且其教学理念广泛应用于专业课的教学。
重视批判性思维是欧美大学毕业生创新能力较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无论是发现前人的理论、设计、产品中的缺陷,还是有效构建自己的新理论、新设计、新产品,都离不开批判性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关键内容。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工程大学 成果科类:其他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院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 完成单位:(1)武汉工程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张俊,王海晖,吕涛,汤剑琴,易国洪,谭云松,王邯, 田红梅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张俊 副教授 武汉工程大学 640 分管教学、成果体系构建 王海晖 教授 武汉工程大学 600 教学指导、合作联盟建设 吕涛 副教授 武汉工程大学 720 专业建设汤剑琴 实验员 武汉工程大学 / 教学运行易国洪 副教授 武汉工程大学 56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谭云松 副教授 武汉工程大学 500 教学质量督查王邯 讲师 武汉工程大学 700 学科竞赛田红梅 讲师 武汉工程大学 480 课程建设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①构建了“理论支持+体系框架+实践创新”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质量管理和SOP三大理论理念,构建了由“质量目标和论证评价”、“教学秩序与过程管理”、“质量环节与质量标准”、“督导督察与组织保障”、“外部评估与反馈改进”、“学生发展与学业指导”等六大体系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通过“目标→执行→评价→督导→改进→发展”的闭环实践,取得了成效。
②培育了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教学质量文化。
明确了“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IT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了“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完善了质量评估、信息反馈、需求匹配的三三机制,形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立了“学院+专业+教师”的三级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形成了以专业建设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氛围。
③基于SOP思想,制定了教学管理SOP体系:核心教学环节和质量环节实施过程SOP;专业建设指标和教学岗位职责考核SOP;教学建设SOP;重要文档的质量标准评估SOP。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在信息技术和社会需求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计算机学院始终致力于建设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以提供稳固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3:编号:______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人
成果完成单位
推荐等级建议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
推荐时间年月日
成果科类
代码□□□□□□
湖北省教育厅制
一、成果简介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四、推荐、评审意见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成果类别:推荐序号:
—11 —
湖北省教育厅制—12 —
五、附件目录
1、反映成果的总结(不超过5000字)
2、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鉴定书(申报一等奖必须提供)
3、《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一式四十份,软盘一张
4、反映成果的视频光盘(不作硬性要求)
5、其它重要的附件材料
—13 —。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 成果科类: 0402 申报等次:三等奖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主导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讨论、专题研讨以及撰写专题论文相结合教学方法,实现了将课上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实时互动以及网络资源共享等功能。
培养学生参加科学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创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本成果系2014年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2013年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湖北省高校体育院(系)教学团队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3355]、校重点项成果名称: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体育教育应用性人才培养 完成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周曙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周 曙 副教授 湖北师范大学 326 负责总体方案的设计 朱施成 副教授 湖北师范大学 440 课题总体设计 凡 新 副教授 湖北师范大学 386 人才培养方案修改 冷显志 教授 湖北师范大学 300 课程安排,组织协调 胡安义 副教授 湖北师范大学 326 体育技术课程教学工作 潘 燕 讲师 湖北师范大学 300 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工作 江 奔 讲师 湖北师范大学 388 体育技术课程教学工作 吴 瑕讲师湖北师范大学280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工作目“地方本科院校体育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提升研究” [XJZD201415]、2015年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知识-能力-素质”教学模式下湖北省本科院校体育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提升研究” [2015378]、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卓越教师岗位模型构建与培养体育教育人才耦合机制研究[15YJA890031]等课题的核心成。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包括:培养模式创新——学生在一、二年级修读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构成的基础平台课程;三年级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并修读相应专业模块课程;四年级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延伸课程模块,在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课程体系的创新——根据体育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创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