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谦翻译理论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11
支谦的翻译思想及其现代阐释作者:华满元来源:《外国语文研究》2015年第02期摘要: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佛经翻译家,支谦在佛经翻译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求信”、“求雅”的翻译理念究其本质就是清末学者严复所归纳出来的“信达雅”翻译观。
支谦的翻译思想是中国本土翻译理论之起源,它植根于中华文化之沃土,成长于佛典翻译活动,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和民族个性。
挖掘支谦的翻译思想,并以现代视域加以阐释,旨在将之纳入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的话语体系,古为今用;同时也修正我国译界某些学人对其片面的解读,更正其滥用西方翻译话语理论予以随意裁剪之行为。
关键词:支谦的翻译思想;“求信”;“求雅”;现代阐释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3-6822(2015)02-0041-081. 引言支谦是我国古代汉魏时期的伟大翻译家和翻译思想家。
他秉承中华古代诗学传统,将自己的翻译思想旗帜鲜明地与其翻译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一代翻译新风,为中国古代佛典翻译思想的发展和“译道”知识谱系的成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支谦的翻译思想是他对翻译活动思考之结晶,既能显见于他亲手撰写的《法句经序》,也能领略于史书中对他的评价,还能体味于其佛典汉译作品之手笔。
然而,我国译界常有学人误读其翻译思想,将支谦冠以“文派”之代表;有的认为支谦的翻译观就是“意译”(曹明伦,2006:122-125);还有的认为,支谦在《法句经序》中提出了“因循本旨,不加文饰”的翻译方法,故其翻译评价标准就是“辞达而已矣”(王福美,2011:77-80)。
对此,我们要正本清源,还之以历史的、客观的解读。
本文认为,支谦的翻译思想可简述为“求信”、“求雅”,这一思想既是其个人对翻译佛典的精细体悟之反馈,又是时代诗学影响之使然。
换言之,支谦的翻译思想所展现出来的内涵就是“信达雅”。
正确解读这一点才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支谦翻译思想的价值,将之纳入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的话语体系,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