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固体能带理论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10
固体物理中的能带理论摘要本文综述了固体能带理论中的布洛赫定理、一维周期场中电子运动的近自由电子近似、包络函数模型(平面波展开方法)等基本理论。
还介绍了采用了包络函数法和近自由电子近似法来计算其能带结构。
可以看出,采用包络函数方法外推势能分布为体材料的势能分布时得到能带结构与利用准自由电子近似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另外,外推势能分布近似成为有限深势阱时与用超越方程得到的结果相吻合。
而采用近自由电子近似方法在外推势能分布为量子阱的势能分布时与直接采用近自由电子近似来处理小带阶的量子阱的结果一致。
关键词:能带理论包络函数近自由电子近似1 引言能带理论[1]是研究固体中电子运动的一个主要理论基础。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期,在量子力学运动规律确定以后,它是在用量子力学研究金属电导理论的过程中开展起来的。
最初的成就在于定性地阐明了晶体中电子运动的普遍性的特点。
例如,在这个理论基础上,说明了固体为什么会有导体、非导体的区别;晶体中电子的平均自由程为什么会远大于原子的间距等。
在这个时候半导体开始在技术上应用,能带理论正好提供了分析半导体理论问题的基础,有利地推动了半导体技术的发展。
后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能带论的研究从定性的普遍规律到对具体材料复杂能带的结构计算。
到目前,计算材料能带结构的方法有:近自由电子近似法、包络函数法(平面波展开法)[2,9,10,13]、赝势法[3,6]、紧束缚近似——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法[4,5, 7, 8, 11]、K.P方法[12]。
人们用这些方法对量子阱[2, 8, 9,10]。
量子线[11,12,13]、量子点结构[16, 17]的材料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取得了较好计算结果。
使得对这些结构的器件的设计有所依据。
并对一些器件的特性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固体能带论指出,由于周期排列的库仑势场的祸合,半导体中的价电子状态分为导带与价带,二者又以中间的禁带(带隙)分隔开。
从半导体的能带理论出发引出了非常重要的空穴的概念,半导体中电子或光电子效应最直接地由导带底和价带顶的电子、空穴行为所决定,由此提出的P-N结及其理论己成为当今微电子发展的物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