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 格式:pdf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84
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问题及对策作者:陈军来源:《房地产导刊》2015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及内涵为出发点,阐述了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必要性,以及城市建设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以法律法规形式保障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以行政手段形式干预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以技术手段实现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以经济管理措施增强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等四个方面,对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探究,以期为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问题;对策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以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问题最为突出。
因此,分析建设用地集约节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合适的应对策略,对于推动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及内涵土地集约利用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李嘉图在其地租理论中所提出,是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从土地上获取高额产量与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概念的动态性与相对性。
土地利用的水平受到不同地理条件与地域差异的影响,而不同歷史阶段、土地利用技术、产业结构形式、人们价值观念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等都可能对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造成影响。
因此,衡量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水平需要以动态发展的观念,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而是需要充分考虑率经济发展、用地功能和地域差异等因素。
另一方面是其概念的目标性与特定性。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需要将保持建设用地布局合理,保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秩序不因为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而受到不利影响。
2.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必要性2.1 解决经济发展与住房用地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土地资源需求日益加大,尤其是建设用地的需求更为迫切,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路径选择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路径选择城乡建设用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需求,城乡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第一步是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求,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土地利用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同时,要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违法用地和浪费用地等问题。
二、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节约利用的重要途径。
要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土地消耗量来实现资源与经济的有效利用。
可以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不同类型的土地,并加强土地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率。
此外,还可以采取节约用地的技术手段,如地下建设、立体交通和建筑密度控制等,以减少土地占用。
三、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农村是城乡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是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路径。
要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提高农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可以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滴灌、喷灌和微灌等现代灌溉技术,降低灌溉水耗和化肥农药用量。
此外,要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绿化是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品质。
可以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扩大绿化覆盖范围,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同时,可以推广节水、节能的城市园林建设模式,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效益。
此外,还可以开展城市森林建设,增加城市的森林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五、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推动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支撑。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摘要:生态文明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基本要求,无论是在生产经营中还是在生产经营中,都必须坚持生态文明的思想,包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
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供求失衡的情况下,要更加重视建设用地的节约和集约使用。
文章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采取一些具体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建筑土地;节俭;集约使用前言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利用土地,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才能有效的改善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并有效的缓解目前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的不足。
1节约用地的必要性浅析1.1各国的发展需求在对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发现我国过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利用,造成了大量的耕地资源遭受了严重的损害;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制约着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根据我国目前的土地开发现状,现行的土地开发和利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既能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又要充分执行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土地管理制度,保护耕地的红线,避免浪费和破坏。
1.2加强对农业生产的保护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是,中国的耕地资源相对较少,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目前仅有7%的耕地满足了全世界1/4的人口。
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必须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并充分实施耕地的利用和保护工作[1]。
新时期,国家制订的各项土地节约利用政策要严格执行,并将各项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社会群众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对于任意破坏闲置农业耕地的施工建设行为需要严肃追责。
2从生态文明角度看建筑用地的节制和集约利用2.1对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使用的相关政策的影响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从多个角度、多方面来考虑和实施。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制度1. 土地使用权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土地使用权管理,确保土地合理利用和有效利用。
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审批、登记、确权等制度,以及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等制度。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土地资源利用,合理布局土地各项功能,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具体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调整等制度。
3. 土地供应管理制度:确保土地供应与土地需求的平衡,合理调控土地供应。
包括土地供应计划制度、土地供应方式制度、土地供应竞价制度等。
4. 土地资源税制度:依据土地的耕地质量和区别对待不同用途的土地,采取不同的税额和征收方式,倡导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5.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鼓励农民依法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土地充分利用。
6. 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对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7. 土地资源确权制度:加强土地权属的确权工作,维护土地所有权的稳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8. 土地利用权转让制度:建立土地利用权流转市场,鼓励土地利用权的有序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9. 建设用地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建设用地结构。
建立建设用地审批制度,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审批。
10. 土地统筹利用制度:加强土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鼓励跨地区、跨部门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制度(二)1. 合理用地制度: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和规划体系限制和引导土地利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详细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合理安排土地用途和土地利用强度。
2. 土地承包制度: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流转和经营权继承制度,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3. 土地利用权出让制度:国家通过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通过拍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有偿留存到市场上,确保土地利用的高效、优化。
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分析作者:周慧娴来源:《经济视野》2015年第01期【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加快城乡建设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建设用地是用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基础资源,提倡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是有效解决土地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建设用地是用于建设相关工程的土地,一直以来由于建设用地而带来的纠纷与矛盾很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本文就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对策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用地的面积不断扩大。
随之带来的土地矛盾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国家的建设。
因此,加强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优化土地资源分配结构,缓解由于建设用地而产生的矛盾,促进我国城乡建设目标的实现。
一、建设用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占用耕地现象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城乡建设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进一步带动了建设用地的发展,使得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势必会提高占用耕地的面积,对依靠耕地生存的人们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生活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在不断的扩张,占用耕地的现象越发严重,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1]。
2、工业土地利用率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成为主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工业厂房的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园区的面积不断增大,但是其土地利用很低。
在现代工业园区,很多厂旁出现闲置的状况,厂房的面积远远超过所能够承受的工人的数量,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率比较低。
如今的工业园区只注重面积的扩张,而忽视了其利用效率的问题,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尤为严重。
3、忽视城市内部建设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重视对城市的大规模的建设规划,建设用地的面积在日益扩大。
强化建设用地全程管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第一篇:强化建设用地全程管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建设用地全程管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近年来,我局严格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坚持重土地审批、更重用地监管的建设用地管理理念,严把建设用地审批环节、跟踪环节和验收环节,强化全程跟踪管理,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一、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把好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环节我们坚持从审批制度、标准、方式入手,强化建设项目用地管理,确保建设项目依法用地、集约用地。
(一)规范审批制度。
坚持用制度来筛选项目、保障用地。
一是严格执行供地制度。
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一律不予通过预审和供地。
凡属于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项目,按照规定从严审批,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是严格执行项目用地审查制度。
由市有关职能部门抽调成员组成建设项目预审评估小组,邀请专家进行论证,提出会审意见,作为预审、供地的依据。
对超亿美元项目和用地规模超过百亩的大型建设项目,要求提供可行性报告批准文件,明确项目建设的周期,并对其用地进行重点审核。
对可分期实施的大型项目,根据实际到帐资金和生产建设进度分期供地,预留规划用地。
申请增资扩建的用地单位,首先充分使用企业已有建设用地,核定用地面积时,将已使用土地与拟新增加的用地一并计算核定。
三是严格执行征地补偿制度。
建设项目报批农用地转征收,同时收取土地补偿费和劳力补助安臵费,作为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由国土资源部门直接解缴给财政社保专户,资金不足额到位的,坚决不予供地。
四是严格执行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和《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体系》,对超定额、超计划用地和不合理用地该裁减的裁减,该淘汰的淘汰。
2005年以来,我市共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项目核减土地面积近2万亩。
(二)严格审批标准。
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在建设项目用地审批中,作为硬杠杠,坚决贯彻执行。
一是确立了亩均投资强度的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