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王)04
- 格式:ppt
- 大小:3.93 MB
- 文档页数:39
112 | 中国报道 2010.08马丽芳缅怀地质学家王鸿祯记编制《亚洲地质图》和《中国古地理图集》的一些往事我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75年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更名中国地质大学,编者加),后留校被分配在普通地质教研室, 虽然与王鸿祯老师同属一个系,有段时间也曾与王老师住楼上楼下,但那时很少来往,接触也不多。
在我们学生眼里, 王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说话很少,很严肃的一位学者。
我真正接触和深入了解他是从1973年编制《亚洲地质图》开始的,《亚洲地质图》一书的出版延续到1982年。
1979年我又有幸参加了由王老师主编的《中国古地理图集》编制工作,从那时算起,我与王老师共事有十多年,在他的亲自指导和帮助下,我的科学研究工作和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王老师通晓英、法、俄三国语言,其中尤以英语最为出色。
编制《亚洲地质图》的过程中,许多亚洲国家的地质图件和文献多为英文,我们这些年轻人只有高中的英文基础,遇到翻译难题都求教于王老师,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讲解。
1976年,《亚洲地质图》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25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展示,引起与会者的广泛重视,会后世界地质图编图委员会立即与我国有关部门联系,要求我们参加编图工作。
王老师当时的学术地位,以及他拥有的广博学识,决定了他在编图组中的学术指导地位。
从编制《亚洲地质图》的总体学术思路,到全亚洲不同时代的地层对比、构造单元的划分,和总体构造格局的厘定, 乃至全亚洲地质历史的阶段划分和演化经历,无一不是在他的参与下, 经过集体讨论而最后确定的。
他将亚洲划分出六大地层区, 即南亚大陆区、南亚陆间区、中轴大陆区、北亚陆间区、北亚大陆区和环太平洋区。
这一划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属首创, 而且因它符合地质实际而被中外学者们广泛引用。
《亚洲地质图》被国际地质学界公认为具有一流水平的学术成果,而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王老师将地质研究渗透于编图的全过程中。
⽯器饰品陶器青铜器战国时期,中国步⼊铁器时代铁器时代秦汉以来,⼈们开始开发和利⽤⽯油、天然⽓、煤炭和盐。
⽕井古希腊泰奥弗拉斯托斯的《⽯头论》是最早的有关岩矿的专门著作。
亚⾥⼠多德在《⽓象学》亚⾥⼠多德⼤禹治⽔普林尼式⽕⼭阴阳阿维什纳(左)与⽐鲁尼(右)颜真卿、沈括段成式哥⽩尼法国的R.笛卡尔(1644)提出,地球以及其他天体是由以旋转运动为固有性质的原始粒⼦组成,正是原始粒⼦的这种旋涡运动使太阳系⽣成。
笛卡尔1749年,法国的布丰提出地球起源于太阳和彗星碰撞的灾变说。
布丰其后,德国的康德和法国的拉普拉斯先后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阐明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是逐渐冷凝⽣成的。
康德、拉普拉斯达·芬奇阿格⾥拉克李时珍徐霞客18世纪下半叶的旅⾏探险拉马克贝采利乌斯1829年英国的尼科尔发明了偏光显微镜,为岩⽯学的研究展现了⼴阔的发展前景。
显微镜赫顿于1787年、1788年先后发现岩层不整合现象,提出这是⼤陆变动的结果。
赫顿德国的布赫提出“隆起⽕⼭⼝”学说来解释⼭脉成因。
布赫莱伊尔、居维叶布拉维薄⽚博蒙槽台李希霍芬和他的《中国》1910年以前,中国学者编写的地质⽂献有虞和钦的《中国地质之构造》(1903)、鲁迅的《中国地质略论》(1903)和顾琅的《中国矿产志》(1906)等。
《地层学原理》《国际地层指南》同位素测年法李四光、黄汲清《岩⽯学组》变质作⽤毕利宾的《砂矿地质学原理》《中国矿产志略》贝尼奥夫带威尔逊旋回在中国70年代尹赞勋和李春昱介绍和引进了板块构造学说。
1986年杨遵仪、程裕淇、王鸿祯合著《中国地质》,在系统论述地层和岩浆活动的基础上,以活动论板块观点和阶段论的观点解释了中国地质构造发展史。
从70年代以来,中国地质学者积极参加了国际合作对⽐计划和岩⽯圈计划的学术活动,在青藏地质和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推动了中国地质科学与国际地质科学共同前进。
6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临 21 世纪地球科学发展的新形势, 地质学将⾯临的两个挑战,,即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已越来越显著。
中国矿业大学202X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国矿业大学 2021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单位代码:10290 联系部门:研招办地址:**_*大学路 1 号电话:0516-***邮政编码:221116 联系人:高某某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备注001 资源与地球***拟招生人数:22070900 地质学01 煤的地球化学和煤的矿物学 02 煤型稀有金属矿床学01 煤及煤成烃地球化学01 沉积(岩石)学与古地理学 02 储层沉积学 03 含煤地层与古生物代世峰傅某某郭某某沈某某①1101 英语②2201 高等地质学③3302 沉积岩石学或 3303 古生物地层学或 3305 矿物矿床学或 3306 地球化学或 3309 高等构造地质学01 第四系地质灾害李某某隋某某01 煤及煤成烃地球化学 02 环境地球化学秦勇吴某某01 沉积(岩石)学与古地理学 02 煤及煤成烃地球化学 03 环境地球化学桑树勋01 煤系共伴生矿物学与材料学 02 煤及煤成烃地球化学 03 环境地球化学王某某01 煤系共伴生矿物学与材料学 02 含煤地层与古生物韦某某01 煤及煤成烃地球化学 02 地质构造及其控矿作用朱某某注:招生人数包括普通招考、“申请-考核”、直接攻博、硕博(本硕博)连读各招生方式人数之和; *表示第二导师。
-1-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备注081800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1 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 02 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01 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技术 02 煤与油气地质01 地震勘探技术与理论 02 岩石物理学 03 高精度地质建模及地应力仿真模拟曹某某陈某某朱某某李伍陈某某①1101 英语②2201 高等地质学③3301 能源地质学或 3304 地球探测新技术或 3307 地球信息科学或 3308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01 煤层气与瓦斯地质 02 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技术 03 煤与油气地质傅某某秦勇韦某某01 煤层气与瓦斯地质 02 煤与油气地质 03 矿井地质保障技术01 煤层气与瓦斯地质 02 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01 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 02 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 03 地下水科学与技术郭某某郝某某李某某01 矿井地质保障技术 02 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 03 地下水科学与技术乔伟隋某某01 煤与油气地质 02 煤层气开发地质与技术01 煤层气与瓦斯地质 02 煤与油气地质 03 煤层气开发地质与技术桑树勋申建吴某某杨某某01 地下水科学与技术 02 矿井水害防治孙某某01 煤与油气地质王某某沈某某注:招生人数包括普通招考、“申请-考核”、直接攻博、硕博(本硕博)连读各招生方式人数之和; *表示第二导师。
184矿井地质灾害要素与地质灾源体辨识评价王子珩(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北京 100039)摘 要:矿井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通过对地质灾源体进行准确辨识,认识成灾原理和要素,对致灾危险度进行评价,为矿井开采工作安全提供保障。
本文就以矿井地质灾害为例,对煤矿在采掘中发生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价地质体的特点,并对地质灾源体进行辨识与评价,提出具体方法,降低矿井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危险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矿井地质灾害;要素;地质灾源体;辨识评价中图分类号:TD1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3-0184-2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 elements and geological disaster source bodyWANG Zi-heng(Genera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Beijing 100039,China)Abstract: The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 brings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life safety and property safety. Through th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 source body, the disaster principle and elements are understood, and the disaster risk degree is evaluated, so as to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mine mining safety. This paper takes the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coal mining, evalu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body, identifies and evaluates the source body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thods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and risk degree of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which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Keywords: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 element; geological disaster source body;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矿井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煤矿安全事故类型,其中大多是和隐蔽致灾因素相关,是煤矿灾害事故发生主要原因,矿井地质灾害通常是煤矿井下和地质条件有关联的重大事故,如瓦斯爆炸、煤尘、冲击低压、冒顶等等,在发生矿井地质灾害前灾害源就已经存在,不过存在比较隐蔽,没有被人们及时发现,在煤矿开采中因各方面因素导致地质灾害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1]。
2022年中国地质⼤学的王牌专业有哪些
很多对地址感兴趣的考⽣都会知道这么⼀所⼤学——中国地质⼤学(武汉),他被誉为“中国地球科学的最⾼学府”。
中国地质⼤学作为⼀所地球科学⼀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平⼤学,拥有⼀⼤批优势王牌专业,如地质学,⼤⽓科学,海洋科学,资源勘查,环境学与⼯程,宝⽯及材料⼯艺学,⽯油与天然⽓⼯程等。
地质学(地学院):地质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历次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均排名全国第⼀。
地质学国家理科基地班是全国四个地质学理科基地科学研究和教学⼈才培养基地之⼀,师资⼒量⽐较雄厚,资源多,并且具有两个国建重点实验室,学校的逸夫博物馆⾥成列着各式各样的矿物、岩⽯、古⽣物化⽯等地质标本。
宝⽯及材料⼯艺学(珠宝学院):地⼤的刊物《宝⽯和宝⽯学》,被美国《化学⽂摘》(CA)等收录,⼊编《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数据库》、《中国核⼼期刊(遴选)数据库》等,荣获⾸届《CAJ-CD规范》执⾏优秀期刊奖。
⼤⽓科学(环境学院):是华中地区唯⼀的⼤⽓科学专业,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象局和湖北省⽓象局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地质学特⾊的创新型复合⼈才。
海洋科学(海洋学院):是中国地质⼤学与中科院、原国家海洋局联合共建,充分利⽤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海洋局在⽣产研究等实践环节的优越条件,培养海洋科学专业领域的⼀流本科⼈才。
资源勘查(资源学院):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作⽅法,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能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作的⾼级⼯程技术⼈才。
江西省不良地质区域岩土工程特性及地质灾害评价王弟平(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工程院,江西 鹰潭 335000)摘 要:江西省的地质环境较为特殊,地质灾害频发导致不良地质区域良多,因此提出江西省不良地质区域岩土特征及地质灾害评价,通过对江西省不良地质分区的概述,对江西省不良地质区域的岩土工程特征进行进一步研讨,在此基础上评价了该省不良地质区域的地质灾害评价,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研究,对保证城市建设工程的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不良地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0-0153-2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hazard evaluationin poor geological regions in Jiangxi ProvinceWANG Di-ping(Tianjiudi Min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Jiangxi Province, Yingtan 335000,China)Abstract: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Jiangxi Province is relatively special.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leads to many poor geological areas. Therefore, the geo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disaster evaluation of the poor geological areas in Jiangxi Province are proposed.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logical area were further studied, and on this basis, the evaluation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poor geological areas of the province was evaluated,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risk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was carried ou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ignificance.Keywords: bad geology;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isaster地质环境的评价是要逐渐弄清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承受力,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地质协调开发和减少地质灾难的目标。
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
获奖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地质调查局
•【公布日期】2012.02.07
•【文号】中地调函[2012]24号
•【施行日期】2012.02.0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矿产资源
正文
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获奖的
通报
(中地调函〔2012〕24号)
各有关单位:
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工作已经顺利完成,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展评领导小组审核、中国地质调查局公示和批准,共评出获奖图幅239项,其中一等奖22项,二等奖58项,三等奖136项,对已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以上的23个图幅授予特别荣誉奖。
现予以公布表彰。
我局将在2012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期间进行大会表彰,并对获得一等奖的单位和图幅负责人进行现场颁奖,请相关单位派代表参加。
建议获奖单位对获奖图幅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一二年二月七日
附件:。
2020年第39卷第4期474〜480页云南地质CN53-1041/P ISSN1004-1885云南云龙县河口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王天华1,邓长清2,赵宁3((1.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云南昆明650217;2.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014;3.云南蒙山矿业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7)摘要:云南云龙县河口铜矿铜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近矿围岩为下白垩统景星组(叫j)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
矿石的主要构造为网脉状构造及碎裂岩化构造,铜矿物多沿碎裂岩化矿石裂隙分布,该铜矿属构造控矿的中低温热液型充填(交代)的脉状铜矿床。
关键词:构造控矿;热液型矿床;云南云龙河口中图分类号:P61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85(2020)4-474-7云南云龙县河口铜矿位于兰坪-思茅中新生代拗陷盆地中部,矿区位于金顶-白洋厂反“S”形构造带南端。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开展了基础地质及矿产勘查工作。
区域内矿床规律的分布于北西向断裂带内,为典型的构造控矿。
本文基于河口铜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进一步探讨其矿床成因。
1区域地质概况河口铜矿区处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W)兰坪-思茅褶皱带(WJ云龙-江城褶皱束(W2)大地构造北段中部,兰坪-思茅中新生代拗陷盆地北端的一复式向斜构造内,由石钟山-黑惠江断裂带与澜沧江断裂带所夹持的南北向断裂带内。
金顶-白洋厂反“S”形构造带,矿区位于其南部和尾端。
区域构造主要呈北北西向展布,显示明显的线性构造特征。
石钟山-黑惠江断裂带对区内的地质构造与成矿活动起着控制、决定作用。
区域出露地层为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界古近系。
区域构造以近南北向、北北西向为主,在矿区范围内构成向南凸出的弧形。
区内断裂发育,尤其以兰坪-云龙断裂、沘江断裂等中生代堑沟断裂以及由东向西的推覆构造为特色。
断裂以近南北向为主干,北西北东和近东西向断裂都有出露,还有其特有的逆掩-辗掩断层和推伏-滑塌构造分布,局部出现水平断层。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透明化研究王嘉伟1,2, 王海军1,2,3, 吴汉宁1,2, 吴艳3, 韩珂3, 程鑫1,2, 董敏涛3(1. 西北大学 地质学系,陕西 西安 710069;2. 西北大学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9;3. 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7)摘要:隐蔽致灾因素是制约煤矿智能开采建设的关键问题,而三维地质建模是实现隐蔽致灾因素透明化的主要技术手段。
目前煤矿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以几何建模为主、属性建模为辅,缺少针对隐蔽致灾因素的灾害属性建模。
针对上述问题,以陕北某煤矿作为研究对象,对煤层厚度、顶底板构造起伏、积水区、浅埋煤层地形地貌等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三维地质建模。
首先,完成对地质资料、物探、钻探等成果的数字化工作,建立煤矿地质数据库。
其次,利用DepthInsight 建模软件从全矿井和工作面2个尺度开展建模工作,即以钻孔分层数据作为地层控制点,通过煤层及地表等高线、虚拟钻孔等数据联合控制地层层序,并处理初始层面模型中的穿层异常,构建地层面模型和地质体模型,再运用数字高程模型对工作面进行地表模型构建。
然后,采用岩体建模构建采空区、积水区模型并标注温度、气体等信息,利用工作面回采测量数据构建回采实测模型。
最后,创建截断网格模型,通过序贯高斯模拟生成含水层渗透率、富水系数模型,实现区内水文隐蔽致灾因素透明化显示。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从地层、煤层及工作面、采空区及其积水区、水文属性多角度分析隐蔽致灾因素的分布及影响。
研究成果可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精准治理提供靶区,助力煤矿智能开采建设。
关键词:煤矿三维地质建模;隐蔽致灾因素;地质透明化;几何建模;属性建模中图分类号:TD67 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on transparency of hidden disaster causing factors in coal mines based on3D geological modeling technologyWANG Jiawei 1,2, WANG Haijun 1,2,3, WU Hanning 1,2, WU Yan 3, HAN Ke 3, CHENG Xin 1,2, DONG Mintao 3(1. Department of Ge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China ;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China ; 3. CCTEG Xi'an Research Institute, Xi'an 710077, China)Abstract : Hidden disaster causing factor is the key issue that restricts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oal mining. The 3D geological modeling is the main technical means to achieve transparency of hidden disaster causing factors. At present, the 3D geological modeling technology of coal mines mainly relies on geometric modeling and attribute modeling as a supplement, lacking disaster attribute modeling for hidden disaster causing factors.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aking a coal mine in northern Shaanx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3D收稿日期:2023-11-09;修回日期:2024-04-07;责任编辑:盛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