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物态变化总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64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
1、温度计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等。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例如,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在温度升高时膨胀,在温度降低时收缩,从而指示出温度的变化。
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摄氏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 100℃,将 0℃到 100℃之间平均分成 100 等份,每一份就是 1℃。
二、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1、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变成水就是熔化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冰、海波、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石蜡、松香、玻璃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变成冰就是凝固过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凝固温度。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2、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
沸腾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还会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初中历史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全)在初中历史学科中,了解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初中历史中涉及到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全部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概念和内容:1. 温度的概念与测量:- 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体现。
- 温度的测量单位为摄氏度(℃)或华氏度(℉)。
- 常用的温度测量工具包括温度计和红外线热像仪。
2. 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 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 物质的物态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会经历特定的物态变化过程。
3. 温度与升华:- 升华是一种物态变化,指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直接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阶段。
- 一些物质,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接触空气时可以发生升华。
4. 温度与融化点、沸点:- 融化点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不同物质的融化点各不相同。
- 沸点是指物质在一定压力下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不同物质的沸点也各不相同。
5. 温度与相变图:- 相变图是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物态变化的图表。
- 相变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规律。
总之,通过研究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初中历史学科中,我们需要了解温度测量方法、物质的相变规律以及相变图等相关概念和内容。
以上是初中历史中关于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全部知识点。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复习物理组卷一.选择题(共14小题)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BH1N1流感疫情中,医务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3.在防范甲型.重力与质量关系非晶体凝固过程7.如图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11.甲乙两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则甲的体积是乙的()14.如图所示,装满水的密闭窗口置于水平桌面上,其上下底面积之比为2:1,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压强为p,当把容器倒置后放到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p二.填空题(共8小题)1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l℉.则华氏度F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是F=℉.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16.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原理制成的;当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液体的密度变(选填“大”或“小”).17.如图所示,图甲中体温计的读数是℃;图乙中小球的直径是cm.18.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若这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表中所列的物质,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原因是.温度计的读数为℃;如图2所示,物体的长度为cm;如图3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20.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min;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2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象,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的区别是.22.用手将一重为6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10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放手后待物体静止时,浮力为N,此时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是m3.(g取10N/kg)三.解答题(共8小题)23.1)如图1温度计的读数为℃;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如图3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2)如图4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厘米.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0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到一个、的像.24.物理实验中经常需要进行测量.如图所示,甲图温度计的量程是℃;乙图纸带上BE两点之间的长度是mm,丙图是天平配套使用的砝码盒,盒内的砝码有100g一个、50g一个、20g两个,剩下的砝码是和;调节好天平后,将物体放在右盘,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恢复了平衡,读出砝码和游码示数之和为112g,则物体的实际质量是g.25.雪灾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小鹏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设计实验]他用同样多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现有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A/B/C).(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分析]根据曲线图可知:(1)利用盐水制成的冰(是/不是)晶体.(2)淡盐水冰的熔点是℃,浓盐水冰的熔点是℃.[归纳]根据分析可以得到:(3)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提高/降低)冰的熔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冰,能在更(高/低)的温度下熔化.[拓展]小鹏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线,又有了新发现:(4)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快/慢).(5)小鹏想起了一件事,他们在学习熔化时,也用冰块做了这样的实验,但那次做实验时,测量冰熔化时的温度不是0℃,请你分析造成冰的熔化温度不是0℃的原因是什么?(只要讲出一点即可).26.如表为小红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时计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释下)该物质是(选填(2)该物质的熔点是℃.(3)温度为3℃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并存”)27.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3)海波是(填“晶体”或“非晶体”);(4)海波的熔点是℃.28.如图,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1)茶壶对桌面的压力,(2)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3)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29.图甲是建造大桥时所用的起吊装置示意图,使用电动机和滑轮组(图中未画出)将实心长方体A从江底竖直方向匀速吊起,图乙是钢缆绳对A的拉力F1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A 完全离开水面后,电动机对绳的拉力F大小为6.25×103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已知A的重力为2×104N,A上升的速度始终为0.1m/s.(不计钢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绳重,不考虑风浪、水流等因素的影响),求:(1)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2)长方体A的密度;(3)长方体A完全离开水面后,在上升过程中F的功率;(4)把长方体A按图甲中的摆放方式放在岸边的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30.(2015•巴彦淖尔一模)如图(甲)所示,重为16N的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5s内匀速运动了0.5m,拉力F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一直动滑轮重0.5N,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间受到的摩擦阻力f为物重G的0.25倍.求:(1)拉力F的功率;(2)拉力F的大小;(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复习物理组卷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14•遵义)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B3.(2015•潍坊模拟)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医务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械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有关解释中正确的是4.(2014•南宁)“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装扮着我们的生活”,关于.7.(2015•滨州模拟)如图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8.(2015•黄冈校级自主招生)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周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34m/s10.(2015•徐汇区二模)《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名作,荷塘中月球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11.(2015•连云港一模)甲乙两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则甲的V=可求甲乙的体积之比.ρm得:甲乙的体积之比为==×=×=1.2512.(2015•绵阳校级自主招生)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均减小一半,那么14.(2015•贵港一模)如图所示,装满水的密闭窗口置于水平桌面上,其上下底面积之比为2:1,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压强为p,当把容器倒置后放到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p二.填空题(共8小题)15.(2014•昆明)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l℉.则华氏度F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是F= 1.8t+32℉.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华氏度16.(2014•河池)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当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液体的密度变小(选填“大”或“小”).=17.(2014•青海)如图所示,图甲中体温计的读数是36.6℃;图乙中小球的直径是 1.26 cm.18.(2015•盐都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29℃(29.0℃),若这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表中所列的物质,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酒精,原因是酒精的沸点为78℃,小于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19.(2015•濠江区模拟)(1)图1温度计的读数为8℃;如图2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1.40 cm;如图3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4N.20.(2014•威海)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10min;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21.(2014•齐齐哈尔)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象,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固液共存,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的区别是甲有熔点,乙没有熔点.22.(2015•濠江区模拟)用手将一重为6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10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10N;放手后待物体静止时,浮力为6N,此时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是6×10﹣4m3.(g取10N/kg)==6三.解答题(共8小题)23.(2015•越秀区二模)(1)如图1温度计的读数为8℃;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99.8 s,如图3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4N.(2)如图4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0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24.(2014•南昌)物理实验中经常需要进行测量.如图所示,甲图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乙图纸带上BE两点之间的长度是29.0mm,丙图是天平配套使用的砝码盒,盒内的砝码有100g一个、50g一个、20g两个,剩下的砝码是10g1个和5g一个;调节好天平后,将物体放在右盘,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恢复了平衡,读出砝码和游码示数之和为112g,则物体的实际质量是108g.25.(2015•无锡一模)雪灾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小鹏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设计实验]他用同样多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现有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A(A/B/C).(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分析]根据曲线图可知:(1)利用盐水制成的冰是(是/不是)晶体.(2)淡盐水冰的熔点是﹣3℃,浓盐水冰的熔点是﹣7℃.[归纳]根据分析可以得到:(3)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降低(提高/降低)冰的熔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冰,能在更低(高/低)的温度下熔化.[拓展]小鹏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线,又有了新发现:(4)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快(快/慢).(5)小鹏想起了一件事,他们在学习熔化时,也用冰块做了这样的实验,但那次做实验时,测量冰熔化时的温度不是0℃,请你分析造成冰的熔化温度不是0℃的原因是什么?(只要讲出一点即可)冰不纯,含有杂质.26.(2014•广安)如表为小红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时计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该物质是晶体(选填(2)该物质的熔点是0℃.(3)温度为3℃时,该物质处于液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并存”)27.(2014•东营)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3)海波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4)海波的熔点是48℃.28.(2015•长沙县校级模拟)如图,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 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1)茶壶对桌面的压力,(2)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3)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29.(2014•南宁)图甲是建造大桥时所用的起吊装置示意图,使用电动机和滑轮组(图中未画出)将实心长方体A从江底竖直方向匀速吊起,图乙是钢缆绳对A的拉力F1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A完全离开水面后,电动机对绳的拉力F大小为6.25×103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已知A的重力为2×104N,A上升的速度始终为0.1m/s.(不计钢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绳重,不考虑风浪、水流等因素的影响),求:(1)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2)长方体A的密度;(3)长方体A完全离开水面后,在上升过程中F的功率;(4)把长方体A按图甲中的摆放方式放在岸边的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求出=====可得,n====Fv=6.25==30.(2015•巴彦淖尔一模)如图(甲)所示,重为16N的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5s内匀速运动了0.5m,拉力F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一直动滑轮重0.5N,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间受到的摩擦阻力f为物重G的0.25倍.求:(1)拉力F的功率;(2)拉力F的大小;(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得到拉力的功率;求出机械效率.P==F====80%。
202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12 物态变化温度、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知识点+例题)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相同,物体的冷热程度就相同;例如0℃的冰和0℃的水,一样冷)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单位:开,符号:K)。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例题1】以下是常见的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教室里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答案】D【解析】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考场内的气温感觉舒适,在23℃左右;不符合实际。
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该高于0℃,在4℃左右;不符合实际。
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70℃;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符合实际。
【变式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B.冰的温度是0℃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解析】A.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故A正确。
B.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B错误。
C.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其它的温度计不一定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故C错误。
D.温度的单位:℃,读作:摄氏度.不能读作摄氏40度,故D错误。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第三章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精讲)考点01温度【高频考点精讲】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摄氏度(℃)。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常用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3.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①明确量程和分度值;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侧壁;③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4.体温计①量程:35℃—42℃,分度值:0.1℃;②使用前用力向下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经典试题】1.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37.0℃B.37.5℃C.38.0℃D.38.5℃解:①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②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
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答案:D。
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考场内的气温感觉舒适,在23℃左右。
不符合实际;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该高于0℃,在4℃左右。
不符合实际;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70℃.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符合实际。
答案:D。
3.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叫做温度。
常用单位摄氏度(℃)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2)使用方法:【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液态 2.晶体和非晶体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1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 1. 考查热点: 温度计的原理、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中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与分析2. 考查题型: 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为主3. 备考重点: 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例1 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__乙__(选填“甲”或“乙”)为寒暑表,其示数为__-5__℃。
方法点拨: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是数值由上到下逐渐变大,则此时温度是零下温度;如果数值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则此时温度是零上温度。
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考点2:物态变化的判断例2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D )方法点拨:判断物态变化的步骤:明确物态变化前研究对象的状态→弄清物态变化后研究对象的状态→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考点3:熔化和凝固图像例3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80__℃,熔化的时间是__15__min。
方法点拨:分析图像上有没有一个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从而得出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利用这些特点解题。
考点4: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4 “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 ℃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温度与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练习题一、单选题1.(2022秋·吉林松原·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现象属于凝固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盛夏,朝露晶莹C.晚秋,霜打枝头D.严冬,滴水成冰2.(2022秋·河北石家庄·八年级行唐一中校考期中)将冰块放进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可以观察到易拉罐下部和底部的外壁出现白霜。
这些白霜是()A.罐中盐水升华形成B.罐中盐水凝华形成C.罐外水蒸气升华形成D.罐外水蒸气凝华形成3.(2021春·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物理址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只电脑鼠标的重力约为100NB.考场内大气压大约为5110PaC.教室内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约为35℃D.轿车的功率约200W4.(2022秋·湖北恩施·八年级校联考期中)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
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氟利昂进入冷冻室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B.氟利昂进入冷冻室管子里迅速汽化、放热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液化、放热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5.(2022秋·八年级校联考课时练习)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D.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6.(2021秋·辽宁葫芦岛·八年级校考期中)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常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第1页共14页D.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7.(2022秋·湖南郴州·八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东北地区的家庭玻璃窗外侧会形成一层由水蒸气升华而成的冰花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丝熔化后再凝固的结果8.(2021秋·八年级校联考课时练习)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B.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熔化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小露珠,这是汽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落叶上会出现一层白霜,这是凝固现象9.(2020·河北石家庄·校考模拟预测)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好雨知时节”,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C.“花非花,雾非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D.“露从今夜白”,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10.(2022秋·北京·八年级北京铁路二中校考期中)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盛有0℃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最先出现的现象是()A.冰块的温度升高且冰变多B.水的温度降低且水变多C.冰块的温度升高且冰变少D.水的温度不变且水量不变二、多选题11.(2022秋·广东深圳·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温度不变C.露珠在日出后逐渐消失,升华成水蒸气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2.(2021秋·全国·八年级校联考期中)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都是由于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飘渺的雾”属于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属于熔化现象C.“凝重的霜”属于凝华现象D.“轻柔的雪”属于液化现象13.(2022·湖南株洲·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由此图像得到的信息中正确第2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