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试验方法的基本原理.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25.65 KB
- 文档页数:3
elisa技术的原理Elisa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
它基于酶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能够检测和定量分析体内的特定分子,如抗体、抗原和蛋白质等。
Elisa技术的原理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涂布、孵育、洗涤和检测。
在涂布步骤中,我们需要将要检测的分子(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实验板上的孔中,通常为96孔板。
这种固定可以通过物理吸附或共价结合等方式实现。
固定后,孔中的其他未被固定的地方会被蛋白质阻断剂或其他非特异性分子填充,以避免非特异性结合的发生。
在孵育步骤中,我们将样品加入到已经涂布并阻断的孔中。
如果我们要检测的是抗原,我们会加入抗体来与特定的抗原结合。
如果我们要检测的是抗体,我们会加入抗原来与特定的抗体结合。
这种结合会在孔中形成一个抗原-抗体复合物。
在洗涤步骤中,我们会用合适的缓冲液洗涤孔中的非特异性结合物质。
这一步的目的是去除没有结合的物质,以减少误差和提高检测的特异性。
最后,在检测步骤中,我们会加入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标记有酶活性的二抗或亲和素。
这些标记物可以是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LP),也可以是荧光染料或放射性同位素。
加入标记物后,我们再次进行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标记物。
最后,我们加入相应的底物,使标记物发生可测量的反应,如改变颜色或发出荧光。
这种反应的强度与孔中目标分子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产生的信号的强度,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目标分子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Elisa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取决于所使用的抗体的质量。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进行抗体的筛选和优化。
此外,由于Elisa技术是一种间接的检测方法,存在潜在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需要仔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而言,Elisa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实验方法,它通过酶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可以检测和定量分析体内特定分子的浓度。
elisa检测方法的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基本原理是: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在一种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每加入一种试剂孵育后,可通过洗涤除去游离的反应物,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特异性与稳定性,且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
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从而使该测定方法具有高敏感度。
具体的方法较多,有用于检测抗体的间接法(图8-1)、用于检测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图8-2)以及用于检测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的抗原竞争法等等。
比较常用的是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ELISA间接法。
图8-1 ELISA间接法图8-2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材料与仪器】1. 包被缓冲液(pH9.6的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洗涤缓冲液(pH7.4的0.15mol/LPBS)、底物缓冲液(pH5.0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终止液2mol/LH2SO4、抗原、抗体及酶标记抗体、正常人血清和阳性对照血清、TMB。
2. 聚苯乙烯塑料板(简称酶标板)40孔或96孔、ELISA检测仪、50μl、100μl微量加样器、塑料滴头、小毛巾、洗涤瓶、小烧杯、玻璃棒、试管、吸管、量筒等。
3.4℃冰箱、37℃孵育箱。
【实验方法】一、ELISA间接法间接法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为间接法。
1. 包被固相抗原:用包被缓冲液将已知抗原稀释至1~10μg/ml,在每个聚苯乙烯板的反应孔中加0.1ml,4℃过夜。
次日弃去孔内溶液,用洗涤缓冲液洗3次,每次3min,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及杂质。
2.加待检标本:加一定稀释度的待检样品(未知抗体)0.1ml于上述已包被的反应孔中,置37℃孵育1h,用洗涤缓冲液洗3次,每次3min,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
Elisa的基本原理、方法类型及应用概述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实验技术。
它利用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物相互作用并生成可读出的信号,从而达到检测和定量分析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Elisa的基本原理、方法类型及应用。
基本原理Elisa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异性抗原与抗体间的结合反应来检测和定量分析待测物。
其基本步骤如下:1.固定: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如微孔板、膜等)上,形成固定相;2.实验样本加入:加入待测物样本到固相载体中,使待测物与固定的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3.洗涤:通过洗涤步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4.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加入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使其与待测物发生反应;5.洗涤:再次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6.底物添加:加入底物,通过酶催化反应生成可检测的信号;7.信号检测:利用光度计、荧光计等仪器测量所产生的信号。
方法类型Elisa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间接Elisa:该方法是最常用的Elisa类型之一。
它通过在固相载体上固定抗原,然后加入待测物和酶标记的抗体,最后通过添加底物产生颜色反应来测定待测物的浓度。
2.直接Elisa:该方法直接在固相载体上固定酶标记的抗原,待测物与固定的抗原发生反应后,通过添加底物测定待测物的浓度。
与间接Elisa相比,直接Elisa节省了一个环节,因此更简单和快速。
3.竞争性Elisa:该方法适用于待测物是小分子的情况。
竞争性Elisa将待测物与酶标记的抗原竞争与固定抗原结合,通过测定底物的酶活性来测定待测物的浓度。
4.逆转Elisa:该方法常用于检测体内特定抗体的浓度。
逆转Elisa是将固定抗体或抗原加入实验样本中,之后加入酶标记的待测物,最后通过添加底物的酶活性来测定抗体的浓度。
应用Elisa在医学、生物学和生化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以下是Elisa的几个主要应用领域:1.临床诊断:Elisa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人体内的疾病和感染。
elisa基本原理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它的基本原理如下:
1. 固相吸附:首先,在试验板上吸附抗原或抗体。
通常使用多孔板(如96孔板),将要检测的抗原或抗体溶液加入到孔中,然后孔中的溶液经过吸附和固定,使抗原或抗体附着在孔壁上。
2. 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加入到试验板中,与固定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
如果样品中存在目标抗原或抗体,它们将与固定在试验板上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
3. 洗涤:通过洗涤步骤,将未结合的物质洗掉,以去除非特异性的成分,使只有特异性结合的复合物留在孔中。
4. 酶标记:加入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它们与目标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5. 洗涤:再次进行洗涤步骤,去除未结合的酶标记物。
6. 反应物添加:加入适当的底物,使酶标记物催化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常用的底物是染色剂,其颜色与酶标记物的酶活性成正比。
7. 反应停止:加入反应停止剂,停止底物的反应,防止颜色进一步发展。
8. 信号测量:使用光谱仪或酶标仪等设备测量反应产生的信号强度。
信号强度与目标抗原或抗体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比较待测样品与已知浓度标准曲线的信号强度,可以确定待测样品中目标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ELISA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诊断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广泛应用,可以检测多种疾病标志物和生物分子。
elisa实验原理Elisa实验原理。
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样品中的蛋白质、抗体、荷尔蒙、细胞因子等生物分子。
Elisa实验原理基于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来检测抗原-抗体结合物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Elisa实验的原理。
首先,Elisa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在实验中,首先需要将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样品吸附在微孔板上,然后加入特异性的一抗,使其与待检测物质结合。
接着,加入酶标记的二抗,使其与一抗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二抗的复合物。
随后,加入底物,酶与底物发生反应产生显色物质,其光密度与待检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最后,用酶标仪测定显色物质的光密度,从而定量分析待检测物质的浓度。
其次,Elisa实验的原理还涉及到酶标记技术。
在实验中,常用的酶标记方法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等。
这些酶标记的二抗在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后,能够与底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显色物质或荧光物质。
通过测定显色物质或荧光物质的光密度,可以间接反映待检测物质的浓度。
此外,Elisa实验的原理还涉及到微孔板的使用。
微孔板通常采用聚丙烯或聚碳酸酯材料制成,具有多孔结构,能够同时检测多个样品。
在实验中,将待检测的样品加入微孔板孔道中,利用微孔板的高通量特性,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多个样品的检测和分析。
最后,Elisa实验的原理还包括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实验结果通常通过酶标仪或荧光分析仪测定显色或荧光物质的光密度值,然后通过标准曲线法或双对数法等方法,计算出待检测物质的浓度。
最终,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待检测物质的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和结果解读。
总之,Elisa实验原理基于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利用酶标记技术和微孔板的高通量特性,通过测定显色或荧光物质的光密度值,实现对待检测物质的定量分析。
这种实验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生物分子分析方法。
elisa实验的基本原理今天咱们来聊聊 ELISA 实验,这可是个超级厉害的检测小魔法哦!你知道吗?ELISA 实验就像是一个神奇的侦探,能够帮我们找出那些藏在身体里或者样本中的“小秘密”。
那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啊,它的原理就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抓捕行动”。
想象一下,我们要抓的“坏人”就是我们想要检测的目标物质,比如说某种蛋白质或者抗体。
而 ELISA 实验呢,就给这些“坏人”准备了一个特别的“陷阱”。
这个“陷阱”是一块小小的板子,我们叫它酶标板。
酶标板上有很多小小的“坑”,就像是一个个小房间。
我们会在这些小房间里铺上一层特定的“地毯”,这层“地毯”能够和我们要抓的“坏人”紧紧地抱在一起。
接下来,我们把含有“坏人”的样本倒进去。
这时候,样本里的“坏人”就会被酶标板上的“地毯”给吸引住,然后乖乖地留在小房间里。
但是,光抓住“坏人”还不够,我们得想办法知道到底抓住了多少呀。
这时候,就轮到我们的“秘密武器”出场啦——抗体!我们会准备一种专门针对“坏人”的抗体,而且这个抗体会带着一个小小的“信号灯”。
这个“信号灯”呢,其实就是一种酶。
当我们把带着“信号灯”的抗体加到酶标板里的时候,抗体就会找到已经被抓住的“坏人”,然后紧紧地抱住它们。
这样一来,每个被抓住的“坏人”身上都挂上了“信号灯”。
然后呢,我们再往里面加一些特殊的“燃料”。
这些“燃料”遇到“信号灯”就会发生反应,产生一种可以被检测到的信号。
比如说,可能会产生颜色的变化,或者发出光来。
我们通过检测这个信号的强弱,就能够知道样本里到底有多少“坏人”啦!是不是觉得很神奇?ELISA 实验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魔法秀,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巧妙的设计。
而且哦,ELISA 实验还有很多不同的玩法呢!比如说,有直接法、间接法、夹心法等等。
每种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就像是不同的魔法咒语,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检测需求。
直接法呢,就比较简单直接,一下子就把“坏人”给抓住并且标记上“信号灯”。
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发表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用于IgG定量测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标抗体技术发展成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测定方法。
ELISA的原理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
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进行检测时,样品中的受检物质(抗原或抗体)与固定的抗体或抗原结合。
通过洗板除去非结合物,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此时,能固定下来的酶量与样品中被检物质的量相关。
通过加入与酶反应的底物后显色,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判断样品中物质的含量,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灵敏度。
ELISA的基本类型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
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1. 固相的抗原或抗体;2. 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3. 酶作用的底物。
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性状及检测的具备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1. 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
适用于测定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不适用于测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因其不能形成两位点夹心。
2. 竞争法测抗原首先将特异性抗体包被于固相载体表面,经洗涤后分成两组:一组加酶标记抗原和被测抗原的混合液,另一组只加酶标记抗原,经孵育洗涤后加底物显色,这两组底物降解量之差,即为所要测定的未知抗原的量。
此方法测定的抗原只要有一个结合部位即可,对小分子抗原如激素和药物类的测定常用此法。
优点是快,缺点是需要较多量的酶标记抗原。
3. 免疫抑制法测抗原被检标本对底物显色的抑制程度与标本中所含抗原的量成正比,二者之差即为预测抗原的量。
4. 间接法测抗体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
ELISA的基本原理和方法ELIS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也称为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中。
ELISA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结合来检测和量化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ELISA的基本方法是将待测物(抗原或抗体)与特异性的抗体进行相互作用,然后使用染色反应来测定这种相互作用的程度。
通常,ELISA可以分为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等不同的变种。
直接ELISA是最简单的一种ELISA方法。
它首先在固体载体(如酶标板)上固定抗原,然后将样品中的抗体添加到载体上与固定的抗原相结合。
随后,用与待测物标记有酶的抗体(通常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与结合的抗体结合。
最后,加入适当的底物,通过测量酶催化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程度来定量检测待测物的浓度。
间接ELISA是一种更常见的ELISA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在固体载体上固定抗原,然后加入待测物,使其与固定的抗原结合。
随后,加入一个与待测物结合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通常是兔抗人IgG),这个二抗与待测物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最后,加入适当的底物,通过测量酶催化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程度来定量检测待测物的浓度。
相比直接ELISA,间接ELISA可以提高信号的灵敏度。
竞争ELISA是一种用于检测样品中抗原浓度的ELISA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固定的抗原被标记有酶的与待测抗原存在竞争关系的抗体结合。
然后,待测样品中的抗原与标记抗原竞争与抗体结合。
待测样品中抗原的浓度越高,与标记抗原结合的越少,最终测量得到的信号越低,从而可以根据信号的强度来定量检测待测样品中抗原的浓度。
间接竞争ELISA是竞争ELISA的一种变种。
在间接竞争ELISA中,待测物直接与固定的抗原结合,与待测物结合的酶标记抗体被加入到待测物与固定抗原结合的位置。
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发表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用于IgG定量测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标抗体技术发展成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测定方法。
ELISA的原理
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
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进行检测时,样品中的受检物质(抗原或抗体)与固定的抗体或抗原结合。
通过洗板除去非结合物,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此时,能固定下来的酶量与样品中被检物质的量相关。
通过加入与酶反应的底物后显色,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判断样品中物质的含量,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灵敏度。
ELISA的基本类型
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
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
1. 固相的抗原或抗体;
2. 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3. 酶作用的底物。
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性状及检测的具备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1. 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
适用于测定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不适用于测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因其不能形成两位点夹心。
2. 竞争法测抗原
首先将特异性抗体包被于固相载体表面,经洗涤后分成两组:一组加酶标记抗原和被测抗原的混合液,另一组只加酶标记抗原,经孵育洗涤后加底物显色,这两组底物降解量之差,即为所要测定的未知抗原的量。
此方法测定的抗原只要有一个结合部位即可,对小分子抗原如激素和药物类的测定常用此法。
优点是快,缺点是需要较多量的酶标记抗原。
3. 免疫抑制法测抗原
被检标本对底物显色的抑制程度与标本中所含抗原的量成正比,二者之差即为预测抗原的量。
4. 间接法测抗体
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
本法只要更换不同的固相抗原,可以用一种酶标抗体检测各种与抗原相应的抗体。
主要用于对病原体的检测而进行传染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