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内容
结尾“古今幽恨几时平” 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 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 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纭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 事的特殊感悟,其情不胜真诚,其感不胜拳挚。
写作主题
全词除结句外,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边关的云 烟、堡垒、落日均染上了情绪的色彩。环境险恶,前途未卜, 纳兰胸中风起云涌:怀古之心,恋乡之情,担忧之思,纷纭 扰扰难以平静。整个边关不再是唐人笔下的雄浑、苍凉、悲 壮,取而代之的是满目萧瑟的冷清与破败。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纳兰性德的词以 “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 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写作背景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 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 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 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
为“国初第一词手”。 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后
主。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 chபைடு நூலகம்n梭
suō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 之情。
读准节奏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 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 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理解词意
我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 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逼真。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 心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