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学课件.docx
- 格式:docx
- 大小:23.74 KB
- 文档页数:10
六年级语文教学课件六年级语文教学课件六年级的教师肩负着学校领导的厚望,承载着家长对学生寄予的无限期望,托付着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更重要的是我们培育的是祖国明天的未来与希望。
以下是的六年级教学课件,欢迎阅读。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楷、瞒、懊”3个字。
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皮肤、签条、缩短、脾气、名册、呵欠、咳嗽、原谅。
2。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落。
1。
齐读课题,质疑、解疑。
什么是抄写员?说的小抄写员是谁?(抄写员指照着原文抄写的人。
中的小抄写员指的是叙利奥。
)2。
了解的作者。
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一书。
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
1866年参加意大利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后来曾参加意大利社会党。
所写的体小说《爱的教育》描写学生生活,带有感伤情调,其他作品有《公共马车》、《工人女教师》。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展自学。
(3)认识生字,掌握字形。
2。
指名读课文。
(1)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一味:单纯地、一个劲儿地。
迸出: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地、不能抑制地发出。
瞟:斜着眼睛看。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懊悔不该这样。
啜泣:抽噎,抽抽嗒嗒地哭。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结果。
1。
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瞒着父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坚持抄写签条,虽然被父亲误解、冷淡,依然坚持着。
)2。
围绕着叙利奥帮助父亲抄签条这件事,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请你划分出的段落层次。
3。
学生汇报。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叙利奥要帮父亲抄签条,父亲不同意。
(1—4自然段。
)第二部分:叙利奥瞒着父亲抄写签条。
(5—24自然段。
)第三部分:父亲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25—30自然段。
)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
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1个生字;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并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诗歌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四二十四年进士。
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五、总结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楷、瞒、懊”3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皮肤、签条、缩短、脾气、名册、呵欠、咳嗽、原谅。
2。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落。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文章的作者。
1。
齐读课题,质疑、解疑。
什么是抄写员?说的小抄写员是谁?(抄写员指照着原文抄写的人。
中的小抄写员指的是叙利奥。
)2。
了解的作者。
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一书。
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
1866年参加意大利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后来曾加入意大利社会党。
所写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描写学生生活,带有感伤情调,其他作品有《公共马车》、《工人女教师》。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3)认识生字,掌握字形。
2。
指名读课文。
(1)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一味:单纯地、一个劲儿地。
迸出: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地、不能抑制地发出。
瞟:斜着眼睛看。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后悔不该这样。
啜泣:抽噎,抽抽嗒嗒地哭。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
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瞒着父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坚持抄写签条,虽然被父亲误解、冷淡,依然坚持着。
)2。
围绕着叙利奥帮助父亲抄签条这件事,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请你划分出的段落层次。
3。
学生汇报。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叙利奥要帮父亲抄签条,父亲不同意。
(1—4自然段。
)第二部分:叙利奥瞒着父亲抄写签条。
(5—24自然段。
)第三部分:父亲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25—30自然段。
)四、分组分部分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
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2。
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请你说一说:你觉得叙利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2。
学生自读课文。
3。
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
(体谅父母、爱家人的孩子。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请你画出体会最深的语句,体会后出声地读出来。
三、突出重点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
叙利奥三次受到父亲的责骂、误解都没有怨言,仍坚持帮父亲抄签条。
抓重点句体会,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
句子①叙利奥虽然不说什么,心里很快活。
他想:“爸爸不知道我在替他写,还以为自己没有老呢。
好!就这样做下去吧!”从“心里很快活”体会出他默默帮父亲工作,看到成果,他很高兴。
“就这样做下去吧!”说明他要帮父亲抄下去的决心很大。
句子②每天晚上到了十二点,叙利奥就起来工作。
从“每天十二点”体会到为了帮助父亲,他是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的。
句子③叙利奥出世以来第一次挨骂,心里很难受……叙利奥重新振作起来,心里暗暗对自己说:“唉,还是继续做下去。
白天多用点功,夜里仍旧工作吧!”从“心里很难受,继续做下去,仍旧工作”去体会。
叙利奥长这么大,第一次受到父亲的责骂,心里真是很难受,可看到父亲和一家人高兴的样子,他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句子④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他怕父亲知道,就不会让他做了,所以他没有告诉父亲。
句子⑤“啊,不是这样!您不要这样说,爸爸!”叙利奥含着眼泪恳求说。
他真想把经过的一切说个明白,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心里反复说:“哎呀,不能说,还是一直瞒着下去,帮爸爸做事吧。
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
对,这样做对!”从“恳求”体会出叙利奥的心里非常难受,委屈。
从“更重要,对,这样做对!”体会到叙利奥把帮助爸爸做事,减轻父亲的疲劳看成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心中还十分肯定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说明他很体谅父亲的辛苦。
句子⑥又过了两个月,叙利奥继续夜夜工作,白天疲倦不堪;父亲见了儿子,仍旧动怒。
最伤心的是父亲对儿子渐渐冷淡了……叙利奥看到这个样子,伤心得不得了。
从“夜夜”体会到叙利奥这样工作,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还能体会到父亲的冷淡,使他伤心到了极点,可为了帮父亲,他仍旧没有为自己辩解。
句子⑦可是一到十二点钟,这个决心不知不觉又动摇了,好像睡着不起来,就是逃避了自己的责任,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
于是他忍不住仍旧爬起来。
追问:你是怎样理解“好像睡着不起来,就是……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叙利奥把帮助爸爸工作看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不干,就是对这个家的不负责任。
)句子⑧叙利奥听了心里像刀割一样……父亲确实不爱他了,眼里已经没有他这个人了。
“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
……追问:请你想象体会,什么是刀割一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叙利奥此刻已是伤心欲绝,他是那么爱他的家人,同样他也需要父母对他的爱。
)2。
叙利奥受到父亲的责骂,冷落后是否停止了工作呢?(没有,习惯的力量,为爸爸分忧的信念使他半夜又起来。
)追问:叙利奥为什么要偷偷地做?不告诉父亲呢?(因为父亲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
“不要。
你应该用功读书,功课是你的大事情,就是一个钟头,我也不愿意占用你的时间。
“父亲很爱叙利奥,如果叙利奥告诉了父亲,父亲不会让他做的,他也就帮不了父亲了。
)3。
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帮助父亲工作的?家里的生活很清苦。
一家人的生活全压在父亲的肩膀上。
他白天在铁路上工作,晚上又从别处接了文件来抄写。
工作很辛苦,父亲常常诉苦:“我的眼睛似乎坏起来了。
这样的夜工,会缩短我的寿命呢!”叙利奥心疼父亲,想为他分担一些。
4。
事情的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认真25—30自然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父亲知道了真相,心中充满了愧疚,也充满了对儿子无尽的爱。
)四、总结,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维持家中的生活,减轻父亲的重荷,默默帮助父亲工作,虽被误解仍坚持着,表达了他对父亲、对家人深沉的爱。
同样,父亲对这个家、对儿子也是十分挚爱,宁可自己受累,也不愿意耽误儿子的`学习。
使我们感受到了父子间那份真挚的爱。
五、作业1。
分角色表演课文最后一部分内容。
2。
预习《向命运挑战》一课六年级语文教学课件2:《长征》教学目标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1。
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2。
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二)理解诗句中的词语的意思,了解每一句诗描绘的情景。
(三)能按诗句的停顿读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初步按照诗句的停顿读诗。
三、教学过程(一)解题。
国*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
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
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
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
泥丸:泥团子,小泥球。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
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五)作业。
1。
朗读这首诗。
2。
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
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读懂全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读懂全文,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