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在线测试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3
ICT调试(Debug)作业指导书ICT调试(Debug)作业指导书一、工装结构检查①针床出货前检查各生产部门是否在生产流程标签上签章。
②先将待测板放于治具上检查是否有压件、载板、中板是否有洗槽,避免待测板有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固定治具将ICT治具架在压床上,将治具天板固定在压床蜂窝板上,锁紧治具固定螺丝,使其不会松动,将压床点动调整治具上探针行程,使之达到其行程的1/2-2/3左右,然后用排线依顺序将治具与开关板连接起来;三、试程序登录计算机1、将治具的测试程序COPY入计算机,并调出;2、将测试程序检查一遍,未经过排序的,要先排序。
3、要按JP-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IC的顺序(即按实际值排序);4、存档四、Open/Short学习1、学习之前,将状态参数里面的测试时基改为50,开短路时基设为400;2、置良品板于治具上,将压床压下即可开始学习;3、学习完毕后要存盘。
五、Debug的技巧与方法1、先将待测板测试一遍,然后可进入“EDIT”DEBUG;2、对于JP的DEBUG则比较简单,只要判定其有无点号,有无零件,点号正确无语即可OK。
一般“JP”我们把ACT-V AL定为“2JP”上限为“+10%”,下限为“-60%”;3、电阻的DEBUG,则会比较复难,可按以下几步调试:1)于小电阻,如零奥姆电阻,ACT-V AL可用2奥姆,然后上限为“+10%”下限为“99%”即可,对于几奥姆或零点奥姆小电阻,若客户要求用四线测试,则需做四线测试,未做要求的就可将线阻及机器内阻加零件值作为标准值,上限可放宽;2)于小电阻:(0Ω-1KΩ)要用定电流的测试方法(D1、D2);3)电阻DEBUG一般有几种方法:变换测量模式文件位元的变化,更改延迟时间,高低PIN 对调,加隔离点等几种方法,可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处理;4)GUARDING点对于电阻的DEBUG尤为重要,一般有这样一个原则:电阻的两个点,其中一点所连组件较少,则该点所连组件另外一点作GUARDING点;隔离点所连的组件阻抗须为20奥姆以上,电阻的隔离,加GND点很有效果;5)电阻隔离的目的是将量测到的较少的值隔离成大的,使之更接近于实际值,若该电阻量测的结果很大,超出实际值,则要提出疑问,看看是否针点的问题,还是零件值的错误,或者是由于针点的不准引起的,等待。
SRC6001在线测试仪规程I.C.T在线测试仪操作规范:一.接SRC机器总电源220V和打印机电源220V;二.打开机器总开关;三.放入针床,连接排线,调整压板位置和气缸行程(注意:每次更换针床,必须认真调整气缸行程,以压下探针行程的1/3---2/3为宜);四.从软盘或硬盘所需测试的程序,进行测试;五.测试完毕,关闭机器总开关;六.非ICT操作人员和专业工程师,其它人不得擅动机器。
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一.使用环境要求:1.温度:15℃~35℃;2.湿度:<85%;3.电源:220VAC;4.气压:0.4~0.6Mpa;5.空气环境:无腐蚀性气体及过多粉尘;6.距设备2米内不得有大功率电磁设备;二.电源开关时间间隔不得小于10秒;三.进入系统的气源必须经过气水分离;四.开机预热时间应大于10分钟;五.被测试板加电测试后,应充分放电;六.系统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七.凡插拔系统中的电缆及印制板必须切断供电电源;八.接触系统电路板应带防静电手环;九.安全注意事项:1.机器使用电压为220V,操作时不要触碰带电器件,以免触电;2.机器为专人操作,禁止二人同时操作;3.测试过程中,禁止手进入测试区,以免造成事故;十.测试完毕及下班后,应将机器擦拭干净,盖好防尘罩。
ICT在线测试仪的维护:一.保持机器干净,勿潮湿;二.磁碟机需经常用专用清洗碟清洗;三.要经常清除滤水杯内的脏水。
四.常用毛刷清除夹具上的铜屑和锡渣,保持夹具清洁;五.夹具使用完毕要及时归还;六.每逢温度、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由专业工程师对机器进行校准;七.在粉尘较大的环境中作业,应定期对机器的所有部件进行除尘,用酒精(或气枪)清洁所有接口;八.在机器环境温度超过40℃~45℃时,应用风扇或空调器对机器进行物理降温。
工序号变更标记日 期日 期拟 制
标准化
审 核作业内容及规程
一.技术要求:正确操作设备,保证完好满足生产与品质要求.
二.操作规程:
作业说明
作业流程设备及工装
辅助材料PCB组件2. 测试过程中必须留意测试板是否确实放在预定位置和方向正确.作业对象工序
名称
ICT测试作 业 前 准 备TRI-518FV测试仪1. 每次开机前检查压床的压棒是否有脱落损坏.
签 名三.注意事项:
变更事项第 1 页共 1 页签 名版本A0文件编号TRI-518FV作业指导书
1.开主机气源、电源
2.针床置于测试机上
3.开电脑,调程序 1. 打开主机气源、电源开关,旋动气
压调节旋钮,将主机气压调整到0.4-
0.6Mp. 2. 将ICT 针床上压板安装到测试机上、并
固定;将ICT 针床下部测试针座装到测试机
上,并固定好.
3. 打开测试机附带的电脑,显示器电源
和打印机电源,调出机种测试程序.
4.先运行良品标准样件,结果显示良品,再运行不良品标准样件,结果显示**不
良,说明设备正常后,才可放入被测件
进行测试(测试时应同时将TEST 与DOWN
两个按钮按下).
5. 先关闭打印机,主机附带的电脑和显
示器电源,关机过程时,需依照关机程
序关机,以免系统资料丟失, 再关闭主
机气源及电源开关.
5.关机作业 4.运行测试程序 气压调节旋钮。
东莞市浩远电子有限公司NO.SUBJECT 编号:主题PAGE第2 页共8 页一作业注意事项1 确认ICT是否接地,操作时戴好静电带,把夹子夹在ICT地线上2 确认ICT 主机显示器是否接好电源3 气压是否在4~6Bar之间4 刚过炉的PCB板须等冷却后才测试5 确认测试程序是否待测板的程序6 测试程序存储在D盘7 修理板和功能测试的PCB板必须放完电才能进行ICT测试,以免存在大电荷损坏ICT8机器操作时,手不要放在压床下,以免误伤9操作前暖机:每天操作ICT之前,必须先打开电源开机3分钟10操作完毕关机:下班时,务必关掉电源11 ICT测试人员需对ICT做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于相关检查保养记录表格中,具体作业规范见“ICT测试设备预防性保养规范”12 ICT程序呼叫:依PCB半成品料号呼叫13基板课生产PCB,经ICT测试后留下明确记号以确保产品品质14 作业人员不得随意更换探针,以及拆卸治具ICT测试SOPNO.SUBJECT 编号:主题PAGE第3 页共8 页二操作测试1.开机过程1.1.UPS ON1.2.ICT电源ON1.3.开启电脑主机,屏幕电源2.ICT治具装配及操作步骤2.1.ICT治具装配步骤:a.依程序中show的治具编号拿取测试治具,并将治具放置于ICT的治具座上(治具定位时请依治具座靠右下方放置)ICT测试SOP先开ICT总电源再开ICT设备电源NO.SUBJECT 编号:主题PAGE第4 页共8 页b.装配ICT后方的排线,接在测试治具后方的牛角插座上(注意:依顺序编号接上,红色点朝上方,从右边数的第一个牛角接排线1)c.SMD PCB: 将待测之PCB放于治具上,取天板对准治具固定位置,将压台压下至离天板3~5CM处,用螺丝固定天板于ICT的蜂巢板上,再将测试治具用螺丝固定于机台上d.DIP PCB: 将待测之PCB放于治具上,直接将探棒装于ICT的蜂巢板上,ICT压台压入后,目视观察PCB必须平贴治具,受力点要平均,板子不可有扭曲变形之现象(≦1.0mm),且以不压到零件为原则。
ICT HP3070校准过程准备工作:频率计53131、万用表3458A\34401\34411、GPIB线、跳线帽、频率测试线BNC接口、自检夹具及连接线在开始校准前,先做1.AutoAjust (必须过)2.Diagnostic (可选,对校准影响不大)硬件连线及配置频率计53131 地址设置为Address 14 把红色的频率测试线连接到53131和测试机台侧面的Clock接口万用表地址设置为Address 11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34401,把自检夹具测试线连接到34401和自检夹具,Input和Sense端正负区分好。
用GPIB线把53131和34401还有测试机台里面的6624用GPIB线连接准备两个跳线插到测试机Asru卡上面的跳线端口,如下图所示位置,板卡操作之前记得先给测试头掉电。
硬件准备工作完毕UNIX校准流程登入calibrate用户进入/home/calibrate文件夹如果没有从其他机台考入,然后执行Basic—get ‘testplan’—run点击yes然后输入机台序列号以及当前温度湿度,估算就可以然后选择L,即要做校准的Bank根据提示踩脚踏后校准开始,根据提示继续踩脚踏直到出现如下提示后点击YES,然后自动跳到DGN界面选择Test Number Entry选项,Test Number输入4395,4396 Module Number输入3,2,代表校准两个Module的Asru卡然后根据提示输入Yes根据提示连续回车直到出现校准过程完成,然后退出到上一级菜单做Autoadjust ,做完后退出如下图所示时回车,自动转入下一个界面并自动执行RUN ,开始最后一遍校准后的测试然后根据提示踩脚踏,直到出现结果,结果被保存在/hp3070/diagnostics/th1/calib.report 中,把结果发送给质量即可。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ICT在线测试。
二.工作过程:
2. 1 :取得原始数据:主要包括所有元件的类型,管脚针号及元件名称,位置
区号,最好有标称值,对有分组、分块的情况设置好参数。
若以上数据
不在本系统,则可将其选中复制、然后再新建一文件粘贴即可。
2.2: 进行常规元器件的粗调:将标准板置于针床上,压紧夹具使其接触良好,
对所有元器件选择适当的方法(或启用自动设置)进行学习采样,并把
采样的结果作为标准值置入“标准值”栏。
然后对所有元件进行“试测
试”,找到经“试测试”报出“故障”的元件,单独调试并注意其是否
属于不可测元件。
2.3: 在元件粗调后应进行IC扫描,取得IC数据,然后与阻容元件数据共同
组成测试数据并调试。
2.4: 单个元件精调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2.4.1加隔离针, 对阻值偏小的电阻和容值偏大的电容进行隔离。
2.4.2加延时,适当增加延时时间使信号稳定。
2.4.3增、减测试电压,增加电压可增加信噪比,减少电压可防止饱和与串
扰。
2.4.4升、降测试频率,升高频率可使电阻对电容和电感的影响降低(降低率
可使噪声减少)。
2.4.5对某些器件可交换1、2针后再用以上方法。
2.5对单步测试稳定,连续测试不稳的元器件向前移,或在其前面加放电测
步。
2.6用特殊方法处理特殊元器件,如可用电容方法1测量蜂鸣器,可用稳压
管方法测量部分稳压集成电路的漏装、反装问题。
2.7反复以上过程使元器件全部选中时“试测试”没有故障元件。
2.8学习开短路并使测试无故障。
2.9有必要的时候,编辑针接触检查。
2.10运行测试程序,反复实测样板,排除误报。
2.11小批量试生产,测十多块板,找到属于误报的元件,适当调整误差,以
适应板间差异。
对没有把握的器件人为制造故障,考验测试的真实性和
完整覆盖。
2.12打印忽略元件清单供目测。
2.13对编辑后的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三.注意事项:本台测试仪必须有专人操作,非操作业人员严禁擅自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