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保养作业指导书
- 格式:pdf
- 大小:123.33 KB
- 文档页数:1
注塑模具维修保养作业指导书注塑模具维修保养作业指导书1.目的:使用公司用于生产的注塑模具能正常投入生产,保证注塑产品的质量,并持续改进模具质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注塑模具维修、保养。
3.职责:模具维修工/模具仓库保管员(可以由一人负责)、注塑带班班长有责任使本作业指导书付诸实施。
4.定义:4.1维修保养:模具不能正常生产,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零件所进行的保养4.2清洗保养:模具合模次数达到一定数量,需要对模具内的油污、塑料渣屑等进行清洗,并涂润滑油的保养。
4.3定期保养:对生产一定数量、合模一定次数或连续存放达一年以上的模具采取维修、更换零件、清洗、涂润滑油等方法进行的保养。
5、工作程序:5.1维护保养、定时检查:5.1.1 由模具维修工负责,生产前模具的保养:5.1.1.1须对模具的表面的油污,铁锈清理干净检查模具的冷却水孔是否有异物,是否有水路不通.5.1.1.2需检查模具胶口套中的圆弧是否损伤,是否有残留的异物.运动部件是否有异常,动作是否异常5.1.1.3定期检查模具的水路是否畅通,并对所有的紧固螺丝进行紧固.5.1.1.4检查模具的限位开关是否异常,斜销.斜顶是否异常.进行定时保养和检查。
5.1.2 由注塑带班班长负责,每日的例行检查和维护,须填《注塑模具日常保养记录表》:5.1.2.1 运行中的模具是否处于正常状态a.是否有低压锁模保护;b.活动部位如导柱、顶杆、行位是否磨损,润滑是否良好?要求至少12小时要加一次油,特殊结构要增加加油次数。
c.模具的固定模板的螺丝和锁模夹是否松动;5.1.2.2生产正常状况:检查产品的缺陷是否与模具有关;5.1.2.3下机时要对模具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防锈处理: 抹干型腔、型芯、顶出机构和行位等部位水份并喷洒模具防锈剂或涂抹黄油。
5.1.2.4下机后的模具要放在(模具仓库)指定地点并作好记录:《注塑模具履历表》(1)模具状况:完好还是待修。
(2)下模时的防锈处理方式。
对应的流程/规范1. 目的为规范量产模具保养管理,减少模具故障和模具维修,提升注塑生产效率和良品率。
2. 概述明确公司内部模具机台保养要求。
3. 术语4. 操作说明4.1 职责4.1.1 注塑领班:负责上机模具的表面清洁,模具定期保养和模具异常保养的提出,产前保养的确认。
4.1.2 注塑生管员:负责模具产前保养的提出。
4.1.3 注塑上下模技工:负责模具产前,生产中异常,生产完后模具上下机准备,生产中模具有小的异常,模具保养技工能在机台上处理时,关机,降温,拆水嘴的一切动作。
4.1.4 模具保管员:负责将产前的模具运送到模具保养组。
4.1.5 模具保养师傅:负责模具生产前、生产后不修模直接入库模具的保养。
4.1.6 模具干冰保养员:负责模具生产中的干冰保养及打油。
4.2 产前保养保养说明4.2.1.模具保养组组长接收到模具跟《注塑部模具保养/维修通知单》后第一时间根据注塑生管员的排程安排好模具保养师傅进行保养。
4.2.2.模具保养技工按照模具保养组长的安排进行保养,保养过程中首先检查模具外观和型腔里面的配件是否齐全。
4.2.3. 在配件齐全的情况下,先把前后模仁,行位,镶件等拆出进行分解后,用超声波给以进行清洗(若前模和行位是高光的,直接用模具清洗剂给以清洗,不能用超声波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吹干后,进行组装。
组装时所有的斜顶,行位等运动的部位必须打上高温润滑油。
4.2.4. 模具保养时在模具保养记录表里面进行打钩做好记录,组装完成后并签名,然后通知注塑生管安排上机生产。
4.2.5.具体清洗内容参照《模具产前保养记录表》的内容进行操作。
4.2.6.如果发现模具配件,镶件,斜顶,行位等有异常问题时。
第一时间通知修模课修模组长进行确认并移交修模组维修,同时通知注塑生管员协调修模时间调整生产排程。
备注:如模具在二楼无修模情况下,TE通知模具送生产钳工要对模具分型面、行位进行小保养,确认模具配件齐全后再安排送生产。
注塑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注塑作业指导书是指在注塑生产过程中,为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而制定的一份操作指南。
它包含了注塑作业的各个环节和步骤,旨在帮助操作人员正确地进行注塑作业,避免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
本文将从设备准备、原材料准备、注塑操作、质量检验和设备维护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注塑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一、设备准备1.1 确认注塑机的型号和规格,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注塑机。
1.2 检查注塑机的电源、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是否正常运转,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1.3 检查模具的完好性和清洁度,必要时进行清洁和维护。
二、原材料准备2.1 根据产品要求和配方,准确称量原材料,确保配比准确。
2.2 检查原材料的质量和干燥情况,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
2.3 将原材料放入料斗中,按照注塑机的要求进行熔融和预热处理。
三、注塑操作3.1 启动注塑机,调试参数,确保注塑机运行正常。
3.2 将预热好的原料注入模具中,根据产品要求设定注射速度、压力等参数。
3.3 监控注塑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参数,及时调整,确保产品质量。
四、质量检验4.1 定期抽检产品,检查产品的尺寸、外观等是否符合要求。
4.2 进行产品的拉伸、弯曲等力学性能测试,确保产品的物理性能符合标准。
4.3 对不合格品及时处理,找出问题原因并进行改进,确保下一批产品质量。
五、设备维护5.1 每天结束作业后,对注塑机进行清洁和维护,保持设备干净整洁。
5.2 定期对注塑机进行润滑和保养,检查各部件是否磨损,及时更换。
5.3 对模具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确保模具的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
结语:注塑作业指导书是注塑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文件,它规范了注塑作业的各个环节,帮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作业,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操作人员在注塑作业时应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做到细致认真,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模具维修及保养作业指导书一、模具维修模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由于正常或意外磨损,以及在注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都需修模解决。
1.1、模具技工接到任务后的准备工作A、弄清模具损坏的程度;B、参照修模样板,分析维修方案;C、度数:我们对模具进行维修,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无图纸条件下进行的,而我们维修的原则为“不影响塑件的结构、尺寸”,这就要求我们修模技工在设计到尺寸改变时应先拿好数再作下一步工作。
1.2、装、拆模注意事项A、标示:当修模技工拆下导柱,司筒、顶针、镶件、压块等,特别是有方向要求的,一定要看清在模胚上的对应标示,以便在装模时对号入座。
在此过程中,须留意两点:1、标示符必须唯一,不得重复;2、未有标示的模具镶件,必须打上标示字符;B、防呆:在易出现错装的零部件作好防呆工作及保证在装反的情况下装不进去;C、摆放:拆出的零部件需摆放整齐,螺丝、弹簧、胶圈等应用胶盒装好;D、保护:对型芯、型腔等精密零件要作好防护措施,以防他人不小心碰伤。
1.3、维修纹面时注意事项A、机台省模:当胶件有粘模、拖花等需省模时,应将有纹面的部位作好保护,才可进行维修。
机台省模切忌将纹面省光,在无把握时应要求落模维修;B、烧焊:若对纹面进行烧焊,必须留意:1、焊条必须与模CORE材料一致;2、焊后需作好回火工作;C、补纹:当模具维修好需出厂补纹时,维修者需用纸皮将纹面保护好,并标示好补纹部位,附带补纹样板。
蚀纹回厂时,应认真检查蚀纹面的质量,确认OK后方可进行装模。
若对维修效果把握不大,应先试模确认OK,方可出厂补纹。
二、模具保养模具保养比模具维修更为重要,模具维修的次数越多,其寿命越短;而模具保养得越好,其使用寿命就会越长。
2.1、模具保养的必要性A、维护模具的正常动作,减少活动部位不必要磨损;B、使模具达到正常的使用寿命;C、减少生产中的油污。
2.2、模具保养分类A、模具的日常保养;B、模具的定期保养;C、模具的外观保养。
注塑模具保养作业指导书1.0目的:1.1延长模具使用寿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降低产品的不良率,预防和消除模具的不良隐患,提高生产效率。
2.0范围:2.1注塑成型模具保养作业以及新员工培训之用。
3.0内容:3.1保养等级:3.1。
1一级保养:只对模具PL面与活动部位清洁、润滑保养,并做好记录;二级保养:将部分会影响生产品质、模具寿命和活动的部分拆出来进行保养;三级保养:将可拆部位全部拆开清洁保养,并对活动磨损件、老化零部件更换;3.2保养时间:3.2.1每班交接班前进行一次一级保养;3.2.2生产1—2万模次或生产达一周,进行一次二级保养3.2.3生产20万模次以上或生产达6个月,进行一次三级保养;3.3保养职责:3.3.1生产中一级保养由生产操作员在模具保养员指导下完成;3.3.2模具保养员负责对模具进行二、三级保养;3.4保养作业内容:3.4.1一级保养(日常保养):3.4.1.1分型面:用棉布条粘去渍油擦拭模具外表面及分型面上的污渍、毛屑、灰尘等,用棉花轻擦型腔型芯,降低模具损伤几率和确保排气效果;3.4.1.2导向系统:用棉布条粘去渍油擦拭模具导套,导柱、斜导柱等异向部位,并涂上相应润滑油,确保模具动作顺畅;3.4.1.3滑块:用棉布清理滑块、滑槽内污渍,并涂上相应润滑油;3.4.1.4顶出系统:将顶出部位正常行程擦拭干净,并添加顶针油,防止顶针干涩;3.4.2二、三级保养(生产后模具保养):3.4.2.1保养前准备及依据:3.4.2.1.1依3.2保养时间规定,对达到二、三级保养要求的模具进行保养;3.4.2.1.2依“模具保养维护记录表"内容,对缴回模具各零部件进行点检和保养;3.4.2.1.3准备好相应的保养工具(如内六角扳手、加力杆、润滑油、零配件盒等)3.4.2.2模具拆解:3.4.2.2.1拆模前先对模板各编号进行核对,对模板编号不清的重新确认,防止拆模后再装模时,因编号混乱出现模具装反现象;3.4.2.2.2用气枪对模具水道进行通气检查,发现流量不足或杜塞现象及时疏通处理;3.4.2.2.3拆模前模具辅助机构应先拆除(如油缸、液压马达、模具脚等),并妥善保管,一般先拆动模,拆模时应对角均匀拆螺丝;3.4.2.2.4依次拆解动模固定板,顶针板、动模承板、型芯、模板,每一步之前先分析内部结构,螺丝作用、部件是否有编号对应等,防止部件反装损坏模腔;3.4.2.2.5型芯可用同样规格螺纹的加长螺丝旋到底敲击螺丝取出。
模具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它的使用寿命和维护保养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模具的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以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模具的维护保养重要性1.保证产品质量:模具是生产高精度产品的关键设备,只有保持模具的良好状态,才能确保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2.提高生产效率:模具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保养可以避免停机维修,减少生产线的停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定期维护保养模具可以减少磨损和损坏,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三、模具的日常保养1.清洁模具表面:使用布或软刷清洁模具表面的灰尘和杂质,避免灰尘进入模具内部影响产品质量。
2.涂抹防锈剂:定期涂抹防锈剂,保护模具表面不被氧化和腐蚀,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3.定期检查紧固件:检查模具上的紧固件是否松动,如有松动及时拧紧,避免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振动和噪音。
4.定期润滑模具滑动部位:使用适量的润滑油或脂润滑模具的滑动部位,减少摩擦和磨损,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
四、模具的定期维护1.检查模具磨损情况:定期检查模具的磨损情况,如发现严重磨损或损坏的部位,及时更换或修复,避免影响产品质量。
2.清理模具内部:定期清理模具内部的残渣和杂质,保持模具的清洁,并使用适当的防锈剂进行处理。
3.检查模具冷却系统:检查模具冷却系统的管道和冷却水流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防止模具过热导致损坏。
4.校正模具尺寸:定期使用测量工具检查模具的尺寸是否偏差过大,如有偏差及时进行调整,确保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五、模具的特殊保养1.模具存放:在模具不使用时,应放置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和腐蚀。
2.模具包装:对于长时间不使用的模具,应进行适当的包装,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影响模具的使用效果。
3.模具运输:在模具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碰撞和振动,避免对模具造成损坏。
六、模具的故障排除1.模具卡料:如发现模具卡料,应立即停机检查,清理卡料并查找原因,如模具磨损或设计不合理,及时修复或调整。
注塑模具保养作业指导书1. 目的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顺利进行,避免模具损坏,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2. 范围塑胶部所有模具保养作业3. 职责塑胶部模管员、上模工、领班4. 内容模具保养分两个部分:---生产中模具的保养:---不生产模具的管理和位置摆放。
4.1 生产中模具保养:4.1.1上模时选用与模具对应的吊环,(即分清公制、英制和吊环大小);4.1.2有行位、滑快的模具分型面容易张开,用铁链或其它固定两分型面,以免落下伤人或损坏模具;4.1.3模具上好后,应先取下吊环,再开模,以免因模具设计原因或滑块行位处弄环模具;4.1.4调校好高低压位置。
在调较顶针进的位置时,不能超过顶板的最大行程位置,以免撞坏模具,注塑机顶杆长度不能超过模具顶杆孔的长度;4.1.5啤工在操作过程中,应认真按《作业指导书》和《作业标准书》去操作。
a.严禁带剪刀去取产品,以免碰花模具;b.严禁不取产品又关安全门锁模:c.严禁自行处理模具中不脱模的产品,粘模;d.严禁在全自动操作中离开工作岗位,以免产品不掉落而压坏模具;4.1.6模具在生产过程中,领班经常检查各活动部位是否润滑良好,每2-3小时对模具导柱、弹簧、顶针、活动行位、滑块处加润滑脂和顶针油或其它润滑品。
对不退针,弹簧不够力,弹簧断折的模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落模维修。
特别对斜顶烧死的模具一定不能生产,待模具维修好后方能生产;4.1.7在下模前10分钟关掉所有运水,待模具啤热之后方能下模。
方法是:先关掉运水,啤10模左右,打开安全门,按射台后退,再关安全门,手动合模。
用水喉批折掉水喉,卸去软管,再用小扳手折去铜水嘴,用风枪吹尽模具运水的余水后,再用布擦去模具表面的水珠,检查模具各部位是否润滑良好。
若不良好,申请进行修模,再打开模具擦去模具型腔表面的油污,再打防锈油,做到均匀周到,再锁模,吊好模具,折掉模具压板卸下模具。
4.2不生产模具的管理和位置摆放4.2.1模具卸下后,模管员用胶纸或其它封住两分型面和顶针板空隙处,以免分开型和顶针板空隙处因异物和尘落入损害模具;4.2.2为了使生产顺利进行,模具应进行分类摆放和编入模号,以免出差错,方法是:首先对模具用不同颜色的油漆分开,作明确标示。
模具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工具,其质量和使用寿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了保证模具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是必不可少的。
本指导书旨在为模具维护保养作业提供详细的指导,确保模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模具维护保养作业流程1. 模具清洁:使用软布或刷子清除模具表面的灰尘和污垢,避免进入模具内部影响使用效果。
2. 模具润滑:使用适当的润滑剂对模具进行润滑,减少摩擦和磨损。
润滑剂的选择应根据不同模具材质和工作环境来确定。
3. 模具调整:定期检查模具的各个部位是否松动或变形,及时进行调整和修复,确保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
4. 模具保养:根据模具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期保养工作,如更换密封圈、清理冷却通道等,防止出现故障和损坏。
5. 模具存放:对于长时间不使用的模具,应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存放,避免灰尘和湿气侵入,影响模具的质量。
三、模具维护保养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模具生锈:模具长时间不使用或存放不当容易出现生锈现象,可以用防锈剂进行喷涂,也可以使用干燥剂吸湿防潮。
2. 模具损坏:在使用过程中,模具可能会出现损坏,如裂纹、变形等,这时需要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损坏部件。
3. 模具磨损:模具的磨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精度,可以定期对模具进行磨削或涂覆保护层,延长使用寿命。
4. 模具密封不良:密封不良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和泄漏等问题,可以更换密封圈或进行调整,确保密封效果良好。
5. 模具冷却不均匀:冷却不均匀会导致产品变形和品质问题,可以清理冷却通道或增加冷却装置,保证均匀冷却效果。
四、模具维护保养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模具的各个部位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模具维护保养,避免使用过大或过小的力量造成损坏。
3. 在清洁和润滑模具时,避免使用化学溶剂或腐蚀性液体,以免对模具造成损害。
4. 在模具保养期间,严禁随意拆卸或更换模具的零部件,以免引起其他问题。
注塑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注塑作业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方法,通过将熔融状态的塑料材料注入模具中,经过冷却固化后得到所需的塑料制品。
为了确保注塑作业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注塑作业的相关指导。
一、模具准备1.1 模具清洁:在进行注塑作业前,必须确保模具的清洁。
清洁模具可以防止杂质污染塑料制品,同时也有助于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1.2 模具加热:根据注塑产品的材料和要求,对模具进行加热处理。
加热可以提高塑料的流动性,有利于注塑成型。
1.3 模具喷涂:根据需要,可以在模具表面进行喷涂处理,以防止塑料粘附在模具上,方便产品的脱模。
二、塑料材料准备2.1 塑料颗粒筛选:将塑料颗粒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过大颗粒,确保注塑过程中塑料材料的质量稳定。
2.2 塑料干燥:某些塑料材料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吸湿,影响注塑成型的质量。
因此,在注塑作业前需要对塑料材料进行干燥处理,确保其含水量符合要求。
2.3 塑料配比:根据产品要求和塑料材料的特性,进行合理的塑料配比。
合理的配比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并且有助于控制成本。
三、注塑过程控制3.1 温度控制:注塑作业中,需要对注塑机的温度进行控制。
不同的塑料材料对温度的要求不同,通过合理的温度控制可以保证塑料的流动性和成型质量。
3.2 压力控制:注塑作业中,需要对注塑机的注射压力进行控制。
合理的注射压力可以保证塑料充填模具的充分性和产品的密实性。
3.3 注塑时间控制:注塑作业中,需要对注塑时间进行控制。
注塑时间过长会导致塑料热分解,时间过短则会影响产品的充填和成型。
四、模具保养与维护4.1 模具保养:在注塑作业后,及时清洁模具,并对模具进行保养。
保养模具可以防止模具表面生锈和损坏,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
4.2 模具维护:定期对模具进行维护,包括清洁、润滑、更换磨损部件等。
维护模具可以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3 模具存储:在注塑作业结束后,将模具进行正确的存储。
质量目录塑胶模具保养(维修)作业指导书武汉同和塑业有限公司文件编号QR/THSY-751/05发布实施2014/5/8版本A/0 页次1/2一、目的:延长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确保生产出合格的塑料产品。
二、适用范围:处于生产间隙或生产交接班时的模具保养。
三、保养内容:日常保养(清洁,润滑,防松,查隐患)四、保养时间:每班一次五、保养人员:以模修人员为主,注塑操作工为辅助。
六、保养场所:注塑车间,安装于注塑机上的模具。
七、安全提示:因模具安装于注塑机上,保养为补拆卸模具保养,保养时注塑机要关闭电源并挂模具保养严禁通电的警示牌,注塑机前后安全门应全部打出,退出注塑射台。
如需将顶针板推出清洁等过程注意与注塑操作工的配合。
八、保养方法:模具分模开起(动定模分开),退出注塑射台,机床关闭电源挂断电警示牌,打开安全门。
1. 用碎布擦净模具的外表灰尘及其表面附著油污,清理模具分型面的各种残余物及用碎布擦净模具分型面粉尘及油污。
2. 尽可能(表露部分)清洁清理模具上各导柱,导套上的油污或异物,而后加油润滑。
3. 与注塑操作员配合,开起注塑机顶出顶针推板后,关闭机床电源和开起安全门,用碎布清洁擦净顶针,斜顶及可擦拭的内部结构件,而后均匀涂一层(极少)顶针润滑油。
再开起注塑机退回顶出推板几次看是否正常。
4. 用碎布尽可能清洁擦净滑块(除成型面外)所有表面,并对滑块运动面注油润滑。
5. 检查水管有无破损或隐患及水管接头是否漏冒水。
6. 检查模具各外表露螺栓是否松动和变形。
并加以紧固和更换。
7. 查模具成型面,封胶面或其它运动面有无拉伤并进行修理(用锉刀,油石修顺).九、注意事项:模具在生产或保养过程中,发现模具有异常或不能处置情况时,应立即停机,待机通知修模主管待故障解决后,经主管同意后方可开机生产。
编制:审核:会签:批准:。
X X X 有限公司 模具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版本/次 A/0实施日期页码 1/3制 订 审 核 批准文件编号版本/次A/0 实施日期页码2/31.目的:注塑模具是属于生产产品设备,维护与保养注塑模具是使产品设备能保持最佳的性能状态和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2.适用范围:适合用于模具的使用与维护模具的履历质量保养记录适合用于相关人员的职责2.3.1本标准必须经由培训合格之调试注塑技术人员填写。
2.3.2注塑领班负责实施和检查督导,注塑主管定期督导。
3.定时、定期检查、维护:上下装卸模具及调试注塑机人员进行定时检查,维护与保养;如涉及到变更、改善等问题必须由模具部专业人员进行维修,简单的维修可由调试注塑机技术人员解决,如(产品有轻微的刮伤与更换胶口套等)4注塑模具的检查与维护内容分类:生产前模具的检查与维护4.1.1须对模具表面的油污、铁锈清理干净,检查模具的冷却水孔是否有异物,水嘴是否齐全及漏水现象,水路是否有畅通。
4.1.2须检查模具胶口套中的圆弧是否损伤,是否有残留的异物。
避免注塑机射料口对不准确胶口套中的圆弧而溢出料来。
各滑动部件是否有异常,如滑块有定位锁是否生效,动作是否顺畅。
生产中模具的检查与维护4.2.1每周两次检查模具的所有导向柱,导套是否损伤,模具导柱。
滑动部位等部件,定期对其加油保养,每周两次。
4.2.2清洁模具分型面和排气槽的残留胶丝、异物、油污等并检查模具的顶针是否有异常,并定期加机油。
分型面、流道面每日清扫两次。
4.2.3定期检查模具的水路是否畅通,并对所有的紧固螺丝进行紧固,特别是锁模压板螺丝。
4.2.4检查模具的限位开关是否有异常,斜销、斜顶是否有异常。
生产过程中出现小的故障,调机人员可根据情况加以解决。
4.3.1进胶口粘模:应用铜顶针在进料嘴处敲出,不可用刚顶针等硬物敲打模具,更不得撞击型腔、模芯及碰到模具型腔刃口。
4.3.2型腔轻微磨痕:可根据型腔的光洁度选择抛光材料,有皮纹面不可使用纱纸等抛光材料,一般用铜刷蘸钻石膏或金刚砂浆刷洗,然后再用清洗剂喷洗,由模具部专业人员完成。
注塑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注塑作业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方法,通过将熔化的塑料材料注入模具中,经过冷却固化后,得到所需的塑料制品。
为了确保注塑作业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作业。
二、作业环境要求1. 注塑作业应在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车间进行,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2. 车间应保持整洁,杂物应及时清理,以免影响作业安全和效率。
3. 注塑机和模具应经过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良好状态。
三、作业前准备1. 检查注塑机和模具的运行状态,确保其无故障,各部位润滑良好。
2. 准备所需的塑料原料,并进行干燥处理,以确保注塑过程中不受潮。
3. 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并进行调试和安装。
四、作业步骤1. 打开注塑机电源,进行开机自检,确保各项参数正常。
2. 将塑料原料放入注塑机的料斗中,并启动预热系统,使其达到熔化温度。
3. 根据产品的要求,设置注塑机的注射速度、压力和温度等参数。
4. 将模具安装在注塑机上,并调整好模具的开合距离和定位。
5. 启动注塑机,开始注塑作业。
注塑机会将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填充整个模腔。
6. 注塑机完成注塑后,等待一定时间,以保证塑料充分冷却和固化。
7. 打开模具,并取出注塑制品。
检查制品的质量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8. 清理模具和注塑机,确保下一次作业的顺利进行。
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等,以防止意外伤害。
2. 在作业过程中,禁止将手或其他物体伸入注塑机或模具中,以免发生夹伤事故。
3. 注塑机和模具的维护和保养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非专业人员禁止擅自拆卸和维修。
4. 注塑机和模具的电源应及时切断,作业结束后应进行彻底的清理和关闭。
六、作业质量控制1. 注塑制品的尺寸、外观和物理性能应符合产品要求,并进行相应的检测和记录。
2. 注塑机和模具的运行参数应进行监控和记录,以便进行质量追溯和问题分析。
使模具能保持最佳的性能状态和延长使用寿命,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注塑模具的保养维护;3.职责:3.1 本标准必须由注塑主管、模具主管培训注塑架模工、技术员、修模工;3.2 注塑技术员、修模工负责实施和检查,主管定期督导.4.定义注塑模具的深度保养与预防性维护为定量保养;注塑模具按以下标准分为五类,并且每类模具两次保养时间间隔相应规定如下以“天”和“次数”先到者为标准4.1喷漆件模具:5000模次或60天4.2外观件模具:1万模次或90天4.3功能件模具:1.5万模次或180天4.4双色模具:1.5万模或180天4.5自制模具:2万模次或365天即自制周转箱及喷漆治具等;4.6模具保养规程内容如下:1检查产品末件;2打开模具;3清理模板、型腔、模具组件;4检查浇口套;5检查顶杆;6检查螺纹、密封圈、水接头、顶杆、弹簧、时间钟、定位圈及起吊环;7检查导向组件;8检查型腔密封性、型腔形状、浇口;9如有必要, 作出下次模具配件更换的采购申请;10装合动、定模;11运动部件上油;12精定位零件上油;13检查冷却系统密封和通水路;14检查顶出系统的工作状况;15维护分型面;16装合模具,上好模具锁扣;17模具送至车间指定区域位置,做好相关记录;如果型腔或尺寸有更改或修理, 维修人员必须通知模具主管及产品质量工程师,在得到认可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模具维护应有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进行,都依照「模具维护与保养规程」,并执行「模具保养计划表」确认并保养作业后,再将每一个模具生产数据记载于模具履历卡上,在以后的检查追溯上有很大的帮助;模具维护上的要点在于,在固定的必要频率及时间下,认真执行模具的维护保养;「并非发生事故后立即修护,而是要预防事故的发生」;5.工作程序作业控制5.1上机前的模具保养5.1.1 须对模具表面的油污,铁锈清理干净检查模具的冷却水孔是否有异物,是否有水路不通.5.1.2 需检查模具胶口套中的圆弧是否损伤,是否有残留的异物.运动部件是否有异常,动作是否顺畅.5.1.3需检查模具的水管接头、热流道插座、复位开关连线插座是否完好;5.2生产中模具的保养5.2.1 每天检查模具所有导向的导柱,导套是否损伤,包括模具导柱.限位等部件,并定期对其加油保养,每天接班后保养一次.5.2.2 清洁模具分型面和排气槽的胶丝,异物,油物等并检查模具的顶针是否异常;并定期对分型面、流道面清洗加油;5.2.3 定期检查模具的水路是否畅通,并对所有的紧固螺丝进行紧固.5.2.4 检查模具的限位开关是否松动异常,倾斜.斜顶是否异响.5.3停机拆模的模具保养5.3.1拆模之前须先关闭冷却水路,吹净模具水路的余水,检查模具的表面是否有残留的胶丝,异物等将其清理干净后均匀喷上防锈剂,准确填写相关记录.6.相关文件模具维护与保养规程7.相关记录模具评估保养计划表工装模具履历卡工模维修申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