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桥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9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桥
教案名称:神奇的桥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准备:
1. 各种材料,如纸板、胶水、剪刀、积木等。
2. 一些关于桥梁的图片和视频。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些关于各种类型桥梁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桥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以此引发学生对桥梁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桥梁的基本构造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和模型解释桥梁的基本构造,包括桥墩、桥台、桥面等,并让学生理解桥梁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跨越河流或山谷。
第三步:实践操作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相应的材料,让他们尝试自己搭建一座桥。
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桥梁。
第四步:展示与评价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建造的桥,并解释其设计理念和优点。
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看看哪座桥更稳固,更有创意。
第五步:总结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强调桥梁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利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研究更多的桥梁类型,并尝试用家里的物品搭建一座桥。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桥梁的基本构造,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024年《奇怪的桥》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奇妙的桥梁》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不同类型的桥,了解桥的结构与功能,探索桥的稳定性,培养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各种桥的类型,如梁桥、拱桥、悬索桥等,并认识它们的基本结构。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桥的稳定性,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学会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桥的稳定性原理及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类型的桥,了解桥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奇怪的桥图片、模型,教学PPT。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牙签、扑克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奇怪的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桥形状各异?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不同类型的桥,如梁桥、拱桥、悬索桥等,分析它们的结构与功能,讲解桥的稳定性原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桥,并标注出桥的结构和功能。
4. 动手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学具制作桥模型,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6.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我国著名的桥梁,如港珠澳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桥的分类:梁桥、拱桥、悬索桥等。
2. 桥的结构与功能:支撑结构、承重结构、稳定结构等。
3. 桥的稳定性原理:力的平衡、重心、支撑面积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座具有创意的桥,并标注出桥的结构与功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关于桥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桥梁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桥的稳定性原理及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2.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制作桥模型,教师巡回指导。
3. 作业设计:学生设计具有创意的桥,并标注出桥的结构与功能。
幼儿园教案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奇妙的桥》
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中班语言环节的一节教案,在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旨在帮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观察、感知、理解、表达图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事件,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开拓他们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体验语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2.学生能够适应班级教学活动,听取指导教师的安排和要求,提升沟通
技能和合作能力;
3.学生能够用简单流畅的语言表达故事中人物形象和情节事件,提升口
语表达能力;
4.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要求,积极体验和参与角色扮演活动,提
升描述和表现能力
教学步骤
1. 故事导入
给孩子们讲述一个关于奇妙的桥的故事。
2. 导入问题
询问孩子们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哪些情节?
3. 对话复述
以对话的形式让孩子们自由复述故事中的情节。
4. 角色扮演
邀请孩子们在小组内选择角色扮演,配合组友复述故事中的情节。
在小组内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的讨论、交流和排练,在确定好角色和对话后进行现场表现。
5. 表现展示
小组代表进行表现展示,全班同学自由发言和表扬。
总结点评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能够通过听和表达故事纠正自己语言使用中存在的错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角色扮演中锻炼表演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综合能力,形成了学生积极学习和阳光健康心理的良好习惯。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桥》教学目标:1、能正确听懂并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表现。
2、能积极参与到故事角色的表演中,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能对故事进行简单的结构分析,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道德价值。
教学准备:教学视频、相关图片、故事背景、绘本版《奇妙的桥》、手工制作桥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师生共同回忆有哪些桥的种类(木桥、铁路桥、公路桥等)。
2、导入故事《奇妙的桥》。
第二节:呈现利用绘本或教学视频呈现故事,老师可适当删减细节,让儿童集中注意力学英语。
第三节:交流1、问答环节。
利用图片请孩子们回忆故事中的情节、人物。
并让孩子们根据图片联系表述和英文单词。
2、角色扮演。
让儿童分组,每组派一个“丑陋的小鸭”和一个“英俊的天鹅”。
小鸭要扮演游过河流的情景,天鹅要帮助它。
当两个角色都到达对岸后,小鸭要感谢天鹅并表示友好。
让儿童通过角色扮演活学活用英语,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道德价值。
第四节:制作让儿童利用纸杯、瓶盖等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桥模型,将故事中的情景再现。
引导儿童使用英语和组员合作完成手工制作。
第五节:总结针对儿童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进行适度调整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建议将重要单词和表达方式制作成贴纸或图片,供学生学习和运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在有效的互动学习过程中感受并掌握了英语的基本知识和表达技巧。
同时,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故事中的情感和道德价值得到了体现与传递。
同时,孩子们通过制作桥模型加深了对桥的理解和认知,有机会在活动中自然地运用所学的英语。
《奇妙的桥》【教学目标】1、学会“桥、加、利、米、进、入、国、车”八个字,会认“造、重、量、童、种、担、汽、通”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各种桥的特点,感受桥的奇妙。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文,游戏中快乐识字。
1、齐读课题。
2、复习第一自然段。
师:说起桥,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引读)有用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学生读)水泥、钢铁造的桥。
3、复习生字。
(1)游戏:(会写的字)造彩虹桥。
今天,老师请同学们也去造一座桥吧!出事CAI,造彩虹桥游戏(会写的字)瞧,只有你们能读准这些生字,就能造一座美丽的彩虹桥。
(2)游戏:(会认的字)生字宝宝过桥,师:大家齐心协力把彩虹桥造好了,多美的彩虹桥呀,看,生字宝宝也想过桥去玩玩,咱们把它们送过去吧。
出事CAI,送生字宝宝过桥游戏(会写的字)。
二、整体感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都非常想知道课文具体为我们介绍了哪几座桥的奇妙,大家赶快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读2、3、4自然段。
2、师:课文具体写了那几座奇妙的桥呢?3、指名回答。
教师贴上词卡“玻璃桥、纸桥、盐桥”,并作小结。
4、你最喜欢哪座奇妙的桥?(指导把话说完整)三、品味体验,读中悟文(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教师出示玻璃砖。
请学生观察。
2、玻璃有什么特点?(透明、光亮、易碎)3、教师用怀疑的语气范读:玻璃能造桥吗?4、指名读句子。
教师相机评价。
5、CAI出示句子,教师范读“也许你不相信,但确实有玻璃造的桥。
最早用玻璃造的桥出现在欧洲的一个国家”出示词卡“保加利亚”,学生读。
6、指名读对设问句,男女生问答式对读。
7、这座用玻璃造的桥式什么样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4、5句话。
8、学生交流。
A:走在这座水晶透亮的桥上,你仿佛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
指名读句子,认读词卡“晶莹透亮”教师演示将玻璃拿到投影仪强光下,引导学生观察,感受。
大班故事奇怪的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故事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桥梁》,详细内容为“奇怪的桥”一节。
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桥的构造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桥梁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知道桥梁的多样性。
2. 培养孩子们观察事物、发挥想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3. 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桥梁的构造原理和多样性。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奇怪的桥故事课件、桥梁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奇怪的桥,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故事讲解(10分钟)讲述《奇怪的桥》故事,引导孩子们关注桥梁的构造和功能。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桥梁图片,让孩子们分析桥梁的构造原理,并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孩子们根据故事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奇怪桥,并分享给大家。
6. 拓展活动(5分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一座桥梁的设计师,你会设计出什么样的桥?六、板书设计1. 《奇怪的桥》2. 内容:桥梁的基本构造桥梁的多样性观察力、想象力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奇怪桥,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根据孩子们的作品,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桥梁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桥梁的知识,如桥梁的历史、著名桥梁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桥梁的构造原理和多样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 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4. 例题讲解:深入解析桥梁构造原理。
主备人:王一帆18、《奇妙的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奇妙的桥》是一篇饶有趣味的科普性的文章,全文五个自然段,用通俗流畅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三种看似不可能存在的桥,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奇妙。
走在晶莹透亮的玻璃桥上,仿佛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走在世界上第一座纸桥上,你完全不用担心它会断裂,连3吨重的汽车都能通过呢!走在青海省察尔汗湖的盐桥上,你会看到汽车、火车在盐桥上通行无阻。
这些桥太奇妙了!二、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科普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只要稍加引导,这篇文字浅显的课文就很容易读懂,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学习兴趣非常浓,思维活跃,乐于表现自己。
因此,在课堂上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展开想象,了解桥的特点,从而感受他们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未来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制作成的桥的特点,进而感受它们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未来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各种桥的特点,感受桥的奇妙。
五、教学方法:导学互动六、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提纲导学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呢?同学们刚才介绍的有用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2)玻璃、纸、盐给你什么感觉?可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造桥。
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3)齐读课题:奇妙的桥2、出示导纲1)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2)说一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妙的桥?3、自学设疑(二)合作互动1、小组交流2、展示评价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
2.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奇妙的桥》的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阅读课本《奇妙的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桥梁吗?桥梁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 教师播放课文《奇妙的桥》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提问:同学们,刚才听到的课文叫什么名字?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三、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类型的桥梁?(2)桥梁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3)课文中的桥梁有哪些特点?2. 学生将问题与同学讨论,共同解决。
四、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为什么说这些桥梁是“奇妙的”?(2)这些桥梁的设计有什么科学依据?(3)桥梁的设计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2. 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桥梁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类型的桥梁?桥梁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深入探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桥梁的设计有哪些科学依据?(2)桥梁的设计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三、拓展延伸1.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除了课文中的桥梁,你还知道哪些类型的桥梁?(2)桥梁的设计有哪些创新之处?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桥》一、教学目标1.了解桥的定义与种类。
2.了解桥是如何承受外力的。
3.能够模拟建造不同类型的桥,并能让玩具车通过。
二、教学内容1.桥的种类2.桥的组成结构3.桥的承重原理4.模拟桥的建造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2.玩具车3.不同类型的建桥工具4.各种材料:如木板、扁平木条、簸箕草、粘土、纸板等。
四、教学过程热身活动1.对幼儿进行一次小测验,了解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习桥的种类1.引导幼儿回顾自己在生活中曾经看到过的桥,并让他们用语言描述不同的桥有何区别。
2.PPT展示各类桥梁的图片,并让幼儿进行分类,体验各种桥的特征和用途,并增强幼儿的感知能力。
学习桥的组成结构1.引导孩子们观察桥梁的构造原理,并了解其他在建桥中重要的物品,如梁、柱、钢筋等。
2.指导幼儿了解梁和柱的结构,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梁和柱能承重并传递力量。
学习桥的承重原理1.明确桥的承重原理,帮助儿童了解桥是如何承受外力的,并在构建桥的过程中体现。
2.演示一些实验,如放置不同物体的重力,让幼儿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能承受外力的桥。
模拟桥的建造1.指导孩子们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模拟桥的建造上。
2.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使用纸板、簸箕草、粘土等材料制作桥梁,让幼儿了解每种材料的特点及使用,在玩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儿童科学知识。
实践活动1.将建造好的桥放置桌上,并中央放置一辆玩具车,让幼儿尝试推着车经过桥梁,体验桥的稳定性。
2.如果桥坍塌,共同分析原因,并进行调整,让孩子了解不成功的原因,引导他们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流程课程回顾1.教师总结本次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回顾重点,学生进行听写并进行简单的巩固。
六、教学总结1.本次课我们学习了桥梁的种类,组成结构和承重原理。
通过模拟桥的建造和实验,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桥梁承重的原理,并加深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评价1.教师在本次课堂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学会了许多关于桥梁的知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2.本次课的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到了实践与科学的非凡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大班语言活动奇怪的桥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桥梁》,详细内容围绕“奇怪的桥”展开,通过故事、图片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形状和结构的桥梁,并探索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各种奇怪桥梁的形状、结构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描述、分析等方法,认识并理解桥梁的基本原理。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桥梁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桥梁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奇怪的桥梁图片、模型、教学PPT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各种奇怪的桥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故事讲解讲述一个关于奇怪桥梁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桥梁的起源、发展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奇怪的桥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结构特点,讲解桥梁的基本原理。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根据提供的图片和材料,动手制作一个奇怪的桥梁,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讨论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奇怪的桥2. 内容:桥梁的形状、结构及特点桥梁的基本原理创新意识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座奇怪的桥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设计一座具有创意的桥梁。
2.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独特形状和结构的桥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奇怪的桥梁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桥梁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课后可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桥梁,实地观察、了解桥梁的结构和功能,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主备人:王一帆
18、《奇妙的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奇妙的桥》是一篇饶有趣味的科普性的文章,全文五个自然段,用通俗流畅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三种看似不可能存在的桥,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奇妙。
走在晶莹透亮的玻璃桥上,仿佛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走在世界上第一座纸桥上,你完全不用担心它会断裂,连3吨重的汽车都能通过呢!走在青海省察尔汗湖的盐桥上,你会看到汽车、火车在盐桥上通行无阻。
这些桥太奇妙了!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科普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只要稍加引导,这篇文字浅显的课文就很容易读懂,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学习兴趣非常浓,思维活跃,乐于表现自己。
因此,在课堂上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展开想象,了解桥的特点,从而感受他们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未来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制作成的桥的特点,进而感受它们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未来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各种桥的特点,感受桥的奇妙。
五、教学方法:导学互动
六、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呢?同学们刚才介绍的有用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2)玻璃、纸、盐给你什么感觉?可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造桥。
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3)齐读课题:奇妙的桥
2、出示导纲
1)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2)说一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妙的桥?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
2、展示评价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
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出示生字:重点指导“制、吨、悉、扶、度”字的读音;找出与本课生字音或型相近的字。
悉—息扶—肤制—刺度—渡
3)读生字,并进行口头组词。
出示文中的词语:熟悉奇妙晶莹透亮强度断裂
盐层童话似乎原料扶手钢铁
(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的游戏,新词比赛)
4)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
3、质疑解难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玻璃、纸、盐也能造桥,真神奇呀!
2、教师指导
我们学习了这片课文的第一课时后,我们知道可造桥的材料有许多,除了我们常见的木头,石头,钢铁之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材料是可以用来造桥的如玻璃,纸张和盐,这些特殊材料造成的桥可真是太奇妙了。
(四)拓展训练
1、拓展运用
1)比一比组词语:
悉()钢()顿()扶()度()
彩()刚()吨()肤()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妙——()确实——()断裂——()
熟悉——()似乎——()美丽——()
多种多样——()通行无阻——()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知道造桥的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编题自练
八、板书设计
18、奇妙的桥
载悉扶制吨度
栽息肤致顿席
九、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各种桥的制作材料与特点。
3、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制作成的桥的特点,进而感受它们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未来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了解各种桥的特点以及各自的奇妙之处。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未来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方法:导学互动
六、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呢?同学们刚才介绍的有用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2)、玻璃、纸、盐给你什么感觉?可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造桥。
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3)、齐读课题:奇妙的桥
2、出示导纲
1)“奇妙”是什么意思?
2)文中描写了哪些奇妙的桥,他们分别在哪里?
3)这些奇妙的桥,奇妙在哪里?
3、自学设疑
除了文中写的桥以外,还有没有奇妙的桥?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
2、展示评价
1)课文写了那些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
2)第1段:写了建桥的材料。
第2段: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第3段:写了用玻璃造的桥的特点和样子。
第4段:写了用纸张造的桥的特点和承受力。
第5段:写了我国用盐层造的桥和铁路的特点。
第6段:写了用这些特殊材料造成的桥可真奇妙啊。
3)总分总的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第二部分(3、4、5自然段)
第三部分(6自然段)
3、质疑解难
除了课本中讲到的玻璃桥、纸桥、盐桥,在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有座泥桥,自重1吨多。
在秘鲁阿普里玛克河一带的印第安人,至今喜欢用一种草来架桥。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用玻璃造成的桥是晶莹透亮的;认识了美国人用一种强度很高的纸造成的桥,可以载重几吨的重量;还认识了我国的青海省的盐湖上有一座用盐层造成的铁路呢!
2、教师指导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可造桥的材料有许多,除了我们常见的木头,石头,钢铁之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材料是可以用来造桥的如玻璃,纸张和
盐,这些特殊材料造成的桥可真是太奇妙了。
(四)拓展训练
1、拓展运用
我会设计:在世界上,有好多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如果我是桥梁专家,我会用()来造一座奇妙的()桥!
2、编题自练
八、板书设计
18 奇妙的桥
玻璃桥晶莹透亮
纸桥强度高
盐桥长万丈
我会用()来造一座()桥。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填反义词,组成词语。
____静 ____失 ____吐 ____略
____退 ____终 ____非 ____守
二、介词填一填。
一()歌曲一()微风一()羽毛一()清泉一()翅膀一()金光一()画面一()珍珠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夜空()的月光()的景色()的遐想()的阳光()的水藻()的天空()的月球()的努力
光彩夺目的()清澈见底的()弯弯曲曲地()和颜悦色地()鲜花开得()时间过得()四、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博览()()不倦()学()问学而()坚持()()于勤()心()志锲而()()全力()寝()食脚踏()
五、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如果……就……因为……所以……只要……就……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1、小姑娘伤得最重,()不立刻抢救,()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2、()马上为小姑娘输血,()可以挽救小姑娘的生命。
3、()小姑娘是阮恒的朋友,()阮恒宁愿自己死去,也要救小姑娘。
4、()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5、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6、()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植物。
六、下面句子中,是比喻句的用对号表示。
1、太阳像个火球,跳出了海面。
()
2、此刻,我似乎看到了无边的大海和涌起的浪花。
()
3、小明想像他姐姐一样,当个医生。
()
4、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
()
七、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
1、春天到了,老师代领我们去田野撒步。
()()
2、忘着善良的老师,王小明望记了疲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
3、她座下来,极力忍住,才没让眼泪调下来。
()()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花(片断)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似的。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出来。
1、请把以上几句话按课文中的顺序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2、请在文中方框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3、请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我能照样子写词语。
挨挨挤挤、、
5、短文生动地描绘了白荷花的、、三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