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惠程:高性能耐热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2010-03-31
- 格式:pdf
- 大小:293.19 KB
- 文档页数:21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聚酰亚胺纤维是一种高性能合成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在航空航天、军事防护、汽车制造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市场上的聚酰亚胺纤维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
本项目计划建设年产5万吨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线,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项目市场分析:近年来,聚酰亚胺纤维在航空航天、军事防护、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市场调研,目前市场上聚酰亚胺纤维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
国内市场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军事装备的升级换代,对高性能纤维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并且随着战略新材料的发展,高性能纤维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国际市场方面,聚酰亚胺纤维是一种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新兴材料,目前国际市场上对聚酰亚胺纤维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市场前景可观。
三、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1.工艺流程:本项目所采用的聚酰亚胺纤维生产工艺流程已经成熟稳定,技术可行性高。
2.原材料:聚酰亚胺纤维的主要原材料为聚酰亚胺树脂,市场上有较为丰富的供应,原料采购不成问题,技术可行性高。
3.设备配置:聚酰亚胺纤维生产设备相对较复杂,但市场上已经有相关设备供应商,供应稳定,并且设备配置合理,技术可行性高。
四、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1. 投资估算:根据项目规模和生产线配置,初步估算本项目总投资约为xxx万元。
2. 收益预测: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价,预测本项目年销售收入约为xxx万元,年净利润约为xxx万元。
3.投资回收期:根据项目投资和年净利润,预测本项目投资回收期约为x年x个月。
4.投资效益评价:根据项目投资回收期和年净利润,预测本项目的投资效益良好,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五、风险与对策:1.市场风险:聚酰亚胺纤维市场需求变化较大,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
2.原材料价格风险:聚酰亚胺树脂价格受原材料供需关系和市场波动影响较大,需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价格。
1 2007年我国聚酰亚胺的生产能力已达1300吨 2010年1月19日星期二聚酰亚胺项目将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深圳惠程(002168)调研简报报告起因:2010年1月14日,我们走访了深圳惠程公司,实地参观了公司生产基地,并与公司管理层进行了沟通交流。
投资要点: 1、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全密闭全绝缘中压电缆分支箱、中压电缆分支箱、低压电缆分支箱等电缆分支箱类产品,硅橡胶电缆附件、电缆插头等高性能硅橡胶绝缘制品,SMC电气设备箱体等高性能复合材料绝缘制品以及相关电力配网设备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的主要优势在于新型高分子电气绝缘材料技术,SMC(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机械强度高、材料重量轻、耐腐蚀、耐老化、隔热及绝缘好等特点。
2、SMC箱体较之金属箱体有着先天的竞争优势,而且深圳惠程在SMC箱体领域具有几近垄断的优势,这保证了公司主营业务年约30%的增长率,我们认为在未来几年该趋势将继续延续。
主要理由有:一、国网公司和南网公司均表示在未来2-3年内追加电网投资,从目前数据来看,国网公司2009年基建项目投资低于预期,而2010年预计将远超去年,主要是因为销售电价的提高缓解了电网公司的资金压力。
二、公司募集资金投资基本完成,产能逐步释放,缓解了市场对SMC箱体的需求压力,公司的规模优势将逐步体现出来。
3、我们最为看好公司定向增发项目中的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项目。
聚酰亚胺是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
近来,各国都在将聚酰亚胺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列入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
聚酰亚胺,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不论是作为结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被称为是“解决问题的能手”,并认为“没有聚酰亚胺就不会有今天的微电子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聚酰亚胺的主要生产厂家约有50家,除了美国、西欧和日本外,俄罗斯、中国、印度、韩国、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生产聚酰亚胺。
深圳惠程:聚酰亚胺材料技术引领企业创新作者:暂无来源:《经济》 2012年第5期文/太和投资研究员张林聚酰亚胺材料,高分子材料之王,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美国和前苏联为了满足航空、航天对于耐热、轻质、高强材料的需要而研制的。
聚酰亚胺被称为“解决问题的能手”,有人认为“没有聚酰亚胺就没有高集成度的微电子工业”,“没有聚酰亚胺就没有我国列车的提速”,“聚酰亚胺是光电器件的三大关键材料之一”。
数十年来国外始终对我国控制出口这类高端聚酰亚胺材料。
深圳惠程重要的技术合作伙伴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江西师范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与技术研究所等,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对聚酰亚胺的研究开发工作,研发重心之一就是降低成本,相关技术已获得包括美国专利在内的几十项发明专利。
作为国内首家在聚酰亚胺应用领域实现突破的A股上市公司,深圳惠程在技术合作伙伴几十年研发成果积淀的基础上,凭借技术和工艺上的重大创新,现正通过直接或间接控股方式,围绕聚酰亚胺材料的高端应用开展进一步纵深化的产业布局,以逐步推进聚酰亚胺树脂、纤维、纳米纤维、泡沫、薄膜等多种高端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合成了低黏度热固性聚酰亚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大飞机制造。
深圳惠程与合作伙伴一起为某所研制成功飞机发动机内用自润滑轴套,每台发动机需用1500余个。
航天发动机的水平与复合材料水平和高分子化学材料的水平密不可分,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缩影。
公司与技术合作伙伴一道配合某航天研究所合成了低黏度热固性聚酰亚胺,与石英纤维复合后,经热压罐成型而制成超声速巡航导弹雷达天线罩,并得到了成功验证和试用。
公司开发的聚酰亚胺应用特殊方式复合玻璃纤维、石墨和硼纤维、碳纤维等后可获得更高的强度和硬度,使该复合材料:1)可替代金属制造喷射发动机结构部件;2)可用于空间监测设备中的隔热垫、高温台架等;3)可用于火箭液氢密封环、飞机装载机密封。
聚酰亚胺纤维性能超过俄罗斯聚酰亚胺纤维的主要应用领域为环保行业的工业高温除尘过滤材料、航空航天行业的轻质电缆护套及耐高温特种编织电缆、其他领域的过滤、隔火毡、防火阻燃服装及先进复合材料的增强剂等。
Ⅰ概述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年产5万吨聚酰亚胺纤维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XX省XX市XX县
项目建设内容:聚酰亚胺纤维生产项目
产品类别:聚酰亚胺纤维短纤
产品品种:聚酰亚胺纤维
设备及工艺: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工艺技术
项目依托的工业基础:
(1)XX省聚酰亚胺纤维行业有较强的先发优势;
(2)XX省已建有高品质聚酰亚胺纤维短纤技术流水线;
(3)XX省已经积累了一定规模的熟料厂;
(4)XX市及周边地区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极具投资价值;
(5)XX县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可满足项目运行所需的原料。
1.2项目建设意义
XX年产5万吨聚酰亚胺纤维项目建设,将极大拓宽XX省的聚酰亚胺纤维生产能力,有助于XX省聚酰亚胺纤维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当地经济的现代综合实力,从而实现经济腾飞。
1.3投资规模
XX年产5万吨聚酰亚胺纤维项目投资总规模为XX万元,其中:(1)设备投资XX万元;
(2)工程建设投资XX万元;
(3)开支费用投资XX万元;
(4)建设期间的安全保障投资XX万元;
(5)其他投资XX万元。
聚酰亚胺可行性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聚酰亚胺材料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和分析。
聚酰亚胺是一种高性能、高温稳定性的聚合物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本报告将从材料属性、制备工艺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材料属性聚酰亚胺具有以下优异的材料属性,使其在多个领域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1.高温稳定性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高温稳定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较好的性能。
这使得聚酰亚胺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2.优异的机械性能聚酰亚胺具有高强度和优异的机械性能,其拉伸强度和模量远高于一般聚合物材料。
这使得聚酰亚胺在结构材料领域具备重要的应用潜力。
3.优良的电绝缘性能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可以在高电压环境下保持稳定。
这使得聚酰亚胺在电子、电力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二、制备工艺聚酰亚胺的制备工艺相对复杂,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原料选择聚酰亚胺的制备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料,通常采用含有酰亚胺基团和芳香环的二酸和二胺进行聚合反应。
常用的原料有苯二酸、聚酰胺酸和芳香二胺等。
2.聚合反应聚酰亚胺的制备主要通过聚合反应进行。
常用的聚合方法包括溶液聚合、固相聚合和乳液聚合等。
聚合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通常需要采用惰性气氛和催化剂来促进反应进行。
3.成型工艺聚酰亚胺材料可以通过压制、注塑、挤出等成型工艺进行加工。
成型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以确保材料的性能和形状满足要求。
三、应用领域聚酰亚胺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列举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1.航空航天领域聚酰亚胺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叶片、航天器外壳和热屏蔽材料等。
其高温稳定性和优异的机械性能使得其能够承受极端的工作条件。
2.电子领域聚酰亚胺材料在电子领域中被用作印刷电路板、绝缘材料和封装材料等。
其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和高温稳定性使得其能够满足电子设备对性能和可靠性的要求。
3.汽车领域聚酰亚胺材料在汽车领域中被应用于发动机零部件、传动系统和车身结构等。
聚酰亚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对聚酰亚胺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从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得出该项目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和发展潜力。
一、引言介绍聚酰亚胺项目的背景和意义,即目前市场上聚酰亚胺产品的需求情况及潜在市场机会。
二、市场需求分析1.目标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分析聚酰亚胺产品的目标市场规模,以及潜在增长趋势;2.主要竞争对手情况:评估当前市场上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和市场份额等情况;3.产品差异化和竞争优势:确定该项目在市场中的差异化和竞争优势;4.市场营销策略:制定推广和销售聚酰亚胺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1.技术研发能力:评估项目所需技术研发的可行性和能力;2.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和工艺:介绍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和工艺的可行性和进展情况;3.项目的技术难点和风险:分析项目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1.投资预估和回报分析:根据项目的需求和市场规模,对项目的投资进行预估,并分析其回报情况;2.成本分析:详细列出项目所需成本,包括设备、人力、原材料等方面;3.收入分析:估算项目的收入情况,包括销售额、市场份额等;4.盈亏平衡分析:计算项目达到盈亏平衡的时间和销售数量。
五、管理可行性分析1.管理团队建设:分析项目所需的管理团队和相关背景;2.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设计适用于项目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3.供应链管理:规划项目所需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高效;4.市场营销策略的执行和监控: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监控机制。
六、风险与挑战分析1.市场风险:分析市场竞争风险和需求变化带来的挑战;2.技术风险:评估项目中存在的技术风险和不确定性;3.经济和财务风险:分析项目在经济环境和财务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4.管理风险:识别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管理风险。
七、总结与建议根据以上分析,对聚酰亚胺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总结,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推进方向。
聚酰亚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聚酰亚胺的基本性能聚酰亚胺是一种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化学性能。
其具体性能如下:1. 机械性能:聚酰亚胺具有高强度和刚度,具有优异的抗拉伸、抗压、抗弯和抗冲击性能。
2. 热稳定性:聚酰亚胺具有很高的热变形温度,可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
3. 耐化学性能: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耐溶剂、耐酸碱、耐油脂等性能,适用于恶劣环境下的使用。
4. 阻燃性能: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是一种优良的阻燃材料。
二、聚酰亚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1. 航空材料: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适用于制造飞机结构部件、发动机零部件等。
2. 航天材料: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可用于制造航天器外部热防护材料、火箭发动机部件等。
三、聚酰亚胺在电子领域的应用1. 半导体材料: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可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封装材料、电路板材料等。
2. 显示材料: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可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屏基板、光纤等。
四、聚酰亚胺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1. 医疗器械包装: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耐化学性能,适用于制造医疗器械包装材料。
2. 医疗器械部件: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部件如手术器械、人工器官等。
五、聚酰亚胺的发展前景1. 聚酰亚胺作为一种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聚酰亚胺的性能和加工工艺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3. 各国对于航空航天、电子、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将为聚酰亚胺的应用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六、结论聚酰亚胺作为一种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化学性能,适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聚酰亚胺的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聚酰亚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索引一、可行性研究报告定义及分类 (1)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框架 (2)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及意义 (4)四、聚酰亚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 (5)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流程 (13)六、智研咨询可行性研究报告优势 (15)一、可行性研究报告定义及分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经济活动(工业项目)决策前的一种科学判断行为。
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
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精确系统、完备无遗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作为决策依据。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分类——按用途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框架1、项目投资预算、项目总体投资环境对资源开发项目要深入研究确定资源的可利用量,资源的自然品质,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开发利用价值。
2、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
调查和预测拟建项目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和销售价格;研究产品的目标市场,分析市场占有率;研究确定市场,主要是产品竞争对手和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劣势,以及产品的营销策略,并研究确定主要市场风险和风险程度。
3、深入进行项目建设方案设计。
包括: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工程选址、工艺技术方案和主要设备方案、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环境影响问题、项目建成投产及生产经营的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进度计划、所需投资进行详细估算、融资分析、财务分析等等。
4、项目总结项目总结系统归纳,包括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项目不确定性分析、风险分析、综合评价等等。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框架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及意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意义四、聚酰亚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核心提示:聚酰亚胺项目投资环境分析,聚酰亚胺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聚酰亚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聚酰亚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聚酰亚胺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聚酰亚胺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聚酰亚胺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聚酰亚胺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聚酰亚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深圳惠程(002168)高性能耐热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项目分析报告高性能耐热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聚酰亚胺纤维是高性能纤维的主要品种之一,是目前使用温度最高的有机纤o维,可以在250-350C下长期使用,与芳纶、聚苯硫醚纤维比较,在耐光、吸水性、耐热性等方面都更优越,是航空航天、环保、防火等领域相关公司股票走势深圳惠程10.42-0.04-0.38%急需的材料。
其中聚酰亚胺纤维的在环保领域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工业高温除尘过滤材料,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为了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二噁英等的产生和排放,要求提高焚烧炉的焚烧温度,这样焚烧炉的烟道气的温度也必然提高,对聚酰亚胺纤维需求迫切。
本项目投产后,公司将成为国际上最大的聚酰亚胺纤维生产厂商,将年产以下产品:产品年产量主要应用领域应用于工业高温除尘过滤材料,满足我国水泥、耐热聚酰亚胺2,900吨电力、钢铁、垃圾焚烧等行业环保除尘的烟道纤维气过滤应用高性能聚酰亚应用于军工方面,航空航天中的轻质电缆护套、20 吨胺连续纤维耐高温特种编织电缆等2纤维织物80,000M应用于军工航天的防护罩及特种防火材料(一)项目建设背景1、政策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技术纤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聚酰亚胺纤维以其耐辐射性、耐高温性、高强度等优异的性能,已成为当前高技术纤维的重要品种之一。
在国务院2009年4月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及应用的发展,加速实现高性能碳纤维、聚酰亚胺等高新技术纤维和复合材料的产业化。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发布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09年版)的通知》中将聚酰亚胺耐高温纤维成套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列为国家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将聚酰亚胺耐高温纤维成套装备列为国家鼓励进口的重要装备,将聚酰亚胺颗粒列为国家鼓励进口的资源性产品、原材料。
聚酰亚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聚酰亚胺是一种高性能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汽车、光电等领域。
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聚酰亚胺的应用前景广阔。
二、市场需求分析当前,国内外聚酰亚胺市场规模巨大,尤其是在航空航天、电子、汽车等高端领域,需求量较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聚酰亚胺项目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三、产业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高性能材料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聚酰亚胺作为一种优异的高性能材料,未来的发展潜力较大。
同时,国家对高端材料产业的支持政策也在逐步加大,为聚酰亚胺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技术水平分析目前,我国聚酰亚胺生产技术相对成熟,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五、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可行性: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聚酰亚胺项目有望取得良好的市场表现,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2. 技术可行性:我国聚酰亚胺生产技术已具备一定水平,有望满足市场需求,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提升竞争力。
3. 财务可行性:根据项目投资规模和预期利润水平,聚酰亚胺项目具备较好的财务可行性,有望实现盈利。
4. 管理可行性:建议项目管理团队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规范项目运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六、风险与对策1. 技术风险:建议加强科研投入,提高技术研发水平,降低技术风险。
2. 市场风险:建议加强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变化,降低市场风险。
3. 资金风险:建议谨慎制定资金计划,合理控制投资规模,降低资金风险。
4. 管理风险:建议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项目管理,降低管理风险。
七、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聚酰亚胺项目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关注技术、市场、财务和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高性能耐热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聚酰亚胺纤维是高性能纤维的主要品种之一,是目前使用温度最高的有机纤维,可以在250-350o C下长期使用,与芳纶、聚苯硫醚纤维比较,在耐光、吸水性、耐热性等方面都更优越,是航空航天、环保、防火等领域急需的材料。
其中聚酰亚胺纤维的在环保领域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工业高温除尘过滤材料,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为了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二噁英等的产生和排放,要求提高焚烧炉的焚烧温度,这样焚烧炉的烟道气的温度也必然提高,对聚酰亚胺纤维需求迫切。
本项目投产后,公司将成为国际上最大的聚酰亚胺纤维生产厂商,将年产以下产品:产品年产量主要应用领域耐热聚酰亚胺纤维2,900吨应用于工业高温除尘过滤材料,满足我国水泥、电力、钢铁、垃圾焚烧等行业环保除尘的烟道气过滤应用高性能聚酰亚胺连续纤维20吨应用于军工方面,航空航天中的轻质电缆护套、耐高温特种编织电缆等纤维织物80,000M2应用于军工航天的防护罩及特种防火材料(一) 项目建设背景1、政策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技术纤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聚酰亚胺纤维以其耐辐射性、耐高温性、高强度等优异的性能,已成为当前高技术纤维的重要品种之一。
在国务院2009年4月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及应用的发展,加速实现高性能碳纤维、聚酰亚胺等高新技术纤维和复合材料的产业化。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发布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09年版)的通知》中将聚酰亚胺耐高温纤维成套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列为国家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将聚酰亚胺耐高温纤维成套装备列为国家鼓励进口的重要装备,将聚酰亚胺颗粒列为国家鼓励进口的资源性产品、原材料。
目前,聚酰亚胺纤维仅有奥地利Evonic公司实现了商业化生产,产能较小,售价很高,并且对我国实行限量销售。
为了尽快满足国内需求,替代进口,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产业化技术开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聚酰亚胺纤维及其制品的国产化进程。
2、技术背景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就开始了聚酰亚胺纤维相关研究工作,但限于当时整体聚酰亚胺发展水平与纤维制备方面的实际困难,杜邦公司并没有将聚酰亚胺纤维推向产业化。
前苏联在70年代就有聚酰亚胺纤维的报道,但没有扩展在国际市场的销售。
俄罗斯目前仅将聚酰亚胺纤维应用于军工方面、航空航天中的轻质电缆护套、耐高温特种编织电缆等,但对我国实施进口封锁。
20世纪末俄罗斯更报道了强度达到Kevlar49的2倍的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其力学性能可以与碳纤维T700媲美,而质量则比碳纤维减轻了20%,对航空航天意义重大。
我国在70年代中期,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曾开展了一段聚酰亚胺纤维的研究工作,但该项工作并没有持续下去。
国内东华大学和四川大学也开展了聚酰亚胺纤维的研究,但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聚酰亚胺研究的单位之一,经过四十多年的工作积累,该所已开发出一条独具我国特色的聚酰亚胺合成路线,取得了包括美国及欧洲专利在内的近30个专利,获得了包括国家发明奖在内的多项奖励。
在科技部(863项目)、中科院(重点项目、院地合作重点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的支持下,该所于2000年开始聚酰亚胺纤维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突破,当时以聚酰亚胺溶液纺制的纤维强度达到了Kevlar49水平。
公司主要股东、高管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曾就职于长春应化所,对以聚酰亚胺为代表的先进材料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并一直密切关注长春应化所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情况。
2007年底,为加快产业化进程,作为长春应化所技术承接方的长春应化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合作,公司基于长期看好聚酰亚胺的发展前景,也有意向该领域拓展,双方遂达成一致,由公司以增资方式投资长春高琦。
长春应化所随后与长春高琦合作,进一步加快开展了耐热聚酰亚胺纤维的研发工作,目前所得到聚酰亚胺纤维综合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具备了产业化生产的条件。
(二) 项目建设必要性1、项目对减少高温烟尘排放的必要性(1)可吸入颗粒带来的巨大危害现阶段,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较大程度上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火力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水泥、钢铁、冶炼、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通过高温烟气排入大气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
研究表明,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增加是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可吸入颗粒物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为7~30天,可以长距离传输从而造成更大更远距离的污染。
严重的颗粒物污染使得中国人的呼吸道疾病,SARS、甲流等呼吸道传染病,肺癌的发病率,心血管疾病等高居不下。
可吸入颗粒物对气候与生态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使大气能见度降低,是导致大气光化学烟雾、酸沉降的重要原因,严重的颗粒物污染引起越来越多的雾霾天气。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气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地球环流和风力的作用,环境污染是跨国界的,中国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了来自国际社会的环境压力。
对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标准是30微克/m3,美国是15微克/m3,而中国大部分地区、大部分时间段超过100微克,有的地区甚至超过1000微克。
(2)烟气排放标准升级燃煤烟气、工业粉尘和烟尘排放是我国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2008年,我国烟尘排放量已经达到901.6万吨,其中工业烟尘占70%以上。
从目前中国的具体情况看,强制性排放标准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最有效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社会的压力,近几年国家相继提高了部分行业的烟气排放标准:①在电力行业,2010年开始执行新标准目前火电厂执行的是前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
根据该标准规定,我国从2010年1月1日开始执行50mg/m3的排放浓度标准。
已于2010年1月1日实行的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9),规定了更高的标准,具体规定比较如下:单位:mg/m3执行时间节点所属建设时段标准2005年1月1日起2010年1月1日起 2015年1月1日起旧标准 300 200 200 1996年12月31日前新标准200 100旧标准 200 50 50 1997年1月1日起至2003年12月31日新标准50 50旧标准 50 50 50 2004年1月1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新标准50 30旧标准50 50 2010年1月1日起新标准30 30 北京、上海及部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标准修改到≤30mg/Nm3,奥运期间,北京标准提高到20mg/m3;②2009年12月31日,水泥工业执行新排放标准的过渡期结束2004年,前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现有生产线各生产设备(设施)排气筒中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单位产品排放量不得超过50mg/m3的排放标准。
单位:mg/m3适用时段 具体时间 执行标准过渡期 自2006年7月1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止100 过渡期之后 自2010年1月1日起50③其他行业烟气排放标准有望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工业烟气中颗粒物排放浓度标准对比如下:单位:mg/m3行业 我国现行排放标准欧美排放标准预计我国未来的排放标准垃圾焚烧 80 mg/m3 5mg/m3mg/m3 10钢铁、电解铝、氧化铝、钛合金、电石、焦炭、有色冶100-150 mg/m330-50 mg/m330-50 mg/m3金等工业窑炉从上面表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钢铁、电解铝、氧化铝、铁合金等行业的烟尘排放标准仍然在100~150mg/m3之间,与欧美30~50mg/m3的排放标准差距甚远,将来极有可能修订至50mg/m3或以下。
(3)袋式除尘的重要性在工业化除尘技术中,静电除尘和袋式除尘是主要的除尘方式。
与袋式除尘比较,静电除尘器的效率不高,对粉尘的特性如比电阻要求苛刻。
目前我国电厂燃烧煤种的变化频繁且无选择性,致使灰分性质很难适合静电捕集,电除尘器的适应性受到挑战。
在可预期的未来也没有明显的改进方法,电除尘器在许多企业已经无法满足要求,高效的袋除尘器应用成为必然。
未来几年,在国家提高了烟气的排放标准后,袋式除尘技术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袋式除尘较之其他除尘方式能更为有效的减少固体颗粒的排放,袋式除尘用滤料对耐高温纤维的需求增长迅速。
高性能高温滤料主要应用于火力发电、垃圾焚烧、水泥、钢铁、冶炼、化工等行业的高温烟气治理领域,属于《2008 年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第48、49、50、52、53、56 类除尘技术方案。
整体来看,袋式除尘器的使用比例占整个除尘设备使用数量的60%,部分行业袋式除尘器使用比例达到70%以上,水泥行业袋式除尘器使用比例已达到75%左右,并逐年扩大;钢铁、有色行业袋式除尘器的使用比例达到95%,电力行业袋式除尘器的使用比例正在迅速扩大。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和医疗废物焚烧,由于GB18485-2001标准的规定,已经投入运行的工厂袋式除尘器使用比例达到100%。
袋式除尘行业的发展也大大推动了滤料的发展,我国滤料市场的发展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万M2年代滤料总产量化纤滤料产量玻纤滤料产量1985 180 130 502005 4000 3000 1000 2008 7000 5200 1800可以看出从1985年到2005年,我国滤料产量20年产量增长了22倍。
本世纪滤料更是快速发展,从2005年到2008年,仅3年的时间里,滤料产量增长了75%。
随着排放标准的逐渐升级和袋式除尘比重的增加,滤袋原料的市场将越来越大。
(4)滤料及纤维的发展趋势在我国袋式除尘器巨大市场和未来发展潜力的背后,仍存在着技术和产品的升级的需求。
由于各种工业场所烟气的不同,耐高温、耐腐滤料将是未来的发展焦点。
仅从燃煤锅炉和燃煤电厂的情况来看,目前大型燃煤机组使用的多为进口聚苯硫醚(PPS)滤料和P84混毡,将纤维通过针刺加工成针刺毡,再进行一些性能强化的后处理工艺加工制造而成。
滤袋的成本占整个除尘器的1/3,仅一台600MW机组的滤料费用就在1,500万元左右。
滤料作为消耗材料,每2-3年就需要更换一次,系统的运行成本极大。
聚苯硫醚树脂在125℃时开始结晶放热,93℃时玻璃化,熔点为250-315℃,分解温度480℃,鉴于聚苯硫醚树脂的热特性,滤料的运行温度不能超过190℃。
烟气的超温使聚苯硫醚滤袋的老化加快,寿命大大缩短,正常状态一般为1.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