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西藏林芝地区高二下期末统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56.50 KB
- 文档页数:20
西藏林芝地区2020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 切磋(qiē)殒命(yǔn)排难解纷(nán)阐发(chǎn)B . 夹杂(jiá)豁免(huò)撑天拄地(zhǔ)打量(liang)C . 包扎(zā)刷白(shuà)有的放矢(dì)符合(fú)D . 挑拔(tiǎo)勖勉(xù)乘虚而入(chèng)勒石(lè)2. (2分) (2019高二上·静海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屈原是“骚体诗”的创造者,又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始作俑者,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B . 《诗经》中的《卫风·氓》一诗,给我们展示的是“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婚姻悲剧,信誓旦旦只不过是一时的甜言蜜语。
C . 曹植的《七步诗》,展示的不止是才情,还有那煮豆烧萁的悲哀。
D . 陶潜归隐田园之后,过着焚琴煮鹤的生活,远离尘嚣,何等快意,何等潇洒。
3. (2分)(2017·安庆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电视剧《于成龙》以层层递进的叙事节奏,紧紧同绕于成龙从七品芝麻官做剑两江总督,表现他从处理芝麻小事到主理国家人事的浩然正气。
B . 新春佳节期间,广东社会消费由生存向发展、由物质向服务、由传统向新型升级,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生活理念的更新,也折射出别样年昧。
C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近日完成超大容量光传输实验,其传输量是单模光纤最大传输量的5倍,可满足一根光纤上67.5亿对人同时通话实现了。
D . 为方便患者就医,提高服务质量,江苏省推进分级诊疗改革,将大医院不低于20%的专家号源留在社区,由基层医院帮助患者进行预约转诊。
西藏林芝二高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试题(汉文班)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出题人: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比于大城市,小城镇拥有尺度紧凑、生活节奏慢、亲近自然以及地方特色鲜明等优势。
特别是小城镇的地方文化,对于游子来说具有一种吸引人心的磁力。
有学者认为:后工业化时代,城镇的生产重心不再是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超越形态和功能的非物质文化,更趋向精神性的东西。
这样的精神依然留存于那些没有完全进入现代化、商业化阶段的小镇。
我国当前的小城镇建设虽然不能简单地按照后工业化时代的逻辑进行,但未雨绸缪,将文化要素融入小城镇的总体布局、建筑风貌、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与社区建设之中,依然是一个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将文化要素融入小城镇建设,首先应遵循文化资源保存原则。
小城镇大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风貌、自然禀赋与文化资源。
推动小城镇发展,应充分挖掘其原有的物质文化基因,如总体风貌、街道肌理、历史建筑、文化景观等,让小城镇的地方独特性凸显出来。
一方面,应保存好特色老街、具有特色风貌的道路,构建好小城镇的记忆坐标系,让游子回家有熟悉的方向感和曾经拥有的年代感。
另一方面,应保存好有代表性的住宅、不同时期的典型建筑(如学校、茶馆等)、有故事的活动场所(如集市、庙会等),定位好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记忆坐标点,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归属感与自豪感。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实施政策法规,通过技术指引和规则进行管控,如哪些区域是文化资源保护核心区,哪些区域是协调区,哪些区域需要调整、改造、优化等。
将文化要素融入小城镇建设,还应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特别是做好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是深度挖掘百姓日常生活中积极健康的传统技艺与传统礼仪。
可以在新老街区为传统技艺发展、传统礼仪展示提供多样化的场所支撑,通过相关活动活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唤醒故乡记忆,传承地方文化精神,发挥其凝聚人心、增进友谊、熏陶青少年等功能作用。
西藏2019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上·河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前进的道路上以理性的力量扫除了迷信和愚昧的阻碍,形成了向未知领城挺进的一个个堡垒。
然而由于科技普及的滞后,迷信并没有____________。
中国以前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是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____________,科学素养相对缺乏,一些迷信思想以____________的方式继续留存着。
甚至还有人打着科学旗号宣扬迷信思想,这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目标____________。
当前科学普及工作中,前沿科学家在努力探索新知,把科学普及的任务拱手让给了媒体。
而媒体往往是侧重介绍科学产品或成果,以追求轰动效应和商业利益。
比如媒体对航天飞船的报道,铺天盖地都是对孤立航天事实的强调和对相关产品的推销,(),而对应该向公众普及的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却直接舍弃了。
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该参与并指导科学的普及。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科学前进的道路上以理性的力量扫除了迷信和愚昧的阻碍,形成了一个个向未知领域挺进的堡垒。
B . 科学以理性的力量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迷信和愚昧的阻碍,形成了向未知领域挺进的一个个堡垒。
C . 科学以理性的力量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迷信和愚昧的阻碍,建立了一个个向未知领域挺进的堡垒。
D . 科学在前进的道路上以理性的力量扫除了迷信和愚昧的阻碍,建立了向未知领域深处挺进的一个个堡垒。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消失参差不齐改头换面背道而驰B . 消逝良莠不齐改头换面南辕北辙C . 消逝参差不齐改弦更张南辕北辙D . 消失良莠不齐改弦更张背道而驰(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甚至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也被大肆渲染B . 甚至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也大肆渲染C . 以及对飞船搭载的神秘性物品也大肆宣传D . 以及大肆宣传飞船搭载的神秘性物品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基础知识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各项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绮(qí)丽脚踝(huái)繁衍(yǎn)潋(liàn)滟B.慰藉(jiè)颠簸(bǒ)雄峙(zhì)巉(tù)岩C.曝(bào)晒白炽(chì)贪婪(lán)附和(hè)D.泥淖(nào)晌(shǎng)午锱(zī)铢怏怏(yàng)【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些词语都是来自于课本内容,在平时学习中应当加以识记并把握。
也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掌握一定量的汉语字词。
A项“绮”应读qǐ;B项“巉”应读chán;C项“曝”应读pù。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瑰奇阔绰怪诞顾名思义B.抖擞蛰居盎然得高望重C.默契厮打布署引经据典D.脊椎嬉闹峥嵘各抒已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汉字的书写可以根据词语的大意来进行识记掌握,学习过程中注意偏旁部首、形旁声旁的正确理解与掌握。
B项:德高望重;C项:部署;D项:各抒己见。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说长道.(评论)短微不足.(值得)道藕断丝连.(牵挂)B.不可名.(姓名)状比比皆.(都)是如愿以偿.(满足)C.望尘莫.(不能)及望穿秋水..(眼睛)一醉方休.(停止)D.不名.(占有)一文引吭.(喉咙)高鸣同仇敌忾.(愤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该题,首先明确词语意思,“不可名状”的“名”不是“姓名”的意思,而是“用语言说出”的意思。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量词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A.一泓深潭一首唐诗一个铅笔一轮新月B.一道屏障一扇窗户一座城池一个明珠C.一张强弓一位工匠一支担架一叶扁舟D.一股黑烟一门课程一条神经一方手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一支铅笔;B项:一串(颗)明珠;C项:一副担架。
参考答案1.C2.D3.C【解析】1.试题分析:C项,以偏概全,文中说的是从安史之乱中“醒来的”知识分子“纷纷投向禅宗”,所以不能说“都”投向禅宗;另外,“彻底抛弃了传统的审美观点”也是言过其实,故C项是错误的。
2.试题分析:D项系无中生有,“曹雪芹在创作上深受苏轼审美趣味的影响”在文中无据,故D项是错误的。
3.试题分析:C项,偷换概念,“整个唐代,李白、杜甫的诗地位也不高”错,文中说的是“李白、杜甫也未加青目”,意思是李白、杜甫也没有看重过陶渊明的诗,故C项是错误的。
4.A5.苏大夫他心里是愿意帮助张四,但是他立下的规矩不能动。
苏七块表面上面对弱小的“冷酷”,不过是为了掩饰他内心的善良,这是他的无奈也是社会的现实。
6.医术奇。
侧面写苏七块的医术高超。
“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都来找他,”正面写他高潮点医术水平,“双手赛一双百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速度之快,手法之精,简直让外行人看到瞠目结舌的程度。
外形奇,先是远景,“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
接着是近景“红唇皓齿,眸子赛灯”,最后又来个特写“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把一个有个性、精神、干练的人物活脱脱的刻画出来。
看病规矩奇。
故事交代他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他绝不搭理。
因此得了个挨贬的绰号“苏七块”。
④为人处世奇。
苏七块在给张四看病这件事上,一分钱的便宜没占到,从中可以看出苏七块做人原则性极强,内心深处又不乏善良的一面。
【解析】4.试题分析:A“也无医术”错误;5.试题分析:注意答出表现人物的品质:表面上面对弱小的“冷酷”,不过是为了掩饰他内心的善良,以及原因。
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故事交代他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他绝不搭理”等情节中概括出其“看病规矩奇”的性格特征。
林芝地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A)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5分)1. (2分)选出加线词字音不同的一项()A .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B . 商人重利轻别离C .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D . 汉军围之数重2. (5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发轫幅员纷至踏来树倒猢狲散B . 座落付梓殒身不恤苛政猛于虎C . 赝品诙谐铩羽而归汲汲于富贵D . 熨帖影牒直截了当图穷匕首现3. (2分)下列词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厦门导游大赛中,参赛选手韩伟把多位当红明星的招牌动作和代表作品重新编排,他绘声绘色的模仿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B . 经过旷日持久的艰苦训练,女排队员掌握了新拦网技术,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攻防组合阵势,终于在大赛中击败对手,重新夺冠。
C . 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收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D . 北京教委提出2016年高考语文变为180分,英文却从150分变为100分,英语在高考中占的比重大大降低。
这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地开始酝酿英语考试改革,准备拿英语“开刀”。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日本要霸占钓鱼岛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社会热议。
议论称:一方面日本当局宣称要改善和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却小动作不断,继续为缓和两国关系设置障碍。
B . 临近年末,面对服务业缺人手更缺“老手”的现状,老板们使出了“给红包、发年货、涨工资”等“杀手锏”,以求招留贤才。
C . 冬季进入汽车销售的淡季,各4S店为招揽顾客纷纷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其中,赠送保险数额的大小,成为决定各店营销策略成功的主要参数。
D . 上海高层住宅发生火灾后,关于高层建筑的防火问题越发引起市民的关注,购置高层消防车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
5. (2分) (2020高一下·莲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林芝市二高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高二年级汉文班语文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出题人: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比于大城市,小城镇拥有尺度紧凑、生活节奏慢、亲近自然以及地方特色鲜明等优势。
特别是小城镇的地方文化,对于游子来说具有一种吸引人心的磁力。
有学者认为:后工业化时代,城镇的生产重心不再是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超越形态和功能的非物质文化,更趋向精神性的东西。
这样的精神依然留存于那些没有完全进入现代化、商业化阶段的小镇。
我国当前的小城镇建设虽然不能简单地按照后工业化时代的逻辑进行,但未雨绸缪,将文化要素融入小城镇的总体布局、建筑风貌、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与社区建设之中,依然是一个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将文化要素融入小城镇建设,首先应遵循文化资源保存原则。
小城镇大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风貌、自然禀赋与文化资源。
推动小城镇发展,应充分挖掘其原有的物质文化基因,如总体风貌、街道肌理、历史建筑、文化景观等,让小城镇的地方独特性凸显出来。
一方面,应保存好特色老街、具有特色风貌的道路,构建好小城镇的记忆坐标系,让游子回家有熟悉的方向感和曾经拥有的年代感。
另一方面,应保存好有代表性的住宅、不同时期的典型建筑(如学校、茶馆等)、有故事的活动场所(如集市、庙会等),定位好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记忆坐标点,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归属感与自豪感。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实施政策法规,通过技术指引和规则进行管控,如哪些区域是文化资源保护核心区,哪些区域是协调区,哪些区域需要调整、改造、优化等。
将文化要素融入小城镇建设,还应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特别是做好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是深度挖掘百姓日常生活中积极健康的传统技艺与传统礼仪。
可以在新老街区为传统技艺发展、传统礼仪展示提供多样化的场所支撑,通过相关活动活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唤醒故乡记忆,传承地方文化精神,发挥其凝聚人心、增进友谊、熏陶青少年等功能作用。
秘密★启用前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10题为选择题,30分;第11至23 题非选择题,120分,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第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11至23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3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1.(原创)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渐.染/渐.变干涸./和.稀泥秕.谷/如丧考妣.B.雾霾./埋.怨辑.录/缉.鞋口巷.子/沆.瀣一气C.眼睑./入殓.一摞./落.脚点楔.子/雕阑玉砌.D.弓弦./船舷.坼.裂/开小差.包庇./刚愎.自用2.(原创)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诀窍/夜宵博弈/终身制熨帖/集腋成裘B. 拖沓/平添蛊惑/摄像机笼络/标炳史册C. 慈祥/影牒摩挲/万金油戏谑/凤毛麟角D. 峰会/对峙修葺/结骨眼贻误/班师回朝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用法恰当..的一项是()A.李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发展也极为不利。
B.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公款消费,经常山珍海味,含英咀华....,奢侈浪费。
C.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的行为,但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这是令行禁止....的。
D.遵照上级指示,今天我在会议上对上一年度的财政支出情况作了汇报,以上总结可能挂一漏万....,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经典成为通识周国平阅读经典是提高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
所谓提高素质,就是要使我们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属性得到健康生长,成为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
人类的精神能力在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生物学的基础,又在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展现出来并得到发展。
每一个个体的人通过种族遗传即已具备这些精神能力的生物学基础,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它们是人性中固有的禀赋。
然而,唯有在文化的环境中,潜在禀赋才能生长为现实能力。
对文化环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
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探索形成了一个伟大传统,它是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
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它呢?我的回答是:到经典著作中去。
因为经典著作正是这个传统的最重要载体。
德育的目标是培育善良、高贵的灵魂。
这方面,经典作家尤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每一位思想家都心怀提升人类向更好状态发展的愿望,一切思考最终都指向一个问题:怎样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怎样的社会是好的社会?虽然价值观正是最充满争议的领域,但是通过阅读经典,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确立人生坐标,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人。
我的理解,“绝对经典”就是要选目精当,不够格的绝不选,够格的绝不遗漏,同时应适合不同人群的接受能力。
“轻松好读”则是要求选人得当,专家也必须够格,对相关的著作确有研究,融会贯通,从而能把导读做得既准确又深入浅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于经典著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典著作是承载人类几千年来在精神探索中所形成了伟大传统的最重要载体。
B.经典著作是人类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能使人类的潜在禀赋转化为现实能力。
C.经典著作在智育、美育、德育等方面都是极好的素材,阅读经典可以提高国民素质。
D.阅读经典能够引领人们自觉地思考价值观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高二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
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①对于大学本科学生而言,固然可以采取两种学习态度方法,一种为“任凭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不贪多骛远,而获得此一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另一种学习态度方式则希望能够“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而不仅仅是“赐墙及肩”,只能“窥见室家之好”,难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只有“曾经沧海....”,才有阔大之胸怀气度和高远之眼光识见。
因此,学生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和教科书,还必须大量阅读相关学科专业的乃至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经典原著。
②________。
这其实便是“常识教育”或通识教育乃至教育本身的最重要功能之一。
③换言之,常识教育的命意和专业化教育不一样,后者主要措意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职业个体和技术官僚,专意在促进专业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有时甚至可能忽略对科学技术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反思)。
常识教育则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断的自由个体,以及随之而来的普遍的人文精神氛围和社会公共生活,抵御知识的异化、人的异化、社会的异化与制度的异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福祉。
④另外,专业化教育往往着眼于知识的精深,常识教育则着眼于知识的基本、根本与全面,一为专家之学,一为通人之学。
但此一通人之学又不同于中国古代所谓的“通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通人也”的通儒硕学,或所谓的“大通人”(仍是相对而言),这显然只能要求极少一部分人。
此处所谓的通人并非意味着博闻广识,无所不通,事实上以人类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智力水平而言,不可能做到“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的地步,而在于对涉及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基本常识的了解,尤其是涉及个体心灵生活和现代公共生活的最基本相关知识的掌握。
2019-2020学年西藏林芝地区高二下期末统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说到“排水”,古人首先是从屋顶下功夫。
古代建筑的屋顶多采用高屋脊、大坡度的设计,靠近屋脊两侧的坡度超过60°,而在檐部的坡度不足30°,利用陡坡使水急下,再因惯性冲出檐外。
各种屋顶式样中,最有利于排水的叫做悬山顶。
所谓“悬山”,就是屋顶房檐伸出“山墙”外,显然更容易将雨水排出,悬山顶在屋顶的式样中等级不高,因此多用于百姓的建筑,皇室建筑用的不多。
此外,随着品质的提升,屋顶瓦的吸水率降至3%,雨水不会渗入屋内或停留在屋顶。
但从屋檐泄下的水该如何处理呢?作为明清两朝皇宫的故宫——紫禁城,600多年中未受积水之苦,这要归功于其强大的排水系统。
故宫的地面上有很多形状像铜钱一样的孔洞,被形象地称为“钱眼”。
这些“钱眼”,其实就是排水系统的进水口。
雨水从“钱眼”进入各种明沟暗渠后,通过螭首排出,形成“千龙吐水”的壮观景象。
随后,排水系统利用故宫中央高、四周低、北高南低的地势特点,迅速将雨水汇总排入内河,流出宫外。
至于地下排水的典范,要数故宫西北的北海团城。
团城的城墙上找不到一个出水口,地面上也没有任何沟渠,但是不管下多大的雨,地面都不会积水,原因就在于团城大部分地方铺设的青方砖是上大下小的倒梯形,青砖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缝隙。
这些青砖本身渗水透气性就不错,雨水透过青砖之间的接口进入到地下三角形的缝隙当中,渗入地下,通过地下水系统缓冲和渗排出去。
1.文中,古代“悬山顶”具有哪些特点?2.材料中,故宫地面排水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3.故宫的地面排水与地下排水有哪几个方面的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房檐伸出“山墙”;多用于百姓建筑;高屋脊,大坡度。
2.进水口“钱眼”;各种明沟暗渠;螭首;内河3.(1)雨水进入地下的方式不同:地面有进水口;地下无任何沟渠,砖瓦的渗水性不同,(2)排水方式不同:地面,利用地势将雨水汇总排入内河;地下,利用青砖间三角形缝隙渗入地下,通过地下水系统缓冲和渗排出去。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材料中勾画出相关的内容,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组织语言,就可以给出相应答案。
本题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答题区间在第一段,根据这些语句“就是屋顶房檐伸出“山墙”外,……悬山顶在屋顶的式样中等级不高,因此多用于百姓的建筑,皇室建筑用的不多”“古代建筑的屋顶多采用高屋脊、大坡度的设计”可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材料中勾画出相关的内容,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组织语言,就可以给出相应答案。
本题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答题区间在第二段,根据“故宫的地面上有很多形状像铜钱一样的孔洞,被形象地称为。
这些‘钱眼’,其实就是排水系统的进水口。
雨水从“钱眼”进入各种明沟暗渠后,通过螭首排出,形成“千龙吐水”的壮观景象。
随后,排水系统利用故宫中央高、四周低、北高南低的地势特点,迅速将雨水汇总排入内河,流出宫外”这些语句可得出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理解、总结概括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材料中勾画出相关的内容,最后根据要求分类总结,就可以给出相应答案。
本题,地面排水系统:故宫的地面上有很多形状像铜钱一样的孔洞,被形象地称为“钱眼”。
雨水从“钱眼”进入各种明沟暗渠后,通过螭首排出,形成“千龙吐水”的壮观景象。
随后,排水系统利用故宫中央高、四周低、北高南低的地势特点,迅速将雨水汇总排入内河,流出宫外。
地下排水系统:团城的城墙上找不到一个出水口,地面上也没有任何沟渠,但是不管下多大的雨,地面都不会积水,原因就在于团城大部分地方铺设的青方砖是上大下小的倒梯形,青砖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缝隙。
这些青砖本身渗水透气性就不错,雨水透过青砖之间的接口进入到地下三角形的缝隙当中。
可总结出答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截至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3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摘自《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材料二:2005-2015年中国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情况(注)“老年抚养比”是指每百人抚养老人的数量,是衡量老龄化社会负担的重要指标。
(摘自《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材料三:中新网北京1月27日电(杨雨奇)日前在北京发布的《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显示,与“边富边老”和“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在刚迈入老龄化社会时处于“未富先老”状态,实现和推进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是中国应对老龄化高速发展态势的必由之路。
这份报告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进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增加社会经济负担,由于劳动力人口比例缩减,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全社会用于养老、医疗、照护、福利保障和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将大幅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改变劳动力供给格局和影响技术进步,使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呈现劳动力资源短缺、与技术进步相关的人才与资源投入相对不足的局面,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报告称,为老年人提供可用、可及、可接受和优质的健康服务,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必然要求。
提升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为其提供支持性的养老、预防、医疗、康复、照料环境,通过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来极大地减轻政府和社会的财政负担。
报告提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口消费率上升,倒逼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和出口依赖型向拉动内需型转变,长期照顾和老年健康服务将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并促进养老产品、保险产品、医养产业等繁荣发展。
报告还提出,科学看待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全面建立有利于老年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使老年人及其家庭能够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促进代际关系的和谐,努力实现老龄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报告:健康老龄化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材料四: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
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
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
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给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
(摘自《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及政策实践报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错误的一项是()A.根据材料一内容,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3亿,依照国际上通常的看法,说明我国已处于老龄化B.根据材料二,总抚养比大体上等于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十年来总抚养比变化相对不大,后两者有升有降。
C.中国在刚迈入老龄化社会时处于“未富先老”状态,这种老龄化社会现状也对我国的养老服务提出了挑战。
D.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越发展,技术越进步,人民越富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会越严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05年以来,我国少儿抚养比一直在不断下降,这表明我国婴儿出生率在下降,这种情况与原来的一胎化政策有一定关系。
B.导致我国经济增长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劳动力供给格局并对技术进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C.由于居家形态、家庭观念以及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东西方国家在养老策略上会有不同的做法,但双方可以互相借鉴。
D.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和出口依赖型向拉动内需型转变会使我国老年人口消费率上升,并能促进相关产业繁荣。
3.健康老龄化有怎样的社会意义?怎样才能有效解决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D2.C3.意义:①减轻政府和社会的经济负担;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③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④促进代际关系的和谐。
做法:①科学看待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积极应对;②大力发展经济,增加财政储备和相关投入;③借鉴发达国家的特色化对策,全面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有利于老年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可用、可及、可接受和优质的健康服务。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越发展,技术越进步,人民越富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会越严重”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表述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
故选D。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项,“2005年以来,我国少儿抚养比一直在不断下降”错误,2011年后有上升趋势;B项,“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劳动力供给格局并对技术进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错误,原文是“人口老龄化将改变劳动力供给格局和影响技术进步”,变未然为已然;D项,“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和出口依赖型向拉动内需型转变会使我国老年人口消费率上升”理解错误,原文为“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口消费率上升,倒逼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和出口依赖型向拉动内需型转变”,文中“倒逼”是一种被动行为,是“迫使”、“反推”等词的升级版,选项与材料原意不符。
故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此题中有两个问题,首先是“健康老龄化”有怎样的社会意义?“健康老龄化”这一概念是在材料三中提出的,因此我们把答案要点锁定在材料三中。
材料三中指出人口老龄化会加大社会经济和政府负担,将改变劳动力供给格局和影响技术进步,因此“健康老龄化”将会缓解这一问题——减轻政府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材料三中还指出“科学看待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全面建立有利于老年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使老年人及其家庭能够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促进代际关系的和谐,努力实现老龄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