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历史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3.63 KB
- 文档页数:4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更迭•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桀:暴政,公元前1600年左右,汤灭夏。
•商朝:汤建立,商汤重用伊尹、盘庚。
•商纣王:暴政,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
•西周:周武王建立,实行分封制,形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周厉王:暴政,“国人暴动”。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变革•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越争霸。
•铁犁牛耕: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土地国有制的破坏。
•诸侯国:逐渐强大,王室衰微。
•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的繁荣。
秦朝的统一与帝国制度•秦国: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中央集权。
•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郡县制:地方官制。
•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巩固国家统一。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长城、灵渠:军事与水利工程。
•秦朝暴政:导致秦朝的迅速灭亡。
汉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迁•西汉:刘邦建立,实行郡国并行制。
•文景之治:重视“黄老之术”,减轻农民负担。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立,外戚与宦官专权。
•三国鼎立:魏、蜀、吴。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与社会•魏国:曹操建立,曹丕称帝。
•晋朝:司马炎建立,西晋灭亡。
•南北朝:南朝四国,北朝五胡。
•士族制度:门第观念严重。
•佛教的传播:促进文化交流。
隋唐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隋朝:隋文帝建立,隋炀帝灭亡。
•唐朝:李渊建立,实行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制度。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取皇位。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
•怛罗斯战役: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交锋。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的政治•五代十国:政治混乱,地方割据。
•北宋:赵匡胤建立,中央集权。
•南宋:赵构建立,偏安江南。
•辽、西夏、金:与宋朝并立的政权。
•元朝:忽必烈建立,行省制度。
明清时期的政治与社会•明朝:朱元璋建立,设立锦衣卫、东厂。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1. 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考古学法- 田野调查法2. 古代朝代和历史事件-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 汉朝- 三国时期-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3. 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华夏民族的形成- 中国地理的主要特点- 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中原文化的发展4. 考古学在古代历史研究中的意义- 考古学的基本内容- 考古学在古代历史研究中的意义5.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 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法家思想6. 中国古代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 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的法家思想- 汉朝的儒家思想-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7. 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 隋朝的政治制度- 唐朝的政治制度- 的传入和发展8. 中国古代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特点和文化成就-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 元朝的统治机构和对外征服- 明朝的中央集权和文化成就-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统治9.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古代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秦始皇、汉武帝、孔子、孙中山等著名人物10.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 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 宋朝的科技进步-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各个朝代和历史事件、地理特点和民族形成、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注意:以上内容总结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教材和老师的要求进行调整。
*。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部分:1. 先秦时期:了解夏、商、西周的朝代更替,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
汉朝继承和发展秦制,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开辟丝绸之路。
3.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魏、蜀、吴的建立与灭亡。
两晋的兴衰,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
4.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
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科举制度的完善。
5. 五代十国与宋元明清: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宋朝的中央集权与经济繁荣,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清两朝的封建社会特点和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南京条约》的签订。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和失败,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洋务运动:洋务派的兴起,自强运动的实施,以及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4.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失败原因,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5.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爆发、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
6.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化思想的变革,以及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7.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以及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
8.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爆发、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世界史部分:1.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特点与发展。
2.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基督教的兴起与影响。
3.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背景、主要思想家和艺术家,以及其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4.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5.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背景、主要思想家,以及其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影响。
6.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重塑。
7.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殖民主义的兴起、特点和影响,以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则出现了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而周朝则实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但文化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汉朝: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西汉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而东汉时期则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局面。
二、世界现代史
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在多个国家同时发生,电力、石油等新能源的广泛使用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次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深远的影响。
三、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制度:古代中国实行了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等制度,而现代国家则普遍实行代议制民主制度。
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现代经济则实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文化发展: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和传统。
以上是必修一历史知识点的一些总结,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当然,历史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和深入,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 夏、商、西周的制度•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局面形成。
•商朝:内外服制度。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形成了贵族政治。
1.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县制:地方设郡县,由皇帝直接任免。
1.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三国两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宋朝:设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和军权。
•元朝:设中书省和行省进行地方行政管理。
1.4 明清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废丞相,权归六部;设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八股取士。
•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1 古代农业经济•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精耕细作: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升。
•土地制度:井田制、均田制、土地私有制。
2.2 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但产品不投放市场。
•民营手工业:面向市场,明朝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手工业:自给自足,不计成本。
2.3 商业的发展•市场:市、坊严格分开,唐朝市坊分开,宋朝市坊不分。
•货币:金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海外贸易:唐朝广州设市舶司,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第三单元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3.1 希波战争•原因:争夺领土和势力范围。
•过程:波斯连续三次远征希腊,最终失败。
•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2 亚历山大东征•原因:建立庞大帝国,传播希腊文化。
•过程:征服了波斯、埃及、印度,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3.3 罗马帝国的扩张•原因:建立罗马城邦,对外扩张。
•过程:征服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影响: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一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的确立与发展- 宗法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分封制的实施与作用2.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治改革- 郡县制的推行及其意义-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政策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世族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均田制的实施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魏晋风流与士族文化4.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隋文帝与隋炀帝的政治改革-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及其运作-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5.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宋朝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元朝的一省制及其特点- 明朝的东厂、锦衣卫与特务政治- 清朝的八旗制度与满汉融合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 土地制度的变迁- 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2. 商业经济的兴起-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国际贸易-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商业城市的繁荣- 货币经济的演变3. 社会结构与阶层- 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划分- 社会流动性的限制与机会- 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4.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增长的趋势与影响-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城市管理与规划三、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与儒家学说的创立- 孟子、荀子等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儒家思想在古代政治中的应用2. 道家与法家思想- 老子与庄子的道家哲学- 韩非子与商鞅的法家思想- 道家与法家思想对古代政治的影响3. 佛教与道教的传播- 佛教传入中国及其汉化过程- 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宗教与社会生活的关系4. 文学艺术的繁荣- 诗歌、散文、小说的发展- 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演变- 文化交流与融合四、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1. 丝绸之路与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的路线与作用-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丝绸之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2. 朝贡体系与外交关系- 朝贡体系的形成与运作- 与周边国家的外交互动- 外交政策的变迁与影响3. 科技发明与传播-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科技交流与合作- 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总结:古代中国的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从政治制度的变迁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再到思想文化的繁荣,以及与世界的交流互动,都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一、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法令初一):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独尊、至上、世袭。
根本特征:至高无上。
本质:君主专制。
皇权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因此皇帝个人的品行和执政能力决定了王朝的稳定和兴衰。
2、相权与君权的矛盾丞相的职责:(略)根源:制度本身。
历代皇帝调整相权的原因: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弥补这是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3、汉代:中外朝的形成原因:卿相的无能;为了抑制丞相的权利。
结果:中朝成为了决策机构,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利受到削弱。
中外朝的出现:是君主专制本质的反映。
4、唐代: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完善于唐。
评价: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特点);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
是唐代社会繁盛的政治保障。
5、宋代:措施:设副相、枢密使、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权、军权、财权,确保君权的独断地位。
评价: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加强;也给宋朝带来了冗官、冗费问题,是宋朝中期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监察制度:1、历代王朝的监察制度: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使。
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
唐朝:御史台;宋朝:提点刑狱司。
元朝:御史台。
2、评价:积极: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局限:实际效能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监督和扼制官员的腐败行为。
监察官员并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知识拓展:刺史制度的特点:以轻制重(以小制大)。
三、选官制度:1、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开始于先秦,衰落于春秋战国。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史是必修一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点繁多,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归纳:1. 先秦时期:-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
-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法律制度。
2.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 汉朝的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对外扩张。
- 汉朝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如《史记》的编撰。
3. 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和主要事件。
- 魏晋风度和玄学思想的发展。
-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佛教的传播。
4. 隋唐时期:- 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凿。
- 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 唐朝的对外交流,如丝绸之路的繁荣。
5. 宋元明清:- 宋朝的经济繁荣和科技发展,如四大发明。
- 元朝的蒙古帝国和对中亚、欧洲的影响。
- 明朝的海禁政策和郑和下西洋。
- 清朝的康乾盛世和晚清的民族危机。
6. 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 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
7. 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影响。
- 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 科学技术的发展,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8. 经济制度:- 古代的土地制度,如井田制、均田制。
- 商业的发展和货币经济的兴起。
- 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9. 社会结构:-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僚体系。
- 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层。
- 妇女地位和婚姻家庭制度的演变。
10. 外交关系:- 古代的朝贡体系和对外关系。
- 近代的列强侵略和不平等条约。
-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
这些知识点是必修一历史课程中的基础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全1. 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 了解历史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掌握历史资料的来源和分类- 研究历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技巧2. 远古社会与原始文化- 了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进步- 掌握远古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研究原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3. 文明起源与古代文明的诞生- 了解文明的定义和特征- 掌握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特点- 研究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4. 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 了解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特点- 掌握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研究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文化5.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演变- 掌握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研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6. 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与商业社会- 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的特点- 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对社会变迁的影响7. 世界古代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了解世界古代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点- 掌握世界古代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的演变- 研究世界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8. 西方封建社会的兴衰与城市的兴起- 了解西方封建社会的兴衰原因和历史意义- 掌握西方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过程- 研究西方城市对封建社会的冲击和变革9.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特点- 掌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成就- 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对社会进步的影响10. 世界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了解世界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特点- 掌握世界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成就- 研究世界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历史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 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保留了氏族社会的特点。
2.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3. 西周:- 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 权利与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 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2.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3. 地方制度: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汉朝:- 中央: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削弱相权。
- 地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2. 隋唐:- 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 选官制度: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
3. 宋朝:- 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 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 元朝:- 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 明朝:- 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加强了皇权。
- 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
2. 清朝:- 康熙帝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知识点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内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宗法制的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5、宗法制的特点(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的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2、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公诸卿制: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3、秦朝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内容):
(1)皇权至高无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2)中央实行三公诸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影响到中央集权,对中央集权不利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2)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又设通判负责监督
(3)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4、元朝在地方:
①实行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②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③西藏——设宣政院管理
5、行省制度的作用(影响):
(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加强了中央集权;
(3)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4)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1)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
执行
(2)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7、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设立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8、宋初,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
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影响: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总揽大权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的措施:
中央:①撤中书,废丞相,权分六部②创立内阁
2、明成祖——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开始出现),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物的决策
3、明宣宗——内阁地位提高,大学士有了“票拟权”
4、内阁的特点:
①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内侍机构
②大学士的“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③内阁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5、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康熙帝:设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形成三足鼎立
(2)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直接目的—为办理西北军务)
6、军机处的特点:
(1)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2)品级不高,都由钦定;
(3)跪受笔录,皇帝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