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经典练习题之欧阳学创编
- 格式:doc
- 大小:29.01 KB
- 文档页数:5
1.1.1物质的分类(练好题)解析版A-基础过关1.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碳酸氢钠属于()A.混合物B.酸C.盐D.碱【答案】 C【解析】碳酸氢钠是碳酸的钠盐,属于盐,故选C。
2.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石膏B.氢硫酸、烧碱、绿矾C.碳酸、生石灰、醋酸钠D.磷酸、熟石灰、苛性钾【答案】 B【解析】A项中纯碱是Na2CO3,属于盐而不是碱;C项中生石灰不属于碱;D项中苛性钾不属于盐。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钙盐的是()A.石灰石B.Ca(OH)2C.CaCO3D.CH4【答案】 C【解析】A项,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但属于混合物,错误;B项,氢氧化钙不属于盐,错误;C 项,碳酸钙是纯净物、化合物,且是无机化合物,属于盐,含有钙元素,所以属于钙盐,正确;D项,甲烷不是无机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错误,【答案】选C。
4.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NaHCO3B.Cu2(OH)2CO3C.NaClD.Na2CO3【答案】 D【解析】:A项属于酸式盐,B项为碱式盐、铜盐,C项不属于碳酸盐。
5.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Na2CO3)、食盐B.氢硫酸(H2S)、烧碱(NaOH)、硫酸铜C.碳酸、氧化铜、碳酸钠D.醋酸、熟石灰、苛性钾(KOH)【答案】 B【解析】A项中纯碱属于盐类而不属于碱类;B项符合题意;C项中氧化铜不属于碱类;D项中苛性钾属于碱类而不属于盐类。
6.某校实验室将试剂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试剂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试剂如下:该实验室新购进部分生石灰和纯碱应将它们分别放在()A.③和①B.④和①C.①和②D.③和④【答案】 D【解析】根据表中信息可判断①是碱,②是酸,③是氧化物,④是盐。
生石灰是氧化钙,放在③中;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放在④中。
7.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烧碱、液态氧、碘酒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C.干冰、铁、氯化氢D.空气、氮气、明矾【答案】 A【解析】A项,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化合物,液态氧是单质,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正确;B项,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纯净物,错误;C项,氯化氢是纯净物,错误;D项,空气是混合物,胆矾是纯净物,错误。
物质的分类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纯净物是指:A.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B.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C. 由分子组成的物质D. 由原子组成的物质2. 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A. 纯净物B. 化合物C. 单质D.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3.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单质?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水D. 氢氧化钠4.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化学键结合形成的:A. 纯净物B. 混合物C. 单质D. 合金5.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化合物?A. 氢气B. 氧气C. 水D. 氦气6. 合金是一种特殊的混合物,通常由:A. 同种金属组成B. 不同金属组成C. 金属和非金属组成D. 非金属和非金属组成7. 氧化物是指:A.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B. 只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C. 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D.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8.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氧化物?A. 二氧化碳B. 水C. 氧化铁D. 氧化钠9. 酸是指:A. 能够释放氢离子的物质B. 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C. 能够释放氯离子的物质D. 能够释放钠离子的物质10. 碱是指:A. 能够释放氢离子的物质B. 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C. 能够释放氯离子的物质D. 能够释放钠离子的物质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纯净物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
2.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它们之间没有发生_______。
3.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_______(填一种单质)。
4.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_______(填一种化合物)。
5.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例如_______(填一种氧化物)。
6.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__。
7.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_______。
8. 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例如_______(填一种盐)。
依据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按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的性质共分3大类:1.1爆炸物爆炸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6。
爆炸物质(或混合物)是这样一种固态或液态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其中也包括发火物质,即便它们不放出气体。
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是这样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它旨在通过非爆炸自主放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光、声、气体、烟或所有这些的组合来产生效应。
爆炸性物品是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烟火物品是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爆炸物种类包括:a)爆炸性物质和混合物;b)爆炸性物品,但不包括下述装置:其中所含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由于其数量或特性,在意外或偶然点燃或引爆后,不会由于迸射、发火、冒烟或巨响而在装置之处产生任何效应。
c)在a)和b)中未提及的为产生实际爆炸或烟火效应而制造的物质、混合物和物品。
1.2易燃气体易燃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7。
易燃气体是在20℃和101.3kPa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1.3易燃气溶胶易燃气溶胶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8。
气溶胶是指气溶胶喷雾罐,系任何不可重新灌装的容器,该容器由金属、玻璃或塑料制成,内装强制压缩、液化或溶解的气体,包含或不包含液体、膏剂或粉末,配有释放装置,可使所装物质喷射出来,形成在气体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形成泡沫、膏剂或粉末或处于液态或气态。
1.4氧化性气体氧化性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9。
氧化性气体是一般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1.5压力下气体压力下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0。
压力下气体是指高压气体在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
物质的分类一、选择题1、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或燃油B.BaCO3在医学上可用作“钡餐”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是单质硅D.臭氧、醋酸、双氧水都能杀菌消毒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B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C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D煤的气化属于化学变化3、下列物质既属于纯净物又能净水的是()A 氯水B 明矾C 氢氧化铁胶体D 水玻璃4、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
下面所列的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5、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硅酸钠可用作木材防火剂B.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C. 水泥、玻璃、砖瓦都是硅酸盐制品D. 晶体硅可用作半导体材料7、下列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的是()A.石墨、氧化铜、冰水、盐酸、火碱、碳酸钙B.水银、水、碘酒、醋酸、氢氧化钡、硫酸铜C.硫磺、三氧化二铁、粗盐、硫酸、生石灰、碘化钾D.氧气、二氧化碳、空气、硝酸、漂白粉、加碘食盐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氨水②重水③明矾④纯碱⑤天然气⑥氧气⑦漂白粉⑧铝热剂A.①④⑤⑦B.②③④⑥ C.④⑦⑧D.③⑤⑥⑧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将氯气转化为液氯,储存于钢瓶中B.碳酸钡可用于医疗上作检查肠胃的内服药剂,即“钡餐”C.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D.通常用热的纯碱溶液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10、下列属于碱的是A.NaOH B.CH3COOH C.NH3 D.H2O二、非选择题11、2010年4月份,冰岛火山喷发,持续时间长,产生大量的火山灰,同时引起空气中SO2含量增加,可能导致周边地区的环境问题是(填“酸雨”或“温室效应”)。
“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该消毒液无色,对某些有色物质具有漂白作用,它的有效成分是(填“KMnO4”或“NaClO”)。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经典练习题(含答案)1. 将下列物质分类,并说明理由。
氢气、氮气、氧气、氟气、氯气、溴气、碘气、氧化铁、氢氧化钠、氨水、氯化钠、硝酸、硫酸、石灰石、苏打石、甲烷、乙烷、乙醇、氯仿、苯、葡萄糖、蛋白质。
答案:1. 纯元素:氢气、氮气、氧气、氟气、氯气、溴气、碘气、氧化铁、石灰石、苏打石、甲烷、乙烷、苯。
理由:这些物质都是由同种原子或分子组成的,不可再分。
2. 水溶液:氢氧化钠、氨水、氯化钠、硝酸、硫酸、葡萄糖、蛋白质。
理由:这些物质都是在水中溶解而成的,可以被水分解或水解。
3. 有机物:乙醇、氯仿、苯、甲烷、乙烷、葡萄糖、蛋白质。
理由:这些物质都是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
2. 将下列物质分类,并说明理由。
氢气、氧气、氮气、氯气、氟气、溴气、碘气、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硫酸、氨水、石灰石、苏打石、甲烷、乙烷、苯、乙醇、乙酸、乙酸钠、乙酸乙酯、葡萄糖、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答案:1. 纯元素:氢气、氧气、氮气、氯气、氟气、溴气、碘气。
理由:这些物质都是由同种原子或分子组成的,不可再分。
2. 无机酸:硫酸、硝酸。
理由:这些物质都是酸性物质,可以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3. 无机碱:氢氧化钠。
理由:这是一种碱性物质,可以和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4. 盐:氯化钠、乙酸钠。
理由:这些物质都是由酸和碱反应产生的,具有结晶形态,可以溶于水。
5. 有机物:甲烷、乙烷、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葡萄糖、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理由:这些物质都是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
6. 矿物:石灰石、苏打石。
理由:这些物质都是天然矿物,具有晶体结构,可以烧成石灰或苏打灰。
3. 将下列物质分类,并说明理由。
氧气、氢氧化钠、氯化铁、氯化铜、硝酸、氢氧化铝、氢氧化钙、氯气、氮气、碳酸钙、氨气、氢气、氯化钠、硫酸、碳酸钠、硫化氢、甲烷、乙烷、苯、酒精、葡萄糖、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1.1.3 物质的转化作业(解析版)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时作业第三课时物质的转化1.甲物质与强碱溶液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甲一定不属于()A.酸B.盐C.金属单质D.氧化物【答案】C【解析】A.可能为酸,如盐酸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A不选;B.可能为盐,如碳酸氢钠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不选;C.不可能为金属单质,如Al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故C选;D.可能为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水,故D不选;故选C。
2.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直接实现,也可以间接实现,下列转化可以一步实现的是()A.B.C.D.【答案】C【解析】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钙,C不能直接反应产生CaCO3,A不符合题意;B.CuO难溶于水,与水也不发生反应,氧化铜不能直接反应产生Cu(OH)2,B不符合题意;C.Fe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产生Cu和FeSO4,可以一步实现上述转化,C符合题意;D.CaCO3高温煅烧反应产生CaO 和CO2,二氧化碳与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酸钙不能直接反应转化为CO,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C。
3.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的反应不可能是( )A.盐和盐的反应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C.酸与碱的反应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答案】B【解析】A. 盐和盐反应能生成两种新盐,故A正确;B. 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只生成一种物质,故B错误;C.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D. 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正确;故选B。
4.化学概念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 B C DX 分解反应化合物物理变化化学反应Y 氧化还原反应混合物化学变化置换反应【答案】A【解析】右图所示关系是交叉关系。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其变化同步练习题一、单选题1.可回收垃圾是重要的资源,以下对几种可回收垃圾主要成分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A B.B C.C D.D2.下列关于胶体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B.可以用丁达尔现象区别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C.氢氧化铁胶体通电后氢氧化铁胶粒向正极移动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丁达尔效应3.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4.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胶体微粒不能穿过半透膜B.有丁达尔现象C.用肉眼观察,均匀透明的是溶液D.分散质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5.下列有关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将两种液体区分开B.都是无色、透明的溶液C.两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具有相同的粒子直径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加热煮沸的NaOH溶液中可制得Fe(OH)3胶体6.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
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C2O3)。
下列物质与C2O3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 )A.KOH、Mg(OH)2B.H2SO4、H2CO3C.SO2、CO2D.Na2SO3、KClO37.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 )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一元酸⑦化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④⑥⑦C.①②③④D.①④⑤8.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四种关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B.化合物与酸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D.钠盐与碳酸盐属于包含关系9.将碳酸钙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纳米碳酸钙(碳酸钙粒子直径是几纳米几十纳米),会引起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变。
高中化学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单选题1.“分类”是一种思想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判断合理的是①硫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②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③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A. 只有①②④B. 只有④⑤C. 只有①③⑤D. 只有①⑤2.下列关于胶体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B. 难溶物质和水形成的分散系不可能是胶体C. 氢氧化铁胶体通电后阴极附近红褐色加深,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D. 蔗糖、淀粉、蛋白质的水溶液均能产生丁达尔现象3.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稀盐酸B. 氢氧化铁胶体C. 泥浆D. 硫酸钾溶液4.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A. O2B. CO2C. H2SO4D. KOH5.胶体区别于溶液等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 胶粒可以导电B. 胶体是混合物C. 胶体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D. 胶体的分散剂为气体6.下列选项中不能用如图表示物质或概念间从属关系的是()X Y ZA 碱电解质化合物B 离子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C 胶体分散系混合物D 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7.关于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A. 两者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 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 CuSO4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 CuSO4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FeCl3溶液、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丁达尔效应B. 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C.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D. 将几滴汽油加入装有10mL水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形成胶体9.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 )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强氧化性酸⑦一元酸⑧化合物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 ①④⑥⑦⑧C. ①⑧D. ①④⑤⑥⑦二、填空题10.有下列物质:①Fe②CO2③H2SO4④Ba(OH)2溶液⑤NaCl 其中属于酸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碱的是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专题练习题含答案1.元素是由______组成的。
答案:原子2.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______结合形成的。
答案:原子3.物质的分类方法有______和______两种。
答案:化学性质、物理性质4.按照化学性质分类,物质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答案:化合物、元素5.按照物理性质分类,物质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答案:混合物、纯净物6.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______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答案:物质7.根据混合物的组成,混合物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答案:均相混合物、非均相混合物8.均相混合物的组成相______。
答案:均匀9.非均相混合物的组成相______。
答案:不均匀10.纯净物是由______或______组成的物质。
答案:元素、化合物11.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______以______的方式结合而成的。
答案:元素、化学键12.化合物的组成相______。
答案:固定13.元素的组成相______。
答案:相同14.气体、液体和固体是按照物态分类的,它们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答案:不同15.气体的分子间距离______,分子运动速度______。
答案:大、快16.液体的分子间距离______,分子运动速度______。
答案:小、中等17.固体的分子间距离______,分子运动速度______。
答案:小、慢18.气体没有固定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形状、体积19.液体没有固定的______,但有固定的______。
答案:形状、体积20.固体有固定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形状、体积21.按照化学性质分类,化合物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答案: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22.有机化合物是以______为主要成分的化合物。
答案:碳23.无机化合物是不包含______的化合物。
答案:碳24.按照物理性质分类,纯净物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专题练习题5篇第一篇: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专题练习题物质的分类练习题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一种单质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烧碱、生石灰、纯碱均属于碱C.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D.混合物、分散系、胶体从属关系如图1所示4.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
下列有关C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2O3和CO2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B.C2O3和CO的完全燃烧产物都是CO2 C.C2O3和CO都是碱性氧化物D.C2O3和CO都具有还原性 5.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混合物:空气、矿泉水、水银B.碱:Ba(OH)2、Cu2(OH)2CO3、NH3·H2O C.盐:醋酸钠、氯化铵、纯碱D.氧化物:H2O、CO、HCOOH 6.下列4组物质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它3种不同,把不同的写在后面的横线上并说明理由。
⑴ CaO、Na2O、CO2、CuO ⑵ H2、C、P、Cu选择的理由。
()D.火碱不是碱 A.铅笔不含铅B.水银不含银 C.白金不是金选择的理由。
7、有关物质的分类中,说法错误的是A、KNO3属于硝酸盐B、CaO属于氧化物C、NaHCO3属于酸D、Na2CO3属于钠盐8、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A、Fe(OH)3胶体B、氯化钠溶液C、盐酸D、硫酸9、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Na2OC.H2SO4D.NaOH10、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CO B.NaOH C.HNO3 D.CuSO4答案:ADDCC CO2 非金属氧化物Cu金属CABC第二篇: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分类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分类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物质的分类》
每个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1、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指( )
A. 铁单质
B. 铁元素
C. 氧化铁
D. 四氧化铁
2、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P2O5、SO2归为一类,下列物质中,完全符合此共性而能归为
此类物质的是()
A.CaO
B. CO
C.SiO2
D. H2O
3、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
B、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
C、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
D、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D、漂白粉属于纯净物
5、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外观澄清、透明
B、胶体微粒粒度在1~100nm 之间
C、丁达尔现象
D、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7.在水泥、冶金工厂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以除去大量烟尘,其原理是()
A.丁达尔现象B.电泳
C.聚沉D.电离
8.不能用胶体有关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豆腐
B.钢笔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C.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9.已知Ag2S胶粒带负电荷,现有甲、乙、丙、丁和Ag2S五种溶胶,按甲和乙、丙和丁、乙和丁、甲和
Ag2S溶胶两两混合均会出现沉淀,则上述溶胶中胶粒带负电的是()
A.甲和乙 B.丙和丁 C.乙和丁 D.乙和丙11.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12、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都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13、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以下物质中的()
A.混合物
B.化合物
C.纯净物
D.单质
14、下列分散系均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选项()
A.酒、生理盐水、花生油
B.雾、含灰尘颗粒的空
气、有色玻璃
C.水晶、金刚石、冰
D.大理石、高岭石、电石
15、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B. 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C.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 有机化合物:是否含有碳元素
16、(09全国卷Ⅱ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17、盐是一类常见物质,下列物质可直接反应生成盐的组合是()
①金属②碱性氧化物③碱④非金属⑤酸性氧化物⑥酸
A.只有①③,③④;
B.只有①④,①⑥
C.只有
②⑤,②⑥; D.全部均可
18、通过下列变化,均无法得单质的是:①分解反应②化合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 D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9.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mg,镁65mg,铜2mg,锌1.5mg,锰1mg,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
A.分子B.元素C.单质D.离子
20、下列现象或应用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
A.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