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8-2019学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21课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珍珠鸟_苏教版21《珍珠鸟》一、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小鸟逐渐步信赖我的过程,体会“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2.学习作者运用承接词,按照先后顺序描写与动物或人相处的片段,表现一种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从空间与时间上感悟小鸟逐渐步信赖我的过程,体会出美好境界建立在“信赖”之上,而信赖终究缘于关爱与善待的付出,从而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真正含义。
三、前置教学活动学生:搜集并了解珍珠鸟的资料,熟读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师:把握学情,制作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感知文本。
1.欣赏图片,揭示课题。
师展现出珍珠鸟的图片,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一种小鸟有人叫它们锦花鸟,意为锦上添花,这就是我们的新朋友珍珠鸟。
谁能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它?)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结: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在我的呵护下,小珍珠鸟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有感情朗读,感受“美好”的画面1理解“美好的境界”,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起先,渐渐的,后来,先是,然后,再。
(四)补充资料,学会表达。
1.像这样的词我们就叫它承接词,表示时间和先后顺序的承接词能让文章更条理,更能表达一种逐步深入的感情。
请看老师带来的一篇短文,划出承接词,想一想如果去掉这些词,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 起先,警觉的黑猩猩始终矜持地与人类保持至少10米的距离,或者见到人就一溜烟地跑掉。
我跟黑猩猩跑了1个多月,才数清了这里的黑猩猩有50只左右。
4个月后,一只白胡子大个儿雄猩猩跑进营地拿走了那里的香蕉。
慢慢地,其他黑猩猩也开始觉得,这个天天跟着跑的人类并没想象中那么危险。
后来,在一条清澈明净的小溪边,我坐在大卫(黑猩猩的名字)旁边,看到地上有一颗鲜红的坚果,就捡起来送到大卫面前。
21珍珠鸟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1.了解珍珠鸟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
2.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1珍珠鸟真好!2[①以“真好”两字开头且独立成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
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巢。
3[②从“我”精心地为它安排住处可以看出什么?]段导读:这段话交代了珍珠鸟是朋友赠送给“我”的。
我把它挂在窗前。
一盆吊兰❶的垂蔓❷蒙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③“我”用吊兰装饰鸟儿的家,表现了“我”什么样的情感?]45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给它们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而又安全的住处。
三个月后,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句导读:从雏鸟尖细、娇嫩的声音写起,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6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④作者是怎样描写雏鸟的外形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1知识点详解☜2①寥寥二字独立成句,表达了“我”的喜悦之情。
3②可以看出“我”对鸟儿的喜爱。
❶吊兰: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肥厚,茎上有匍匐枝,叶子条形,花小,白色。
通常栽培在室内,供观赏。
❷垂蔓(màn):垂挂的枝茎。
4③难句解析:“我”为珍珠鸟创设了安全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使珍珠鸟仿佛回到了自然界的丛林一样,安全舒适,表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希望珍珠鸟安然地生息繁衍。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珍珠鸟单元第六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并学会写9个生字,理解词语及重点句子。
2.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
能力目标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从提供的词语中选两个造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重点 1.识字、写字。
2.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与我亲近的过程。
难点 1.通过对具体句子的研读、交流,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2.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例子,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学法问题学习、探究学习教法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珍珠鸟》这篇课文,大家熟悉“珍珠鸟”吗?珍珠鸟什么样子呢?(出示幻灯片2、3、4)。
师:珍珠鸟体形小,因它后背有珍珠似的白点而得名,是一种观赏鸟。
2.简介作者:(演示第5张幻灯片)冯骥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冯骥才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
他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学生观看幻灯片读课题《珍珠鸟》学生边读边了解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味。
课文《珍珠鸟》就是一例。
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演示第6张幻灯片)1.快速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描写“珍珠鸟”对我逐渐信任的句子。
2.标注好自然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二)交流汇报:1.出示带音生字:卷、猜、拨、柜、撞、淘、扭、赖、案、愈(演示第7张幻灯片)(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21.珍珠鸟一、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读会写9个一类字,理解由9个一类字组成的词语。
抄写课后第三题中的10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一种你熟悉的小动物,写出你的喜爱之情。
3.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精心呵护的心情,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读课文,了解“我”是怎样对待珍珠鸟,珍珠鸟又是怎样渐渐信赖“我”,以至达到美妙境界的。
4.理解课文最后“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精读第4到6自然段,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精心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难点: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体会人鸟相依相亲的感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检查预习,重点指导学困生,指导其掌握关键生字的书写,了解学生读书情况,做好课前预习。
2.通过默读、圈画、简单写感受、同位互学、合作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精心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3.通过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围绕这句话开展体验式阅读。
4. 老师启发下,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人与动物相依相亲、友好相处的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写下来。
四、教与学的准备教师准备:1.设计预习单;2.制作教学课件;3.课前查看预习单,了解学情,调整教案学生准备:完成预习单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揭题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里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鸟的课文《珍珠鸟》,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位画家。
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像是一幅美丽的画。
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真切感受到鸟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从而激起学生的读书热情。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与写(1)同位根据预习单交流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书后的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了解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教学过程:一、猜题导入1、板书课题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二、前置性学习:1、读熟课文。
2、理解生字词语,并用自己的巧计生字的方法记住课后的生字。
3、课文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的什么事?并思考: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各是怎样的人?4、搜集爱因斯坦的资料和关于爱因斯坦的名言。
三、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汇报。
1、检查前置性学习的读。
2、比赛识记课后的生字词,并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小组内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理出思路:相撞——相遇——相邀——相处四、课堂作业:1、抄写词语2、辨字组词(自己编题)3、分段,写段意。
实践作业: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话。
被3句爱因斯坦的名言。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探究式阅读,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爱因斯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了解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一、揭示探究主题1、名言激趣: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个做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2、揭示主题: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二、小组合作探究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可分成4个小主题(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和你),通过阅读课文、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
1、先各自读书,研究重点主题;再研究另一个主题。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结果,要求有一人说出结果。
三、交流推进探究1、父亲的看法;认为是——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收集的资料,进行证明。
21、珍珠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2小节,了解和理解巢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珍珠鸟巢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知道哪些鸟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人与鸟儿的故事,指名读课题《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3.给课文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三、感知课文内容(一)检查词语,再读课文,理清文脉(1)▲出示第一组词语:竹笼一卷干草垂蔓(温暖舒适安全)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
多音字教学(2)▲出示第二组词语:雏儿小脑袋小家伙出示生字“拨”、“案”(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它的巢,外形,活动和作者发出的呼唤。
那你能试着用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精心为它们做了一个巢。
这对珍珠鸟生了一只可爱的雏儿。
这小家伙在跟“我”相处后越来越胆大,跟“我”越来越亲密了。
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四、讲读一二小节1.作者收到朋友送来的珍珠鸟感受怎样?2.作者为珍珠鸟安排了怎样的住处?五、总结今天我们初步理解了课文,学会了一些生字词。
我们了解到文中的这只雏儿很亲近人类,那么,在鸟儿与作者的相处过程中,作者是怎么做的呢?下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生字描红。
2、搜集两首写鸟的古诗,并背诵下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蓝鸟》第一
课时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课文《蓝鸟》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能够流利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3. 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问答。
二、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教授课文《蓝鸟》。
三、教学过程
1. 复
- 复上节课所学的词汇和短语。
2. 新知呈现
- 展示课文《蓝鸟》的标题和作者,并让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
3. 阅读训练
- 分段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感受课文的情感。
- 学生个别读,逐句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
4. 理解巩固
- 针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引导学生灵活运
用所学内容进行回答。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动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5. 拓展延伸
-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寻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资料,并进
行分享。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对于课文《蓝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流利朗读和理解其中的意思。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互动讨论和自主探究,拓展了对于课文主题的了解和认知。
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加强语文的研究,更多地培养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课后作业
请学生们完成课后作业:默写课文《蓝鸟》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黄鸟》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黄鸟》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短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 对《黄鸟》这篇课文进行深入解读,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文《黄鸟》的复印件- 黑板和粉笔/白板和马克笔- 学生课本- 彩色铅笔或彩色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与本课内容进行联系。
2.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对“黄鸟”这个词产生好奇。
第二步:阅读《黄鸟》(15分钟)1. 分发课文《黄鸟》的复印件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安静阅读。
2. 老师呈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第三步:讨论与分析(20分钟)1. 整理学生的观点与想法,引导他们谈谈自己的猜测和理解。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情节和寓意,并用彩色铅笔或彩色笔在课本上标出关键信息。
第四步:小组合作(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自己的阅读理解。
2.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第五步:总结(5分钟)1. 整理学生的回答,总结《黄鸟》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提问学生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里阅读更多的故事书籍,培养阅读惯。
2. 给学生布置一篇针对《黄鸟》的读后感或小故事的写作作业。
课堂评价-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回答问题来评价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