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海南省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管理办法(试行)为实现我省全民医保制度下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特殊疾病一体化管理,减轻我省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依据《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海南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琼医保规〔2019〕1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以下统称参保人员)。
第二条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特殊疾病,是指临床诊断明确、病情相对稳定、治疗方案变化不大,需长期或明确治疗周期在门诊治疗,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慢性病、重症疾病和特殊疾病。
第三条参保人员所患符合《海南省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病种、定额标准及待遇享受期限》以及《海南省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病种认定标准和诊疗范围》的疾病,可申请慢性特殊疾病门诊治疗,按本办法规定享受待遇。
第四条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病种、定额标准和待遇享受期限实行动态调整。
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病种、定额标准、待遇享受期、认定标准和诊疗范围限另行制定。
第五条省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负责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相关政策制定,组织临床医学专家对门诊慢性特殊疾病认定标准及诊疗范围进行调整,并根据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运行、医保支付标准和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等情况适时调整待遇标准。
全省各级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经办工作,组织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
第六条全省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的认定、审核和医疗费用结算工作,配合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检查、监督和考核,并对定点医疗机构认定的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申请进行复核。
县级及以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成立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特殊疾病认定专家小组,组织专家小组对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申请进行认定和复核。
第七条门诊慢性特殊疾病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参保人员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的就医管理和诊疗服务;按规定负责部分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的认定工作;按时报送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的认定材料、医疗费用结算报表。
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生育保险条例(2022年)正文:----------------------------------------------------------------------------------------------------------------------------------------------------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生育保险条例(2010年1月21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9月28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生育保险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2年3月25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条例〉等二件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从业人员在生育和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期间得到基本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城镇的各类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生育保险,并为本单位所有从业人员缴纳生育保险费。
外国人在本省范围内就业的,参照本条例规定参加生育保险。
第三条生育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实行全省统筹。
生育保险基金按照国家规定,与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合并建账及核算。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医疗保障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生育保险的行政主管部门。
医疗保障经办机构负责生育保险登记、缴费数额核定、个人权益记录、生育保险待遇支付等工作。
税务机关(以下简称生育保险费征收机构)负责生育保险费的征缴工作。
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保险条例(2000年修正)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0.12.01•【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6号•【施行日期】1994.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失业保险正文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保险条例(1993年12月30日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条会议通过根据2000年12月1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经济特区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保险条例〉的决定》修正并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6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城镇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城镇下列人员:(一)企业、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二)按规定不参照公务员制定管理的社会团体的从业人员;(三)国家机关及按规定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其他机关、单位中签订劳动合同的从业人员;(四)部队所属用人单位中无军籍的从业人员;(五)个体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
第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按照本条例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一)按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本条例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第四条失业保险应当与职业介绍和培训等就业服务相结合,有关部门应当向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组织培训,为其重新就业创造条件。
第二章失业保险费的征缴和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第五条设立失业保险基金,其来源包括:(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二)从业人员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三)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及其他收入;(四)与失业保险缴费相关的滞纳金和罚款;(五)财政补贴;(六)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其从业人员月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本人月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
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发文字号】省政府令第148号【发布部门】海南省政府【公布日期】2001.09.20【实施日期】2001.07.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海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48号)《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已经2001年9月1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第11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省长汪啸风二00一年九月二十日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实施细则第一条根据《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城镇各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支付和取得劳动报酬,均须按条例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条驻琼部队所属单位中五军籍的从业人员,应当参加条例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
第四条由本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月支付养老金的退休、退职人员(统称退休人员),按条例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第五条户籍和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在当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提供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证明的人员,不参加条例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设立的外国机构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机构的从业人员应当参加条例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但外国籍人员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除外。
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条下列用人单位向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医疗保险登记:(一)驻海口、府城地区的中央和省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在省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在省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招用无军籍从业人员的驻琼部队所属单位。
(二)铁路、远洋运输等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企业,自愿申请在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经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的。
洋浦经济开发区内的用人单位向洋浦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医疗保险登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省本级财政专户洋浦分户管理。
海南经济特区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保险条例【发文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号【发布部门】海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1993.12.31【实施日期】1994.01.01【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经济特区法规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号)《海南经济特区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保险条例》已由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1993年12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海南经济特区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保险条例(1993年12月30日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城镇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海南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海南经济特区城镇下列人员:(一)企业的从业人员;(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从业人员;(三)部队所属用人单位无军籍的从业人员;(四)个体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失业人员,是指第二条所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失去工作的人员:(一)依法宣告破产、撤销、解散、歇业单位的人员和停产(业)整顿被精减的人员;(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或被辞退、除名、开除的人员;(三)解除劳动教养和刑满释放的人员;(四)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享受失业保险的其他人员。
第四条失业保险应当与职业介绍、培训和生产自救等就业服务相结合,有关部门应当向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培训,为其再就业创造条件。
第五条失业保险机构应当积极组织失业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税收、信贷、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
第二章失业保险基金的征缴和管理第六条设立失业保险基金,其来源包括:(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二)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三)滞纳金和罚款;(四)失业保险基金的增值收入;(五)财政补贴。
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实施细则(2012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1.10•【字号】海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36号•【施行日期】2012.01.10•【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基本养老保险正文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实施细则(2008年6月1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13号发布根据2012年1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修正2012年1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36号发布)第一条根据《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用人单位从业的人员,不分其户籍和人事档案关系的性质及所在地,应当按照《条例》的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但能够提供省外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已经参保的证明或其派出机关、事业单位出具的按规定无须参保的有效证明材料的人员除外。
具有本省行政区域内非农业户籍,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按照《条例》的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凡本省行政区域内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过本省基本养老保险的从业人员,不分本省、外省及农业、非农业户籍,可以按照《条例》的规定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设立的外国组织代表机构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组织代表机构及其所雇用的中方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条例》的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用人单位从业的台湾居民、香港和澳门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应当按照《条例》的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用人单位依法招用的外国人,应当按照《条例》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但已与中国签订社会保险双边或者多边协议国家国籍的人员在我省城镇用人单位就业的,按照协议规定办理。
第四条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参保名单应当在本单位公示,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的本单位缴费基数总额及个人缴费基数应当分别由法定代表人及从业人员签名确认。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改制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职工安置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10.29•【字号】琼府[2002]72号•【施行日期】2002.10.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正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改制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职工安置办法》的通知(琼府[2002]72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海南省改制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职工安置办法》已经省政府三届第14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二年十月二十九日海南省改制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职工安置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我省改制、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职工安置工作,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国有独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改组为股份制(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以及通过兼并、产权转让等形式改变单一国有性质和依法关闭、破产的,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虽未订立劳动合同但发生事实劳动关系的职工,按本办法安置。
事业单位改变单一国有性质或被撤销的,在另有规定以前,可参照本办法安置职工。
实行承包、租赁、委托运营等未改变国有性质的企业,其职工安置依照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办理。
第三条职工安置遵循以下原则:(一)千方百计安置职工。
依法处理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把安置职工、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妥善安置职工,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二)积极促进职工再就业。
提倡和鼓励改制、关闭、破产后组建的新企业继续留用或优先录用原企业职工。
大力发展经济,广开就业渠道,制定再就业优惠政策,采用多种形式扶持职工实现再就业。
(三)多渠道筹措职工安置资金。
依法处置国有企业资产,处置所得按规定优先用于偿还职工经济补偿金和拖欠的工资、社会保险等。
海南退休人员去世,丧葬费和抚恤金按什么标准发放?海南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乘上了东风,数据显示,海南现在有70多万退休人员。
海南的企业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去世后,丧葬费和抚恤金的发放标准是如何计发的呢?丧葬费企业退休人员2021年9月1日前去世,按照老标准计发,根据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条例规定,丧葬补助金按照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个月的数额发给。
事退人员的丧葬费也是死亡时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倍。
2021年9月1日之后,企业退休人员的丧葬费计发标准有新规,按照上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发放。
也就是之前挂钩的是平均工资,现在挂钩的是可支配收入了。
海南2020年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7097元,所以2021年9月1日至年底去世的企业退休人员,丧葬费是37097元÷12×2=6183元。
当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每年会有上涨,因此,每年的丧葬费标准也会水涨船高。
抚恤企业退休人员的抚恤金分为老标准和新标准。
2021年9月1日之前去世,抚恤金按照老办法发给,根据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一次性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的标准为参保人员死亡当月本人20个月的基本养老金。
2021年9月1日之后去世,那么按照新办法发放,不再挂钩本人养老金,而是跟缴费年限、养老金领取年限,发放一定月数的上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
其中,缴费年限越长,发放的月数越多,15年发放9个月上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多一年就增发一个月,30年以上发放24个月,但是养老金每领取一年,就减发一个月,最低也有9个月。
因此,抚恤金能领多少钱,还是因人而异的,2021年9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去世,最少也有37097元÷12×9=27822.75元。
由于挂钩的是上一年度的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年份退休,抚恤金也是不一样的。
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
生育津贴申请表
申报单位(盖章)单位编号申报日期: 年月日单位名称个人参保号
姓名身份证号
生育(流产)时间准生证码
申报单位经办人出生证号
经办人联系电话单位开户名称
一胎胞数开户银行
胎儿次数银行帐号
生产方式或计划生育手术(在相应项目方格处打“√”)正常产□难产(剖腹产、产钳、胎吸)□孕7个月以上引产□孕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流产或引产□孕3个月以下流产□
输卵管结扎□输精管结扎□
单位负责人签名:年月日备注
说明:
1.生育津贴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是对工资收入的替代。
2.《申请表》中一胎胞数栏,指是单胞胎或双胞胎;胎儿次数栏指是第一胎或第二胎。
3.生育津贴在职业妇女生育3个月(难产4个月)后或计划生育手术1个月后,由单位社保专办员一次性申领。
4.此表需加盖单位公章及单位领导签字。
办理时需出示社保专办员证、参保人员《生育服务证》、婴儿《出生医学证明》。
5.生育津贴月标准为用人单位上年度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享受生育津贴期限按照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生育保险条例规定及缴费情况核定。
从业人员享受的生育津贴低于其实际工资的,由用人单位予以补足;高于其实际工资的,用人单位不得截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