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
- 格式:docx
- 大小:647.42 KB
- 文档页数:1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情节概括】作者斯诺带着世人皆问的问题决定只身前往解放区。
这些问题诸如“中国共产党人是什么样的人?领导人是谁?共产党日常生活如何?红军兵力多少?红军为何能抗击长达九年之久的军事联合力量?苏维埃是怎样的?共产主义运动如何?民族统一战线是什么?……斯诺怀着一种冒险的心情,准备深入红区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等秘密。
【情节概括】斯诺带着一系列的未解之谜,怀着冒险和兴奋的心情,打了几针预防疫苗,从“一致抗日”游行中的北京出发,乘坐慢车途径郑州,前往西安。
列车上同行的两人表达了对共产党不同的态度,青年人认为共产党不是好人,杀人太多;老者觉得“杀的太少了”。
在西安城,斯诺先拜访了杨虎将军,杨将军却不愿和斯诺谈及政治。
之后又访问了陕西省邵力子主席,认为中国不具备抗战的实力。
【情节概括】住在西安的某旅馆里等待一位叫王牧师(董健吾)的来方安排。
董健吾介绍了西安的局势,以及自己在西安给张学良工作时的情况,自己曾借张学良的飞机前往延安,陪同张学良到延安见到周恩来,达成停战抗日的协定。
董健吾介绍邓发和斯诺认识,邓发是工作在敌后的红军特务首领,他们一起在西安城外的汉朝古城遗址见面,邓发负责安排斯诺去陕北的路程。
【情节概括】黎明时分,斯诺经过“金门”离开西安,经渭河,宿洛川,漫漫黄沙,翻穿土丘,见到了陕西的窑洞。
斯诺雇来的骡夫带着行李(一个小铺盖,一点食物,两具照相机,二十四卷胶片。
),越过两军之间的无人地带,到达一个黄土的村落。
穷人会会长的年轻人“刘龙火”知道斯诺的身份后,热情款待,并安排斯诺如何进入安塞。
【情节概括】穷人会会长派密使送斯诺和骡夫去安塞,途径小村庄,密使将斯诺二人交给了穷人会分会主席,夜宿村庄小屋,门板当床。
第二天,池塘边遇姚战士,他送斯诺三人安全到达安塞。
安塞百家坪红军的卞指挥告诉斯诺,一路上斯诺三人被白匪尾随(却不知道),是他率红军缴灭了白匪。
路边,邂逅周恩来用英语问斯诺:“你们在找什么人吗?”【情节概括】斯诺在百家坪初识周恩来,斯诺在吃饭时与红小鬼发生的有趣故事。
《红星照耀中国》记忆清单1.《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 篇,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题目的含义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3.《红星照耀中国》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
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因感染细菌而献出了生命。
4.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5.斯诺说:“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实际上说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6.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徐海东;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徐特立;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老李;担心急着把自己写进专栏、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
7.长征的起因: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由于中央红军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伤亡重大,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主力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
《红星照耀中国》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四.通过红色大门
二.去西安的慢车三.汉代青铜
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四.红军旅伴三.贺龙二三事二.造反者一.遭白匪追逐
第三篇 在保安
四.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五.红军剧社
三.论抗日战争
二.共产党的基本政策一.苏维埃掌权人物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六.红军的成长五.苏维埃运动四.国民革命时期三.革命的前奏二.在长沙的日子
一.童年
第五篇 长征
四.过大草地三.大渡河英雄二.举国大迁移一.第五次围剿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五.人生五十始!四.货币解剖
三.苏维埃社会二.死亡和捐税
一.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三.“他们唱得太多了”
二.苏区工业
一.同红色农民谈话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五.红军战士的生活
四.游击战术
三.为什么当红军?
六.政治课二.彭德怀印象一.“真正的”红军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四.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二.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四大马
一.红色窑工徐海东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三.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关于朱德二.“红小鬼”一.再谈马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一.路上的邂逅二.保安的生活三.俄国的影响
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那个外国智囊六.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五.友谊地久天长?
六.红色的天际四.“针锋相对”三.蒋、张和共产党
二.总司令被逮一.兵变前奏
在GitMind 热门模板页搜索“红星照耀中国”可获得高清版。
第5部 《红星照耀中国》全国视野 2019广东深圳,甘肃兰州,浙江湖州,内蒙古呼和浩特语段阅读考查【教材出处】统编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P64~P67(《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作品背景】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
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
为了了解苏区和红军,埃德加·斯诺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
1928年斯诺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题目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内容简介】《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①人物形象生动立体。
书中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涵盖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等革命领袖,对他们的描写真实而生动;②语言风格诙谐幽默。
作者常在史实中穿插一些淡淡的幽默语句,让人忍俊不禁,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③历史事实具体全面。
书中记录了那个时期的相关史实,全面叙述了“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未来;④呈现形式丰富多样。
作者在书中采用多种呈现形式来记录史实、分享感悟,有采访、转述、逐条的日记等。
【作品意义】①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②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多家上驻华记者、通讯员,兼任过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教授。
1936年,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到达保安,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他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阝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离开中国,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并与毛泽东见面.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北京大学内,即前燕京大学的校园里。
二、作品概况《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强且文笔优美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作者通过与众多中国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以及与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三、思维导图红星照耀中国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共产党及红军的生存、发展靠什么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过程共产党领袖人物的信仰及他们对中国命运的思考四、人物形象人物人物形象相关情节毛泽东成长时期:富有反抗精神,善于通过斗争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好学进取,有恒心和毅力;善于思考,有质疑精神。
成熟时期:质朴纯真,生活简朴;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人,身体素质好;一丝不苟,果决有魄力;感情深邃,爱军爱民。
①与父亲的矛盾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