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光子晶体的研究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22.63 KB
- 文档页数:7
光子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光子晶体材料(Photonic Crystal Material)是一类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材料,具有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衍射、反射和传播的能力。
近年来,光子晶体材料在光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
光子晶体材料不仅在基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在光学器件和光子学技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光子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可以从其制备、性质和应用等方面来介绍。
首先,制备光子晶体材料的方法主要有自组装、溶胶-凝胶法、电子束曝光和纳米加工等多种方法。
其中,自组装是一种简单且高效的方法,可以通过自组装单元的重复结构构建光子晶体材料。
溶胶-凝胶法利用溶胶状态的前驱体通过凝胶化形成光子晶体材料。
电子束曝光和纳米加工则是通过直接调控和排列材料的结构来制备光子晶体材料。
这些制备方法的发展为光子晶体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发展出一系列新的光子晶体材料。
其次,光子晶体材料的性质研究主要集中在光子带隙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等方面。
光子带隙是光子晶体材料的重要性质,它使得光子晶体材料能够选择性地传播特定波长的光,并具有衍射、反射和干涉的能力。
非线性光学效应是指当光场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光子晶体材料呈现出非线性的光学性质。
这些性质的研究为光子晶体材料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上的基础。
最后,光子晶体材料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首先,光子晶体材料在光学器件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例如,光子晶体膜可用于制备光子晶体光纤,具有低损耗和高传输带宽的特点,可用于光通信和光信号处理等领域。
其次,在光子学技术方面,光子晶体材料可作为微结构传感器用于生物、化学和环境等领域的检测和传感。
此外,光子晶体材料还可以应用于激光技术、量子通信、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为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而言之,光子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在制备、性质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光子晶体材料具有选择性传播特定波长光的能力,并在光学器件和光子学技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光子晶体制备技术和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光子晶体,也称为光子带隙材料,是一种具有周期性折射率变化的介质结构,其独特的性质使得光在其中传播时受到调制,类似于电子在晶体中的行为。
因此,光子晶体被视为控制光传播行为的重要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光子晶体的制备技术和应用研究进展日新月异,对推动光子学、光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光子晶体的制备技术和应用研究进展。
我们将回顾光子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阐述其在光学领域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光子晶体的制备技术,包括微球自组装、激光全息干涉、胶体晶体模板法等,并分析其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光子晶体在光子器件、传感器、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总结当前光子晶体研究的挑战和前景,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光子晶体制备技术和应用研究进展的平台,促进相关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光子晶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二、光子晶体的制备技术光子晶体的制备技术是实现其独特光学性质和应用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也在持续创新和发展。
目前,主要的制备技术包括微球自组装法、模板法、全息光刻法、激光直写法和溶胶-凝胶法等。
微球自组装法:这是一种基于胶体微球自组装原理的制备方法。
通过精确控制微球的尺寸和排列,可以在溶液中形成有序的三维结构,进而制备出具有特定光学性质的光子晶体。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制备的光子晶体尺寸和形貌控制精度有限。
模板法:模板法是利用已有的模板结构,通过填充、沉积或刻蚀等方式,在模板表面或内部形成光子晶体结构。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复杂形状和结构的光子晶体制备,但模板的制作成本较高,且制备过程相对复杂。
全息光刻法:全息光刻法利用干涉光场的空间调制作用,在光刻胶或其他光敏材料中形成三维周期结构,进而制备出光子晶体。
光子晶体材料研究报告摘要:光子晶体材料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材料,其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潜力。
本研究报告对光子晶体材料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
通过对光子晶体材料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在光学器件、传感器、光子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为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光子晶体材料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材料,其周期性结构的尺寸与光波波长相当,从而使得光子晶体材料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
光子晶体材料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光子晶体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二、光子晶体材料的原理光子晶体材料的原理基于布拉格衍射和光子禁带的概念。
光子晶体材料的周期性结构使得光子在其中的传播受到限制,从而形成光子禁带。
光子禁带是指某一范围内的光波在光子晶体材料中无法传播的现象。
通过调控光子晶体材料的周期性结构,可以实现对光波的控制和调制,从而实现对光学性质的调控。
三、光子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目前,制备光子晶体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自组装法、溶胶-凝胶法、电子束曝光法等。
自组装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光子晶体材料的方法,通过控制颗粒的排列方式和尺寸,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光子晶体材料。
溶胶-凝胶法则是通过溶胶和凝胶的相变过程来制备光子晶体材料,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
电子束曝光法则是利用电子束在光子晶体材料上进行局部曝光,通过控制曝光剂的剂量和曝光时间,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光子晶体材料。
四、光子晶体材料的应用领域光子晶体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目前已经在光学器件、传感器、光子集成电路等领域得到了应用。
在光学器件方面,光子晶体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光学滤波器、光学波导、光学反射镜等器件,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和调控能力。
在传感器方面,光子晶体材料可以通过改变其周期性结构来实现对特定物质的敏感性,从而实现对物质浓度、温度等参数的测量。
在光子集成电路方面,光子晶体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密度的光子芯片,实现光子器件的集成和互连,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和传输效率。
光子晶体研究进展资剑复旦大学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Jzi@摘要光子晶体是八十年代末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材料,迄今取得异常迅猛的发展,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有前途的新学科。
光子晶体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个领域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本文回顾光子晶体的发展历史,介绍光子晶体的特性、制作方法、理论研究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光子晶体,光子能带,光子带隙,光子局域态,自发辐射,Maxwell方程组我们所处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半导体时代。
半导体的出现带来了从日常生活到高科技革命性的影响。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信息高速公路等等这些甚至连小学生都耳熟能详的东西是由半导体带来的。
几乎所有的半导体器件都是围绕如何利用和控制电子的运动,电子在其中起到决定作用。
半导体器件到如今可以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集成的极限在可以看到的将来出现。
这是由电子的特性所决定的。
而光子有着电子所没有的优势:速度快,没有相互作用。
因此,下一代器件扮演主角的将是光子。
光子晶体是1987年才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材料[1,2]。
这种材料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可以如人所愿地控制光子的运动[3-5]。
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光子晶体可以制作全新原理或以前所不能制作的高性能光学器件,在光通讯上也有重要的用途,如用光子晶体器件来替代传统的电子器件,信息通讯的速度快得无法想象。
1.2. 光子晶体简介3. 众所周知,电子在周期势场中传播时,由于电子波会受到周期势场的布拉格散射,会形成能带结构,带与带之间可能存在带隙。
电子波的能量如果落在带隙中,传播是禁止的。
其实,不管任何波,只要受到周期性调制,都有能带结构,也都有可能出现带隙。
能量落在带隙中的波是不能传播的。
电磁波或者光波也不会例外。
不过人们真正清楚其物理含义已经是八十年代末了。
1987年Y abnolovitch [1]在讨论如何抑制自发辐射时提出了光子晶体这一新概念。
光子晶体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在新材料领域中,光子晶体材料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材料的性质,而且在光电子、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光子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一、光子晶体材料的基础概念光子晶体材料,其实就是一种具有光子带隙的晶体材料。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在材料中引入周期性结构,从而达到对于某些频率的光线有选择性的反射或折射,使其不能通过材料的表面,从而形成光子带隙。
光子晶体材料不仅可以对于光线起到滤波器的作用,而且具有传统材料所没有的一些新颖性质,比如能够在材料内部引发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信息处理、光学传输等。
二、光子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1. 光子晶体材料的制备光子晶体材料的制备是研究的基础。
传统的光子晶体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光刻、等离子体刻蚀、溶胶-凝胶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不仅操作复杂,而且成本较高。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光子晶体材料。
目前,自组装光子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溶液自组装法、模板法、电沉积法、表面修饰法等。
这些新的制备方法的出现,使得光子晶体材料制备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
2. 光子晶体材料特殊性质的研究对于光子晶体材料的特殊性质的研究,则是深入理解该材料的关键所在。
目前,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光子晶体具有纳米级别的周期性结构,其表现出来的性质和传统材料是不同的,比如光子晶体的多级结构和空洞结构的存在使得材料中存在的能带不止一个,从而能够过滤更宽波长的光线。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当光子晶体中存在缺陷时,其在光电子学、微波强度识别、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三、光子晶体材料的应用前景1. 光子晶体过滤器由于光子晶体材料能够对于特定波长的光线进行选择性的反射或折射,发挥着像过滤器一样的作用,因此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光子晶体过滤器的制造中。
在光纤通讯技术方面,光子晶体过滤器可以滤除带宽噪声,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分辨率;在图像处理方面,它可以过滤掉光干扰,减少图像的噪声和失真,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
光子晶体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光子晶体是一种光物理学中的新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子晶体的研究进展也在不断加快,在光子晶体的制备、性能调控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光子晶体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自组装法和纳米加工法。
自组装法利用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形成周期性结构,可以制备出大面积、高品质的光子晶体。
纳米加工法则通过纳米尺度的加工手段实现对材料结构的精确控制,可以制备出更复杂的结构和性能。
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使得光子晶体的制备更加灵活多样化。
光子晶体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光子禁带、色散调控和非线性光学效应。
光子禁带是指在光子晶体中存在一定范围内的频率范围,光波无法传播的现象。
光子禁带的宽度和位置可以通过调控光子晶体的周期、孔隙比例和折射率实现。
色散调控则是指调控光子晶体中光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可以实现光波的聚焦、解聚和波导等功能。
非线性光学效应是指在强光场作用下,光子晶体中光波的能量转换和非线性响应现象。
这些光学性能使得光子晶体在激光器、光通信、传感器、光电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
在激光器领域,光子晶体可以作为优质的光学反射镜、激光输出镜和模式选择器,提高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谐振器质量因子,实现高性能激光器。
在光通信领域,光子晶体可以用于光合集器、耦合器、滤波器和光学开关等光学器件,提高光路的集成度和性能。
在传感器领域,光子晶体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液体传感器和光子晶体光纤等,实现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传感器。
在光电存储领域,光子晶体可以用于光学存储介质和光子晶体薄膜,实现大容量、高速和可重写的光存储。
除此之外,光子晶体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太阳能领域,光子晶体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率的光伏材料和光学镜面,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在生物医学领域,光子晶体可以用于生物分析、药物传输、光热治疗和细胞成像等,实现精确控制和定位的生物操作。
光子晶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光子晶体,也称为光子带隙材料,是一种具有周期性折射率变化的介质结构,其独特的性质使得光波在其中传播时受到调制,类似于电子在晶体中的行为。
自二十世纪末光子晶体概念提出以来,其制备技术和应用研究便成为了科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概述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对光子晶体的未来发展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理解。
我们将对光子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进行简要介绍,以便为后续的研究进展提供理论基础。
随后,我们将重点综述目前光子晶体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胶体自组装法、激光全息干涉法、逐层堆积法等,并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在应用研究方面,我们将关注光子晶体在光子器件、光通信、太阳能电池、传感器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进展。
我们将详细分析这些应用背后的原理、技术实现以及取得的成果,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我们将对光子晶体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指出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光子晶体制备和应用研究的平台,推动光子晶体在科学技术和工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二、光子晶体的制备技术光子晶体的制备技术自其概念提出以来,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光子晶体的制备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的方法。
自上而下法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微影术和激光刻蚀等。
这些方法通常用于制造具有周期性结构的三维光子晶体。
机械加工方法可以通过精确控制机械力,如研磨、切割和雕刻等,来创建具有特定周期性结构的光子晶体。
微影术则利用光化学反应在基材上生成特定的图案,然后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进行蚀刻,从而制作出光子晶体。
激光刻蚀则使用激光束直接对材料进行刻蚀,形成光子晶体。
这些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制造精度高,可以大规模生产,但设备成本较高,且难以制备出具有复杂结构和精细调控的光子晶体。
自下而上法则主要包括胶体自组装、溶胶-凝胶法、气相沉积和生物模板法等。
光子晶体研究及其应用光子晶体是一种周期性介质,在空间上呈现出有序的几何结构,它可以控制光线的传播。
在近年来,光子晶体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因为它在光学器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激光器、光电子器件、传感器和光学通信等领域。
一、光子晶体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光子晶体概念自从1987年以来由英国牛津大学的尤里·坦普尔和格奥尔格·韦克曼提出,随着材料科学和光学技术的发展,光子晶体的研究不断取得了新突破和发展。
1989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理查德·范多默伦等人在实验中首次制造出了光子晶体,表明了光子晶体在光学器件制造领域中的巨大潜力。
此后,众多科学家与研究人员相继开展了有关光子晶体的相关研究,并将它们应用到了各种光电子器件中。
二、光子晶体的性质和应用光子晶体具有两个主要特点:光子带隙和光子反常散射。
其中,光子带隙是指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光子无法通过光子晶体传播,这种特性使其在制造光学滤波器、光纤和激光器等领域中应用广泛。
光子晶体的另一项重要特性是光子反常散射。
相比传统的材料,光子晶体中的散射更加地强烈和扩散,这是因为光子晶体中的介电常数具有可调性,散射率因此被调控。
这种性质可以被利用来构建新颖的光学器件,例如光子晶体波导和光子晶体放大器,这些器件能够在新兴的纳米和微尺度光学器件中发挥关键作用。
除了在微型光学器件中的应用,光子晶体在光学成像、传感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基于光子晶体的衍射成像技术,科学家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生物细胞的内部,掌握更详细的结构信息。
同时,光子晶体也被应用于传感器的研究中,利用其微细结构调节光学信号的特性,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三、光子晶体未来的发展前景随着光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对新型材料和器件的研究需求也在加强。
在这样的推动下,光子晶体作为一种优良的周期性介质材料,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光子晶体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可穿戴设备、量子计算、生物医学等领域,应用场景将变得更广泛更细化。
光子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在材料领域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其中,光子晶体材料作为一种前沿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定义、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介绍光子晶体材料。
一、定义光子晶体材料是一种新型晶体材料,具有周期性的光学性质,与普通石墨烯等材料不同,它是一种具有光学结构的材料。
所谓光学结构,是指物质的微小结构排列形成的一种如同棋盘格一样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限定光的传播方向和波长范围。
二、研究进展1. 光子晶体材料的制备技术不断提高光子晶体材料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自组装、浸渍、拉伸、方法等多种方法。
近年来,制备技术不断提高,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2. 光子晶体材料的性质研究逐渐深入在光子晶体材料的制备基础上,人们开始对其性质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光子晶体材料的透过光谱、反射谱和色散曲线等性质都成为了研究对象。
通过对这些性质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质,并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应用前景。
3. 光子晶体材料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光子晶体材料可以应用于电子领域、化学领域、材料研究领域等多个领域,其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例如可以应用于储能器件、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三、应用前景1. 储能器件光子晶体材料具有高禁带宽度和低折射率等性质,与常规储能材料相比,其储能能力和稳定性得到了良好提升。
因此,光子晶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储能器件领域。
2. 传感器光子晶体材料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等性质,这使得光子晶体材料可以应用于传感器领域。
例如可以应用于气体、水质、温度传感等领域,使得传感器的快速响应和灵敏度得到了良好提高。
3. 太阳能电池光子晶体材料可以制备成具有不同孔径和结构的二维和三维结构,这使得其可以作为高效太阳能电池的构建单元。
例如可以制备成具有周期性微纳结构的薄膜,该薄膜具有较高的吸收率和低反射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
综上所述,光子晶体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晶体材料,具有众多优良的性质,并且在应用领域上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光子晶体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光子晶体是指在纳米尺度的范围内,通过控制材料的晶格结构使得电磁波的传输特性发生改变的一种新型材料。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光子晶体技术也在不断地被研究和应用。
其应用领域包括光电子学、光信息处理、基础研究等众多领域,其前景非常广阔。
一、光子晶体的基本原理光子晶体是由空气或其他物质的等间距排列的球形或柱形结构组成。
其特点是具有周期性结构,制备时要求每个元部件的大小和位置要满足一定的限制。
在光子晶体中,当光子的波长和晶格常数具有相同的数量级时,发生Bragg衍射。
由于光子晶体的等间距排列结构和Bragg衍射的原理,使得其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
因此,光子晶体被应用在许多领域中,如光电子材料、光信息处理、生物医学等领域。
二、光子晶体的应用1.光子晶体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子晶体能够有效地控制光子的传输,这使其成为一个理想的材料用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通过将光子晶体嵌入到太阳能电池中,可以增强太阳能电池的吸收效率,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事实上,研究发现,将光子晶体嵌入到太阳能电池中,其转换效率可以提高约30%。
因此,光子晶体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前途的。
2. 光子晶体的应用于生物医学光子晶体能够通过改变光子的波长,来识别某种特定的生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质和DNA等。
这一特点使得光子晶体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
例如,可以使用光子晶体来制备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以检测某种特定的生物分子。
此外,光子晶体还可以用于制备药物传输系统,以实现精准治疗。
由于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光子晶体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当今生物医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
3.光子晶体的应用于光纤通信光子晶体能够通过调整光子的传输效应来控制光纤中的波导,并且能够使波导具有更好的光学性能。
这使光子晶体成为一种理想的材料,用于光纤通信中的波导制备。
实际上,光子晶体在现代光纤通信网络中已经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光子晶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学号:SA12231016 姓名:陈飞虎)摘要:光子晶体(Photonic Crystal)是在1987年由S.john[1]和E.Yablonovitch[2]分别独立提出,是由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周期性排列而成的人工微结构。
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当中,光子晶体已在光通信技术、材料科学和激光与光电子学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进展。
本文阐述了光子晶体在各方面所取得的相应进展,并探讨光子晶体在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状况。
关键词:光子晶体研究进展1 引言自光子晶体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它就成为各个学科领域的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
光子晶体(Photonic crystals)材料又称为光子带隙(Photonic band gap,PBG)材料,指介电常数(折射率)周期性变化的材料。
电子在固态晶体的周期性势垒下能形成电子带隙,光子晶体的周期性晶格对光的布拉格散射可以形成光子带隙, 频率处在光子带隙中的光被禁止进入光子晶体。
若光子晶体中某个地方不满足周期性,即引入了缺陷,禁带中就会出现缺陷态,缺陷态具有很高的光子态密度。
采用各种材料,设计不同的光子晶体结构和引入不同的缺陷类型以及缺陷组合,可以制作出功能和特性各异的微纳光子器件。
因光子晶体具有光子带隙和光子局域两大优越特点,所以它在发光二极管、多功能传感器、光通讯、光开关、光子晶体激光器等现代高新技术领域[3-4]有着广泛应用。
当前所制备的光子晶体大多不可调,但对于可调制光子晶体的带隙可以调控,电介质的折射率和光子晶体的晶格常数决定了光子带隙的宽度和位置,故改变外部环境,如加电场、磁场、压力或温度等,均能对光子禁带进行调制。
因此可调控的光子晶体成为各个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2 光通信技术方向的研究进展传统波导利用的是全内反射原理,当波导弯曲较大时,电磁波在其中的传播不再符合全反射原理,以至于弯曲损耗较大。
而光子晶体波导采用的是不同方向缺陷模共振匹配原理,因而光子晶体波导不受转角限制,有着极小的弯曲损耗。
理论上,当波导弯曲 90°时,传统波导会有 30%的损失,而光子晶体波导的损耗只有 2%[5]。
另外,光子晶体波导的尺度可以做得很小,达到波长量级;因此,光子晶体波导不仅在光通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在未来大规模光电集成、光子集成中也将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光子晶体光纤(PCF) 由于它的包层中二维光子晶体结构能够以从前没有的特殊方式控制纤芯中的光波,使其具有诸多优异的光学特性,如无截止单模传输特性、可调节的色散特性、高双折射特性、大模面积和高非线性特性等,因此PCF的研究一直是光通信和光电子领域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
目前,世界各国对PCF的研究如火如荼,在PCF的色散、带隙、非线性特性及应用方面均有了长足进展。
PCF的大负色散实现了-55000 ps·(km/nm)-1的高阶模色散值、-36000 ps·(km/nm)-1的基模色散值。
对光子带隙型PCF的带隙与模式研究,有助于解决光波的非线性传输控制和光与物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等问题。
利用PCF及其非线性效应,实现了波长可调节且高效的频率变换、可见光波段平坦超连续谱(SC)和高效宽带切伦科夫辐射(CR)的产生等。
3在材料科学方面的应用光子晶体的禁带特性最先被用来做成完美的反射镜和天线。
随着光子晶体研究的热门兴起,近来经研究发现,将磁光材料嵌于光子晶体中可构成一种新型的光子带隙材料——磁性光子晶体[6-7]。
磁性光子晶体具有宽的和可逆的调谐性,能对磁场产生瞬间响应,在磁场下对近红外和可见光区域波长的光及微波都能产生响应,在可见光区域表现为在磁场下能显示不同的颜色(磁致变色),在光子晶体结构单元中加入磁性成分后,可通过外加直流磁场来调整自身的光学性质,使得组分中含有磁性材料的光子晶体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这样的磁性光子晶体特别是胶态磁性光子晶体在相关文献中都有其制备方法,磁性光子晶体目前已经应用在磁光隔离器、磁光环行器及微波频率多路选择等方面,未来的胶态磁性晶体因主要成分是磁性颗粒[8]并有光子晶体的性质,因此有望广泛应用于医学、生化工程及光学器件等领域。
4在激光与光电子学上取得的成果光子晶体在激光与光电子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有光子晶体光纤飞秒激光技术的实验研究和光纤传感器的最新进展,尤其是高功率、高能量飞秒激光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目前应用于飞秒激光技术领域的PCF分为“非增益型”和“增益型”两大类,所谓“非增益型”就是没有掺杂激活离子的PCF。
该类PCF在飞秒激光技术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作为色散补偿和频率变换器件。
高非线性PCF(HNL-PCF)是利用大空气填充率包层加小芯径纤芯(微米量级)的结构。
该类PCF在飞秒激光技术领域的主要应用是非线性频率变换,比如可以直接产生高亮度的超快超连续谱,并作为超连续源应用于生物医学、光纤通信、光学频率梳与计量、激光光谱学等领域;这种技术也在飞秒光参量振荡(OPO)、光参量放大(OPA)和啁啾放大(OPCPA)中广泛使用;或者直接用于对飞秒激光脉冲的光谱展宽,再进行啁啾脉冲压缩,以获得极限脉冲宽度;此外利用该类PCF中的非线性效应[13],如四波混频(FWM)、受激拉曼散射(SRS)等,可实现频率变换,例如利用FWM效应的高非线性PCF已经成为产生纠缠光子对的技术手段之一。
另外,最近一些基于光子晶体纤维(PCF)的光纤环境(FLM)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多种光纤传感器中。
主要有多种基于高双折射[9-10](HiBi)光子晶体光纤环镜(PCF FLM)和低双折射(LoBi)PCF FLM的光纤传感器,包括应力、气压、温度、微弯和扭曲等光纤传感器,PCF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在传感检测中可有效排除多个被测物理量之间的交叉影响[11-12],使传感器结构简化,因此PCF FLM已经在很多传感领域得到应用。
对于目前需求较大的用于高温环境的传感器件,基于PCF FLM的传感器也将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1] Yablonovitch E. Inhibited spontaneous emission insolidstatephysics and electronics[J]. Phys Rev Lett,1987,58:2059[2] John S. Strong localization of photons in certaindisordereddielectric superlattices[J]. Phys Rev Lett,1987,58:2486[3] Berr Moshe M, Alexeev V L, et al. High ionic strengthglucosesensing photonic crystal[J]. Anal Chem,2006,78:5149 [4] Li J, et al. F2-laser digital etching of colloidal photoniccrystals[J]. Opt Express,2005,13:6454[5] 赵勇,赵华伟,张馨元,等.慢光产生的新机理及其应用 [J].光学精密工程,2009,17(2):237-245.[6] Kato H, Inoue M. Reflectionmode operation ofone-dimensional magneto-photonic crystals for use infilm-based magneto-optical isolator devices [J]. J Appl Phys,2002,91(10):7017[7] Takeda E, Todoroki N, Kitamoto Y, et al. Faradayeffectenhancement in Co-ferrie layer incorporated into one-dimensional photonic crystal working as Fabry-Perot resonator[J]. J Appl Phys,2000,87(9):6782[8] Wang L, Yang Z H, Zhang Y H,et al. Bifunctionalnanoparticles with magnetization and luminescence[J]. J PhysChem C,2009,113(10):3955[9] RAJAN G, RAMAKRISHNAN M, SEMENOVA Y, et al. Aphotoniccrystal fiber and fiber Bragg grating based hybrid fiber optic sensor system[J].Sensors Journal, 2011, pp(99):1.[10] DONG B, HAO J, XU Z, Temperature insensitive curvaturemeasurement with a core-offset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photonic crystal fiberbased interferometer [J].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2011, 17(3): 233-235.[11] LU P, MEN L, CHEN Q. Polymer-coated fiber Bragg gratingsensorsfor simultaneous monitoring of soluble analytes and temperature [J]. Sensors Journal,2009, 9(4):340-345. [12] WU C, FU H Y, AU H Y, et al. High-sensitivity salinitysensor realizedwith photonic crystal fiber Sagnacinterferometer [C]. Proc SPIE, 2011,7753.[13] X.H.Fang,M.L.Hu,L.L.Huang etal..Multiwattoctave-spanning supercontinuum generation in multicore photonic-crystal fiber[J].Opt.Lett.,2012,37(12):2292~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