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与弱酸的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537.50 KB
- 文档页数:17
高二化学选修4 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比较的几种方法在中学化学电解质溶液一章的学习中,常常需要根据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一些性质进行有关的判断和推断。
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或一元强碱与一元弱碱)的比较,属于高考的热点,掌握一强一弱的比较方法和技巧,在解题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种比较方法。
一、以盐酸与醋酸的比较为例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的比较分别取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测其pH,盐酸pH=1,醋酸pH>1,说明盐酸在水中完全电离是强酸,醋酸在水中部分电离为弱酸。
.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的比较将体积相同、pH都等于3的盐酸和醋酸(不能取pH=1,因无法配制此醋酸溶液)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如10倍,用pH试纸测其稀释后的pH,结果盐酸的pH=4,醋酸的3<pH<4,可见盐酸的pH大(或变化大),醋酸的pH小(或变化小)。
因为盐酸在水中完全电离,当溶液的体积增大至原来的10倍,c(H+)由1×10-3mol·L-1变为1×10-4mol·L-1,pH=4;而醋酸在稀释过程中,溶液中大量未电离的醋酸分子继续电离(即电离度增大),c(H+)减小较慢,不是由1×10-3mol·L-1变为1×10-4mol·L-1,而是介于1×10-3mol·L-1与1×10-4mol·L-1之间,溶液的pH不是由3变至4而是变到3与4之间,由此证明盐酸为强酸,醋酸为弱酸。
3.通过测定盐酸和醋酸的钠盐溶液的pH大小比较COONa分别取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的NaCl溶液和CH3溶液,用pH试纸测其pH,前者pH=7,后者pH>7,则说明NaCl为强碱强酸盐,而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CH3COO-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呈碱性。
强酸和弱酸的区别强酸和弱酸是常见的化学术语,用于描述不同酸性物质的特性和行为。
酸是一种能够释放H+(氢离子)的物质,而强酸和弱酸则指的是在水溶液中的酸性反应中,物质释放出多少H+。
强酸和弱酸的区别不仅在于酸性的强弱程度,还涉及到它们在溶液中的电离能力和化学性质等方面。
1. 酸性强度:强酸具有更高的酸性强度,其溶液中的酸度较高。
一般情况下,强酸能够完全电离,将其所有的H+都释放出来。
典型的强酸包括硫酸(H2SO4)、盐酸(HCl)和硝酸(HNO3)等。
相比之下,弱酸的酸性强度较低,只部分电离,只释放一部分的H+。
常见的弱酸有醋酸(CH3COOH)、碳酸(H2CO3)和甘油磷酸(C3H8O6P)等。
2. 电离能力:强酸具有较高的电离能力,能够更容易地在水溶液中释放H+。
强酸的分子中的化学键较弱,因此在溶液中容易发生离解。
例如,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它会迅速分解成2个H+和1个SO4^2-离子。
弱酸的分子中的化学键则较强,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发生离解反应。
例如,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它只会部分分解成H+和CH3COO-离子。
3. 化学性质:强酸和弱酸在溶液中的化学性质也有所不同。
由于强酸能够完全电离,其溶液通常呈酸性。
这意味着强酸溶液中H+的浓度较高,pH值较低。
而弱酸溶液的酸度较弱,pH值较高。
强酸的电离产生的H+离子能够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进行反应。
例如,盐酸溶液可以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强酸也具有腐蚀性,可以损坏物质表面。
相比之下,弱酸的化学性质相对较为温和。
总结起来,强酸和弱酸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酸性强度、电离能力和化学性质。
强酸具有较高的酸性强度和电离能力,在溶液中能够完全释放H+,呈现较强的酸性。
而弱酸的酸性较弱,只能部分释放H+。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酸的性质和行为,并在实验室或工业生产中进行合理的应用。
2024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老师用书:第8章第1节考点3强酸(碱)与弱酸(碱)的比较点考点 3 强酸( 碱) 与弱酸( 碱) 的比较 1..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相同体积,相同酸浓度的强酸 HA 酸与弱酸HB 同相同体积,相同 pH 酸的强酸 HA 与酸弱酸 HB pH 或物质的量浓度 pH HA lt;pH HB c(HA)lt;c(HB) 与金属反应的起始速率HAgt;HB HA =HB 与过量的碱反应时消耗碱的量 HA =HB HAlt;HB 与过量活泼金属生反应产生 H 2 的量 HA =HB HAlt;HB c(A- ) 与 c(B- ) 大小 c(A- )gt;c(B - ) c(A- ) =c(B- ) 分别加入固体 NaA 、NaB 后 pH 改变 HA :不变 HB :变大 HA :不变 HB :变大加水稀释 10 倍后 pH HA lt;pH HB pH HA gt;pH HB 溶液的导电性 HAgt;HB HA =HB 水的电离程度 HAlt;HB HA =HB 说明一元强碱与一元弱碱的比较规律与以上类似 2..液稀释时溶液 pH 改变特点比较如图:a 、b 分别为 pH 相等的 NaOH 溶液和氨水稀释曲线。
c、、d 分别为 pH 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稀释曲线。
请体会图中的两层含义:(1) 加水稀释相同倍数后的 pH 大小:1/ 3氨水gt;NaOH 溶液,盐酸gt;释醋酸溶液。
若稀释 10 n 倍,盐酸、NaOH 溶液 pH 改变 n 个单位,但pHlt;7 或或 pHgt;7 ,不能 pH =7 ,而氨水与醋酸溶液 pH 改变不到 n 个单位。
个单位。
(2) 稀释后的 pH 仍旧相等,则加水量的大小:氨水gt;NaOH 溶液,醋酸溶液gt; 盐酸。
易错警示 (1)酸碱的强弱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不是等同关系,前者看电离程度,后者看溶液中酸碱的强弱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不是等同关系,前者看电离程度,后者看溶液中 c(H+ )和和 c(OH - )的相对大小。
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强弱电解质尤其是强酸与弱酸是高中化学很重要的基础知识,在近十年的高考中呈现率是100%,主要考察根据强酸与弱酸的一些性质差异进行有关的判断和推断。
下面就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性质比较进行归纳,以期掌握一强一弱的比较方法和技巧,在解题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性质差异(以盐酸和醋酸为例)1.盐酸全部电离,不存在HCl分子,只有H+、Cl-、OH-(极少);醋酸的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既含H+、CH3COO-、OH-(极少),还有醋酸分子。
2.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盐酸。
3.同温度、同浓度的盐酸的导电性强于醋酸溶液。
4.中和同体积、同pH的盐酸和醋酸,醋酸的耗碱量多于盐酸。
5.pH相同、体积也相同的盐酸和醋酸跟足量活泼金属反应时,起始速率相同;在反应过程中,醋酸反应速率减小比盐酸慢,平均反应速率比盐酸快,产生的氢气也是醋酸多。
6.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足量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盐酸产生氢气的速率比醋酸大,但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7.pH、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物质的量的强碱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后,盐酸反应后溶液呈中性,醋酸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8.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和醋酸与等物质的量的强碱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后,盐酸反应后溶液呈中性,醋酸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9.pH、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时,盐酸的pH增加大,醋酸的pH增加小。
10.稀释浓的醋酸溶液,一般是c(H+)先增大后减小;稀释浓的盐酸,c(H+)一直减小。
11.盐酸和醋酸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后,盐酸的pH几乎不变,而醋酸溶液的pH增大。
12.当盐酸与弱碱相互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显酸性,应选择酸性变色指示剂(甲基橙);当醋酸与强碱相互滴定时,溶液显碱性,应选择碱性变色指示剂(酚酞)。
二、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判断与推断(以盐酸和醋酸为例)例1.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向溶液中加入水的体积,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
强酸弱酸怎么判断
可以从PH、氢离子浓度、复分解反应等判断强酸弱酸。
1、区别强酸弱酸的方法,看氢离子浓度。
强酸在水溶液中会完全电离,这是区别于中强酸和弱酸的最大不同。
2、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只能用强酸制弱酸而不能用弱酸制强酸,即反应物中的酸酸性强于生,成物中酸的酸性(复分解反应中)。
利用元素周期表的规律,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F没有对应的含氧酸,最强的酸是高氯酸(HC104) 。
3、相同PH的强酸与弱酸的区别: PH值指的是已经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强酸是完全电离,弱酸是部分电离,所以相同体积同PH值时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要远大于强酸(同元酸比较),和碱反应弱酸里的氢离子浓度减小,所以平衡朝着氢离子增大的方向移动。
常见强酸:高氯酸、硫酸、硝酸、盐酸;中强酸:磷酸;弱酸:亚硫酸、碳酸等。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首先要看你是哪种酸碱理论如果是电离理论;则Ka越大,越易电离,酸性越强;如果是质子理论;则越容易给出质子,酸性越强含氧酸的酸性强弱的判据:在有氧酸根中,主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与氧的结合能力就越强,于是与氢之间的键的键能就越小,氢就越容易游离出来;①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强;如非金属性Cl>S>P>C>Si则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有些高价酸在通常情况下氧化性强于酸性,就是说通常这些酸都显氧化性而不显酸性,比如高锰酸和高氯酸;在书写方程式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忽略了酸的强氧化性;酸性HClO4>HClO3>HClO2>HClO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H2SO4>H2SO3,HNO3>HNO2,H3PO4>H3PO3>H3PO2无氧酸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强弱的判据:对于无氧酸来说,在元素周期表中,卤素的无氧酸是同周期中最强的,例如HCl > H2S;在氢硫酸溶液里,硫化氢分子内存在着氢键,这个氢键使硫化氢的结构更加稳定,所以氢在水中更加不容易电离出来,所以硫化氢的酸性弱于盐酸的酸性;①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如酸性:HI>HBr>HCl>HF弱酸②非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需靠记忆;如酸性:HCl>HF>H2S由反应方向判据:酸A+盐B→盐A’+酸B’则酸性 A>B’如:CO2+2H2O+NaBO2=H3BO3+NaHCO3,H3BO3+Na2CO3=NaBO2+NaHCO3+H2O,则酸性:H2CO3>H3BO3>HCO3-由R-O-H模型来判据:R元素的价态越来越高,半径越小,则R-OH的酸性越强,R元素的价态越低,半径越大,则R-O-H的碱性越强,如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MgOH2、AlOH3、H2SiO3、H3PO4、H2SO4、HClO4;自左至右,碱性减弱,酸性增强;由电子效应来比较:羧酸酸性强弱跟烃基和羧基的相互影响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相互影响常用诱导效应诱导效应是指在有机分子中引入一原子或基团后,使分子中成键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化学键发生极化的现象,称为诱导效应;来加以解释;且有Cl3CCOOH>CHCl2COOH>CH2ClCOOH>CH3COOH有机酸的酸性:一般来说,分子量越大的酸酸性越弱;因为在有机酸中,酸显酸性是因为有羧基的存在;如果酸的原子量很大,与羧几相连的碳与羧基中的氧的碳氧键就越弱,相应的氧氢键就越强,所以氢就越不容易游离出来;碱的碱性强弱的比较总原则:根据碱的电离常数的大小:碱的电离常数越大,该碱的碱性越强;推论:金属阳离子的水解常数越大,由该金属原子在该价态组成的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弱; 1、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A一般金属活动性越大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位越靠前,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B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金属{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弱;同周期的金属{副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弱;同周期的金属主族与副族元素之间不能应用此规律;C元素周期表中,同族的金属{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一般同族的金属{副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弱;2、同种金属元素不同价态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的判断方法可根据盐类水解的规律:盐中有弱酸或碱根就水解,越弱越水解,水解产物越稳定,判断而得:同种金属元素低价态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比其高价态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其实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可用离子键理论解释R离子和氢离子中,谁对氧离子的吸引力若,就在谁处电离;在A处电离,该氢氧化物显碱性,在B处电离,该氢氧化物显酸性;随着同主族的R的原子序数的增大,R的半径也递增,对氧离子的引力自然减弱,越显碱性如: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同样,随着同周期的R的原子序数的增大,R的半径减小,对氧离子的引力增强,越显酸性如:碱性:NaOH>MgOH2>AlOH3常见的弱碱有:FeOH2 、FeOH3 、CuOH2 、AgOH 、ZnOH2、AlOH3、MgOH2、NH3·H2O碱可以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常见的可溶的强碱有NaOH、KOH、BaOH2 、CaOH2常见的不可溶的弱碱有括号里写上颜色CuOH2蓝色FeOH2白色FeOH3红褐色MgOH2白色AlOH3白色。
强酸与弱酸的比较
如一元强酸(盐酸)和一元弱酸(醋酸)的比较
(1) 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
(2) 相同体积、相同pH
判断弱电电解的实验方法(以醋酸为例):
1、测同浓度HCl和CH3COOH的pH。
pH大的是醋酸;
2、取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做导电性实验。
导电性弱的是醋酸;
3、取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加入完全相同的同种锌片.开始反应慢的时醋酸;
4、取相同体积、相同pH(或氢离子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的两种溶液,放入足量的锌,收集生成的氢气。
生成氢气多的是醋酸;
5、取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相同体积、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消耗碱多的是醋酸;
6、取同体积、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相同倍数,再测定稀释后两溶液的pH.pH变化小的是醋酸;
7、测同浓度的醋酸钠和氯化钠溶液的pH。
关于强酸与弱酸的稀释问题(以醋酸和盐酸为例):
1、同体积、同pH的醋酸和盐酸溶液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pH变化小,盐酸pH变化大; 同体积、同pH的醋酸和盐酸溶液加水稀释相同的pH,醋酸稀释的倍数大,盐酸稀释的倍数小;
同体积、同pH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与同体积、同浓度的氢氧化钠反应,醋酸消耗碱多,盐酸消耗碱少;
2、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到相同的倍数,pH大的是醋酸,pH小的是盐酸;
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盐酸加水量大于醋酸加水量。
第2课时 电离平衡常数 强酸与弱酸比较一、电离平衡常数1.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弱电解质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用K 表示。
2.电离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AB A ++B - K =c (A +)·c (B -)c (AB ) (1)一元弱酸、一元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例如:CH 3COOHCH 3COO -+H + K a =c (CH 3COO -)·c (H +)c (CH 3COOH )NH 3·H 2ONH +4+OH - K b =c (NH +4)·c (OH -)c (NH 3·H 2O )(2)多元弱酸、多元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每步各有电离平衡常数,通常用K 1、K 2等来分别表示。
例如, H 2CO 3H ++HCO -3 K a1=c (HCO -3)·c (H +)c (H 2CO 3); HCO -3H ++CO 2-3 K a2=c (H +)·c (CO 2-3)c (HCO -3)。
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常数的大小比较为K a1≫K a2,因此,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由于多元弱碱为难溶碱,所以一般不用电离平衡常数,而用以后要学到的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
3.意义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
一定温度下,K 值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酸(或碱)性越强。
4.电离常数的影响因素(1)内因:同一温度下,不同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不同,说明电离常数首先由物质的本性所决定。
(2)外因:对于同一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由于电离为吸热过程,所以电离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5.电离常数的计算——三段式法例:25 ℃ a mol·L -1的CH 3COOHCH 3COOH CH 3COO -+H +起始浓度/mol·L -1 a 0 0变化浓度/mol·L -1 x x x平衡浓度/mol·L -1 a -x x x则K a =c (CH 3COO -)·c (H +)c (CH 3COOH )=x 2a -x ≈x 2a注意 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比较小,平衡时弱电解质的浓度(a -x ) mol·L -1一般近似为 a mol·L -1。
强酸和弱酸的区别强弱电解质尤其是强酸与弱酸是高中化学很重要的基础知识,在近十年的高考中呈现率是100%,主要考察根据强酸与弱酸的一些性质差异进行有关的判断和推断。
下面由店铺为你分享强酸和弱酸的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一、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性质差异(以盐酸和醋酸为例)1.盐酸全部电离,不存在HCl分子,只有H+、Cl-、OH-(极少);醋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既含H+、CH3COO-、OH-(极少),还有醋酸分子。
2.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盐酸。
3.同温度、同浓度的盐酸的导电性强于醋酸溶液。
4.中和同体积、同pH的盐酸和醋酸,醋酸的耗碱量多于盐酸。
5.pH相同、体积也相同的盐酸和醋酸跟足量活泼金属反应时,起始速率相同;在反应过程中,醋酸反应速率减小比盐酸慢,平均反应速率比盐酸快,产生的氢气也是醋酸多。
6.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足量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盐酸产生氢气的速率比醋酸大,但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7.pH、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物质的量(就盐酸而言)的强碱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后,盐酸反应后溶液呈中性,醋酸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8.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和醋酸与等物质的量的强碱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后,盐酸反应后溶液呈中性,醋酸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9.pH、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时,盐酸的pH增加大,醋酸的pH增加小。
10.稀释浓的醋酸溶液,一般是c(H+)先增大后减小;稀释浓的盐酸,c(H+)一直减小。
11.盐酸和醋酸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后,盐酸的pH 几乎不变,而醋酸溶液的pH增大。
12.当盐酸与弱碱相互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显酸性,应选择酸性变色指示剂(甲基橙);当醋酸与强碱相互滴定时,溶液显碱性,应选择碱性变色指示剂(酚酞)。
强酸和强酸性的区别“强酸”和“强酸性”的区别。
例如对于“硫酸是强酸,但是浓硫酸的酸性很弱”的观点,我们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