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
- 格式:doc
- 大小:130.00 KB
- 文档页数:13
五行学说的内容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可以归纳到五种基本元素或者说“五行”中,分别是金、木、水、火和土。
五行学说包括以下内容:
1.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之间存在一种相生相克的循环关系。
2.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之间存在一种相克的关系,即某种元素可以克制另一种元素。
3. 五行运行规律:五行之间存在一个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通过互相制约来维持宇宙的稳定运行。
4. 五行与人体健康: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健康与五行之间的平衡息息相关,不同的五行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器官、组织和身体功能,通过调节五行之间的平衡来维持人体的健康。
5. 五行与八卦:五行学说与八卦图密切相关,通过将五行和八卦进行组合,可以推演出丰富的变化和相互关系,被运用于命理学、风水学、医学等方面。
总体而言,五行学说是观察和解释自然界和人体现象的一种理论框架,通过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和平衡规律,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内在联系与运行规律。
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火→ 土→ 金→ 水肝→ 心→ 脾→ 肺→ 肾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一、五行的概念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若从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五行已超越了其物质性的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五行最初的涵义与“五材”有关,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或基本元素。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
《尚书·周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此时的五行,已从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上升为哲学的理性概念。
(二)五行特性•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
•木曰曲直:能屈能伸,生长、升发、畅达•火曰炎上:炎热、上升、光明•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刚柔相济,沉降、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
•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的方法,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两种•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如事物或现象的某一特征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将其归属于木。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第一节五行学说的概念一、五行的含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元素的运动。
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
常用的五行概念,来自于最初的“五材”说。
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1.五行的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义: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引申义:具有承载、生化、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义: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属性归类①归类方法取象比类法: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木B.火C.土D.金E.水『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火的特性是A.曲直B.稼穑C.从革D.炎上E.润下『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五行中“金”的特性是A.炎上B.润下C.稼穑D.曲直E.从革『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义: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第二节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1.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促进、资生和助长作用。
顺序:木→火→土→金→水→木(相邻为相生关系)。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第一节五行学说的概念一、五行的含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元素的运动。
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
常用的五行概念,来自于最初的“五材”说。
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1.五行的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义: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引申义:具有承载、生化、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义: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属性归类①归类方法取象比类法: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②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此表的内容常以各种形式的考试题出现,应当熟记)自然界五行五色五音五味五化五气五方五季木青角酸生风东春火赤徵苦长暑南夏土黄宫甘化湿中长夏金白商辛收燥西秋水黑羽咸藏寒北冬人体五行五脏五腑五官形体情志五声变动木肝胆目筋怒呼握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忧土脾胃口肉思歌哕金肺大肠鼻皮悲哭咳水肾膀胱耳骨恐呻栗第二节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1.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促进、资生和助长作用。
顺序:木→火→土→金→水→木(相邻为相生关系)。
相生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母子关系)。
2.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抑制、约束和拮抗作用。
顺序:木→土→水→火→金→木(间隔的为相克关系)。
相克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胜、所不胜关系)。
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就是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的运动。
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
五行的属性:木——代表生气旺盛的——“木曰曲直”火——代表炎热的、向上的——“火曰炎上”土——代表具有营养作用的——“土曰稼穑”金——代表具有摧残杀伤作用的——“金曰从革”水——代表寒冷的、向下的——“水曰润下”二、五行学说的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1.五行相生(资生、助长、促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关系。
以水为例,生我者为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是木,则木为水之子。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
2. 五行相克(制约、阻抑、克服):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关系。
以木为例,克我者为金,则金为木之“所不胜”,我克者为土,则土为木之“所胜”。
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
3.五行制化(相克并相生):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
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
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
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
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4.相乘(乘袭)。
相乘与相克意义相似,只是超出了正常范围,达到了病理的程度。
相乘与相克的次序也是一致的。
即是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如木克土,当木气太过,金则不能对木加以正常的制约,因此,太过无制的木乘土,即过强的木克土,土被乘更虚,而不能生金,故金虚弱,无力制木。
5.相侮(欺侮)。
相侮与反克的意义相似,故有时又曰反侮。
相侮的次序也与相克相反,即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以上相乘、相侮的两个规律,都是在病理情况下才会产生,例如,水气有余,便克害火气(所胜),同时水又会侮土(所不胜)。
如果水气不足,则土来乘之(所不胜),火来侮之(所胜)。
(二)自然与人体结构、机能的五行分属五行归类(三)五行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①肝木乘脾土,则临床上见肝脾不和证,治疗时一般是采取“培土抑木”(疏肝健脾)的方法。
学习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而成。
在《国语·郑语》中有“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尚书·洪范》中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的记载。
它指出了“五行”和“五味”(咸、苦、酸、辛、甘)之间相互的内在的联系。
中医根据五行的特性,来描述五脏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
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而畅达,肝属木,其特点是喜条达而恶抑郁,并有疏泄之功能;火性温热而炎上,心属火,其特点是心阳有温煦之功能,心火易于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之特性,脾属土,其特点是有消化水谷,运输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其特点是具有清宣肃降之功能;水性润下,有下行、闭藏之性,肾属水,其特点是主水液代谢之蒸化排泄,并有藏精功能。
五行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制约和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
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
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
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
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脏腑间的病理影响,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详细讲解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理论,它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构成的。
这些元素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形成了世界万物的发展和变化。
下面将详细讲解五行学说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五行概念1. 木:象征生长、扩张、发展和生命力。
2. 火:象征热情、创造、活力和光明。
3. 土:象征稳定、安全、保护和孕育。
4. 金:象征收敛、厚重、坚韧和财富。
5. 水:象征流动、柔顺、清凉和智慧。
二、五行相互制约五行之间相互制约,即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表示一种元素向另一种元素转化的过程,相克则表示某些元素之间会互相抑制。
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下:1.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三、五行相互促进五行之间也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即相生相助。
五行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如下:1. 木助火,火助土,土助金,金助水,水助木。
2. 木水相济,水火相济,火金相济,金土相济,土木相济。
四、五行与人体健康五行学说也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五行与人体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人的五脏内脏分别与五个元素相应,分别是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如果五行元素不平衡,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五、五行及其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用于中医、风水、占卜等领域,还被应用于管理学、心理学等现代学科中。
五行学说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万物的发展和变化,并帮助人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态。
中医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将事物归属于五行,并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协调平衡的整体性、统一性和事物正常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用相乘、相侮来解释事物间平衡失调的机制。
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辨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成为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
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某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间存在着某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制约、克服的作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乘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其所胜一事物的过度克制。
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之间的克制次序遭到破坏,出现逆向克制的异常相克现象,又称“反克”。
因此,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的次序正好相反。
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相乘、相侮是五行关系中正常的生克制化失调所出现的异常相克情况。
实际上相乘、相侮可同时发生,即某一行力量过强时就会乘其所胜,侮其所不胜;某一行力量虚弱时会导致其所不胜的相乘和其所胜的反侮。
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一、简介五行学说,又称为五行八卦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对自然界万物运行规律的探索和总结,以五行(木、火、土、金、水)和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符号为基础,以阐述宇宙和人类的变化、相互关系、相生相克、互相制约等为核心内容。
二、五行的含义五行(Wood, Fire, Earth, Metal, Water)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用来描述自然界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它们代表着相对应的五种属性和能量,分别为木、火、土、金、水。
2.1 木(Wood)木属性代表生长、扩张和发展的力量。
它象征着春季、东方、绿色和向上的方向。
在五行学说中,木能生火而制土,克制土元素。
2.2 火(Fire)火属性代表活力、激情和热情。
火象征着夏季、南方、红色和向上的方向。
在五行学说中,火能燃木而制金,克制金元素。
2.3 土(Earth)土属性代表稳定、坚固和承载的力量。
土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中央、黄色和平衡。
在五行学说中,土能生金而制水,克制水元素。
2.4 金(Metal)金属性代表坚强、清理和收敛的力量。
金象征着秋季、西方、白色和向下的方向。
在五行学说中,金能收土而制木,克制木元素。
水属性代表流动、温柔和可塑性的力量。
水象征着冬季、北方、黑色和向下的方向。
在五行学说中,水能熄火而制土,克制火元素。
三、八卦的含义八卦(Eight Trigrams)由阴阳两条横线组成,每一条横线可以是阴(一实心线)或阳(两个实心线)。
这八个卦象分别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3.1 乾(Qian)乾卦为八卦中最纯阳的卦象,代表着天或父。
它象征着刚健、浩大和创造的力量。
3.2 兑(Dui)兑卦为八卦中次纯阳的卦象,代表着泽或少女。
它象征着表达、亲和力和和谐的力量。
3.3 离(Li)离卦为八卦中中纯阳的卦象,代表着火或中女。
它象征着热情、活力和照明的力量。
3.4 震(Zhen)震卦为八卦中最旺盛的卦象,代表着雷或长男。
中医学五行学说摘要:一、五行学说的起源和发展二、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三、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养生中的作用五、五行学说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正文:中医学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揭示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的学说。
它以五行(木、火、土、金、水)为基本概念,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阐述人体各器官、组织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五行学说的起源和发展五行学说最早见于《周易》。
后来,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道家等学派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五行学说进行了阐述和发展。
在中医学中,五行学说逐渐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五行学说。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包括五行、五脏、五腑、五气、五味、五色、五音等。
其中,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五腑指的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分析人体内脏腑的五行属性,阐述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规律。
例如,肝属木,喜条达,主疏泄,若肝气郁结,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心属火,主血脉,神志,若心火亢盛,可引发高血压、失眠等病症。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养生中的作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养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中医养生主张平衡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维持五脏六腑的协调与平衡,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五、五行学说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五行学说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对其他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哲学、文化、艺术、历史等。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一、A11、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重的色脉关系是A、主色胜客色B、客色胜主色C、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同D、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E、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2、临床常见的心火引动肝火之心肝火旺证,属于A、相乘传变B、母病及子C、相侮传变D、子病犯母E、反克传变3、五行学说指导诊断,面色发黑,脉象为沉,则病位在A、肝B、心C、脾D、肺E、肾4、泻南补北法的原理是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制化D、五行相乘E、五行相侮5、培土生金法的原理是A、五行相侮B、五行相克C、五行制化D、五行相乘E、五行相生6、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泻南补北B、培土制水C、抑木扶土D、益火补土E、佐金平木7、下列哪种治法体现了五行相克规律A、金水相生B、益火补土C、抑木扶土D、滋水涵木E、培土生金8、下列情志相胜关系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怒胜思B、思胜恐C、恐胜喜D、喜胜悲E、惊胜怒9、属于“子病犯母”的脏病传变是A、心病及肝B、心病及脾C、心病及肺D、心病及肾E、肝病及肺10、五行关系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A、木生土B、木克土C、木侮土D、木乘土E、木疏土11、肺病及肝的五行传变是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相克12、属于“相侮”的脏病传变是A、肝病及脾B、肝病及肾C、肝病及肺D、肝病及心E、脾病及心13、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仅无法克制它,反而受其反向克制,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A、五行制化B、五行相生C、五行相克D、五行相乘E、五行相侮14、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的正常限度的克制,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A、五行制化B、五行相生C、五行相克D、五行相乘E、五行相侮15、木火刑金属于A、母病及子B、相乘传变C、子病犯母D、相侮传变E、制化传变16、木是土的A、所不胜B、相生C、母D、子E、所胜17、四时季节中属于五行之“金”的是A、春B、夏C、长夏D、秋E、冬18、何曰“润下”A、木B、火C、土D、金E、水19、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A.木B.火C.土D.金E.水A B C D E20、五行中,“火”的“所不胜”之行是A、木B、水C、土D、金E、以上均非21、五行中,“木”之“所胜”为A、火B、水C、土D、木E、以上均非22、五行之中,木是水的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E、以上均非23、五行中,“土”的“所胜”之行是A、木B、火C、土D、金E、水24、五行中具有“曲直“特性的是A、金B、水C、木D、火E、土二、B1、A.母病及子B.相乘传变C.子病犯母D.相侮传变E.制化传变<1> 、水气凌心属于A B C D E<2> 、木火刑金属于A B C D E2、A.角音B.徵音C.宫音D.商音E.羽音<1> 、属于“金”的音是A B C D E<2> 、属于“火”的音是A B C D E3、A.酸B.苦C.甘D.辛E.咸<1> 、属于“水”的味是A B C D E<2> 、属于“木”的味是A B C D E4、A.青B.赤C.黄D.白E.黑<1> 、属于“水”的色是A B C D E<2> 、属于“金”的色是A B C D E5、A.风B.暑C.湿D.燥E.寒<1> 、属于“水”的气是A B C D E<2> 、属于“火”的气是A B C D E6、A.怒B.喜C.思D.悲E.恐<1> 、属于“火”的志是A B C D E<2> 、属于“金”的志是A B C D E7、A.目B.舌C.口D.鼻E.耳<1> 、属于“水”的官是A B C D E<2> 、属于“土”的官是A B C D E8、A.筋B.脉C.肉D.皮E.骨<1> 、属于“木”的体是A B C D E<2> 、属于“金”的体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重的色脉关系是:见其色反得其相胜之脉;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轻的色脉关系是:见其色而得其相生之脉。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云:“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
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1369】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子病犯母;又可称“子盗母气”,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
如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故肝为母脏,心为子脏;心病及肝,即是子病犯母,或称“子盗母气”。
临床上常见的心肝血虚和心肝火旺,都属于子病犯母的范围。
这是由于先有心血不足,然后累及肝脏,而致肝血不足,从而形成心肝血虚;由于先有心火旺盛,然后累及肝脏,引动肝火,从而形成心肝火旺。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1368】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考查五色、五脉、五脏的五行属性。
由分析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外在表现,依据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和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可确定五脏病变的部位,推断病情进展和判断疾病的预后。
即所谓“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五色:青赤黄白黑,对应五脉:弦洪缓浮沉,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
所以选E。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1367】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
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扶弱,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1360】5、【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泻子适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1359】6、【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1357】7、【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的治疗原则是抑强和扶弱。
抑强,是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抑制病邪亢盛一方以使不及一方易于恢复的法则,适用于相克太过。
其中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治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1356】8、【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肾主惊、恐,肝主怒,而水生木,故E项“惊胜怒”与五行生克规律不符,选E。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1355】9、【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指五行中某一行异常,影响其母行,终使子母两行皆异常。
子病及母一般有三种规律:一是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盛,称为“子病犯母”;二是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终令子母俱不足;三是子行亢盛,损伤母行,使得子盛母衰,一般称为“子盗母气”。
假设心有病,按照五行生克的规律,影响到肝,为子病及母。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1354】1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难经》说的“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和《金匮要略》说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指根据五行学说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
肝的病变传及于脾,属于木乘土。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1353】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肺病及肝,属肺金相克太过,所以属于相乘。
故选B。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1352】1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五行相侮,实为五行之间的反向克制,故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乘相反。
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依次循环。
因此肝病及肺属于相侮传变,本题答案选C。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1350】【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五行相侮,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
相侮的次序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有二:一是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克制它,反而受到它的反向克制,产生相侮,如木亢侮金等;二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仅不能制约其所胜的一行,反而受到其所胜的相侮,如金虚木侮等。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1348】14、【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五行相乘,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
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行进行超过正常限度的克制,产生相乘,如木亢乘土等;二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的正常限度的克制,产生相乘,如土虚木乘等。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1346】1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与克制。
正常为金克木,由于金不足或木太过,使金受到木的反向制约或克制,则出现木侮金的相侮传变。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1343】16、【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木克土,故木是土的所不胜。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测试-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1341】17、【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五行属性,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7540】【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五行特性:木曰曲直,火性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7539】19、【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尚书?洪范》言:“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7538】20、【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故选B水。
【该题针对“五行学说”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7537】2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我克者为我之所胜,克我者为我之所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