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b
- 格式:doc
- 大小:161.00 KB
- 文档页数:12
传统中医的基本理论传统中医是中国古代的一门医学体系,其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和经络学说。
这些理论为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是传统中医独特的财富。
本文将介绍传统中医的基本理论,并探讨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它描述了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相互关系。
阴阳是一对相对的概念,阴性的特点是寒凉、静止、内收,阳性的特点是热燥、活动、外放。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的平衡和协调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治疗常常把调整阴阳平衡作为重要手段。
二、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描述了自然和人体活动的五种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
这五个元素之间存在着相互的相克和相生关系,相克表明一种元素能够制约另一种元素的活动,相生则表示一种元素能够促进另一种元素的生成。
通过运用五行学说,中医师可以判断病人体内五行的失衡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脏腑理论脏腑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体的器官分为五脏和六腑。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则包括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
中医认为,脏腑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中心,也是疾病产生的重要部位。
通过观察脏腑的功能状态,中医师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描述了人体内部的经络系统。
经络是一种类似于血管和神经的通道,主要用于传递气血和营养物质。
中医师通过观察经络的状态,可以判断病人体内气血的流动情况,并确定治疗的重点。
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疗法,就是通过刺激经络来调整气血的流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传统中医的基本理论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虽然现代医学更加注重病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但传统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方法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在慢性病治疗中,传统中医更注重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而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表面症状。
阴阳五行的基本知识阴阳五行学说就是易学哲学关于物质的性质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阴阳是风水术的一个中心理论,特别讲究阴阳二气的冲和.五行学说的“五行”概念,是易学哲学对世界万事万物高度抽象的概括.阴阳五行基本知识介绍十天干甲.乙.属东方.属木。
丙.丁属南方.属火。
戊.己.属中央属土。
庚.辛属西方.属金。
壬.癸属北方.属水。
【白话释意】此为天干,五行的配属。
天干,是古人用来纪录时间的符号,因为天干有十个符号,所以叫做“十天干”。
这十个符号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古代人用天干纪日,日为阳,阳为天。
十天干本身也分为阴干合阳干两大类:阳干:甲,丙,戊,庚,壬。
.........阴干:乙,丁。
己,辛,癸。
十天干与五行组合,结果如下:甲乙→木。
甲为阳木,乙为阴木。
丙丁→火。
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戊己→土。
戊为阳土,己为阴土。
庚辛→金。
庚为阳金,辛为阴金。
壬癸→水。
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十天干与五行,五方组合结果如下:甲乙→东方→属木;丙丁→南方→属火;戊己→中央→属土;庚辛→西方→属金;壬癸→北方→属水。
因为天干,地支原是以意于树木,有这样有趣的说法:【甲】象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出生,枝叶柔软委屈。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
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
万物抑屈而起,有行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
又有人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其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十二地支子水鼠,丑土牛,寅木虎,卯木兔,辰土龙,巳火蛇,午火马,未土羊,申金猴,酉金鸡,戌土犬,亥水猪。
【白话释意】此为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五行的具体配属。
子属水属鼠,居于北方,坎卦,时当十一月。
丑属土属牛,居于东北,艮卦,时当十二月。
寅属木属虎,居于东北,时当正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经络学说d) 全部都是答案:d) 全部都是2.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其基本观点是:a) 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所引起的b) 阴阳是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c) 阴阳是相对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阴或阳d) 全部都是答案:d) 全部都是3. 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事物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以下哪项不属于五行?a) 木b) 火c) 土d) 铁答案:d) 铁4.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理论,下列哪项不符合经络学说的观点?a)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通道b) 经络可以调节气血流动c) 经络可以影响器官功能d) 经络主要存在于肌肉组织中答案:d) 经络主要存在于肌肉组织中5. 中医的四诊法包括以下哪项?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诊e) 全部都是答案:e) 全部都是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医基本理论中的阴阳学说。
答案: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阴阳是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如天和地、日和夜、上和下等。
阴阳是相对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阴或阳。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以及疾病的发展变化都是由阴阳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2. 请简要介绍中医基本理论中的五行学说。
答案: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事物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生生不息。
每一种五行代表着一种属性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脏腑、经络、病理等内容。
五行学说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指导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
3. 请简要介绍中医基本理论中的经络学说。
答案: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理论。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通道,通过气血的运行调节身体机能。
经络可以调节气血流动,保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中医认为,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经络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刺激经络可以改善病理状况。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阴阳五行学说一、A11、六淫中属阳的是的A、风邪、暑邪、火邪B、风邪、暑邪、寒邪C、湿邪、暑邪、火邪D、湿邪、暑邪、寒邪E、湿邪、寒邪、火邪2、昼夜分阴阳,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E、后半夜3、五行学说指导诊断,面色发黑,脉象为沉,则病位在A、肝B、心C、脾D、肺E、肾4、五行之中,木是水之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E、以上均非5、五行中具有“舒畅,调达”特性的是A、金B、水C、木D、火E、土6、五季中属于五行之“金”的是A、春B、夏C、长夏D、秋E、冬7、根据相生关系来确立治疗原则,肝实泻心属于A、补母B、泻子C、抑强D、扶弱E、以上均非8、体现五行相克规律治法的是A、金水相生B、益火补土C、抑木扶土D、滋水涵木E、培土生金9、下列阴和阳的概念中,最确切的是A、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B、阴和阳即是矛盾C、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D、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E、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件10、“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热者寒之D、寒者热之E、阳中求阴11、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在人体作用的趋向性A、升B、降C、散D、沉E、浮12、对阴阳偏胜采用的治疗原则是A、泻其有余B、补其不足C、寒者热之D、热者寒之E、调整阴阳13、下列不属于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的是A、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B、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C、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D、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E、用于调整机体的阴阳14、药味分阴阳,属于阳的是A、酸、苦、咸B、辛、苦、咸C、辛、甘、淡D、甘、淡、涩E、甘、苦、淡15、脉象分阴阳,其中属阳的是A、浮脉、数脉、洪脉B、滑脉、沉脉、迟脉C、洪脉、滑脉、细脉D、数脉、洪脉、涩脉E、浮脉、数脉、细脉16、八纲辨证中,阳证包括A、热证、实证、虚证B、热证、实证、里证C、热证、实证、表证D、热证、虚证、里证E、热证、虚证、表证17、从五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该脏病。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中医的基本理论是()。
A.平衡的概念B.阴阳五行学说C.脉学D.方剂学答案:B2.中医四诊法包括()。
A.望、闻、问、切B.望、听、问、摸C.望、闻、问、拍D.望、听、问、拍答案:A3.中医重视独立人体的整体性,强调()。
A.以病控证B.以证治病C.辨证施治D.辩证治疗答案:C4.中医辨证分析的步骤是()。
A.辨寒热、寒热症候、寒热病程B.寒热、症候、病程C.病程、症候、寒热D.寒热病程、寒热、症候答案:B5.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是()。
A.因时制宜B.因证施治C.因病立法D.因症选方答案:B二、判断题1.中医以病为中心,以病证治则为基础,因此在治疗时只需根据病状选方和用药。
()答案:错误2.中医的理论阐释主要以经典著作为依据,借助经络学说、脏腑理论等方法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
()答案:正确3.中医辨证施治中,治疗的重点在于根据症状来选择合适的方剂。
()答案:错误4.中医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主要有四诊法和八纲辨证。
()答案:正确5.中医的治疗过程分为疗法的选择和具体疗法操作两个环节。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请简述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什么?答:中医的基本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认为整个世界是由阴阳两个相对统一、相互依赖的对立面构成,并通过五行来描述和说明事物的生发、发展、变化等规律。
2.中医四诊法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医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综合判断病情。
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问诊是通过与患者交流询问症状、病史等来了解病情。
切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来判断病情。
3.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是什么?答: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是因证施治。
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证候来确定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辨证施治的原则包括辨证分析、辩证施治、辨病立法和辨症定治。
4.中医辨证分析的步骤是什么?答:中医辨证分析的步骤包括病因分析、病位分析、病机分析、病势分析和病理变化分析。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独特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辨证思维,我国古代先哲们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认定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五种物质,自然界就是个物质世界,在物质世界里由于阴阳二气的持续对抗运动而不断地在资生和发展。
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辨证思维,成为我国古往今来唯物主义思维和世界观的基础,也是千古以来释道儒三位一体国统大唯物思想体系的基础。
阴阳和五行学说运用于运用于中医学,是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病理变化和诊断治疗;用于周易预测和命理学就是让事物变化的磁场规律明明白白地显示出来,让人们能够在所居环境里把握规律和机遇趋吉避凶去成功事业;在四柱预测中,使人们能够洞悉先天性的四柱八字和更好配合运用在后天的生存与发展。
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唯物主义思维之朴素的方法论,是先哲们用以概括和说明自然界变化规律的,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两个方面,正是阴、阳两方面的变化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在千古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阴阳变化规律具有着对立统一规律的思想因素,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阴和阳的两种属性,而且这两种属性是相对立的,但又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变化着的,这就是: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之四大内涵。
【阴阳对立】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其内部都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比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国内就有主战的鹰派和主张政治解决的鸽派,好战的鹰派属阳,而不主张战争的鸽派属阴,阴阳相搏,阳盛阴衰而通过战争决议。
在自然界里,天为阳,地为阴;固态为阳,液态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为阳,降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快为阳,慢为阴;男为阳,女为阴;脏为阳,腑为阴;亮为阳,暗为阴等等,都表明了阴阳代表着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并且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中,所以古人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况和总结,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2.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是指阴阳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根据和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阴阳的互用是指阴阳双方相互滋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3.中药四气五味: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称中药“四气”;中药的酸、苦、甘、辛、咸,俗称中药的“五味”。
二、填空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关联性、阴阳的相对性。
2.对立制约3.互根互用4.消长平衡5.相互转化6.阳、阴;阳、阴;阴、阳;阴、阳。
三、简答题1.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和阴阳的相互转化。
2.答:从阴阳学说的角度来说,人体的病理变化包括:①阴阳偏盛,是指阴阳双方中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②阴阳偏衰,是指阴阳双方中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变;③阴阳转化,是人体阴阳失调而出现的病理变化,即在一定的条件下阴阳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也就是阴证可以转化成阳证,阳证也可以转化成阴证。
第二节五行学说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2.A3.C4.B5.C6.E7.B8.C9.B 10.D 11.B 12.B 13.C 14.A 15.E二、多选题1.AB2.BCE3.BDE4.ABC5.ACE三、名词解释1.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2.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从而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四、简答题1.答:五行学说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将事物归属于五行,而是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与制化、胜复的关系,来阐释五行结构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以五行的相乘、相侮与母子相及的关系,来阐释五行结构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破坏后的相互影响。
2.答:(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中医阴阳五⾏学说 阴阳五⾏学说主要由阴阳五⾏与五运六⽓两个相对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与关系所组成,其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简单的说属于系统的理论逻辑与逻辑认识⽅法的关系。
店铺在此整理了中医阴阳五⾏学说,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中医阴阳五⾏学说简介 阴阳五⾏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作⽤的推动下孳⽣、发展和变化;并认为⽊、⽕、⼟、⾦、⽔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学、⽓象学、化学、算学、⾳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学说⼴泛地运⽤于医学领域,⽤以说明⼈类⽣命起源,⽣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中医阴阳学说应⽤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
阴阳学说被⽤来说明⼈体的组织结构、⽣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阐释⼈的组织结构 阴阳学说认为,⼈体是⼀个有机整体,⼈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统⼀的关系。
从⼈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分,五脏(⼼、肝、脾、肺、肾)属阴,因其功能以静为主;六腑(胆、胃、⼩肠、⼤肠、膀胱、三焦)属阳,因其功能以动为主。
五脏之中⼜可根据其位置分为阳脏(⼼、肺)和阴脏(肝、脾、肾),每⼀脏腑之中⼜可将其功能归为阳,⽽其物质归为阴。
此外,经络亦可分为阳经、阴经等等。
2、概括⼈的⽣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体的正常⽣命活动是阴阳两个⽅⾯保持着对⽴统⼀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体的物质基础属阴,⽽⽣理功能活动属阳,⼆者互相依存。
⽣理活动以物质为基础,⽽⽣理活动的结果⼜不断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对于许多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基本概念以及它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
阴阳学说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易经》中,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观察自然现象和描绘天地变化的需要。
《易经》是中国古代先贤们在长期观察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部哲学典籍,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阴阳学说。
后来,阴阳五行学说逐渐形成并深入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阴阳二元对立,它描述了事物存在的不同状态和相互转化。
阴阳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两种基本属性,具有相互依存、转化运动、内外关系的特点。
阴阳二元对立与统一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构成了世界万物的基本运行规律。
在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行是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属性和运动规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
五行通过生克关系的相互作用来维持平衡,并推动世界的运行。
阴阳五行学说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还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的医学、天文学、农学和占卜等领域。
在中医学中,阴阳五行学说被用来解释人体的脏腑功能、疾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在天文学中,阴阳五行学说被用来解释星象的演变和天体的运行规律。
在农学中,阴阳五行学说被用来指导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业生产的节气调控。
在占卜学中,阴阳五行学说被用来预测吉凶祸福和指导人们的决策。
阴阳五行学说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贯穿于古代文学作品、艺术创作和建筑设计中,还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人们常常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描绘阴阳五行的变化来理解世界和解释万物。
阴阳五行学说在古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成为了古代智者和学者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中医阴阳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汉族人民创造的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
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汉族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
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
道:指“道理”、“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外延的、主动的、刚性的、方的、山南水北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内收的、被动的、柔性的、圆的、山北水南都属于“阴”。
相关性阴阳的相关性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它应该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的,即在相关的基础上的。
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不宜分阴阳。
如:以天而言,则昼为阳,夜为阴。
普遍性阴阳的普遍性指凡属于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
如:水与火、动与静。
相对性阴阳的相对性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如:中原十月份的气候较之七月份的炎夏,属阴;但较之十二月份的严冬,又属阳。
可分性阴阳的可分性指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
选择题在中医药等级考试中,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基础理论部分常考的内容?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理论C. 中药炮制方法(正确答案)D. 病因病机理论关于中药的性能,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四气指寒、热、温、凉B.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C. 归经是指药物作用的特定部位D. 毒性是指药物都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正确答案)在中医药等级考试中,以下哪项不是关于中药配伍的考查点?A. 相须为用B. 相畏为制C. 相反为忌D. 相同为优(正确答案)关于中医诊断中的望诊,以下哪项不是其内容?A. 观察神色形态B. 察看舌象脉象C. 询问病史症状(正确答案)D. 检视皮肤毛发在中医药治疗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治法?A. 汗法B. 吐法C. 手术法(正确答案)D. 和法关于针灸疗法,以下哪项描述是不准确的?A. 针灸包括针法和灸法B. 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C. 针灸只适用于成年人(正确答案)D. 针灸需根据病症选择穴位在中医药等级考试中,以下哪项不是关于中药煎煮的考查内容?A. 煎煮器具的选择B. 煎煮时间的掌握C. 煎煮火候的控制D. 煎煮后的口感评价(正确答案)关于中医的养生原则,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顺应自然,调和阴阳B. 谨慎起居,和于四时C. 过度运动以强健体魄(正确答案)D. 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在中医药等级考试的中药学部分,以下哪项不是关于中药分类的考查点?A. 按功效分类B. 按药性分类C. 按颜色分类(正确答案)D. 按药用部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