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具体介绍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 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四大发 明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这些发明改 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万事万物的原有状态,其 波及范围不限于某一局部地区,而是整个世 界;其影响所及不是一时一世,而是持续千 百年之久。
指南针
指南针是用以判 别方位的一种简单 仪器。主要组成部 分是一根装在轴上 可以自由转动的磁 针。磁针在地磁场 作用下能保持在磁 子午线的切线方向 上。磁针的北极指 向地理的南极,利 用这一性能可以辨 别方向。常用于航 海、大地测量、旅 行及军事等方面。
火药
火药是用硝石、硫黄和木炭这三种 物质混和制成的,而当时人们都把这三 种东西作为治病的药物,所以取名“火 药”,意思是“着火的药”。
术
造 纸
造纸技术的 发明,是中华民 族对世界文明做 出贡献之一。东 汉和帝元兴元年 (公元105年),蔡 伦在总结前人制 造丝织品的经验 的基础上,发明 了用树皮、破鱼 网、破布、麻头 等作原料,制造 成了适合书写的 植物纤维纸,才 使纸成为普遍使 用的书写材料。
印刷术
印刷术它开始于 隋朝的雕版印刷,经 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 完善,产生了活字印 刷,并由蒙古人传至 了欧洲,所以后人称 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 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 近代文明的先导,为 知识的广泛传播、交 流创造了条件。
古代书写材料的对比
纸张轻便,在书写相同文字 的情况下(文字大小相同,间距相 同)用纸是用竹简所用重量的500 分之1,易书写,字迹不容易脱落, 制造方便。 竹简都比较笨重,不 易携带,书写困难,费时、 成本昂贵。
指南针的故事
最早的“指南针”战国时代,我国人民利用磁铁造成了一种指示方向 的工具,叫“司南”。“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司南的形状和现在的指 南针完全不同。它是根据我国古代的勺子的形状制成的,很象我们现在用 的汤匙。司南是怎样制成的呢?古书上缺少详细的记载,又没有实物留下 来,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知道它的准确形状。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司南大约 是把整块的天然磁铁,轻轻地琢磨成勺子的形状,并且把它的S极琢磨成 长柄,使重心落在圆而光滑的底部正中。司南做好以后,还得做一个光滑 的底盘。使用的时候,先把底盘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底盘的中间,用手拨 动它的柄,使它转动。等到司南停下来,它的长柄就指向南方,勺子的口 则指向北方。司南的底盘是用青铜做的,有的是个涂漆的木盘,青铜和漆 器都比较光滑,磨擦的阻力比较小,司南转动起来很灵活。这种底盘内圆 外方,四周还刻有表示方位的格线和文字。现在的出土文物中,就有这样 的铜盘和涂漆的木盘;还有东汉时候的一幅石刻,刻着一个小勺子放在一 个小方台上,有人认为这就是司南。 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战 国时候,有人去采玉,怕在荒山中迷路,就带上司南。司南必须放在光滑 的底盘上旋转,底盘还必须放平,否则就会影响它指南的作用,甚至会使 它从底盘上滑下来。因此,人们发明司南以后,又继续不断地研究改进指 南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