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622.00 KB
- 文档页数:21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以下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详细内容如下:龋病的临床表现(一)浅龋浅龋位于牙冠部时,一般均为釉质龋,但若发生于牙颈部时,则是牙骨质龋。
位于牙冠部的浅龋又可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
前者的早期表现为龋损部位透出墨浸状,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卡住探针尖端,平滑面上的早期浅龋一般呈白垩色点或斑,随着时间延长和龋损继续发展,可变为黄褐色或褐色斑点。
邻匾的平滑面龋早期不易发现,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检查,配合X线片可能作出早期诊断。
浅龋位于釉质内,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遭受外界的物理化学刺激时也无明显反应。
(二)中龋当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时,由于牙本质中所含无机物较釉质少,而有机物较多,在结构上又有很多小管,有利于细菌入侵,因此龋进展很快,容易形成龋洞。
中龋时,病变的前沿位于牙本质浅层。
牙本质因脱矿和有机质溶解而软化,随色素侵入而变色,同时出现主观症状。
中龋时患者对冷热酸甜食物敏感,冷刺激尤为明显,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龋洞中除有软化的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
颈部牙本质龋的症状较明显。
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惹,可发生保护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变发展。
中龋有其典型的临床特征,因此诊断并不困难。
(三)深龋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为深龋,临床上可见很深的龋洞,易于探查到。
但位于邻面的深龋以及有些隐匿性龋洞,外观仅略有色泽改变,临床检查较难发现,应结合患者主观症状,仔细探查。
若深龋洞口开放,则常有食物嵌入洞时的短暂疼痛症状,但没有自发性疼痛。
遇冷热甜酸刺激时,产生的疼痛比中龋更剧烈。
龋洞探诊时敏感,常规温度测验反应正常。
深龋时一般均能引起牙髓组织的修复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同时也可能引起轻度的慢性炎症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深龋根据患者主观症状、体征,结合X线片易于确诊。
龋病的诊断方法1.问诊向患者本人或与其密切接触的并了解情况的家属,了解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后有无不适感,或进食疼痛,是否经过牙科治疗及治疗后有何变化。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龋病,这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可能会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发生,但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更为常见。
它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会导致牙齿硬组织的逐渐破坏和腐烂。
为了更好地了解龋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的临床表现和分类。
临床表现龋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牙齿表面的损坏和颜色的改变。
在早期阶段,病变的区域可能会感觉麻木或疼痛,尤其是在吃甜食或冷食时。
随着病情的加重,龋洞会逐渐形成,牙齿的颜色也会变黑。
如果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引发牙髓炎,导致剧烈的疼痛,甚至可能需要拔牙。
分类根据病变的深度和严重程度,龋病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浅龋:这是龋病的早期阶段,病变仅限于牙齿的表层。
此时,通过及时的治疗,可以防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2、中龋:当病变深入到牙齿的内部时,就进入了中龋阶段。
这个阶段的病变已经比较严重,但仍然可以通过治疗来阻止其进一步发展。
3、深龋:这是龋病的最严重阶段,病变已经深入到牙髓,可能导致牙髓炎等严重后果。
此时,除了治疗外,还需要采取特殊的护理措施,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治疗方法根据龋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充填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有效地修复龋洞,恢复牙齿的形状和功能。
对于更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采取根管治疗或拔牙等更为复杂的治疗措施。
预防措施预防龋病的发生和加重比治疗更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1、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以清除口腔中的细菌和食物残渣。
2、控制糖分摄入:减少食用含糖高的食物和饮料,尤其是频繁食用含糖零食和高糖饮料。
3、定期检查:定期到牙医那里进行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龋病。
4、强化牙齿:通过定期涂氟和窝沟封闭等措施,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结论龋病虽然常见,但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来控制和治愈。
了解龋病的临床表现和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维护口腔健康。
龋病的诊断标准
龋病(caries)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于牙齿表面的细菌产生的酸腐蚀牙齿组织而引起。
以下是常用的龋病诊断标准:
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情况、饮食习惯等,并了解龋病的家族史和口腔卫生习惯等。
2. 口腔检查:医生会仔细检查患者的口腔,包括牙齿、牙釉质、牙髓等。
常用的检查工具包括口镜、探针和口腔X射线等。
3. 牙齿外观检查:医生会观察牙齿表面是否有明显的龋坏迹象,如牙齿变色、凹陷、裂纹等。
4. 探针检查:医生会使用探针轻轻探测牙齿表面,检查是否有软化、凹陷或孔洞等。
5. X射线检查:口腔X射线可以帮助医生观察牙齿的内部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等。
X射线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到不可见的龋坏。
6. 龋坏评估:医生会根据龋坏的程度和范围来评估龋病的严重程度。
常用的评估系统包括DMFT指数(牙槽牙龈失衡指数)、ICDAS 指数(国际龋病评价系统)等。
早期的龋病可以通过修补(如充填术)来治疗,而晚期的龋病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或拔牙等。
定期口腔检查和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龋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龋病,建议咨询口腔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
不同程度龋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不同程度的龋坏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1、浅龋(1)临床表现浅龋包括冠部釉质龋和根部牙骨质、牙本质龋,一般无准确的量值,表现为点隙窝沟、平滑面上有黄棕色、黑褐色色素沉着或出现白垩色斑块,无明显龋洞.龋坏限于釉质或牙骨质,无自觉症状,对温度或酸甜食物刺激无反应。
(2)检查①视诊:釉质呈白垩色点或斑,随时间的延长和疾病的继续发展,可以变成黄褐色或褐色斑点。
②探诊检查:探查时可卡住探针尖端,探针滑过病变部位有粗糙感,探之无痛感。
③X线检查:发生于牙合面或窝沟者,临床检查就可发现。
对于邻面牙颈部的龋坏,需采用x线检查。
检查用常规根尖片或牙合翼片。
浅龋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其范围一般较小。
牙颈部是龋病的好发部位之一,但在X线片上所显示的影像往往与正常牙颈部釉牙骨质交界处的三角形密度减低区发生混淆。
正常牙颈部的透射区其边缘清楚,相邻多数牙可呈现相同的影像。
(3)诊断依据①龋坏仅限于釉质或牙骨质。
②无自觉症状。
③在窝沟处显墨浸色,探查时可卡住探针尖端。
在平滑面处显白垩色或棕褐色龋斑,探查时略感粗糙。
④龋病处X线片显示透射影像。
(4)鉴别诊断①釉质钙化不全:早期龋的白垩色斑表面较为粗糙,钙化不全的白垩色斑块表面光洁,早期龋发生部位在牙面的易感部位,钙化不全可发生在牙的任何部位。
②釉质发育不全:浅龋探时硬度减小,表面较为粗糙,可有龋洞形成。
釉质发育不全是牙发育的缺陷,探诊时硬而光滑,且釉质发育不全往往发生在同一时期萌出的牙上,具有对称性。
③氟斑牙:氟斑牙多发生于饮水含氟量高的地区,常在同一时期发育的对称牙上出现,釉质表现呈白垩色或黄褐色的斑点或条纹,严重者全口牙都呈黄褐色,且伴有釉质的缺损。
若无继发龋,探诊光滑而坚硬。
2、中龋(1)临床表现龋病从釉质进展到牙本质时,进展较快,易形成龋洞。
牙本质因脱矿而软化,呈褐色,。
同时,患者可出现主观症状,患者对酸、甜及冷、热饮食敏感,冷刺激尤为显著,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而有些患者无主观症状。
深龋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龋病进展到牙本质中层以下时称深龋。
【临床表现】
1.可见较深的龋洞,探痛明显。
2.位于邻面的龋洞以及隐匿性龋洞,仅能从牙面看到一暗黑色区域,必须仔细探查才能发现。
3.深龋洞口开放时,食物嵌入洞中引起疼痛。
平时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疼痛程度较重。
刺激去除后,疼痛可立即消失。
【诊断要点】
1.有深龋洞存在,探诊敏感。
2.遇冷热酸甜刺激时疼痛,无自发性痛。
3.应注意隐匿性龋,通过X线片检查可见牙体缺损暗影。
4.注意与可复性牙髓炎及慢性牙髓炎的鉴别。
【治疗原则及方案】
深龋治疗的原则:
1.正确判断牙髓状况,这是深龋治疗成功的基础;
2.停止龋病发展,促进牙髓的防御性反应;
3.保护牙髓,治疗中必须保护牙髓,减少对牙髓的刺激。
深龋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垫底修复,多数情况下垫底后可一次完成修复。
2.安抚治疗,对一些无自发痛,但有明显的激发痛,备洞过程中极其敏感的
患牙,应先作安抚治疗,待症状消失后再作修复。
3.间接盖髓术,对龋坏接近牙髓、软化牙本质不能一次去净的患牙,可先采用间接盖髓术,促进软化牙本质再矿化和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再作修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