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临汾城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3
汾河临汾城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作者:常乐,张秀红来源:《农业与技术》2012年第02期摘要:2010年7月、10月、12月和2011年3月分别对山西汾河临汾城区北芦村、南芦村、锣鼓桥、彩虹桥、污水处理厂前等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
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共41属131种(包括变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17属43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9属34种,蓝藻门(Cyanophyta)8属26种,裸藻门(Euglenophyta)3属22种,隐藻门(Crypt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各2属2种和金藻门(Chrysophyta) 1属2种。
对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变化分析表明,硅藻是常年存在的绝对优势种群,全年种类数变化幅度较大;各采样点绿藻的种类数总体小于硅藻,但不同季节和采样点的绿藻组成变化较大,因而全年发现的绿藻总数多于硅藻;蓝藻种类数整体比较少且变化幅度不大;裸藻的种类数较少,且从夏秋到次年春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各采样点多次出现的优势种有:隐头舟形藻(N.cryptocephala)、小球藻(C.vulgris)和小球衣藻(C.microsphaera)。
对各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分析表明,主要藻类全年变化趋为夏秋季绿藻-硅藻-蓝藻,冬春季硅藻-绿藻-蓝藻。
浮游植物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评价水质结果类似,除个别样品外,主要为重污染水质。
关键词:汾河临汾城区;浮游植物;群落构成;水质评价中图分类号:S963.2+3 文献标识码:A汾河是山西境内最大的河流,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
汾河流经的地级市只有太原市和临汾市,临汾位于汾河的下游区域。
临汾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煤焦铁产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以上,导致临汾曾经被报道为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汾河临汾段受到一些沿河企业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影响,受到严重污染,出现河床变窄,甚至断流现象。
表3-1 区域地层简表各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1)全新统(Q4)全新统地层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及山前地带,是组成河流一级阶地的主要物质。
1)冲积层(Q4al)主要分布于汾河及其支流沿岸,组成河流一级阶地和河漫滩,沉积物具明显的二元结构,上部为粉土,下部为砂、碎石类土,厚2~30m。
(2)上更新统(Q3):上更新统地层在测区内极为发育,广泛覆盖在山坡谷地,是组成黄土地形的主要物质,主要有冲积和坡洪积两种成因类型,其特征分述如下:1)坡洪积层(Q3pl)分布于汾河两岸的山前斜平原。
岩性为浅黄色黄土状粉质粘土及粉土,富含钙质,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
局部夹有薄层砂砾石及砾石透镜体,厚度一般为3~20m。
2)冲积层(Q3al)主要分布于汾河两岸,形成河流的二级阶地。
岩性上部为灰黄色新黄土,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含钙质结核;中部为浅棕黄色粉质黏土、粉土与粉、细砂互层,夹碎石类土透镜体;底部为砂层及卵砾石层,该层最厚达85m。
3)风积层(Q3eol)4-1主要分布于吕梁山以西地区,组成黄土塬、梁、峁的顶面,岩性为新黄土,具大孔隙,垂直节理明显,厚度一般5~20m。
pl)洪积层:7-2(3)中更新统(Q2广泛分布于吕梁山东麓、西麓海拔1500m以下的山岭之上,组成黄土塬、梁、峁。
岩性为红黄及浅红棕色黄土状粉质黏土,夹有多层古土壤层,底部有冲积相砂,砂砾石层及粉土互层,一般为40~95m。
pl)洪积层:(4)下更新统(Q1广泛分布于吕梁山东麓、西麓海拔1500m以下的山岭之上,与组成黄土塬、梁、峁的中更新统老黄土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岩性为一套棕黄色黄土状粉质黏土,夹明显古土壤和钙质结核层,致密、坚硬,由石质黄土之称。
具放射状孔和植物遗留根孔,无节理。
古土壤为深棕红色黏土,一般发育4~8层,往往形成两组致密的古土壤条带,每组由2~5条组成,每条厚0.2~0.5m,间距0.5~1.0m,以3~5°的角度倾向原始沟谷。
临汾涝河巨河水库湿地植被的数量分类研究
庞春花;刘瑞芳;张峰
【期刊名称】《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0)002
【摘要】以涝河﹑巨河水库湿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典型取样79个,用TWINSPAN进行数量分类.结果显示:涝河水库湿地植物种类共64种;巨河水库湿地植物种类共57种;TWINSPAN分为16个群丛.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临汾涝河﹑巨河水库湿地植被表现出水生植物较少,旱生和旱中生植物较多的特点.【总页数】4页(P64-67)
【作者】庞春花;刘瑞芳;张峰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4;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6;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6;平顶山工学院,生物工程系,河南,平顶山,467001;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
【相关文献】
1.汾河临汾段湿地植被区系多样性研究 [J], 庞春花
2.临汾市涝河水库水质监测及营养状态评价 [J], 孟怀燕;徐帅琳
3.大山包湿地植被群落数量分类及主要种生态位特征研究 [J], 杨倩; 李宁云; 陈丽; 李杰; 闫凯; 赵子娇
4.山西吕梁地区湿地植被数量分类研究 [J], 张峰;上官铁梁
5.汾河临汾段湿地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J], 刘瑞芳;庞春华;赵安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汾市汾河城区段绿化生态规划浅谈陈建丽【摘要】生态规划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通过对临汾市汾河城区段绿化生态规划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阐述了绿化生态规划对城市整体发展的重要性.【期刊名称】《安徽建筑》【年(卷),期】2015(022)006【总页数】2页(P42,91)【关键词】生态规划;修复和治理;整体发展【作者】陈建丽【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5.1生态规划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
城市绿化生态规划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维持及发展。
十几年前,人们对生态规划不够重视。
比如在2005年,位于山西晋南重要的煤矿资源丰富的地级市:山西省临汾市,煤碳资源储备量虽然名列前茅,但经济却一直没有跟上其他发达城市的脚步,并且老百姓的生存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因为在2006年,有外国媒体、国际机构将临汾评为“世界十大污染地区之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在评选出的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山西临汾名列倒数第一。
而曾经在环保部重点监测的全国113个城市中,临汾的空气质量也曾连续3年排名倒数。
临汾,一个有着古老文化底蕴的古都,一下子在全世界都出名了,不过,却是因为污染的环境!临汾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当年,笔者作为一个临汾人,对此深有感触。
外省市的朋友来到我们生活、工作的这个地方,我都感觉脸红,30m的能见度,什么都看不见,美国媒体的图片确实不夸张。
正因为这些现状,才有了外地人对临汾生存环境的各种戏称:“临汾的环境靠风吹”、“临汾不适合人类居住”等等。
山西省临汾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模拟试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 生产者包括的生物类群是( )。
A.真菌B.病毒C.绿色植物和利用化学能的细菌D.工人、农民2. 下列生物种群,数量呈季节性消长的是( )。
A.旅鼠B.海洋浮游生物C.北极狐D.蝗虫3. 最先提出生物群落概念的是( )A.达尔文B.亚里士多德C.莫比乌斯D.林德曼4. 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 )。
A.多种生物种群B.共生生物种群C.伴生生物种群D.共建种群落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定居的是()A.生长B.发芽C.繁殖D.腐烂6. 石油、煤在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中为( )。
A.贮存库B.交换库C.循环库D.混合型库7. 下面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捕食B.竞争C.食物D.以上三者都是8. 草原上的野兔会影响牧草的数量,如果猎手无节制地大量捕杀野兔,最终会导致( )。
A.畜牧业得到发展B.草原植被破坏C.牧草生长良好D.草食性动物不断进化9.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 )。
A.内因性演替B.快速演替C.次生演替D.外因性演替10.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B.天然气C.水能D.煤11.森林砍伐迹地从控制演替的主导因子看属于( )。
A.内因演替B.原生演替C.外因演替D.次生演替12.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最主要的气候因子是( )。
A.温度和降水B.光照和温度C.降水和风D.光照和风13.早生植物的特点是()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14.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天数15.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B.冬小麦C.水稻D.甜菜16. 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旱生植物通常()A.根系较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较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17.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
汾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群变化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1. 内容概览本研究旨在探讨汾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群变化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通过对汾河水库长期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浮游植物种群数量和种类在不同季节、水温、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下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规律。
这些变化规律对于预测水库水质变化、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首先对汾河水库的水质进行了全面调查,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电导率等指标。
我们选择了多种浮游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硅藻类、绿藻类、金藻类和蓝藻类等。
通过长期观测,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在不同的环境因子下具有不同的生长速率和分布特征。
我们还发现浮游植物种群数量受到光合作用速率、养分浓度和生物量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汾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群变化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数学模型对浮游植物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
通过对不同环境因子的优化设置,我们揭示了它们对浮游植物种群数量和种类的影响机制。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为水库水质调控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1 研究背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水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的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汾河水库作为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其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基础生物群落之一,对水质、水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影响。
它们的种群动态变化与水体中的多种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营养盐等。
对这些环境因子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浮游植物种群变化的机制,预测其变化趋势,并据此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汾河水库的浮游植物种群变化研究对于评估水库水质状况、预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预防水环境污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汾河水库浮游植物的种群变化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为水库的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汾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表3-1 区域地层简表各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1)全新统(Q4)全新统地层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及山前地带,是组成河流一级阶地的主要物质。
1)冲积层(Q4al)主要分布于汾河及其支流沿岸,组成河流一级阶地和河漫滩,沉积物具明显的二元结构,上部为粉土,下部为砂、碎石类土,厚2~30m。
(2)上更新统(Q3):上更新统地层在测区内极为发育,广泛覆盖在山坡谷地,是组成黄土地形的主要物质,主要有冲积和坡洪积两种成因类型,其特征分述如下:1)坡洪积层(Q3pl)分布于汾河两岸的山前斜平原。
岩性为浅黄色黄土状粉质粘土及粉土,富含钙质,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
局部夹有薄层砂砾石及砾石透镜体,厚度一般为3~20m。
2)冲积层(Q3al)主要分布于汾河两岸,形成河流的二级阶地。
岩性上部为灰黄色新黄土,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含钙质结核;中部为浅棕黄色粉质黏土、粉土与粉、细砂互层,夹碎石类土透镜体;底部为砂层及卵砾石层,该层最厚达85m。
3)风积层(Q3eol)4-1主要分布于吕梁山以西地区,组成黄土塬、梁、峁的顶面,岩性为新黄土,具大孔隙,垂直节理明显,厚度一般5~20m。
pl)洪积层:7-2(3)中更新统(Q2广泛分布于吕梁山东麓、西麓海拔1500m以下的山岭之上,组成黄土塬、梁、峁。
岩性为红黄及浅红棕色黄土状粉质黏土,夹有多层古土壤层,底部有冲积相砂,砂砾石层及粉土互层,一般为40~95m。
pl)洪积层:(4)下更新统(Q1广泛分布于吕梁山东麓、西麓海拔1500m以下的山岭之上,与组成黄土塬、梁、峁的中更新统老黄土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岩性为一套棕黄色黄土状粉质黏土,夹明显古土壤和钙质结核层,致密、坚硬,由石质黄土之称。
具放射状孔和植物遗留根孔,无节理。
古土壤为深棕红色黏土,一般发育4~8层,往往形成两组致密的古土壤条带,每组由2~5条组成,每条厚0.2~0.5m,间距0.5~1.0m,以3~5°的角度倾向原始沟谷。
汾河太原河段浮游植物多样性及微囊藻产异味物质成因王捷;冯佳;谢树莲;张建民;程革;连耀俊【摘要】2012年7月和10月,对汾河太原河段浮游植物多样性及微囊藻产异味物质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65属12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25属57种,其次为硅藻门,有26属40种,蓝藻门有9属20种,其它门种类相对较少,包括裸藻门2属5种,甲藻门2属2种,隐藻门1属2种;(2)2012年7月份的优势种为蓝藻门的微小平裂藻(Merismpedia tenuissima)、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绿藻门的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美丽网球藻(Dictyosphaerium pulchellum)和甲藻门的微小多甲藻(Peridinium pusillum),10月份的优势种为蓝藻门的微小平裂藻、阿氏浮丝藻(Planktothrix agardhii)、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ibia),硅藻门的尖针杆藻,绿藻门的四尾栅藻和隐藻门的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3) 2012年7月份和10月份迎泽桥段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分别为188.28×106个/L和58.66×106个/L,南内环桥段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分别为83.78× 106个/L和65.99×106个/L,表明水体为富营养型;(4) Margalef多样性指数(D)为2.04-2.6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49-1.00,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13-0.26,数据分析显示汾河太原河段水质为中度污染至重污染;(5)通过对分离纯化的微囊藻挥发性异味物质的检测,8株微囊藻中有6株可产生明显的异味.经过嗅味判断及与常见异味种类标准品的比对,确定这6株微囊藻产生的异味物质主要为β-环柠檬醛(β-cyclocitral).【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5(035)010【总页数】7页(P3357-3363)【关键词】汾河太原河段;浮游植物;多样性;微囊藻;异味物质;水质评价【作者】王捷;冯佳;谢树莲;张建民;程革;连耀俊【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原030006;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太原030002;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原030006;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太原030002;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原030006;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太原030002;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原030006;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太原030002;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原030006;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太原030002;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原030006;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太原030002【正文语种】中文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和溶解氧供应者,是水体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础,维持着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1- 2]。
汾河景区浮游植物调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学号:2012312032姓名:赵政指导老师:冯佳汾河景区浮游植物调查学生:赵政指导教师:冯佳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生物科学专业摘要:从相关资料可知2004 年的夏季( 7 月) 和秋季( 10 月) 对太原市汾河景区的浮游藻类进行了研究. 经鉴定, 有浮游藻类137种, 隶属于7 门,32 科, 70属. 秋季种数较多, 其中蓝藻门和绿藻门占优势, 分别为38 种和37 种;夏季种数相对较少, 绿藻门占优势, 为21 种. 两个季节中均以蓝藻的细胞密度最高, 达4. 1×108 个/ L, 绿藻其次, 达3. 8×107 个/ L,其它藻类植物的生物量相对较低,关键词:汾河景区;浮游藻类;种类;汾河景区是位于太原市中心的大型城市生态景观公园, 是具有中国北方园林风格和太原汾河地域文化的山水园, 全长6 km, 宽500 m, 占地300 hm2, 形成了1. 3×106 m2 水面和1. 3×106 m2 绿地, 是太原市目前最大、最集中的公共绿地游乐场所, 也是太原城区汾河段蓄水美化工程.本文通过对汾河景区藻类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的调查研究,从生态学的角度评价和分析该流域的生态环境特征,为更好的加强汾河源头流域保护和维护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1 研究材料与方法1.1 研究材料采样时间2012年秋季采样地点汾河景区,汾河河水1.2 研究方法生命科学学院显微互动实验室OLMPUS-CX21光学显微镜观察2 观察结果与分析2.1 空星藻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空星藻属(Coelastrum)隶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真集结亚目(Eucoenobianae),栅藻科(Scenedesmaceae)形态特征:植物体为真性定形群体,由4个、8个、16个、32个、64个、128个或更多细胞组成多孔、中空的球体到多角形体。
汾河二库施工进度控制
郭学斌;李铄;高福平
【期刊名称】《水利水电技术》
【年(卷),期】1999(030)006
【摘要】汾河二库工程主要有大坝工程、发电洞工程、水电站工程、防渗墙工程
及其他工程.山西省水利建设工程局(以下简称水工局)领导狠抓工程施工进度.为了
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投资不突破、质量创一流、工期提前完"的目标,省水工
局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提出的施工进度计划的大框架下,本着"日保旬、旬保月、月保季、季保年"的精神,对各个分项单位工程施工计划进行细化,保证年度或季度以及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总进度计划实施顺利完成,也为年度、季度内劳动力、机械设备、预制构件、各种加工订货、主要材料等的供应提供依据.
【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郭学斌;李铄;高福平
【作者单位】山西省水利厅,太原市,030002;山西省水利建设工程局,太原
市,030006;山西省水利建设工程局,太原市,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5
【相关文献】
1.汾河二库除险加固后的大坝渗流效果分析 [J],
2.汾河二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变化研究 [J], 胡长静
3.基于赋权法比较的改进云模型应用研究——以汾河二库为例 [J], 赵杰; 孙雪岚; 姚歌
4.基于数值模拟的汾河二库对晋祠泉岩
溶水系统渗漏补给作用研究 [J], 梁腾飞;成建梅;张乃俨;史文;开萨尔江·艾合买提5.汾河二库大坝及附属设施现状及维护方案探讨 [J], 李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西省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及功能群特征耿志远;赵乐乐;贾欣;胡雅菲;刘少贞;刘青;宋晶【期刊名称】《大连海洋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39)1【摘要】为探究山西省大同市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及其功能群特征,分别于2020年10月12日,以及2021年3月27日、6月21日和9月2日共4个季节采样,对浮游生物功能群特征包括种类组成、生物量、密度、时空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63属122种,生物量、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7.31~45.69 mg/L和6500.21~15 183.93 ind./L,浮游植物可划分为30个功能群,其中功能群N、J和W1为代表性功能群;共鉴定出主要浮游动物4个类群13属21种,生物量、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49~25.53 mg/L和2 128.90~17 699.72 ind./L,浮游动物可划分为9个功能群,其中RF、LCF为代表性功能群;秋、冬、春、夏4个季节的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分别为53.45、40.19、52.66和48.87;4个季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80~1.54和0.24~1.00,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17~0.32和0.08~0.32,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12.81~16.18和2.08~2.87,Simpson优势度指数(D)分别为0.40~0.77和0.10~0.54;Pearson、Mental相关分析及冗余分析显示,温度、溶解氧、磷、氮和叶绿素a等是影响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子。
研究表明,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功能群结构、生物量及密度在季节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册田水库水质处于重污染状态,建议放养以滤食浮游生物为主的鱼类。
【总页数】13页(P101-113)【作者】耿志远;赵乐乐;贾欣;胡雅菲;刘少贞;刘青;宋晶【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1【相关文献】1.南亚热带典型中小型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季节演替特征2.基于功能群对比分析黔中普定水库和桂家湖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3.桓仁水库和碧流河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环境特征的比较研究4.四川丘陵区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特征及驱动因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汾河临汾城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摘要:2010年7月、10月、12月和2011年3月分别对山西汾河临汾城区北芦村、南芦村、锣鼓桥、彩虹桥、污水处理厂前等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
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共41属131种(包括变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17属43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9属34种,蓝藻门(cyanophyta)8属26种,裸藻门(euglenophyta)3属22种,隐藻门(crypt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各2属2种和金藻门(chrysophyta) 1属2种。
对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变化分析表明,硅藻是常年存在的绝对优势种群,全年种类数变化幅度较大;各采样点绿藻的种类数总体小于硅藻,但不同季节和采样点的绿藻组成变化较大,因而全年发现的绿藻总数多于硅藻;蓝藻种类数整体比较少且变化幅度不大;裸藻的种类数较少,且从夏秋到次年春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各采样点多次出现的优势种有:隐头舟形藻(n.cryptocephala)、小球藻(c.vulgris)和小球衣藻(c.microsphaera)。
对各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分析表明,主要藻类全年变化趋为夏秋季绿藻-硅藻-蓝藻,冬春季硅藻-绿藻-蓝藻。
浮游植物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评价水质结果类似,除个别样品外,主要为重污染水质。
关键词:汾河临汾城区;浮游植物;群落构成;水质评价中图分类号:s963.2+3 文献标识码:a汾河是山西境内最大的河流,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
汾河流经的地级市只有太原市和临汾市,临汾位于汾河的下游区域。
临汾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煤焦铁产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以上,导致临汾曾经被报道为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汾河临汾段受到一些沿河企业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影响,受到严重污染,出现河床变窄,甚至断流现象。
近年来临汾市先后推出蓝天碧水工程等一系列强硬措施改善环境,到2008年该市市区空气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首次达到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全市17个县(市、区)达到或好于二级的天数全部超过300天。
加上河道治理工程、湿地保护生态工程等,如今的汾河临汾城区已是一川绿水、两岸锦绣的美好画卷。
本文通过对汾河临汾城区浮游植物的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的浮游植物资源状况,并由此进行水质评,为今后汾河水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1.1研究区域概况临汾位于汾河下游区域,是汾河在山西境内跨越最长的地级市。
汾河临汾城区的主河道平均宽度100m左右,深度2.5m左右,位于上游的河道较为原始,周边形成独特的小型湿地,而中游和下游的河道已砌成水泥和石块斜坡。
汾河临汾段年平均气温维持在8.9~12.1℃,年降水量保持在453.9~688.4mm,此段气候特点是气温年差较大,降水季节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刘瑞芳,2007)。
1.2样点选择沿汾河在临汾城区流经的重要环境处共设置5个极具特征性的采样点。
北芦村(s1)位于汾河临汾城区最北端,属于上游主干水,水流较为湍急,河堤两岸有较多水草,周边大多是农田和村落,也有少许工业厂房,能够代表汾河临汾城区上游水质的基本情况;南芦村(s2)位于汾河临汾城区中上游,有较多支流,水流较缓,水位较浅,周边常有水草丛生和鸟类栖息,属河流湿地;锣鼓桥(s3)位于汾河临汾城区中游,水流较缓,从此处汾河进入临汾人口密集区,河道临水面上已砌成水泥和石块斜坡;(4)彩虹桥(s4)位于汾河临汾城区中下游,水流速度很慢,水位较低,在河道内生长有水草,水体较为浑浊,属于城市居民区;污水处理厂前段(s5)位于汾河临汾城区下游,水流速度很慢,从此处汾河流出临汾人口密集区,此段周围没有植被,其余大致情况和彩虹桥相似。
1.3调查方法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垂直放入水中,使网身与水面平行,以∞形在水中做匀速来回拖动,采集水样用甲醛溶液固定。
浮游植物定量分析样品用1l采水器下采集1l水样,立即加入鲁哥氏液固定。
浮游植物种类分析鉴定主要参照《淡水微型生物图谱》(周凤霞等,2005)和《中国淡水藻类》(胡鸿钧等,2006)。
用浮游生物计数框在显微镜下进行浮游植物的计数。
计算公式为:(个),式中n为1l水样中所含浮游植物总数;a为计数框内的浮游植物总数;v0为浓缩后的样品体积;v为采样体积。
浮游植物优势度(y)根据各优势藻种出现频率及个体数量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y=(ni/n)fi,式中y为优势度,ni为样品中某藻类数量,n为样品中总藻数量,fi为样品中某藻类出现频率。
当物种优势度y≥0.02时,该种即为优势种(陈立婧等,2008)。
1.4 浮游植物多样性评价方法由于目前分析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多且各有侧重,本文采用被广泛用于水质评价的马加利夫指数(margalef)和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对各采样点水样进行分析。
马加利夫指数 (孙军等,2004)(margalef)的计算公式为:d= 式中s为样品中生物的种类数,n为样品中生物的总个体数。
按照相关文献评价标准,d>3,表明水体轻或清洁;d=1~3,表明水体中污染;d=0~1,表明水体为重污染。
香农-威纳指数(韩雪等,2009)(shannon-weiner index)的计算公式为:式中n为样品中的总个体数,ni为i种的个体数。
h=0~1,表明水体严重污染;h=1~2,表明水体中等污染;h=2~3,表明水体轻度污染;h>3,表明水体微污染。
2 结果与分析2.1山西汾河临汾城区浮游植物种属组成根据2010年7月、2010年10月、2010年12月、2011年3月对山西汾河临汾城区浮游植物的定性分析,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共41属131种(包括变种),其中绿藻门17属43种,占总浮游植物种类的32.8%;硅藻门9属34种,占总浮游植物种类的26.0%;蓝藻门8属26种,占总浮游植物种类的19.8%;裸藻门3属22种,占总浮游植物种类的16.8%;隐藻门、黄藻门各2属2种和金藻门1属2种,各占总浮游植物种类的1.53%。
山西汾河临汾城区浮游植物种属组成见表1。
2.2 汾河临汾城区各采样点主要浮游植物种类季节变化汾河临汾城区各采样点主要藻类的种类变化见图1。
从图1可看出,硅藻常年存在,在各采样点中占绝对优势,但全年种类数变化幅度较大,总体上呈现出从夏季到次年春季逐渐减少的特征。
绿藻的种类数次之,在s1、s2和s3也出现总体下降趋势,而在s4和s5表现出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大。
蓝藻种类整体比较少,除了s1全年在5~10种之间变化,其余各采样点主要含有5种以下。
只有裸藻种类数从夏到次年春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2.3 汾河临汾城区各采样点主要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见表2和表3。
从表2可以看出,汾河临汾段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范围在62.5×104-5800.0×104个/l,最小值只有62.5×104个/l,出现在12月份的s2样点,最大值5800.0×104个/l出现在2011年3月的最后一个采样点。
在采样点s1、s2和s3,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从夏季到冬季呈下降趋势,但到次年春天又明显回升。
7月份各样点藻类密度较大,是由于水温较高,非常有利于藻类的生长。
10月份温度有所下降,导致各采样点浮游植物数量明显下降,但到12月份时,温度虽然继续下降,但河床中流水量明显减少,水流缓慢,环境有利于浮洲藻类的生长,因而藻类的细胞密度又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
到次年春时,阳光充足,水流缓慢,又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因而藻类细胞密度大幅度上升。
朱伟等2008年也研究得出,在春季水温降低的情况下,较长时间的光照有利于硅藻的生长。
另在采样点s4 和s5的冬季样品中,细胞密度明显增加,由于在取样时注意到s4上游不远处有排污口出现,推测有可能在结冰前有污水排入,导致营养化程度增加,硅藻门中的隐头舟形藻近似疯长,单独藻种细胞密度达到59.375和68.125个/l。
采样点s5在2011年3月突然出现非常大量的双头舟形藻和短小舟形藻,其单藻种细胞密度分别达187.5和277.5个/l,使浮游植物细胞密度骤然变大。
对主要藻类细胞密度分析发现,夏秋季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是绿藻,其次是硅藻和蓝藻;而冬春季则是硅藻占到绝对优势,其是绿藻和蓝藻。
2.4汾河临汾城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中优势种分析各采样点出现的浮游植物优势种及其优势度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硅藻门中舟形藻属的隐头舟形藻是绝对优势种,几乎在每个采样点每次取样中都作为优势种出现,优势度范围0.043~0.859。
其次出现频率最多的优势种是绿藻门小球藻属中的小球藻,接下来是绿藻门衣藻属的小球衣藻,还出现过的优势种有素隐藻,四尾栅藻,狭形纤维藻,卵形衣藻,单球卵囊藻,椭圆小球藻,针形纤维藻,螺旋鱼腥藻,二角盘星藻纤维变种和短小舟形藻。
2.5汾河临汾城区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是反映水体中各种浮游植物种类数最直观的指标,如果水体中藻类丰富,那么margalef值会相应变大,反之则变小。
山西汾河临汾城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margalef指数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山西汾河临汾城区各采样点大体上2010年7月份margalef指数要比其他3个月份的高,其中北芦村最高为1.02,属于中污染范围,其余各样品均为重污染。
总体上各采样点从夏至秋冬有下降的趋势,至次年春天又有所回升。
shannon-weiner指数反映水体中所含藻类种数的数量分配情况,一般水体群落物种的多样性指数越大,反映水质越好。
shannon-weiner指数变小表示水体受到污染后,出现某些藻类繁殖迅速使个体数达到高密度的情况。
山西汾河临汾城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且均小于1,表明汾河临汾城区水体为严重污染,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评价结果类似。
3讨论浮游植物是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水体环境条件的适应结果和水质好坏的直接反映。
本研究对山西汾河临汾城区浮游植物调查发现,浮游植物主要由绿藻、硅藻、蓝藻和裸藻组成。
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上看,硅藻是常年存在的绝对优势种群,全年种类数变化幅度较大;各样品绿藻的种类数大体小于硅藻,但不同季节和采样点的绿藻组成变化较大,因而全年发现的绿藻总数多于硅藻;蓝藻门种类数整体比较少且变化幅度不大;裸藻门浮游植物的种类数较少,且从夏到次年春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与澳门湿地南湾湖中冬季裸藻变化趋势类似(李秋华等,2009)。
从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看,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从夏季到冬季呈下降趋势,但到次年春天又明显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