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闻事业简史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章:德国新闻史德国历史掠影一、德国简史日耳曼人(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
德意志(Deutsch)一词来源于古德语“diot”一词,意为“人民” 最早史见于公元8世纪,开始仅指在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属于日尔曼语族的方言。
德意志这个词的含义由语言扩展到说此语言的人,最后才用以称呼它们居住的地区——德意志国(Deutschland)。
只有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Deutschland这个词才包含了同一的国土和国家政权的含义,因此,准确地说,只有这之后的历史才可以称为“德国史”,之前的历史只是德意志地区和德意志各民族的历史。
德意志立国时期(920或919――962 ):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加冕查理为查理曼大帝,(“罗马人的皇帝”),独立的西罗马帝国诞生。
历史经过几百年后,又有了“西罗马”帝国。
843年查理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帝国三分。
大帝的第三个孙子路易,他统治的日耳曼加洛林王朝是德国的雏形。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919-1024),正式创立德意志国家。
萨克森王国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
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就此开始。
人们习惯上以公元911年作为东法兰克帝国向德意志帝国转变的开始,在这一年,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国王,他算是第一位德意志国王。
加洛林王朝(843-911),嗣后皇帝由选举产生。
神圣罗马帝国时期(962-1806):后期普鲁士帝国崛起962年,萨克森王朝的国王奥托一世,被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1075(1087)年教皇格雷戈利七世与亨利四世的斗争30年战争以后,在德意志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共由1789个独立政权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废除法兰克尼亚王朝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1254)空位时期(1254-1273)卢森堡王朝七选侯选侯制(1257-1356――1648):初三教会四世俗哈布斯堡王朝(15世纪初)(霍亨索伦王朝1417-1918):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正式形成1356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确认皇帝须由波希米亚(捷克)国王、普法尔茨伯爵、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边地侯、美因茨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和科隆大主教等“七大选帝侯”选举产生,这使得“神圣罗马帝国”中央皇权名存实亡,帝国开始走向封建割据,当时在这片土地上分割出了几百个小国或政治集团。
德国新闻史笔记一、简单的德国史公元843-919年,路易之后的加洛林王朝919-1024年,萨克森王朝962年起获得“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号此后这个国号下德国经历三四个王朝的更迭,并不是一个实在的“国家”。
最后退位的皇帝来自哈布斯堡王朝。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只是名义上的“国家”,由3000多个邦国组成(16世纪骑士起义失败后减少到300多个,拿破仑占领后减少到30多个),没有统一的军队、没有预算,皇帝由7个选帝侯国选举产生。
因而“德国”实际上是个极为松散的以语言和邦国间政治依附为纽带的“国家”。
1806-1871年,德意志联邦(一种松散的“国家”政体,只有象征政体的联邦议会,后期实际上被普鲁士王国掌握)联邦的主要两个邦国:1701-1871年,普鲁士王国1254-1918年,奥匈帝国,1866年退出德联邦1871-1918年,德意志帝国1919-1933年,德意志魏玛共和国1933-1945年,法西斯德国(所谓“第三帝国”)1946-199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1990年-今,统一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二、德国新闻史的特点1,落后的政治体制、分散而发达的地方新闻传播。
现在德国的新闻业仍然呈现分散的特点。
2,普鲁士新闻政策的特点:专制政体与形式上的新闻自由相结合,造成畸形的新闻业发展:从1840年起,在经济上逐步放宽新闻出版的限制,非政治类新闻传播基本不加限制,但是对政治异见的报刊和报人迫害不断。
3,魏玛共和国时期开始真正自由的政党报刊时期,政党报刊蓬勃发展之时,突然被赤裸裸的法西斯专制替代。
4,1945年以后,德国的新闻业几乎完全被摧毁。
西德在战争的废墟上,依照西方民主体制重建新闻业。
东德则按照苏联模式重建新闻业。
1990年德国统一后,东德依西德模式重组新闻业。
三、简单的德国新闻史1,可提及的历史上的传媒1457年,世界上第一张印刷新闻纸1615年,世界上第一张“真正的”报纸1650年,世界上第一张日报以下是勉强可以提及的历史上有影响的报纸:1704年,普鲁士的民营报纸《福斯报》创刊1740年,普鲁士的民营报纸《施本纳报》创刊德意志联邦时期,最大的报纸《总汇报》(1798创办,巴伐利亚)《莱茵报》(1842-1843年)德国第一家民主主义报纸,马克思是后期的主编。
第四节德国新闻传播史一、早期现代报刊1)1615年,艾莫尔创办《法兰克福新闻》(Frankfurter Jouranl,周报),被视为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的报纸”2)1650年书商里兹在莱比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日报《新到新闻》,是世界新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3)1682年,奥·门克在莱比锡创办了德国第一家科学杂志《学术纪事》二、德国实现新闻出版自由漫长而曲折的历程1、神圣罗马帝国时期:除了教会的审查制度之外,从1524年起,德国各邦国政权陆续建立书报检查制度。
2、1815—1918年,霍亨索伦王王朝被迫缓慢地放宽新闻出版政策3、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新闻出版自由政策1)1919年在魏玛城通过宪法,规定:每个德国人在一般法律的范围内,都有权通过言论、印刷品、图画以及其他方式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2)共和国时期新闻出版自由基本得到了保障,德国的新闻传播业获得了一个短暂的全面发展的机会。
4、1933-1945年,法西斯主义的专制主义新闻政策5、1949年,联邦德国最终确立新闻出版自由体制1949年5月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限制公民订阅外国报刊的权利、禁止收听电台和其他广播、制定违禁文学作品的官方名单以及政府根据政治观点分配新闻纸限额、停止提供新闻来加以控制等等,都是宪法所不允许的。
三、从神圣罗马帝国到第三帝国,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1、神圣罗马帝国后期,新闻传播业缓慢发展1)1704年,一位姓福斯的出版商创办了他的的小报,1772年改为日报,即《福斯报》,出版到1934年2)一位姓施本纳的出版商传播《施本纳报》,出版至1874年。
3)民营小报中,有德国姓科塔的出版家族于1798年创办的《总汇报》2、1815-1871年间的新闻传播业1)1842-143年在科隆出版的《莱茵政治、工业和商业日报》,简称《莱茵报》(政治性报纸),恩格斯称它是“德国现代期刊的先声”,马克思参与了该报的创办并是该报后期实际上的主编,但出版不久便被当局查封。
外国新闻史德国新闻史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借鉴德国新闻史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借鉴德国是欧洲大陆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在新闻领域,德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从德国新闻史的角度出发,探讨德国新闻史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借鉴。
一、德国新闻史概述德国新闻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德国各地的报纸开始出现。
18世纪末,德国的报纸数量增加了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弗兰克福汇报》和《柏林日报》。
19世纪初,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德国的报纸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时期的代表性报纸有《汉堡通讯》和《科隆新闻报》等。
20世纪初,德国的新闻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政府开始控制媒体,限制新闻自由。
1920年代,德国的新闻业逐渐恢复了自由,但是在1933年纳粹上台后,德国的新闻业再次受到了政府的控制。
二战结束后,德国的新闻业开始逐渐恢复自由,成为了一个独立、自由的行业。
二、德国新闻史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借鉴1. 新闻自由的重要性德国新闻史告诉我们,新闻自由是一个民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德国的历史上,新闻自由曾经多次被政府限制和控制,但是最终还是得以恢复。
这说明,新闻自由是一个必须争取和捍卫的权利。
在中国,新闻自由的现状仍然不够理想,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实现。
2. 媒体的独立性德国新闻史中,媒体的独立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德国,媒体的独立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这种独立性使得媒体能够真正地履行其监督和报道的职责。
在中国,媒体的独立性仍然需要加强,以确保媒体能够真正地履行其社会责任。
3. 媒体的专业化德国新闻史中,媒体的专业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德国,媒体的专业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这种专业化使得媒体能够真正地履行其报道和分析的职责。
在中国,媒体的专业化也需要加强,以确保媒体能够真正地履行其社会责任。
4. 新闻教育的重要性德国新闻史中,新闻教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德国新闻事业简史
--德国文化概论结课小论文
摘要
德国是欧洲大国,它的许多产品比如电子设备、汽车、工业设计等都领先于世界水平,这得益于德国人的严谨和细致。
但是在新闻事业方面,德国却一直落后于英法等国,这是由于历史上的很多原因导致的。
德国是欧洲活字印刷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定期刊物的国家,但是由于国家长期的分裂、战争和黑暗统治,德国一直到16世纪末都处于落后的地位。
关键词:德国报业通讯社
一、封建时期
(一)定期刊物出现
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刊物是德国的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
虽然每周定期发行,但是每次只有一条新闻。
后来相继出现了《法兰克福报》、《新到新闻》等,这些都是世界领先的报刊形式。
1670年至1790年,德语地区先后出现了3494中期刊,已经超过了同时期世界上其他地区期刊出版的总和。
(二)封建势力压制
虽然德国办报理念超前,但是当时的德意志封建割据、邦国林立,政治上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
即便政治混乱,但是统治者依然压制报刊印刷,禁锢人民的思想和言论。
1608年,神圣罗马帝国规定:报纸出版前必须由教会或者地方检察官检查。
18世纪,普鲁士国王为了维护自己的集权统治,只允许官方报纸《柏林特权报》发行,内容也基本是通告法令,其他报刊不允许出版。
1728年,政策有所放松,但是也只是各地方政府创办官报刊载商业新闻和广告。
当时德意志的另一个邦国奥地利也只有一份官报,其他报刊是禁止印刷的。
这一办法在德国延续了上百年,民办刊物无处容身,报业发展缓慢。
二、资本主义时期
(一)资产积极革命时期
1.资产阶级报刊
1789年,德国出现了一份有影响的商业性报刊《总汇报》,但是一直受到政治打压,1810年终于在奥格斯堡立足。
该报自创刊之日起就冲破帝国禁令,大量报道法国大革命消息,显示出自由的精神和民主倾向。
随后拿破仑一路攻陷至德国境内,出现了大批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报刊,如《知识界晨报》《莱茵信使》等。
好景不长,1814年拿破仑溃败,5年后德意志联邦议会制定书包检查令,规定只有《普鲁士国家通报》作为政府机关发言,其余报纸不得评论君王和议会,马克思称其为“精神上的大斋期”。
1848年3月,德国爆发资产阶级,各地纷纷办报。
但一年不到革命失败,民主报刊随之消失,封建势力开始了更为严厉的新闻管制,一切以官方为标准。
直至19世纪上半叶,德国仍然没有一份大报出现。
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宰相,德国进入了28年的“铁血”统治时期。
8
年后德意志结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除奥地利)。
这一时期,国家统一、封建主义慢慢消除,加之后来的工业革命,传播技术日益发展,德国的报业逐渐繁荣。
《总汇报》、《科伦日报》等继续发展,廉价报纸《柏林日报》也应运而生。
1890年俾斯麦下台,“反社会党人法”被废除,德国报刊终于迎来完全自由的环境,商业化的大众报纸也迅速崛起。
2.无产阶级报刊
资本主义日益发展,工人队伍也不断壮大。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后,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革命风暴也正在爆发。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创办了第一份无产阶级日报《新莱茵报》。
《新莱茵报》不断宣传共产主义革命纲领和路线:对内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统一的德国;对外推行反沙皇俄国的战争。
《新莱茵报》的宣传极具特色,将理论与策略结合起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且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
(二) 20世纪的德国报业
1.两次大战期间的报业
19世纪末,现代大众报纸兴起,商业化报纸迅速发展,报业垄断组织逐渐出现。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报业的宣传战也配合的相当好。
政府在战争时期严格控制报刊内容,一战时期由直接隶属德军司令部的“作战新闻局”负责检查;二战时期纳粹统治下的报业更是造谣生事,煽动战争狂热。
纳粹媒介这种狂热的鼓噪和欺骗性宣传对德国民众有很强的蛊惑力,这种蛊惑人心的、煽动性的、欺骗性的宣传被后人视为一种典型的宣传模式,即“纳粹式宣传”。
2.二战后的报业
二战后德国分裂。
联邦德国报业迅速发展,并出现集中、垄断化趋势。
经过多年的竞争与兼并,至80年代,联邦德国形成10个大的报业集团。
民主德国的新闻业则是社会主义发展路线,建立党政机关报,各类专业性报刊杂志。
至80年代,民主德国出版日报39种,总发行量八百多万份。
1990年德国统一,新闻业重组改制,民主德国报业、报社全部转化为私有资产。
1995年出版的报纸总计有444种,总发行量约3240万份。
三、通讯社时代
1.沃尔夫通讯社
沃尔夫通讯社是德国通讯社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和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
沃尔夫通讯社业务发展极为顺利,与路透社、哈瓦斯社、美联社签订三社四边协定,组成联环同盟。
沃尔夫通讯社与普鲁士政府关系密切,后置于俾斯麦政府控制下,改组为股份公司。
后来一战爆发,沃尔夫通讯社与欧洲其他地区失去联系,被迫终止国外业务。
一战后失去国外市场,二战时希特勒将其改组,沃尔夫通讯社就此消失。
2.其他通讯社
德新社是联邦德国最大的通讯社,由英美法三国新闻社组成。
德新社成立后,联邦德国很快出现了大量地方性和专业性的新闻社,如德意志电讯社、联合经济通讯社、基督教新闻社等。
德意志通讯社是民主德国唯一的国家通讯社,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中比较权威的新闻发布机关。
两德统一后,德通社改为独立股份公司,影响力骤减。
四、德国新闻业不发达的个人观点
德国虽然在历史上有过闪光点,但是纵观全局,没有任何一家报社是连续发展一而惯之的。
大型报社都需要基础和读者,德国报纸繁多,但是没有一家能够拥有自己的历史血统,或者是独特的风格。
每个历史时期出现大量报刊,但是发展空间不足,政府打压激烈,报业链很容易断裂。
在英美法等国大力发展新闻业的时候,德国政局不稳,报业难以发展。
资本主义时期又遇到世界大战,风生水起的沃尔夫通讯社又被孤立于世界之外,发言权也服从于政党。
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德国新闻业无法像其他产业一样达到世界领先水准,在新闻业上出现了大国的短板。
参考文献:
1.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 程曼丽《传播学教程》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 尼尔波兹曼(美)《娱乐至死》 [M]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4.阿道司·赫胥黎(英)《美丽新世界》[M]王波译重庆出版社2005年6月版
5.马歇尔·麦克卢汉(加)《理解媒介》[M] 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 2000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