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 格式:ppt
- 大小:5.86 MB
- 文档页数:39
第八单元第二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1-1-5 概述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主要区域文明及影响范围,认识其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2-1-3 列举表明文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进代的标志。
2-1-4比较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一理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
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教材编写的特点本课只讲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为止,内容较简明,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第八单元第一课的农业的发展为本课《早期文明区域》奠定了基础。
而整第八单元又是为八年级的历史部份的学习起了启下的作用,同样是文明表现的《汉谟拉比法典》、金字塔、青铜器等都是八年级才学习。
教材编写的意图是分析自然环境对社会生活、人文环境的影响。
其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原因起作用。
2.教材结构体系:(最好有一张结构体系图或表)从空间看,本课旨在表明,文明自诞生之日起,从时间看,本课只讲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为止。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一定要体现能力目标,尤其要关注学习方法)1.能利用地图和图表,知道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的地理位置,分析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能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文字的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2.掌握从地图、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得出结论的技能。
3.知道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代表性的文明成就,如象形文字、古城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探究、解释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2.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学会列表归纳、对比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会尊重文明多样性,欣赏不同民族和区域的人文特色。
2.逐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3、提高学生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对待自然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早期文明发祥地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8.2.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利用地图和图表,知道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的地理位置,分析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能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文字的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2、掌握从地图、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得出结论的技能。
3、知道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代表性的文明成就,如象形文字、古城等。
【学习重难点】重点:早期文明发祥地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难点:如何理解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的具体表现。
【课前自学与课内交流】一、课前预习1、请在下图横线上填写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名称。
2、原始农业出现后,人们过上定居生活,就有了,后来逐渐发展成人类早期的城市。
3、生活在两河流域的,他们最初发明的图画文字,后来逐渐演变为文字。
4、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在距今年前后,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
古埃及人的文字,最初是刻在上的,后来才用芦苇书写在纸草上,形成了文书。
5、距今4500年前,印度河流域的人们已经学会筑堤、灌溉,最早在世界上种植;并出现了早期城市国家,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城。
6、大约4000年前,位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朝的建立,奏响了中华文明的序曲。
二、课堂互学1、指出各大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区域内的文明遗址名称?2、这些文明区域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阅读教材,列表归纳:三、随堂巩固1.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在地理范围上,两河流域大致在今天的境内( )A.伊朗B.伊拉克 C.沙特阿拉伯 D.巴勒斯坦2.在世界范围内,国家的出现与不同风格的城市建筑的产生相伴相随。
两河流域早期城市的代表是( )A摩亨佐·达罗B.乌鲁克 C.孟菲斯 D.二里头3.两河流域农夫的收成远远超过了他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由此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诸多的新生事物。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早期文明产生的区域、原因以及文明的具体表现,本节的内容也讲到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旨在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影响。
主要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承接上一课农业的发展,为八年级的历史部分起到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针对的七年级学生。
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学生对地理部分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可能比较好,能够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条理的分析。
但是对于历史部分的知识,因为是刚刚接触,所以在认识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欠缺的部分。
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会史论结合,不断提高从地图和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的地理位置,分析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了解文字的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探究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通过比较三大流域,学会列表归纳、对比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起源中的作用,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早期文明发祥地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难点:理解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学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梳理法五、教学过程导入:视频《四大文明古国》【师】你知道视频中出现的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四个吗?【生】……(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师】你知道这四大文明古国在哪里吗?【展示】【生】……(古代巴比伦—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古代印度—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师】观察图8-17,说说这四大流域在地里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点?【生】……(主要分布在20°N—40°N的大河流域)【师】接下来,我们将对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这三大流域的基本情况和文明发展做进一步的认识。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人类早期文明区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②知道上述文明区域文明诞生的大致时间。
③描述上述早期文明区域人们的生活④结合上述早期文明区域的文明成就,列举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的分析和活动讨论环节的设置,使学生掌握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文明成就,并能理解文明成就出现的必然性。
收集有关早期人类文明区域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世界最早人类发祥地的共同点,理解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起源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发挥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人类早期文明成果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它改变了早期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起源的直接影响。
[教学重点]掌握大河流域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和文明发展概况,把握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教学难点]理解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起源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猜一猜师:下面四幅图片分别描绘的是什么?它们见证了哪些古国的辉煌?(1)空中花园(2)金字塔(3)长城(4)泰姬陵过渡:据考古学家证实人类早期文明就是孕育在这些国家的所在的地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来揭开人类文明的奥秘。
环节一:【鸟瞰大河流域】展示图8-17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分布图。
师:找一找早期的人类文明区域具体位置。
这些区域都有什么分布?生答:河流。
过渡:由此可见,在亚洲和非洲的大河流域,各自形成了早期文明的区域。
下面我们就走进人类早期发祥地,探寻文明发祥地的奥秘。
环节二:【走进大河流域】第一站:美索不达米亚师: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也称为两河流域。
提问:观察地图,看看这两河是哪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该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灌溉农业发达) (1)展示现代西亚地图问:仔细观察地图,找找两河流域大致在今天的什么地区?(伊拉克)思考:随着定居生活的拓展,西亚形成了农业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