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19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早期文明产生的区域、原因以及文明的具体表现,本节的内容也讲到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旨在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影响。
主要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承接上一课农业的发展,为八年级的历史部分起到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针对的七年级学生。
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学生对地理部分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可能比较好,能够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条理的分析。
但是对于历史部分的知识,因为是刚刚接触,所以在认识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欠缺的部分。
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会史论结合,不断提高从地图和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的地理位置,分析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了解文字的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探究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通过比较三大流域,学会列表归纳、对比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起源中的作用,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早期文明发祥地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难点:理解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学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梳理法五、教学过程导入:视频《四大文明古国》【师】你知道视频中出现的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四个吗?【生】……(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师】你知道这四大文明古国在哪里吗?【展示】【生】……(古代巴比伦—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古代印度—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师】观察图8-17,说说这四大流域在地里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点?【生】……(主要分布在20°N—40°N的大河流域)【师】接下来,我们将对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这三大流域的基本情况和文明发展做进一步的认识。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人类早期文明区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②知道上述文明区域文明诞生的大致时间。
③描述上述早期文明区域人们的生活④结合上述早期文明区域的文明成就,列举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的分析和活动讨论环节的设置,使学生掌握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文明成就,并能理解文明成就出现的必然性。
收集有关早期人类文明区域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世界最早人类发祥地的共同点,理解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起源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发挥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人类早期文明成果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它改变了早期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起源的直接影响。
[教学重点]掌握大河流域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和文明发展概况,把握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教学难点]理解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起源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猜一猜师:下面四幅图片分别描绘的是什么?它们见证了哪些古国的辉煌?(1)空中花园(2)金字塔(3)长城(4)泰姬陵过渡:据考古学家证实人类早期文明就是孕育在这些国家的所在的地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来揭开人类文明的奥秘。
环节一:【鸟瞰大河流域】展示图8-17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分布图。
师:找一找早期的人类文明区域具体位置。
这些区域都有什么分布?生答:河流。
过渡:由此可见,在亚洲和非洲的大河流域,各自形成了早期文明的区域。
下面我们就走进人类早期发祥地,探寻文明发祥地的奥秘。
环节二:【走进大河流域】第一站:美索不达米亚师: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也称为两河流域。
提问:观察地图,看看这两河是哪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该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灌溉农业发达) (1)展示现代西亚地图问:仔细观察地图,找找两河流域大致在今天的什么地区?(伊拉克)思考:随着定居生活的拓展,西亚形成了农业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