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好饿的小蛇
- 格式:docx
- 大小:15.58 KB
- 文档页数:3
中班绘本阅读《好饿的小蛇》【优秀9篇】小班语言:好饿的小蛇篇一活动目标:1、感受小蛇吃东西的有趣情节,学说故事中的短句。
2、知道吃东西的正确方法:不能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
活动准备:《好饿的小蛇》课件、图片若干、袜子人手一只、小蛇游音乐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好饿的小蛇》。
出示小蛇图片引出故事《好饿的小蛇》二、借助图片讲述故事,学说短句:小蛇吃了变成蛇。
1、小蛇吃苹果: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什么?(出示苹果图片)什么样的苹果?好饿的小蛇看到苹果会怎样呢?教师夸张的讲述小蛇吃苹果: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出示吃下苹果小蛇图片)苹果哪儿去了呢?小蛇的肚子变成什么样了?幼儿学说:小蛇吃了苹果变成苹果蛇2、小蛇吃香蕉(方法同上)3、小蛇吃葡萄:出示吃了葡萄的小蛇:这是一条什么蛇?它有可能吃了啥?出示葡萄图片:教师与幼儿共同验证(看看葡萄的形状、颜色,说说葡萄的味道)小蛇是怎样吃葡萄的?小蛇张开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香蕉吃到了肚子里,小蛇吃了葡萄变成葡萄蛇。
4、小蛇吃菠萝(方法同吃葡萄)5、引导幼儿看着图片完整说一说。
三、扮演小蛇玩一玩、演一演,在游戏中练习说短句:小蛇吃了变成蛇。
1、教师演示用袜子套在手上变成蛇妈妈。
2、引导幼儿徒手练习一次:找到洞洞——钻一钻——扭一扭。
3、幼儿每人一只袜子变成小蛇。
4、随音乐游戏,在游戏中练习说短句:小蛇吃了变成蛇。
四、欣赏故事结尾,感受作品的幽默与诙谐。
播放ppt1:过了一天,小蛇来到了树林,它发现了一棵苹果树,猜猜它会干嘛?播放ppt2:小蛇一口吞下了苹果树。
五、引导孩子学习吃东西的正确方法。
1、小朋友想一下为什么小蛇的肚子会变成它吃的东西的形状?小蛇它是怎样吃东西的呢?2、教师归纳幼儿讲述内容,进行小结:我们小朋友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千万不能学习小蛇,啊呜一口吞下去,小肚皮要撑坏的。
中班绘本阅读《好饿的小蛇》篇二这次的活动,要求是以跟进的方式对绘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好饿的小蛇故事内容
从前有一只小蛇,它非常饿。
它一直在草丛中寻找食物,但是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
最后,它终于找到了一只小青蛙,但是小青蛙太滑了,小蛇无法抓住它。
小蛇开始感到非常沮丧,它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填饱肚子。
它继续在草丛中游荡,寻找食物。
突然,它看到了一个小老鼠。
小蛇非常高兴,因为老鼠看起来很容易抓。
它蜿蜒着身子,悄悄地向老鼠靠近。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老鼠突然跑了起来,小蛇没有抓住它。
小蛇又一次感到非常失落。
就在这个时候,一只好心的猫咪走了过来。
猫咪看到小蛇饿得发抖,便问它需要什么帮助。
小蛇告诉猫咪它已经找了很久都没找到食物。
猫咪说:“不要担心,我会帮你找到食物的。
”猫咪带小蛇去了它的家,给小蛇准备了一份美味的鱼。
小蛇吃完鱼之后,感谢猫咪的帮助。
从那以后,小蛇和猫咪成了好朋友。
每当小蛇饿了的时候,猫咪都会给它准备好食物。
小蛇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 1 -。
绘本《好饿的小蛇》推荐理由绘本简介第一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啊呜”真好吃;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啊呜”真好吃……;第六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呢?格子酱讲绘本推荐理由《好饿的小蛇》是日本绘本界最著名的绘本大师宫西达也的作品。
宫西达也(粉丝也称他为“恭喜大爷“)的作品乍一看画风有点丑,但是非常的温馨,幽默,很受小朋友的喜欢。
作者“宫西达”把他的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巧妙地将各种水果,颜色、形状等几种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而结尾更是出人意料,一个贪吃的小蛇是那么的有雄心壮志,能吞下它看到任何食物,甚至是一棵苹果树,也毫无畏惧地张大嘴吃下它。
这本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让我们快乐地无拘无束地徜徉其中,不断重复的儿歌语言,朗朗上口,让人不得不爱,象声词“啊呜、咕嘟”逗得人哈哈大笑。
很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
一提起蛇,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怕怕的?但是这本书作者用平实而朗朗上口的语言、简洁却妙趣横生的画面,描绘出了一只可爱又贪吃的小蛇的形象。
其中让人捧腹的情节非常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小朋友可以更多的理解其中的深意,还可以模仿简单的画风。
每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不少的乐趣。
这本书通过一条好饿的小蛇寻找食物的过程,让小朋友认识到苹果、香蕉、菠萝、饭团等物品,同时通过小蛇把这些物品吞到肚子里的形象,让小朋友认识到这些物品的形状和质感:圆圆的、黄色的、三角形的、带刺的··· 同时通过重复性的情景和夸张的语气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关于作者宫西达也,1956年12月23日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系。
从事人偶剧的舞台美术、平面设计工作后,开始创作绘本。
其温馨的故事和有力度的画风受到孩子和大人的广泛欢迎,是目前最活跃的日本绘本作家之一。
他的绘本作品包括《我是霸王龙》《你真牛》《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好想要一个娃娃》《三只饿狼想吃鸡》《逃学的老鼠》等,曾荣获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绘本奖、读书推进运动协会奖、日本渊绘本奖等多个大奖。
小班绘本《好饿的小蛇》(5篇)好饿的小蛇篇一设计意图:故事《好饿的小蛇》内容简单,画面形象生动有趣。
故事中的拟声词的出现,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小蛇贪吃的模样吸引着孩子,适合小班孩子的模仿与表演。
因此我设计了《好饿的小蛇》这一课题。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提炼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以主人公的形式,讲述自己见到苹果后会怎么样来开始故事,幼儿根据第一部分小蛇吃了苹果后变成苹果蛇,来反推后面的三个部分,不仅让孩子们回忆巩固自己对香蕉、葡萄、菠萝的认识,还让幼儿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
故事中小蛇出乎常理的好吃,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同时结合《纲要》精神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尝试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让幼儿溶入到故事的角色中去,在活动中加深对故事的体验和理解。
活动目标:1、愿意安静看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并学会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围。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视机、电脑。
活动过程:一、小蛇图片导入,激起幼儿兴趣。
1、出示小蛇图片,幼儿观察。
师:今天老师请了小蛇来我们班做客。
看,这条小蛇长的什么样子?(细细的、长长的)师:小蛇今天要去小树林散步,看看小蛇是怎么去的呢?(引导幼儿了解蛇是扭来扭去的)2、幼儿学习小蛇扭来扭去的样子。
师:小蛇是扭来扭去去小树林的,你会像小蛇一样扭来扭去的吗?(请幼儿做一做扭来扭去的动作,并给予肯定)(评析:通过直接出示小蛇图片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有效地产生“唤醒”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的情绪振奋,精神集中起来,也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欣赏ppt课件,熟悉故事趣味内容。
1、通过欣赏图片,理解小蛇吃苹果的故事的第一部分内容。
1)出示苹果图片观察苹果的样子。
师:小蛇扭来扭去在小树林里发现了什么?(苹果)师:你看到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根据看到的图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由讲述。
绘本故事好饿的小蛇从前,有一条小蛇,它叫做小弯弯。
小弯弯是一条非常可爱的小蛇,它身体呈现出漂亮的绿色,头上还有一对小小的双眼,看起来非常灵动可爱。
小弯弯的家在一片茂密的草丛中,它每天都会在草丛中自由自在地玩耍。
不过,小弯弯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它总是感觉饿。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它长得太可爱了,所以总是感觉肚子饿呢。
有一天,小弯弯在草丛中玩耍,突然听到了一阵香味,它顿时被香味吸引了过去。
原来,是一家小餐馆的老板在做美味的小吃,香味扑鼻而来。
小弯弯跟着香味走了过去,看到了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它的肚子顿时咕咕直叫。
小弯弯看到了一碟碟的美食,有鲜美的水果、香甜的点心和色香味俱全的小吃,它实在是禁不住诱惑,忍不住向美食扑去。
可是,小弯弯才一扭动身体,就发现自己被一圈圈的绳子给束缚住了,它动弹不得,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美食。
就在这时,小弯弯看到了一只老鼠,它正快活地吃着美食。
小弯弯问老鼠,“你是怎么进来的?我也好饿啊!”老鼠笑着说,“我是从门缝钻进来的,你看,门缝很大,只要你用力一挤,就能钻进来了。
”。
小弯弯听了老鼠的话,立刻用力一挤,果然,它成功地挤进了餐馆。
它看到了满眼的美食,兴奋地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小弯弯吃得津津有味,它觉得这是它吃过的最美味的一顿饭了。
吃饱喝足的小弯弯,扭动着身体,准备回家。
它感到非常满足,因为它终于不再饿了。
从此以后,小弯弯学会了钻进门缝,它再也不会感到饥饿了。
小弯弯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智慧和努力是成功的法宝。
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努力去实现目标,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愿我们都能像小弯弯一样,勇敢、智慧、努力,迎接生活中的挑战,创造美好的未来。
亲子阅读绘本分享《好饿的小蛇》
绘本简介:这本书的译者彭懿先生曾经说过,一本图画书讲了三个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讲的故事,文字和图画一起讲的故事!而大师宫西达也的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优秀绘本。
《好饿的小蛇》的文字不断重复的儿歌一样的语言,朗朗上口,让人不得不爱,形象的象声词“啊呜、咕嘟”逗得人哈哈大笑。
《好饿的小蛇》的图画简洁而形象,帮助孩子认识水果、食品,认识形状,将小蛇描绘得惟妙惟肖。
而《好饿的小蛇》的文字和图画告诉小朋友一个贪吃的小蛇是那么的有雄心壮志,能吞下它看到任何食物,甚至是一棵苹果树,也毫无畏惧地张大嘴巴吃下它
一天,一条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树林里散步。
忽然,它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
猜猜看,好饿的小蛇会怎样?
第二天,好饿的小蛇又扭来扭去在散步。
它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
于是,它一口把香蕉吞了下去……
第三天,它又发现了一个三角行的饭团。
它饿极了,“啊呜-咕嘟”一下就吞下了肚子……
第四天,它发现了一串紫色的葡萄。
它迫不及待地一口吃了下去……
啊呜--咕嘟!
啊--真好吃。
第五天,好饿的小蛇惊喜地找到了一个带刺的菠萝……啊呜--咕嘟!
啊--真好吃。
第六天,有大收获了。
这回,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
你猜猜看,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
它继续扭来扭去地爬上树。
然后……
张开了大嘴……
结满红苹果的树呢?小蛇变成了一棵树。
“啊--真好吃。
”好饿的小蛇再也不饿了,擦擦嘴扭来扭去地走了。
《好饿的小蛇》故事内容简单,画面形象有趣。
故事中很多拟声词“啊呜”、“咕嘟”的反复出现,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小蛇滑稽、贪吃的模样深深吸引着孩子,适合小班孩子的模仿与表演。
活动过程中可以牢牢抓住故事形象---小蛇“饿、贪吃”的特点,引导小班孩子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体验小蛇的贪吃,模仿小蛇的稚笨与好玩,并支持幼儿用简短的词语、短句去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测与想象,强调发生在小蛇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带给孩子们的童真与童趣,让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终体验到趣味阅读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
2、乐意和成人一起讲故事,有初步的想象力。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活动重点】
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颜色与形状。
【活动难点】
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体验模仿小蛇的乐趣。
【活动的教育价值】
第一,符合了小班年龄段孩子阅读的共同特点。
如:画面图像简单,色彩丰富,形象鲜明;故事角色突出、人物不多、特征明显。
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等。
第二,作品具有特别个性。
那就是作品充满了幼儿天真的趣味,想象天马行空,小蛇吃什么水果肚子就会变成什么水果的模样,最后,一口把苹果树吞下去了,身体出奇地变成了一个树。
这跟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思维特点完全匹配。
【活动过程】
1、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叫《好饿的小蛇》。
封面上有什么?这条小蛇长什么样?看看,它在什么地方?(引导宝宝观察小蛇背后的小树林)猜猜,它会干什么呢?
2、出示小蛇吃东西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提问:请你猜一猜小蛇肚子里吃了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
3、讲述:一天,一条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树林里散步。
以小蛇的口吻说:“我好饿好饿啊!我可以吃点什么东西呢?”学小蛇扭啊扭的去找东西吃。
4、翻书:讲述:好饿的小蛇扭来扭曲在散步。
小蛇发现了什么?谁能用好听的话说说是怎样的苹果?(帮助幼儿归纳:苹果是红红的、圆圆的、吃起来甜甜的、脆脆的。
)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样呢?
5、翻开吃下苹果的小蛇的图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苹果哪儿去了呢?谁来指一指(请幼儿来指一指画面)说一说苹果去哪了?小蛇的肚子变成什么样了?(语言指导:小蛇
“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苹果吞(念这个字的时候,略慢、强调一下,并理解吞的意思)到肚子里去了。
通过提问、模仿,幼儿集体学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动作指导:鼓励幼儿张开大嘴巴,把嘴巴张得圆圆、大大的,模仿小蛇“吞”苹果的动作。
6、翻书:讲述: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帮助幼儿归纳:香蕉是黄黄的、弯弯的、吃起来甜甜的、软软的。
)
7、翻开吃下香蕉的小蛇图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香蕉到哪儿去了?小蛇的肚子像什么?(请幼儿模仿小蛇吃香蕉的体态动作。
语言指导: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香蕉吞下去了……通过提问、模仿,幼儿集体复习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动作指导:鼓励幼儿想想香蕉是长长的,所以要把嘴巴张圆圆的(如小鱼吸水泡的样子),把长长的香蕉慢慢吞进小蛇的肚子里。
)
8、翻书:讲述:第三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你们看它又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葡萄? (帮助幼儿归纳:是圆圆的。
有些葡萄是紫紫的,圆圆的葡萄酸酸的、甜甜的,真好吃。
)
9、翻开吃下葡萄的小蛇图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葡萄到哪儿去了?小蛇的肚子像什么?(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葡萄的体态动作。
语言指导:小蛇吃葡萄的时候,因为葡萄一个一个很多,小蛇的嘴巴要不停地张开、吞下,“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一大串的葡萄全都吞到肚子里。
鼓励幼儿迁移前面经验,
10、翻书:讲述:第四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你们看它发现了什么?
讲述:好饿的小蛇惊喜地找到了一个带刺的菠萝……你们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样?(帮助幼儿归纳:菠萝的头上是绿绿的,长着许多长长的叶子;菠萝的身上是黄黄的、摸上去刺刺的,菠萝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很好吃。
)
11、翻书: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好饿的小蛇果然吃下了菠萝,身体变成什么样?(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菠萝的体态动作。
语言指导:小蛇吃菠萝的时候,因为菠萝身上刺刺的,小蛇吃菠萝的时候嘴巴张得更大了,仔细一点吞,小心别让刺刺到小肚皮。
“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整个大菠萝一口吞下去了。
鼓励幼儿迁移前面经验,励幼儿想想刺刺的菠萝的样子,把双手在嘴角处打开,表示把嘴巴张得大大的,慢慢地吞菠萝,提醒幼儿:千万不能让刺刺的菠萝弄痛小蛇的嘴巴,让宝宝表演“吞菠萝”的时候更专注、更投入。
12、翻书:讲述:第五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你们看它又发现了什么?这回,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
你猜猜看,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小蛇张大嘴巴会怎样呢?(重点猜测:小蛇是怎么吃小树的?先……再……最后……引导宝宝用简单的语言讲出小蛇爬树、翻身、吞等等动作,提炼简单的辅助动作展示给宝宝看,帮助宝宝理解小蛇吃树的一系列连续动作。
)
13、翻开吃了大树的小蛇图片(小蛇的样子基本上看不太清楚了),小蛇到哪儿去了?(请幼儿来指指,小蛇的尾巴呢?头呢?)结满红苹果的树呢?小蛇变成了一棵树。
(请幼儿模
仿小蛇吃小树的体态动作。
语言指导:小蛇真调皮,它扭来扭去,扭来扭去,爬上小树,爬到高高的上面,张开大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树都吞了下去,变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树。
14、讲述:“啊——真好吃。
”好饿的小蛇再也不饿了,擦擦嘴扭来扭去地走了
15、回忆: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小蛇都吃到了什么东西?小蛇是怎样走的?我们来学一学吧,小蛇吃下东西什么声音?我们来学一学。
16、再次阅读。
17、引导孩子,学习吃东西的正确方法。
(1)你们觉得小蛇这样吃东西好吗?为什么?
(2)我们应该怎么吃呢?
(3)亲身体验,幼儿学习正确吃东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