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1201-2010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操作技术规范 除尘设施
- 格式:pdf
- 大小:704.00 KB
- 文档页数:15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GB20101-200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涂装作业有机废气净化装置的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热力燃烧、液体吸收五类净化装置。
本标准适用于涂装作业上述五类有机废气净化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验收、运行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0 钢制压力容器GB 3836.15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5部分:危险场所电气安装(煤矿除外)(GB 3836.15-2000,eqv IEC 60079:-14:1996)GB 7691-200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GB 6514—1995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2158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3347 石油气体管道阻火器阻火性能和试验方法GB/T 14441-199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污染控制标准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 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14441-199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有机废气 exhaust organic gas涂装作业中产生的含有机化合物气体。
3.2净化装置 purification equipment除去有机废气的装置。
DB13/T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1201-2010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操作技术规范除尘设施2010-04-19发布 2010-05-04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范除尘设施的运行操作,提高除尘设施的运行效果,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除尘设施运行操作的岗位要求,开机准备,运行,停运,维护检修,记录,应急处置,规章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张家口市环保产业协会石家庄工大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宣化冶金环保设备制造(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春华张继军王坤张勇仕刘静杨大成金振影郭雅妹本标准自201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操作技术规范除尘设施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过滤式除尘器、电除尘器、惯性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的岗位要求、规章制度、操作环境、应急处理、开机准备、运行、停运和维护检修等运行操作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内过滤式除尘器、电除尘器、惯性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的运行操作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915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 1322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3931 电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845 除尘器术语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DL/T 461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导则HJ 434 水泥工业除尘技术规范HJ 435 钢铁工业除尘技术规范HJ 462 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HJ/T 285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工业粉尘水湿式除尘装置HJ/T 28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工业锅炉多管旋风除尘器HJ/T 288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湿式烟气脱硫除尘装置HJ/T 319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花岗石类湿式烟气脱硫除尘装置HJ/T 322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电除尘器HJ/T 328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脉冲喷吹类袋式除尘器HJ/T 329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回转反吹袋式除尘器HJ/T 330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分室反吹类袋式除尘器JB/T 8471 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与验收规范JB/T 6407 电除尘器设计、调试、运行、维护安全技术规范JB/T 9055 机械振动类袋式除尘器技术条件JB/T 9688 电除尘用晶闸管控制高压电源《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41号3 术语和定义GB/T 16845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G6719《GB/T 6719-2009 袋式除尘器技术要求》G11653《GB/T11653-2000 除尘机组技术性能及测试方法》G13931《GB/T13931-2002 电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G15187《GB/T 15187-2005 湿式除尘器性能测定方法》G16845《GB/T 16845-2008 除尘器术语》G27869《GB/T 27869-2011 电袋复合除尘器》G50505《GB 50505-2009 高炉煤气干法袋式除尘设计规范》G50566《GB 50566-2010 冶金除尘设备工程安装与质量验收规范》J5662《JB/T 5662-1992 环境保护设备产品分类》J5906《JB/T 5906-2007 电除尘器阳极板》J5908《JB/T 5908-2007 电除尘器主要件抽样检验及包装运输贮存规范》J5909《JB/T 5909-2010 电除尘器用瓷绝缘子》J5910《JB/T 5910-2005 电除尘器》J5911《JB/T 5911-2007 电除尘器焊接件技术要求》J5913《JB/T 5913-2007 电除尘器阴极线》J5915《JB/T 5915-2006 袋式除尘器用时序式脉冲喷吹电控仪》J5916《JB/T 5916-2004 袋式除尘器用电磁脉冲阀》J5917《JB/T 5917-2006 袋式除尘器用滤袋框架》J6407《JB/T 6407-2007 电除尘器设计、调试、运行、维护安全技术规范》J7671《JB/T 7671-2007 电除尘器气流分布模拟试验方法》J8471《JB/T 8471-2010 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与验收规范》J8532《JB/T 8532-2008 脉冲喷吹类袋式除尘器》J8533《JB/T 8533-2010 回转反吹类袋式除尘器》J8534《JB/T 8534-2010 内滤分室反吹类袋式除尘器》J8535《JB/T8535-1997 管式电除雾器》J8536《JB/T 8536-2010电除尘器机械安装技术条件》J8537《JB/T 8537-2010 粉尘比电阻实验室测试方法》J8625《JB/T 8625-2008 电除尘器料位控制器技术要求》J8699《JB/T 8699-2010 袋式除尘机组(配高压风机)》J8704《JB/T8704-1998 蜂窝式电除焦油器》J9053《JB/T9053-2000 冲击式除尘器》J9054《JB/T9054-2000 离心式除尘器》J9688《JB/T 9688-2007 电除尘用晶闸管控制高压电源》J10191《JB/T 10191-2010 袋式除尘器安全要求脉冲喷吹类袋式除尘器用分气箱》J10340《JB/T10340-2002 袋式除尘器用压差控制仪》J10341《JB/T10341-2002 滤筒式除尘器》J10788《JB/T 10788-2007 铸造用除尘器通用技术条件》J10862《JB/T 10862-2008 电除尘器用低压控制装置》J10919《JB/T 10919-2008 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J10920《JB/T 10920-2008 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脱硫装置》J10921《JB/T 10921-2008 燃煤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器》J11073《JB/T 11073-2011 电除尘用高压整流变压器》J11074《JB/T 11074-2011 电除尘用恒流高压直流电源》J11075《JB/T 11075-2011 电除尘器用三氧化硫烟气调质系统》J11163《JB/T 11163-2011 冲天炉用综合湿法除尘器技术条件》J20108《JB/T 20108-2007 药用脉冲式布袋除尘器》J50113《JB/T50113-1998 电除尘器产品质量分等》AQ1022《AQ 1022-2006 煤矿用袋式除尘器》YB4166《YB/T4166-2007 硅系铁合金电炉烟气净化及回收设施技术规范》DL387《DL/T 387-2010 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DL461《DL/T 461-2004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导则》DL514《DL/T 514-2004 电除尘器》DL1121《DL/T 1121-2009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MT159《MT 159-2005 矿用除尘器通用技术条件》JC358.1《JC/T358.1-2007 水泥工业用电除尘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C358.2《JC/T358.2-2007 水泥工业用电除尘器技术条件》JC837《JC/T837-1998 建材工业用分室反吹袋式除尘器》JC530《JC/T530-2007 建材工业用分室高压脉冲袋式除尘器》JC819《JC/T819-2007 水泥工业用 CXBC 系列袋式除尘器》除91 《除尘器标准汇编》 ( 1991~1998 )( 99 机械版)GB/T13931-1992 电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GB/T15187-1994 湿式除尘器性能测定方法GB/T 16845.1-1997 除尘器术语第一部分:共性术语GB/T 16845.2-1997 除尘器术语第二部分:惯性式、过滤式、湿式除尘器术语GB/T 16845.3-1997 除尘器术语第三部分:电除尘器术语JB/T5662-1992 环境保护设备产品分类JB/T5906-1997 电除尘器阳极板JB5907-1991 电除尘器振打系统通用技术条件JB5908-1991 电除尘器主要件抽样检验及包装运输贮存规范JB/T 5909.1-1991 电除尘器用瓷绝缘子支持瓷套JB/T 5909.2-1991 电除尘器用瓷绝缘子棒形瓷转轴JB/T 5909.3-1991 电除尘器用瓷绝缘子棒形支柱JB/T 5909.4-1991 电除尘器用瓷绝缘子穿墙套管JB/T 5910-1997 电除尘器JB/T 5911-1991 电除尘器焊接件技术要求JB/T 5912.1-1991 电除尘器支承型式及基本参数JB/T 5912.2-1991 电除尘器支承技术条件JB/T 5913-1997 电除尘器阴极线JB/T 5914-1991 电除尘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JB/T 5915-1991 袋式除尘器用时序式脉冲喷吹电控仪技术条件JB/T 5916-1991 袋式除尘器用直角式电磁脉冲阀技术条件JB/T 5917-1991 袋式除尘器用滤袋框架技术条件JB/T6407-1992 电除尘器调试、运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JB/T6408-1992 电除尘器用钢刷清灰装置技术条件JB/T6409-1992 煤气用湿式管型电除尘器JB/T6410-1992 移动式双区电除尘器机组JB/T6930-1993 环境保护设备术语JB/T7670-1995 管式电除尘器JB/T7671-1995 电除尘器气流分布模拟试验方法JB/T8470-1996 正压浓相气力输送系统JB/T8471-1996 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与验收规范JB/T8532-1997 脉冲喷吹类袋式除尘器JB/T8533-1997 回转反吹类袋式除尘器JB/T8534-1997 内滤分室反吹类除尘器JB/T8535-1997 管式电除雾器JB/T8536-1997 电除尘器机械安装技术条件JB/T8537-1997 粉尘比电阻实验室测试方法JB/T8699-1998 高压风机袋式除尘机组JB/T50113-1998 电除尘器产品质量分等HJ277(合)《HJ/T 277~288-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2)》HJ/T 277-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旋转式滗水器HJ/T 278-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单级高速曝气离心鼓风机HJ/T 279-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推流式潜水搅拌机HJ/T 280-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转盘曝气装置HJ/T 281-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散流式曝气器HJ/T 282-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浅池气浮装置HJ/T 283-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HJ/T 284-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袋式除尘器用电磁脉冲阀HJ/T 285-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工业粉尘湿式除尘装置HJ/T 286-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工业锅炉多管旋风除尘器HJ/T 287-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中小型燃油、燃气锅炉HJ/T 288-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湿式烟气脱硫除尘装置HJ319(合)《HJ/T 319~331-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4)》HJ/T 319-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花岗石类湿式烟气脱硫除尘装置HJ/T 320-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电除尘器高压整流电源HJ/T 321-2006HJ/T 322-2006HJ/T 323-2006HJ/T 324-2006HJ/T 325-2006HJ/T 326-2006HJ/T 327-2006HJ/T 328-2006HJ/T 329-2006HJ/T 330-2006HJ/T 331-2006HJ434《HJ 434HJ435《HJ 435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电除尘器低压控制电源 电除尘器 电除雾器 袋式除尘器用滤料 袋式除尘器滤袋框架 袋式除尘器用覆膜滤料 袋式除尘器滤袋 脉冲喷吹类袋式除尘器 回转反吹袋式除尘器 分室反吹类袋式除尘器 汽油车用催化转化器-2008 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2008 钢铁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2012《HJ 2012-2012 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
H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2000-2010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air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s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0-12-17 发布2011-03-01 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目次1适用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 (5)4 总体要求.......................................................................................................................................................... (6)5 污染气体的收集和输送 (7)5.1 污染气体的收集 (7)5.2 污染气体的输送 (8)5.3 污染气体的排放 (8)5.4 风机.......................................................................................................................................................... . (9)6 典型工艺.......................................................................................................................................................... (9)6.1 除尘.......................................................................................................................................................... . (9)6.2 气态污染物吸收 (13)6.2.2 吸收装置..........................................................................................................................................................146.3 气态污染物吸附 (15)6.4 气态污染物催化燃烧 (17)6.5 气态污染物热力燃烧 (19)7主要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技术 (21)7.1 二氧化硫.......................................................................................................................................................... (21)7.2 氮氧化物.......................................................................................................................................................... (22)7.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23)7.4 恶臭.......................................................................................................................................................... .. (25)7.5 卤化物气体.........................................................................................................................................................267.6 重金属.......................................................................................................................................................... . (27)8 公用.......................................................................................................................................................... (29)9 安全与职业卫生 (3)0 I9.1 一般规定.......................................................................................................................................................... (30)9.2 安全.......................................................................................................................................................... .. (30)9.3 职业卫生.......................................................................................................................................................... (31)10 工程施工与验收 (31)10.1 一般规定.......................................................................................................................................................... .3110.2 施工.......................................................................................................................................................... (31)10.3 工程验收.......................................................................................................................................................... .3210.4 工程环境保护验收 (32)11 运行维护.......................................................................................................................................................... .. (32)II前言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范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制订本标准。
环保部发布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作者:来源:《环境》2014年第01期近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 30485-201 3)及其配套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662-2013)等3项标准,以及《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6项有色金属行业排放标准修改单,增设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据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1996年、2004年分别进行了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与现行标准相比,新标准扩大了适用范围,在原有水泥原料矿山开采、水泥制造、水泥制品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了散装水泥中转站;调整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增加了适用于重点地区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新标准重点提高了PM、NOx排放控制要求。
根据除尘、脱硝技术进步情况,新标准规定的PM排放限值由现行标准的50mg/m3(水泥窑等热力设备)和30mg/m3(水泥磨等通风设备)收严至30mg/m3和20mg/m3:新标准规定的NOx排放限值由现行标准的800 mg/m3收严至400mg/m3,促进水泥企业采用工艺控制(如低氮燃烧器、分解炉分级燃烧、燃料替代等)和末端治理(目前较为成熟可行的是SNCR技术)相结合的措施,有效控制NOx排放。
新标准还增加了氮(NH3)和汞(Hg)控制指标,强化了臭味扰民和重金属污染的防治要求。
综合考虑现有企业脱硝和除尘设施改造情况,以及国家调整过剩产能、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要求,新建企业自2014年3月1日起执行新标准,现有企业则执行原标准至2015年7月1日过渡期结束。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同时强调,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除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外,还应执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 30485-2013)。
附件三:《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编 制 说 明(二次征求意见稿)《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组二○一一年一月项目名称: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统一编号:198承担单位: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编制组主要成员:宋云、孙晓峰、曹国庆、李键、张琳、郭逸飞 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周羽化、宫玥标准处项目负责人:胡林林目录1 项目背景 (1)1.1 任务来源 (1)1.2 工作过程 (1)2 行业概况 (2)2.1 电池分类 (2)2.2 经济运行情况 (3)2.3 电池行业发展趋势 (5)2.4 行业在其它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 (6)3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8)3.1 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8)3.2 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中的环保要求 (8)3.3 行业发展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8)3.4 现行环保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10)4 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11)4.1 锌锰/锌银电池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分析 (11)4.2 铅酸蓄电池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分析 (17)4.3 镉镍、氢镍电池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分析 (22)4.4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分析 (25)4.5 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分析 (27)5 行业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环境影响分析 (28)5.1 水污染物环境影响分析 (28)5.2 大气污染物环境影响分析 (30)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31)6.1 标准适用范围 (31)6.2 标准结构框架 (32)6.3 术语和定义 (32)6.4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依据 (32)6.5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关说明 (45)7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技术分析 (51)7.1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减排)效益 (51)7.2 实施本标准的经济技术分析 (52)8 标准第一次征求意见情况 (53)9 主要参考文献 (53)1 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根据《关于公布2003年度环境标准编制单位名单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环办函[2003]508号),制订《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统一编号:198。
2010版实施指南清洁验证2010版实施指南清洁验证根据产品性质、设备特点、生产工艺等因素,应拟定清洁方法并制定清洁规程。
制定清洁规程时,需要考虑各种设备的清洁周期、设备的拆卸、清洁剂的选择、清洗方法、清洁效果的确认以及设备贮存管理等。
清洁验证不应采用“不断测试,直至清洁”的方式。
要点分析:A.清洁方法和清洁规程的检查要点1.必须保证清洁效果和重现性;2.固定所有可变量,包括设备拆卸程度和装配方法、清洁剂名称与成分、清洁溶液的浓度、数量和配制方法、清洁溶液的温度、流速、接触时间、清洁各步骤、部位、已清洁设备的放置时间以及已清洁设备的保留时间;3.清洁规程要严密、易懂、可操作,规定清洁一台设备需要拆卸的程度,建立相对一致的起始点以提高随后各步操作的重现性,明确规定清洁剂的名称、规格和使用的浓度以及配制该清洁溶液的方法,规定温度控制的范围、测量及控制温度的方法,采用多次淋洗的淋洗方法,规定已清洁设备和部件的储存条件和最长储存时间,规定装配的各步操作,附以图表和示意图以利于操作者理解。
此外,要注意装配期间避免污染设备和部件。
B.清洗验证的要求1.建议至少进行连续三批的验证,每批生产后按照清洁规程清洁,按验证方案检查清洁效果、取样并化验。
重复上述过程三次。
三次试验的结果均应符合预定标准。
不得采用重新取样再化验直至合格的方法。
如检测不合格,应调查原因为清洁方法不当还是人员操作失误等原因。
如为清洁方法原因,应重新制定清洁规程,重新取样,进行验证。
2.采用已经验证的分析方法,检验方法应足以检测出设定合格限度水平的残留或污染物。
3.对擦拭取样方法验证,棉签擦拭方法需进行回收率验证。
取样点的选择应有代表性,考虑取样部位材质、取样面积等因素,应同待检测设备相适应。
4.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再验证。
从残留物浓度限度推导出设备内表面的单位面积残留物浓度,即表面残留物限度。
假设残留物均匀分布在设备内表面上,在下批生产时全部溶解在产品中。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为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保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质量,在多年试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试行)(国家环境保护局环监[1995]335号)的基础上,现就建设项日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工作制定本验收监测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替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试行)中的有关技术规定。
本技术要求与未来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中对建设项日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规定有不符之处,按国家新颁布的标准执行。
第一部分总则1.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以下简称验收监测)的原则、依据、内容、执行标准选择、采样和分析方法等一般要求。
本技术要求适用建设项目的验收监测,从事放射性物质生产或以放射性物质为生产原料及排放具有放射性物质的核工业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要求中引用而构成本技术要求的条文,与本技术要求同效。
HJ/T2.1~2.3-93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声评价。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GB16297-1996GWPB3-1999GB4915-1996GB9078-1996GB16171-1996GB13233-1996GB14554-1993HJ/T18-1996GB8978-1996GB4286-83GB4914-85GB14374-93GB14470.1~3-93GB4287-92GWPB2-1999GB13456-92GB13457-92GWPBX-1999GB15580-95GB15581-95GB5085-96GB12348-90GB12525-90GB3096-93GB9660-88GB11339-89GB10070-88GB8702-88GB3095-1996GHZB1-1999GB3097-97GB11607-89GB5084-92GB/T14848-1993GB15618-1996GB13015-9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小型焚烧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城市港口及江河两岸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今后根据国家对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控制新要求制定的新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或污染控制标准,一经批准,相应时间的版本也应在作为引用标准使用。
CEMS比对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的检测过程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散见于于9个标准及规范,分别是:1.《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第87号)2.《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75-20173.《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76-20174.《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10年8月5.《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73-20076.《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7.《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 693-20148.《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57-20179.《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836-2017综合以上标准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比对监测主要从监测人员、监测仪器与设备、采样过程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监测报告出具等方面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监测人员(1)要求监测人员经培训后持证上岗。
(2)生态环境监测要求至少2人进行现场监测工作。
(3)监测过程应有照片视频等资料。
注:(2、3条依据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2、监测仪器与设备(1)监测仪器设备应经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GB/T 16157-1996中12.2规定的仪器与设备(排气温度测量仪表、S行皮托管、斜管微压计、空盒大气压力表、真空压力表或压力计、转子流量计、采样管加热温度、分析天平、采用嘴),应依据标准至少半年自行校准一次。
定电位电解法烟气(S02、NO。
CO)测定仪应在每次使用前校准。
采用仪器量程20%一30%、 50%一60%、80%一90%处浓度或与待测物相近浓度的标准气体校准,若仪器示值偏差不高于±5%,测定仪可以使用。
投标文件(技术标)业主名称:投标项目:投标单位:目录一、项目概述--——-————--———-—---————---—---—--——-—-—-—--————--—-——----—-———2二、技术要求---—-----—————--—-—-—--——————-——-——--—---—--——--—-—————---————3三、除尘指标要求 --—-----—---—-——-——------——-—-—--——--—————-——--—-——---—-—6四、方案设计-—--——————-——-——----——- -——----———--—-—-————-—--——---—---———-——-—---——---——----—-—---———-—--—-8(一)、德国KEMPER工厂简介—----———————-————--——--———---—--—-——-———-—---——8(二)、焊接烟尘与治理方式—--—-----———-—-—-----—————-—---——-——-——-——-—--———-—————--—-----——————----10(三)、系统设计--——--—--—---————---———-——----—--——-------—-——-——---———-—---————--—-——--—----—————---—19(四)、制冷系统-———-—-———---—---——-—-—————---——-—-—————-——-—--—--—————--------—-——-—-—-——-—-——-——--———29(五)、通风除尘系统配置--—-—-—-----—---—--———--——---—-—————-—-—-——-—-——-——--—--—-—---—-—-----——--——--32(六)、除尘机组控制系统——-—-————-——-—--——--——-——-—-——-———--———-----———----————--————-————--—---——-36(七)、货物制造标准、安装调试培训及售后服务-——--————-——--———-—--———————--——-—-——————-——-—--37(八)、设计参考资料-—-—-—-——-—-—-———--——-—-—--——-—-——-——--—---—-———————------——-—--——---—--—--—--—-————39(九)、坎贝尔国内部分客户清单-——-——-——--------——-—-———--——--—-————--—--—-—---——---———---——--—40五、施工组织方案-——-—-—-—----—---—--—-------———————-—-——--——--————--—-———---——----—-—--—--—---—---————43技 术 文 件一、项目概述1. 设备用途1)HD 工厂焊装车间焊装车间手工分拼区域及自动线主拼区域的烟尘治理,改善工人工作区域的环境使得工作区烟尘、二氧化锰、氧化锌等物质的浓度达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的要求。
洁净区环境监测规定一、悬浮粒子注意:1、采样点位置离地0.8m~1.5m(采样点多于5个),且均匀分布。
2、层流罩、洁净工作台采样点离台面0.2m;3、采样管长度不超过1米;空调净化系统开启20分钟后可进行测试,测试前应检查温湿度、压差符合要求。
4、文件中有规定日常监测采样量可以与洁净度级别和空气净化系统确认时不同。
二、温湿度、压差1.1温度、相对湿度洁净室(区)温度控制为18~26℃,相对湿度为45%~65%,生产工艺对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有特殊要求时,按要求执行。
洗烘瓶室、灭菌室、铝盖灭菌室、胶塞处理室、消毒液配制室、C/D级洗衣室、配料室、称量室房间允许的温度范围为18℃~30℃,洗烘瓶室相对湿度允许范围为45%~75%。
注射剂车间生产结束后采用清洁运行模式,清洁模式时洁净区温度允许5~30℃,相对湿度允许10%~75%。
1.1.1监测频次:每次生产(实验)前、后对温度、相对湿度进行监控并记录温湿度,同时记录生产过程(实验)中的最大值、最小值。
1.2压差1.2.1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不低于10帕。
1.2.2洁净级别相同的区域,产尘量大的房间以及有特殊要求房间对相邻房间保持不低于5帕相对负压。
1.2.3洁净级别相同的相邻房间,按照压差流向,压力高的房间对压力低的房间保持不低于2帕相对正压。
1.2.4监测频次:每批生产前(实验)前、后对压差进行监控并记录。
三、微生物(1)注:(1)表中各数值均为平均值。
(2)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同一位置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测并累积计数。
采样点离地0.8~1.5米,厂房和设备首次验证或厂房改造后变更验证为静态取样,其余取样均为动态。
空气净化系统正常运行20分钟后开始测试。
30~35℃培养2天超过警戒限度可以追加测试一次,再次超过,按偏差管理规程处理。
2.浮游菌监测标准(3采样点位置离地0.8m~1.5m。
层流罩、洁净工作台采样点离台面0.2m,送风口测试点离送风面30厘米左右3.无菌服监测标准4.2消毒剂微生物载荷标准规定为0cfu/10ml.B 级每季度监测一次,C/D 级每年监督一次。